地震有规律可循吗灾情乌什发震断裂带

地震发生在乌什县城以北40多公里的山区,靠近中国新疆与吉尔吉斯共和国边境,地震周边的喀什、克州、伊犁州等部分县(市)震感明显。

地震发生后,后续是否还有更大的地震发生,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震后,新疆地震局第一时间进行了震后震情和灾情快速判定。根据历史地震的类型、空间分布图像和发震构造的对比分析,预测此次地震为主余型地震(主震和一系列余震形成的序列),并且预测短期内震区后续仍可能发生5级左右强余震。

地震造成了870多户居民房屋受损,倒塌的房屋大约3500平方米;乌什县水利枢纽也遭受重创,单单被地震破坏的重点水利工程修复总费用就高达2千多万元。幸运的是,此次地震没有造成人员死亡。

2004年起,新疆在全国率先实施的抗震安居工程,是乌什地震零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乌什这场地震,“等”了18年

为研究地震活动的“规律”,专业人员将地震的次数相对密集的一段时间称为地震“活跃期”,地震的次数相对稀疏的一段时间称为地震“平静期”。在一定区域内,地震活动常常呈现“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现象。

乌什地处一个特殊的构造部位,这里是帕米尔-西昆仑地震带的北部边缘,地质构造复杂,构造活动相当强烈,是我国大陆大震活动频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地震活动十分强烈。

自1900年以来,乌什—柯坪地区共发生7次6级以上地震。如果将1971年3月23、24日连发的2次6级地震看作1次地震事件,则6级地震的平均发震间隔为18年左右。1971~2005年6级地震活动处于历史平均水平,3次 6级地震之间的间隔时间分别15.8年和17.8年,与历史平均间隔时间 (17.7年)接近。

1987年1月6.4级地震之后,乌什6.3级地震“恰好”符合了1900年以来该地区6级以上地震大约18年的平均发震间隔。

这样的统计分析似乎给人一种印象,就是认为地震的重复发生有迹可寻。事实上,地震的发生随机性很强,我们目前仍然没有能力把握地震的行踪。

比预期晚了11年的地震

视角转到地球对面的美国。

太平洋板块与北美板块交界处有一条巨大的断层——圣•安德列斯断层,这里是地球上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断层上有一条25千米长的断裂带——“帕克菲尔德断裂带”,小镇帕克菲尔德即坐落于此。

从20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地震学家就注意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这段短短25千米长的断裂带在1857年、1881年、1901年、1922年、1934年和1966年先后发生了6次6级左右地震,每两次地震间隔时间相差不大,平均约22年。

一座桥横跨帕克菲尔德断层,受断层运动影响,桥面发生弯曲

通告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各大媒体持续报道。美国的科学家们在帕克菲尔德断裂带上,布设了密密麻麻几十个观测台站,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仪器,就等地震的发生。

然而,一直到1993年,预测中的地震也没有发生。

两年后的1995年,日本阪神毫无征兆地发生了7.3级地震,造成6000多人死亡。严重打击了对怀有“地震预报”理想之人的信心。一时间,众人纷纷质疑地震究竟能不能预报,科学家们在《科学》、《自然》杂志上掀起了正反两方的争论,争论并没有结果,但是大家达成共识:地震研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此下结论为时尚早。

坐拥全球最好的监测网络,全国乃至世界科学家的研究力量……,这些加起来仍没能够成功预测出一次地震,地震预报的难度可见一斑。乌什地震虽然看似“守时”,但下一次是否还是这样“守时”?谁也说不准。

地震预报仍然是科学家们立志攻克的难题,我们从未没有停下脚步,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够解开谜题。

参考资料:

1.阿克苏地区地、县水利部门编制完成“2·15”地震灾害水利工程修复方案 -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

4.《帕克菲尔德:一次失败的地震预测实验》 果壳网 Olivine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新闻多一度│云南隆阳5.2级地震致3人轻伤目前状况如何?|大理白族自治云南省地震局洪敏研究员介绍,目前初步判定该地震发震断裂为澜沧江断裂。 根据历史震例分析,1900年以来,震中100公里范围内发生M≥5.0级以上地震53次(含余震),其中5-5.9级地震43次,6-6.9级地震9次,7-7.9级地震1次,为1976年5月29日云南保山市龙陵县7.3级地震(距离本次地震约98公里),距本次地震时间最近的地震为jvzquC41pg}t0|npc0ipo7hp1q532;8/273158iqe/on{|sk{|9:9B=280yivvq
1.南海北部滨海断裂带的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及其发震构造研究摘要: 滨海断裂带为华南亚板块与南海亚板块的分界断裂,是南海北部陆缘的重要控震构造和发震构造.为了探明南海北部海陆过渡带特别是滨海断裂带两侧的深部地壳结构变化特征,在南海北部进行了一系列的海陆地震联测的实验,根据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的结果,南海北部以滨海断裂带为界,断裂带西北部为华南亚板块的典型陆壳,地壳厚30 km, jvzquC41yy}/yjshcpmec}f0eqs/ew4fgvgjn|4fgvgjn7iqAazzrnBrgtop(ri?jpj{4962|3615
2.青海玛多MS7.4地震对周边活动断裂的库仑应力加载及发震概率增量的2022. 青海玛多MS7.4地震对周边活动断裂的库仑应力加载及发震概率增量的计算. 地球物理学报, 65(2): 563-579, doi: 10.6038/cjg2022P0703 LIU BoYan, XIE MengYu, SHI BaoPing. 2022. Effect of Qinghai Madoi MS7.4 earthquake on Coulomb stress and earthquake probability increment of adjacent faults. jvzq<84yyy4hgxuj{0io1jwvkerf1mtk136/898:1eph4974R2=15
3.灵丘盆地主要活动断裂和1626灵丘地震发震构造灵丘盆地位于山西地堑系的东北部,曾于1626年发生7级地震。文中通过解译SPOT5影像、分析SRTM3数据和野外调查,对该盆地进行宏观的构造地貌分析和对比,结合探槽以及地质剖面确定主要活动断层的几何分布和最新活动特征,进而探讨灵丘地震的发震构造。结果 [关键词]: 活动断裂;1626灵丘地震;发震构造;灵丘盆地 [文献类型jvzquC41ycv/ewpk0pku1znmcp3E\M_4239149540jznn
4.青海门源6.9级地震初步判定发震构造为冷龙岭断裂中新网1月9日电 据青海省地震局官方微博消息,青海门源“1.8”6.9级地震现场工作队在冷龙岭断裂的西段开展地震现场考察时,发现长约22公里地表破裂带,地表和冰面可见连续张裂隙和挤压鼓包等破裂组合形式,鼓包高达1.5米。现场调查小组李智敏、盖海龙、李鑫、王德初步判定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冷龙岭断裂。 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m14283196/2;5:8=<7874tj}rn
5.青海门源6.9级地震:初步判定发震构造为冷龙岭断裂视频新闻青海门源6.9级地震:初步判定发震构造为冷龙岭断裂时间:2022年01月10日来源:央视网内容简介: 《军事纪实》守护在长江源头的哨兵 《西藏诱惑》扎根土地的创业梦 《西藏诱惑》巾帼担当富乡邻 《军事纪实》青藏高原夺控演练纪实 《国家记忆》丈量珠峰 锁定山之巅 《大美青海》探访普氏原羚的家 《大美青海》jvzq<84ogfob0}ndgv4dp8{kfgu0pn|u1463496321776:=255799;;0ujznn
6.青海门源6.9级地震初步判定发震构造为冷龙岭断裂据青海日报官微消息,青海门源“1.8”6.9级地震现场工作队在冷龙岭断裂的西段开展地震现场考察时,发现长约22公里地表破裂带,地表和冰面可见连续张裂隙和挤压鼓包等破裂组合形式,鼓包高达1.5米。现场调查小组李智敏、盖海龙、李鑫、王德初步判定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冷龙岭断裂。jvzquC41o0hkpn|u0eun0ls1fgzbku438677:B>883:7:A3jvor
7.【新浪热榜】青海6.9级地震震出8年逃犯焦点关注 青海门源地震“震”出8年逃犯 民警在避险人群中成功将其抓获 00:36 青海门源地震已致5831人受灾 9人受伤 7新京报 青海门源6.9级地震初步判定发震构造为冷龙岭断裂 新京报 查看更多1个 天网恢恢 最热最新 暂无内容jvzquC41uktbpn|u0uooc7hp1pgukja|v5zkwl{cprbpmnpirghg:;639899:=
8.2021年云南漾濞MS6.4地震序列重定位及发震构造探讨从漾濞MS6.4地震序列在深度方向上所展示的断层倾角(图7)以及地震学中关于断层的定义可知,此次地震发震断层走向为ES向(约为140°),与由地震双差重定位所勾画的断层形态与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的断层面解(140°/80°/-168°)基本一致,与地质剖面观察到的维西—乔后断裂中南段的倾角较为一致(常祖峰等,2014)。jvzquC41yy}/h8830ipo8ucig532;6133711B5:74=20|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