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沉降防治措施有这些,你get到了吗

地面沉降的发生缓慢,并且一旦发生就很难治理,所以地面沉降的防治重在预防,但对已经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仍需采取措施进行治理。那么,你知道地面沉降如何防治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在地面沉降易发区内编制详细规划及进行地下水开采、建设工程时,应对地面沉降进行危险性评估。地面沉降的危险性评估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现状评估:通过相关调查、试验、测试计算与分析,在深入分析拟建工程场区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动态等基础上,对地面沉降发育现状进行评价,作为地面沉降控制的依据。

预测评估:应根据地面沉降发育现状规律及拟建工程特点,采用适当方法对地面沉降发展趋势进行评估。

综合评估:对地面沉降发育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拟建工程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和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评价拟建工程诱发或加剧地面沉降的可能性。

建立健全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加强地下水动态和地表变形的长期监测,为地面沉降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常采用的地面沉降监测方法有:

·在地面沉降区或研究区内布设水准测量点,定期进行测量,监测地面沉降的变形。

·监测含水层地下水的抽排量、回灌量及地下水位的变化,观测地面沉降。

·用室内试验(常规试验、微观结构研究、高压固结、三轴剪切、长期流变、孔隙水压力消散、室内模型试验等)和野外试验(抽水试验、回灌试验、静力触探等),研究地面沉降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试验取得的数据进行经验性、理论性预测。

·在地面沉降区及附近,设立相对沉降、孔隙水压力和基岩等标志,监测各岩土层和含水层的变形及地下水动态变化,以便深入研究其规律,为地面沉降监测提供依据。

进行地下水开采和回灌数学模型的研究,从而指导城市的地下水合理开采,可有效预防地面沉降的发生。

做好沉降区建筑场地的选勘工作,尽量避开断层活动引起的差异沉降、荷载造成软弱  地基的差异沉降、地震引起砂土液化的不均匀沉降等沉降区。高大建筑应避开抽取地下水  井的沉降漏斗区;新建城镇要尽量避开地面沉降致灾区,先找到充足的水源后再规划城市,不得先建市后寻找水源。

运用法规、行政管理手段,加强沉降区地下开采方面的统一管理,制定控制审批增打新井制度,倡导居民节约用水、压缩用水,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达到用水与供需平衡,控制降落漏斗的扩展,在城区严禁采掘、城区外围限量开采地下矿藏,防止或控制地面沉降的继续发展。

1.加强建筑工程场地的地基坚固性处理。首先,应做好工程前地基的勘探,摸清地基力学性质,按照不同岩土层的承载能力,合理设计和施工;其次,应注意建筑物地基的整体性,不得用未掺任何胶结物搅拌的松散砂卵石填坑塞塘,确保建筑物的建造质量,防止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2.在地面沉降区或已发生地面沉降区的建筑物高度不宜过高,高宽比值适度。相邻建筑物规模或载荷差异较大时,两建筑物应拉开一定距离;房屋的纵墙和横墙均匀对称布置;减少楼顶的自重,加强楼顶的刚度,设置整体性建筑结构。在以下建筑物部位设置沉降缝:①建筑平面形态拐折处;②建筑高度或载荷差异处;③过长的承重结构或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④地基力学性质显著差异处;⑤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差异处;⑥房屋分期建造的交界处。

在地面沉降灾害治理工作中,可采用的治理措施很多,按治理工程措施作用方式,可分为表面治理措施和根本治理措施两大类。实际治理工作中,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措施构成综合治理方案,效果更好。但需要注意的是,治理方案应根据地面沉降灾害的特征、成因、危险性、发展趋势、受灾范围、对象和经济承受能力等具体情况综合确定。

·表面治理措施

对已产生地面沉降的地区,要根据其灾害规模和严重程度采取地面整治及改善环境,其方法主要有:

(1)在沿海低平原地带修筑或加高挡潮堤、防洪堤,防止海水倒灌、淹没低洼地区。

(2)改造低洼地形,人工填土加高地面。

(3)改建城市给排水系统和输油气管线,整修因沉降而被破坏的交通线路等线性工程,使之适应地面沉降后的情况。

(4)修改城市建设规划,调整城市功能分区及总体布局,规划中的重要建筑物要避开沉降区。

·根本治理措施

从研究消除引起地面沉降的根本因素入手,谋求缓和直到控制或终止地面沉降的措施。主要方法有以下两个方面。

(1)人工补给地下水(人工回灌)。选择适宜的地点和部位向被开采的含水层、含油层施行人工注水或压水,使含水(油、气)层中孔隙液压保持在初始平衡状态上,使沉降层中因抽液所产生的有效应力增量p减小到最低限度,总的有效应力p低于该层的预固结应力P。在抽水引起海水入侵和地下水质恶化的海岸地带,人工回灌井应布置在海水和淡水体的分界线附近,以防止淡水体的缩小或水质恶化。利用不同回灌季节灌入水的温度不同调整回灌层次及时间,实施回灌水地下保温节能措施。冬季灌低温水作为夏季工业降温水源,夏季灌高温水作为冬季热水来源。把地表水的蓄积储存与地下水回灌结合起来,建立地面及地下联合调节水库,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一个有效途径。一方面利用地面蓄水有效补给地下含水层,扩大人工补给来源;另一方面利用地层孔隙空间储存地表雨水,形成地下水库以增加地下水储存资源。

(2)限制地下水开采,调整开采层次,以地面水源代替地下水源。其具体措施为:①以地面水源的工业自来水厂代替地下水供水源地;②停止开采引起沉降量较大的含水层而改为利用深部可压缩性较小的含水层或基岩裂隙水;③根据预测方案限制地下水的开采量或停止开采地下水;④在减少地下水开采的同时,引调远方的客水,如天津的引滦工程及西安引调黑河水等。

参考文献:王念秦, 马健全, 尚慧, 刘晓玲.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9, 111-113.

THE END
0.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十七)建立健全地面沉降、塌陷及地裂縫防控機制。建立相關部門、地方政府地面沉降防控共同責任制,完善重點地區地面沉降監測網絡,實行地面沉降與地下水開採聯防聯控,重點加強對長江三角洲、華北地區和汾渭地區地下水開採管理,合理實施地下水禁採、限採措施和人工回灌等工程,建立地面沉降防治示范區,遏制地面沉降、地裂縫進一jvzq<84es0vfqyqg0eun0ls1DKM61w71428419:331i48@=:;/:16:6732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