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后,谁来为破损的山西古建“撑伞”

据统计,山西省此次共有1763处不可移动文物出现屋顶漏雨、墙体开裂坍塌、地基塌陷、建筑倒塌等险情。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院长任毅敏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由于经过修复和预防性措施,很多属于国家级、省级保护单位的古建筑此次受灾状况还在可控范围内,但散落在乡村的低级别保护单位因缺乏保护,此次受灾严重。本刊因此实地走访了多处受灾古建筑。

主笔 |  张星云

摄影 | 于楚众

平遥古城城墙垮塌

平遥古城城墙垮塌

尽管雨已经停了,但因有些路段受此前降雨产生的洪涝影响,平遥火车站还处于停用状态。我从北京坐高铁,是在平遥古城站下的车。与我坐同一班高铁到平遥古城的乘客中,有很多电影记者,因为当天平遥电影节开幕。十一假期连着电影节,游客和观众们穿梭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平遥古建筑群落之间,似乎已经对这里明代的县衙、金代的大殿司空见惯。从繁华热闹的旅游步行街拐进旁边当地百姓居住的小巷子里,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各自的家门口晾晒着被单。就在几日前,山西省遭遇了破历史纪录的持续降雨量,省内多地出现内涝、地质灾害、洪水等灾情,造成人员伤亡。平遥古城里几乎每家都出现了漏雨现象,有些年久失修的民居因此倒塌。在满是灰砖和石板路组成的灰色古城里,这些五颜六色的被单显得格外显眼。不过比彩色被单更明显的,是古城城墙上那一片片塑料布。绿色的、白色的巨大塑料布一块一块地盖在将近10米高的城墙内侧。平遥城墙总共6公里长,塑料布连绵不绝,旁边立着警示牌:请勿靠近。平遥县文物所所长雷雅仙向我介绍说,这是目前古城墙受雨垮塌后采取的主要抢险措施。

平遥是从10月3日开始下的雨。雷雅仙回忆说,起初雨并不大,但一直在下,没停下来。山西10月下雨本身就是很罕见,10月4日,她发现雨还没有停的迹象,便开始向县领导请示,启动应急预案。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墙之一,建造年代最早可追溯至周宣王时期,现在的城墙是明洪武三年在西周旧城的基础上大规模重修的。城墙1988年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与古城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大型露天土遗址,平遥古城墙保护的最大威胁就是降雨,因为城墙建造之初外墙用砖包砌,内墙则采用的是夯土技术,即将泥土一层层打压夯实垒筑,夯土遇到大雨后重量增加,承载力下降,再加上城墙内墙是有坡度的,就有可能产生滑落。铺盖塑料防雨布是平遥城墙防雨的常规操作,每年雨季到来,他们都会铺盖一定量的塑料布用于防止雨水渗入夯土城墙。这次也不例外,除了在一些重点区域铺盖塑料布,城墙管理处和平遥县文物所还分拨24小时巡逻检查。10月4日晚,雷雅仙结束巡逻已经晚上12点了,她回到家休息了没几个小时,10月5日早上6点半就被城墙管理处打来的电话叫醒,城墙塌了。雷雅仙向我回忆她那天开车去现场时的心情:“作为文物保护工作者,我们之前一直在观察,在排查险情,结果还是坍塌了。”

受灾更重的乡间古建筑

我们开车从平遥一路向南。出了平遥古城,才发现原来古城的确算是受灾相对较轻的地方了。雨已经停了6天,但在平遥周边地势较低的村镇,街上还留有淤泥和积水。沿途看到最多的就是大片淹在水里的玉米地,玉米秆已经被泡得发黑,玉米没有收,已经发芽了。有的农民告诉我,他们用机器抽了一周水了,还远远没有把水抽干净。一路上,我们看到好几处村镇的古建筑出现了局部的外墙垮塌,但当我们经过长治市,拐进长子县,来到东北陈村关帝庙时,还是被眼前的场景震撼到了。村主任肖主任带着我们走向村后的一个小山坡,经过一片玉米地,就到了关帝庙。一条孤零零的警戒线,缠绕在两棵小树枝上。东配殿完全塌了。本来的正门,因为配殿坍塌,引起连带的结构不稳,已经不安全了,我们只能跟着肖主任从倒塌的东配殿散落下来的碎砖上往上爬,大片的灰砖里掺杂着土砖,以及一些木质梁架结构。古建筑一旦塌了,与它立着的时候,是很不一样的。踩在碎砖上,让人感觉很难过。

爬上去,就进入了关帝庙的院子。西配殿是清代重建的,年代较晚,躲过了这次大雨,不过从建筑外墙能够明显地看到,青苔从地面沿着墙向上延伸,已经长了有半米高了。在山西看到这样的青苔,可以想象墙壁面临的渗水和潮湿程度。关帝庙的正殿是元代建筑,有着漂亮的斗拱,梁架结构上的颜色全被保留下来了,大幅壁画保存状态也都很好。建筑外墙的题记上写着,明朝嘉庆年间这里曾进行过修复。因为正殿屋顶两年前加盖了金属顶棚,在这次大雨中逃过一劫,但配殿却没有这样的顶棚。东配殿是从10月5日开始坍塌的。肖主任不仅是村主任,也在县里历史研究院工作,更是关帝庙的文保员。下雨的那几天,他每天来关帝庙记录、拍照、上报。一开始东配殿只是局部坍塌,但由于建筑年久失修,雨漏进屋,一些梁架结合处的土坯遇雨水后失去承载力,导致了陆续的坍塌。文物局的人告诉肖主任,最好不要靠近坍塌的建筑,避免危险。“我也没办法”,在向我回忆那几天的经过时,这是他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尽管关帝庙被认为是元代木构建筑,并长期吸引古建筑爱好者们前来参观,但它一直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没有国家的资金支持,很难进行维修。几年前,肖主任曾通过组织向村里人募捐,把村子周边其他几个规模更小、年代更晚的小庙重修好了,但关帝庙是元代建筑,涉及的修复工程量大、所需技术高,相应的费用也就高,他无法募集到那么多钱。

乡村古建的重要性如何评估?

长子县布村玉皇庙2013年入选国宝,因之前经过修缮,在这次大雨中幸存。

同时,山西还有很多古建筑,其价值有待发现。2011年结束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仅长治市就比第二次文物普查新增了几十处元代以前的木构建筑,很多建筑是斗拱、梁架结构或者其他某一部分属于元代以前,并在后代经历过重修,因此需要地方文物保护工作者拥有很高的专业知识,才能发现并判定。此外,早年国家还没有对古建筑保护加大资金扶持时,晋东南向上申报国保、省保也并不积极,因为在没有维护资金的情况下,一旦评上级别还增添了地方的保护责任和压力。遗珠在不断被发现。比如,高平市中村圆融寺大殿,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甚至都不是普查点,一直以来被登记为清代建筑,但晋城泽州一中的地理老师张建军今年上半年去了一趟,他是古建筑业余爱好者,一眼就发现梁架结构明显是金元的,于是上报,而后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的人前往测绘,现在补进省保。如今,文物保护单位评级与该古建筑的维修、保护都是密切相关的。国家级、省级文物资金充裕,只有拥有资质的团队才能对其进行维修。2008年,山西省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启动,国家发改委带头先后投入近6亿元,历时8年,用于修建山西南部105处元代以前古建筑,但依然困难重重。比如,修复古建筑所使用的原料很难沿用原始工艺技术,古代生石灰熟化需要通过淋灰法,可现在很多工坊觉得淋灰太脏污染环境,于是把生石灰磨成粉来卖,这样就无法保证复原古代的质量。根据汇总到的统计显示,此前经历过山西省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修复的国宝建筑在此次大雨中依然屋顶漏雨,而市、县保古建筑因年久失修在此次大雨中受灾更为严重。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院长任毅敏向我表示,此次受灾严重的古建筑中,很多是已经通过普查登记在册、但没有公布的保护单位。至于年久失修的原因,有些是因为地方财政投入的问题,另一些则是因为产权问题,尤其是村级文物,产权模糊,导致修缮不及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山西省于2017年便推出“文明守望工程”,在没有足够政府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发动社会力量“认养”市、县级文物。2018年何艳军参加了一次“文明守望工程”的推介会,于是决定发起“撑伞行动”。他们首先请省文物局带着下乡,对需要保护的低级别濒危古建筑进行历史、建筑信息收集,再组织当地村民参加他们办的宣讲会,向村民介绍这座古建筑中蕴含的本村历史,有人在碑刻上看到了自己祖父的名字,有人了解到自己家花窗或门板上图案的意义,最后再向村民募捐。东北陈村关帝庙配殿坍塌,但正殿能在本次大雨中得以保存,就是“撑伞行动”的成果。其实原理很简单,年久失修的古建筑都怕下雨,于是他们在古建筑四周地面打下钢架柱子,在屋顶上方焊上金属顶棚。搭建这样一个“伞”,少则几千块,最贵也就4.8万元,两年来他们从长治市周边的市保、县保古建筑开始“撑伞”,现在已经延伸到晋东南其他地区,70%以上的“伞”都是当地本村的村民自己捐钱盖起来的。何艳军对我说,如果经常维护,一把“伞”能够用10到15年,“就是为这些古建文物额外多争取10到15年的寿命,让它们有更多时间等待被真正修缮,一旦修缮完成,我们也就把伞撤掉了”。雨水,古建筑的最大威胁

雨水,古建筑的最大威胁

长子县南陈乡张村三教堂垮塌的外墙

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院长任毅敏今年56岁,从业36年,主持过几十项山西古建筑的研究和修缮工程,从长治长子县法兴寺搬迁,到永济普救寺考古发掘,再到晋祠圣母殿修缮和应县木塔维修大讨论。在他的记忆里,以前也曾经历过几次大雨灾害,但波及范围都很小,通常是一个县或者一个乡镇受到严重影响,而这次降雨持续时间长,并且波及了整个山西省。

THE END
0.《焦点访谈》:山西太旧高速公路路基沉陷调查新闻中心我现在的位置是这次塌陷事故比较严重的地方。大家往上看,上面是高速公路的路面,它距离我现在的位置至少有七八米深左右。从我旁边可以看到现在比较严重的地段,路面已经完全被损坏了。 解说: 太旧高速路发生大面积沉陷后,当地交通和交警部门立即采取了紧急措施。一方面,将石太高速公路寿阳至平定路段全部封闭,所有过往车辆jvzquC41pg}t0|npc0ipo7hp1e5329;/2534287549?5:@8540yivvq
1.山西省吕梁市委书记孙大军领导留言板柳林**煤矿,在2008年开始在杜家垣村开展移民挖矿工作,然而并未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工作导致移民搬迁出现诸多不公平现象,当时商量无果后,表示不挖我家,不需要我家搬迁。结果在2019年以探代采,导致我的房屋受到不可逆的影响,出现裂缝,塌陷情况,导致不能继续居住,并且断水断电。直到今天,公司都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jvzquC41nk{zcw3rgqvmg7hqo0io1}mtgcjt1ltpvgtuA}nf?4654=>9;
2.山西忻州代县精诚矿业“9·1”较大坍塌事故调查报告公布央视网消息:据“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山西省政府批复忻州代县精诚矿业有限责任公司“9·1”较大坍塌事故调查报告,认定该起事故是一起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2022年9月1日5时许,代县精诚矿业有限责任公司Ⅰ采区2号排土场发生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1013.16万元。事故发生后,忻州市政jvzquC41pg}t0lhvx0ipo872455228691CXUKTtdEH:Cvxzq7hQ3I`63h4922:<0ujznn
3.风雨中,有一种古建,叫“山西古建”!但她们正受到巨大威胁据山西晚报.文博山西独家消息, 在这次北方罕见、破历史纪录的持续降雨中: 太原 国保晋祠多处建筑屋面漏水, 奉圣寺大殿西南角挡土墙坍塌; 国保天龙山石窟部分石窟漏水, 山体塌方损坏景区部分路面; 国保蒙山开化寺遗址及连理塔的南厢房, 出现较大险情; 省保中共阳曲县委旧址正房东耳房墙体开裂, jvzq<84y0f€xy€3eqo5q1B7895>30qyon
4.山西河津悬空村:采煤掏空村庄逃不开,无路可去在长达数年的搬迁等待中,村庄的问题不断显露出来。 危房的开裂、渗水、塌陷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村民刘徐海家的老窑洞,地上呈线条状排列着一个个拇指般粗细的黑色孔洞,从进门处一直延伸至几米外窑洞的后墙。 “这下面其实已经是一条大裂缝,还没有全暴露出来。”刘徐海说。 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m1427819=/385959:9794t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