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陈**(实名认证)
IP属地:天津
下载本文档
1、广州历史上的地震广州地震史料综述李俊敬34:8080/was40/detail?record=26&channelid=26770广州自然环境复杂,灾害频繁,本文仅就广州历史上的地震简介如下一、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1. 广州地震在空间分布上集中在珠江带状沉降区的西部;东部甚少。2. 破坏性地震主要沿北东向的广从断裂分布。广州市有4次4.755.0级地震发生在此断裂带上或附近。3地震多分布在两组断裂交汇处,如广州从化断裂与广州罗浮山断裂交汇处,广州附近的地震主要集中在此处,另外,象瘦狗岭断裂与狮子洋断裂交汇处也曾发生2次4级左右地震。4. 广州地震主要沿三组断
2、裂分布:一是东西向的瘦狗岭断裂,在广州及庙头就发生过34.75级地震;二是北东向断裂,如广从断裂,广州市有4次4.755.0级地震就分布在这条断裂上;三是北西向断裂,如沙湾断裂曾发生3级地震12次,4级地震2次,顺德沙湾断裂发生34级地震21次。5. 地震发生在两个不同运动速度块体边界上,广州西北一串地震,最强有4.75级,最近活动为19821983年,有0.62.0地震5次,它就在里水隆起区与罗岗强烈隆起区之间。市桥隆起区与西江沉降区,广州沉降区三个块体交界处,也曾发生13次34级左右地震。二、地震活动的时间特点广州市地震出现了四个高潮期:第一个活动高潮期是1045年,最大地震级为4.5。第
3、二个高潮期是1372年,最大震级为4.75。它们之间的时间间距为327年。第三个高潮期为1683年,最大震级为5.0,它与第二个高潮期时间间隔为311年。第四个高潮期为1940年,最大震级为5.0,它与第三高潮间隔是257年。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出本市地震活动的下列特点。1. 自1045年以来,平均有一个近300年一个高峰期的似周期。2. 随着时间推移,周期逐渐缩短,每个周期的震级逐渐升高,但升高幅度不大,一般幅差为1/4级到1/2级。三、地震活动的历史记载广州市地震活动水平不高,据史料记载,本市发生35级地震达66次,破坏性地震4.755.0级仅有4次。广州于1372年和1913年先后发生4
4、.75级地震各1次,而南海县(历史上属广州府)于1683年和1940年先后发生5.0级地震各1次。自1970年广东省建立台站网以来,记录到本市发生的地震为数不多,广州于19821983年先后发生0.62.0级地震5次。综观整个地区,地震活动频度不高,强度不大。四、由此引起广州城市规划建设应注意的问题今后城市规划和建设时,要注意如下几点。1.从构造稳定性方面来看:广州市具备5.5级地震背影,处于地震基本烈度VII区,因此,重点工程和高层建筑应有防震措施。其次是永久性的大型建筑应尽量避开构造次不稳定区段。2.从岩土体稳定性来看:广州市南、西和东南沿珠江水系两侧的第四纪海冲积层中,广布淤泥及饱和粉、细砂等软弱土层,开挖后不能自立,极易坍塌;淤泥、炮和粉、细砂抗震不利,在强震条件下可能发生砂土液化和软土塑流现象,因此,在建筑施工应注意。第二是在广州市东部天河石牌黄埔地段,构造较稳定,地貌为台地或河谷平原,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台地发育均一的红层风化土,建筑物多可采用天然地基;平原区仅局部有薄层软土分布,冲积、冲洪积层厚度二般少于8米,可作高层和大型建筑地基持力层。是广州市理想的发展方向,而向西、向北,向南均不是城市发展理想的方向。主要参考资料:1.广东省自然灾害史料增订本(内部发行)1963年9月第二版2.广州府志,史澄,清光绪五年(1879年)版3. 国家地震局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