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晴的尾部鱼尾及鱼尾外侧奸门部位)
福德宫
(在眉尾的上方,而眉凌骨又称蓄财骨看财气福气的部位)
父母宫
(在日月角至辅角的部位,左父右母)
官禄宫
(左前额的中央部,上至发往下至印堂)
疾厄宫
(山根及鼻梁左右位置)
命 宫
(双局中间印堂部位)
奴仆宫
(下巴的左右面颊、两腮的内侧的部份)
迁移宫
(前额两侧靠发际的部份,包括边城 驿马,上至山林下至辅角,眉毛上方外侧部)
田宅宫
(两眉之间的上眼睑部位)
兄弟宫
(左右两眉毛的位置、左兄弟右姊妹)
子女宫
(泪堂及卧蚕部位,左子右女)
作者简介
麻衣道者,又称麻衣道士、麻衣和尚、麻衣僧,为五代宋初活跃在山陕地区的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补续高僧传》卷二三《麻衣和尚传》:“麻衣和尚者,不知何许人也。当五季之际,方服而衣麻,往来泽潞关陕间。”
《山西通志》卷一五九《仙释》“潞安府”之“五代”下记载了麻衣道者的里籍,但姓氏仍然不详:“(后)周麻衣僧,绵上人,云游襄垣紫岩山洞,建宝峰寺。善相人,穷通寿夭,胥验。着相书《金锁赋》、《银匙歌》,行于世。”
《山西通志》卷一五九《仙释》“太原府”之“宋”:“法济,榆次人,俗姓卜。初礼五台秀公和尚为师,号麻衣和尚。天圣初,卧化县之紫岩寺。”麻衣道者即紫岩寺的法济,其身份为僧人。
“麻衣道土”中的“道士”,并非指道教徒,而是指僧人。又《陕西通志》卷六四《方伎》之“宋”下云:“钱若水为举子时,见陈希夷于华山。希夷曰:'明日当再来。若水如期往,见有一老僧,与希夷拥地垆坐,僧熟视若水,久之不语,以火箸画灰作'做不得三字,徐曰:'急流中勇退人也。若水辞去,希夷不复留。后若水登科,为枢密副使,年才四十,致政。”
《邵氏闻见录》卷七、《佛祖统纪》卷四三亦有相似的记载,故知麻衣道者应该到过陕西。
《宋史·太祖本纪》、《宋人轶事汇编》、《搜神秘览》、《混元仙派图》、《邵氏见闻录》、《贵耳集》、《湘山野录》等文献记载著名道士陈抟曾师事麻衣道者。
总之,麻衣道者的身份是僧人,法名为法济,山西人,活动的时期为五代末宋初,活动的范围大致在今天山西、陕西两地。其思想比较复杂,兼容儒、释、道三教,还精通易学和相术等。他的思想影响了陈抟乃至后来的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