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是电脑的输入控制设备之一,用来操控系统的指针(Point)与指针交互事件。鼠标和键盘是两个我们最常使用的外设,鼠标更是与我们的手掌、手腕密切相关,一个好的鼠标可以让你工作起来对手部的压力更小。
从工作原理上,目前市面常见的鼠标可以分成三个类型:光学鼠标、激光鼠标和轨迹球鼠标。
光电/光学鼠标:通过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和光电感应器来接收并对比鼠标下方反射回的光线图案,判断鼠标的移动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见的底部发出红光或蓝光的小矩形窗口的作用。
激光鼠标:原理类似于光学鼠标,但是将发光二极管 LED 更改为了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相比于光学鼠标,激光因为更聚焦的缘故,有更高的精准度和灵敏度,同时甚至适应玻璃板表面工作环境。
鼠标同时还可以依据使用场景来进行分类,不同的场景下鼠标会有各有侧重但并非是非此即彼的状态,混着用的鼠标也相当常见。
通用鼠标:多为光学鼠标。通用鼠标卖不了专业性的高溢价,所以价格低廉的同时,手感、模具设计、按键用料都会差一些,不少都还是光电鼠标,但用它来应付一些不重的办公任务依然是绰绰有余的。
游戏鼠标:多为激光鼠标。游戏鼠标对游戏场景有特定的优化设计,例如:刻度感更重的滚轮、极高灵敏度的传感器、酷炫的外形、更轻的重量等等。虽然游戏鼠标的部分设计针对了游戏特有的场景,但并不是所有设计都对其他场景无用的,例如目前“轻量化”的趋势也为游戏鼠标进入工作场景创造了条件。
办公鼠标:多为激光鼠标或轨迹球鼠标。办公鼠标会更多偏向人体工学设计,为了减轻打工人手部的压力,例如:更丝滑的无极滚轮 (罗技MX master 系列)、垂直鼠标、额外的水平滚轮等等。但办公鼠标基本都非常重,因此只适合趴握,抓握这种鼠标会更加累手,这一点之后会讲到,且因为非对称外形的设计,左撇子需要格外注意买专门针对设计的鼠标。
除了前面提到的,根据鼠标的类型进行选择之外,再挑选鼠标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哪种长度的鼠标取决于你的手长,大手用小鼠会局促,小手用大鼠也非常费劲,所以选择适合手长的鼠标尤为重要。
手长可以使用直尺或皮尺,测量手掌底部到中指顶部的长度。
之后根据鼠标官方的详情描述,确定是否满足自己的手长需求。
第二个重要的点是你平时使用鼠标的握姿,即我们常说的抓握、趴握和指握。这三种使用鼠标的习惯对鼠标外形、重量的要求大相径庭,所以自己的握姿对挑选鼠标是决定性的因素。
这三种鼠标的握姿对鼠标的要求各有不同,趴握更需要鼠标背部隆起,能轻松填满整个掌心,所以更适合购买那些人体工学鼠标;抓握需要鼠标轻、对称且最好是无线的游戏鼠标;指握在抓握轻量化的基础上,需要更扁平的背部,让掌心有更大的空间进行微操。
对重量敏感的抓握型用户应该尤为关注鼠标的克重,70 克的鼠标和 60 克的鼠标在抓感上已然天壤之别,更别提传统的超过 100 克的办公鼠标 (例如重达 140g 的罗技 MX Master)。建议各位对重量敏感的应实际上手一些轻量化设计鼠标,感受一下自己能够接受的重量是多少。
鼠标侧键可以用来映射一些额外的指针交互功能,例如最常用的前进后退。在实际工作中有没有侧键对工作影响其实不是太大,但有总比没有强。
与键盘一样,鼠标链接主机的方式也有三种:有线连接、2.4G无线和蓝牙,而不少高端鼠标因为对数据传输频率的高要求,只能使用 2.4G 无线连接而无法使用蓝牙,此时就需要确保电脑拥有一个 USB-A 的接口来插 2.4G 无线接收器。
性能是办公最不看重的指标,因为办公场景不需要过高的操作精度,所以普通的鼠标性能大多能满足需求。这里仅作了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