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学院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考试课程工程材料系别班级学号姓名一、填空(20分,每空0.5分)1.金属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常用的判断依据是和;金属疲劳的判断依据是。
2.金属塑性的指标主要有和两种。
3.低碳钢拉伸试验的过程可以分为、和三个阶段。
4.常用表示硬度的方法有布氏硬度、和。
5.晶格的最小几何组成单元称为,晶胞在空间的重复堆砌便构成了。
6.金属晶体中最常见的面缺陷是指和。
7.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和三种。
8.实际金属晶体的缺陷有、、。
9.在平衡相图上按金相组织分类,碳钢分为、和。
10.钢的淬火方法分为淬火、淬火、淬火和淬火。
11.布氏硬度法测试硬度时,材料愈软,压痕直径愈大,布氏硬度愈;反之,布氏硬度愈。
测量压痕直径后,布氏硬度值可根据所测直径查表得到。
12.在外力瞬时冲击作用引起的变形和应力要比静载荷所引起的应力大得多情况下,设计选材,必须考虑材料的。
13.在晶体缺陷中,点缺陷主要有、、,线缺陷主要有、,面缺陷主要有、。
14.奥氏体的晶格类型是;铁素体的晶格类型是。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1.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在变形基体中,重新生成无畸变的等轴晶粒的过程称为()A、回复B、再结晶C、时效D、正火2.结构钢经调质处理后所等到的组织为()A、回火铁素体B、回火索氏体C、回火屈(托)氏体D、回火马氏体3.完全退火适用于()钢的退火。
A、共析钢B、亚共析钢C、过共析钢D、工字钢4.钢渗碳的目的是使构件的()形成高碳,而心部仍为低碳,经淬火及低温回火后,表面层获得高硬度、高耐磨性及疲劳抗力,而心部仍保持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A、实体B、心部C、使用部位D、表层5.马氏体组织的两种形态是()。
A、板条、树状B、板条、针状C、树状、针状D、索状、树状6.实际生产中,金属冷却时()。
A、理论结晶温度总是低于实际结晶温度B、理论结晶温度总是等于实际结晶温度C、理论结晶温度总是大于实际结晶温度D、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没有关系7.零件渗碳后,一般需经过()才能达到表面硬度高而且耐磨的目的。
机械工程材料A卷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10分)1、固溶强化:固溶体溶入溶质后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现象。
2、加工硬化:金属塑性变形后,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
2、合金强化:在钢液中有选择地加入合金元素,提高材料强度和硬度4、热处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冷却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
5、细晶强化:晶粒尺寸通过细化处理,使得金属强度提高的方法。
二、选择适宜材料并说明常用的热处理方法(30分)三、(20分)车床主轴要求轴颈部位硬度为HRC54—58,其余地方为HRC20—25,其加工路线为:下料锻造正火机加工调质机加工(精)轴颈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磨加工指出:1、主轴应用的材料:45钢2、正火的目的和大致热处理工艺细化晶粒,消除应力;加热到Ac3+50℃保温一段时间空冷3、调质目的和大致热处理工艺强度硬度塑性韧性达到良好配合淬火+高温回火4、表面淬火目的提高轴颈表面硬度5.低温回火目的和轴颈表面和心部组织。
去除表面淬火热应力,表面M+A’心部S回四、选择填空(20分)1.合金元素对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是(d)(a)均强烈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b)均强烈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c)无影响(d)上述说法都不全面2.适合制造渗碳零件的钢有(c)。
(a)16Mn、15、20Cr、1Cr13、12Cr2Ni4A (b)45、40Cr、65Mn、T12(c)15、20Cr、18Cr2Ni4WA、20CrMnTi3.要制造直径16mm的螺栓,要求整个截面上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应选用(c )(a)45钢经正火处理(b)60Si2Mn经淬火和中温回火(c)40Cr钢经调质处理4.制造手用锯条应当选用(a )(a)T12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b)Cr12Mo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c)65钢淬火后中温回火5.高速钢的红硬性取决于(b )(a)马氏体的多少(b)淬火加热时溶入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的量(c)钢中的碳含量6.汽车、拖拉机的齿轮要求表面高耐磨性,中心有良好的强韧性,应选用(c )(a)60钢渗碳淬火后低温回火(b)40Cr淬火后高温回火(c)20CrMnTi渗碳淬火后低温回火7.65、65Mn、50CrV等属于哪类钢,其热处理特点是(c )(a)工具钢,淬火+低温回火(b)轴承钢,渗碳+淬火+低温回火(c)弹簧钢,淬火+中温回火8. 二次硬化属于(d)(a)固溶强化(b)细晶强化(c)位错强化(d)第二相强化9. 1Cr18Ni9Ti奥氏体型不锈钢,进行固溶处理的目的是(b)(a)获得单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硬度和耐磨性(b)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组织,提高抗腐蚀性,防止晶间腐蚀(c)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10.推土机铲和坦克履带板受到严重的磨损及强烈冲击,应选择用(b )(a)20Cr渗碳淬火后低温回火(b)ZGMn13—3经水韧处理(c)W18Cr4V淬火后低温回火五、填空题(20分)1、马氏体是碳在a-相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其形态主要有板条马氏体、片状马氏体。
机械工程材料一、名词解释:(10分)1、固溶强化:固溶体溶入溶质后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现象。
2、加工硬化:金属塑性变形后,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
2、合金强化:在钢液中有选择地加入合金元素,提高材料强度和硬度4、热处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冷却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
5、细晶强化:晶粒尺寸通过细化处理,使得金属强度提高的方法。
二、选择适宜材料并说明常用的热处理方法(30分)三、(20分)车床主轴要求轴颈部位硬度为HRC54—58,其余地方为HRC20—25,其加工路线:下料锻造正火机加工调质机加工(精)轴颈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磨加工指出:1、主轴应用的材料:45钢2、正火的目的和大致热处理工艺细化晶粒,消除应力;加热到Ac3+50℃保温一段时间空冷3、调质目的和大致热处理工艺强度硬度塑性韧性达到良好配合淬火+高温回火4、表面淬火目的提高轴颈表面硬度5.低温回火目的和轴颈表面和心部组织。
去除表面淬火热应力,表面M+A’心部S回四、选择填空(20分)1.合金元素对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是(d)(a)均强烈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b)均强烈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c)无影响(d)上述说法都不全面2.适合制造渗碳零件的钢有(c)。
(a)16Mn、15、20Cr、1Cr13、12Cr2Ni4A (b)45、40Cr、65Mn、T12(c)15、20Cr、18Cr2Ni4WA、20CrMnTi3.要制造直径16mm的螺栓,要求整个截面上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应选用(c )(a)45钢经正火处理(b)60Si2Mn经淬火和中温回火(c)40Cr钢经调处理4.制造手用锯条应当选用(a )(a)T12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b)Cr12Mo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c)65钢淬火后中温回火5.高速钢的红硬性取决于(b )(a)马氏体的多少(b)淬火加热时溶入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的量(c)钢中的碳含量6.汽车、拖拉机的齿轮要求表面高耐磨性,中心有良好的强韧性,应选用(c )(a)60钢渗碳淬火后低温回火(b)40Cr淬火后高温回火(c)20CrMnTi渗碳淬火后低温回火7.65、65Mn、50CrV等属于哪类钢,其热处理特点是(c )(a)工具钢,淬火+低温回火(b)轴承钢,渗碳+淬火+低温回火(c)弹簧钢,淬火+中温回火8. 二次硬化属于(d)(a)固溶强化(b)细晶强化(c)位错强化(d)第二相强化9. 1Cr18Ni9Ti奥氏体型不锈钢,进行固溶处理的目的是(b)(a)获得单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硬度和耐磨性(b)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组织提高抗腐蚀性,防止晶间腐蚀(c)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10.推土机铲和坦克履带板受到严重的磨损及强烈冲击,应选择用(b )(a)20Cr渗碳淬火后低温回火(b)ZGMn13—3经水韧处理(c)W18Cr4V淬火后低温回火五、填空题(20分)1、马氏体是碳在a-相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其形态主要有板条马氏体、片状马氏体。
《机械工程材料》试题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1.奥氏体(A)2.回复3.固溶体4.自然时效5.加工硬化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石墨为片状的灰口铸铁称为铸铁,石墨为团絮状的灰口铸铁称为__ 铸铁,石墨为球状的灰口铸铁称为铸铁。
其中铸铁的韧性最高,因而可以锻造。
2.陶瓷材料中的气相是指,在程中形成的,它了陶瓷的强度。
3.根据采用的渗碳剂的不同,将渗碳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
4.工程中常用的特殊性能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金属的断裂形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6.金属元素在钢中形成的碳化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两类。
7.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
机械工程材料习题与答案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材料的选用、性能、加工和应用等方面。
在机械工程材料的习题中,通常会包含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材料选择、热处理、材料失效分析等内容。
以下是一些机械工程材料习题与答案的示例:习题1:某机械零件需要承受较大的拉力,设计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请根据以下材料的力学性能数据,推荐一种材料,并说明理由。
- 钢A:抗拉强度为600MPa,屈服强度为400MPa,延展性为15%。
- 钢B:抗拉强度为800MPa,屈服强度为600MPa,延展性为10%。
- 铝C:抗拉强度为300MPa,屈服强度为200MPa,延展性为30%。
答案:推荐使用钢B。
虽然钢A的延展性更好,但钢B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都更高,这意味着它能够承受更大的拉力而不至于断裂。
对于承受大拉力的零件,材料的强度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习题2:某零件需要在高温下工作,需要考虑材料的耐热性。
请分析以下材料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并推荐一种材料。
- 不锈钢D:在500°C下仍能保持其力学性能。
- 钛合金E:在600°C下力学性能略有下降,但在800°C下迅速下降。
- 陶瓷材料F:在1000°C下仍能保持其力学性能。
答案:推荐使用陶瓷材料F。
虽然不锈钢D和钛合金E都具有一定的耐热性,但陶瓷材料F在高温下的性能更为稳定,适合在极端高温环境下工作。
习题3:某零件需要通过热处理来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
请说明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并给出一个可能的热处理方案。
答案: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过程来改变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方法。
基本过程通常包括:加热(奥氏体化)、保温、冷却(淬火)和回火。
习题4:某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需要分析其断裂原因。
机械工程材料试题及答案机械工程材料用于制造各类机械零件、构件的材料和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所应用的工艺材料。
以下是由阳光网关于机械工程材料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1、常用测定硬度的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测试法。
2、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弹性、塑性等;强度的主要判据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强度和塑性可以用拉伸试验来测定;压入法测量方法简便、不破坏试样,并且能综合反映其它性能,在生产中最常用。
3、铁碳合金在室温下平衡组织组成物的基本相是铁素体和渗碳体,随着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渗碳体相的相对量增多,铁素体相的相对量却减少。
4、珠光体是一种复相组织,它由铁素体和渗碳体按一定比例组成。
珠光体用符号P表示。
5、铁碳合金中,共析钢的wc=0、77%,室温平衡组织为珠光体;亚共析钢的wc=0、0218%-0、77%,室温平衡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过共析钢的wc=0、77%-2、11%,室温平衡组织为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
6、铁碳合金结晶过程中,从液体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一次渗碳体;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体;从铁素体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三次渗碳体。
7、低碳钢的碳质量分数范围是:Wc≤0、25%、中碳钢:Wc=0、25%-0、6%、高碳钢:Wc>0、6%。
8、金属的晶粒越细,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好。
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增加过冷度、变质处理和附加振动来细化晶粒。
9、常用金属中,γ-Fe、Al、Cu等金属具有面心立方晶格,α-Fe具有体心立方晶格。
10、金属的结晶是在过冷的情况下结晶的,冷却速度越快,过冷度越大,金属结晶后的晶粒越细小,力学性能越好。
11、钢的热处理工艺是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组成的;热处理基本不改变钢件的(形状和尺寸),只能改变钢件的(结构组织)和(力学性能)。
12、完全退火适用于(亚共析碳)钢,其加热温度为(Ac3以上30-50°C),冷却速度(缓慢),得到(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含答案)资料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含答案)资料机械工程材料模拟练习题一、填空题(每空0.5分)1. 常用测定硬度的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测试法。
2.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弹性、塑性等;强度的主要判据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强度和塑性可以用拉伸试验来测定;压入法测量方法简便、不破坏试样,并且能综合反映其它性能,在生产中最常用。
3. 铁碳合金在室温下平衡组织组成物的基本相是铁素体和渗碳体,随着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渗碳体相的相对量增多,铁素体相的相对量却减少。
4. 珠光体是一种复相组织,它由铁素体和渗碳体按一定比例组成。
珠光体用符号P表示。
5. 铁碳合金中,共析钢的wc=0.77%,室温平衡组织为珠光体;亚共析钢的wc=0.0218%-0.77%,室温平衡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过共析钢的wc=0.77%-2.11%,室温平衡组织为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
6. 铁碳合金结晶过程中,从液体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一次渗碳体;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体;从铁素体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三次渗碳体。
7. 低碳钢的碳质量分数范围是:Wc≤0.25%、中碳钢:Wc=0.25%-0.6%、高碳钢:Wc>0.6%。
8. 金属的晶粒越细,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好。
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增加过冷度、变质处理和附加振动来细化晶粒。
9. 常用金属中,γ-Fe、Al、Cu 等金属具有面心立方晶格,α-Fe 具有体心立方晶格。
10. 金属的结晶是在过冷的情况下结晶的,冷却速度越快,过冷度越大,金属结晶后的晶粒越细小,力学性能越好。
11. 钢的热处理工艺是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组成的;热处理基本不改变钢件的(形状和尺寸),只能改变钢件的(结构组织)和(力学性能)。
12. 完全退火适用于(亚共析碳)钢,其加热温度为(Ac3以上30-50°C),冷却速度(缓慢),得到(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
12.不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热处理温度3.在简答和问答题中可根据需要来增减每题里问题数及分值)《机械工程材料》试题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2、塑性变形:外力去处后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3、韧性:是指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
4、疲劳强度:材料在规定次数应力循环后仍不发生断裂时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极限。
用σ-1表示。
5、硬度:是指材料抵抗表面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6、珠光体(P):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铁素体和渗碳体呈层片状。
珠光体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但塑性较差。
7、奥氏体:碳在γ -Fe中的固溶体称奥氏体。
用A或γ表示。
8、相:是指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它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9、共析反应:由特定成分的单相固态合金,在恒定的温度下,分解成两个新的,具有一定晶体结构的固相的反应。
10、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11、渗碳体(Fe3C):铁和碳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复杂晶格的间隙化合物。
渗碳体具有很高的硬度,但塑性很差,延伸率接近于零。
在钢中以片状存在或网络状存在于晶界。
在莱氏体中为连续的基体,有时呈鱼骨状。
12、同素异构性:同一金属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晶格类型的现象。
13、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的晶格间隙中所形成的固溶体。
14、共晶转变:指具有一定成分的液态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固相的转变。
15、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质晶格并占据溶质晶格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16、变质处理:在金属浇注前添加变质剂来改变晶粒的形状或大小的处理方法。
17、晶体的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具有不同性能的现象。
18、弥散强化:当在晶内呈颗粒状弥散分布时,第二相颗粒越细,分布越均匀,合金的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略有下降,这种强化方法称弥散强化19、固溶强化:因溶质原子溶入而使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升高的现象。
一、填空题()1.机械零件在工作条件下可能受到力学负荷、热负荷和环境介质三种负荷的作用。
2.金属塑性的指标主要有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两种。
3.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是指在载荷作用下其抵抗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4.刚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5.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6.常用测定硬度的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测试法。
7.材料按化学成分分为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
8.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包括铸造性、可锻性、可焊性、切削加工性和热处理工艺性。
9.常见的晶体结构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10.晶体缺陷按其几何特征可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种。
11.固溶体的晶体结构与溶剂晶体结构相同。
12.当合金溶液凝固后,由于组元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可形成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种形式。
13.铁从高温液态向室温冷却时发生的变化:。
14.珠光体是铁素体相与渗碳体混合在一起形成的机械混合物。
15. 碳溶解在α-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
16. 在Fe-Fe3C相图中,共晶点的含碳量为 4.3% ,共析点的含碳量为0.77%17.低温莱氏体是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18.金属结晶的过程包括晶核形成和晶粒长大两个过程。
19.晶核的形成包括自发形核和非自发形核两种形式。
20.晶核的长大包括枝晶长大和平面长大两种形式。
21.金属铸锭的宏观组织是由三个晶区组成,由外向内分别是细等轴晶离区、柱状晶粒区和中心等轴晶粒区。
22..铸锭的缺陷包括缩孔与缩松、气孔、非金属夹杂物和成分偏析。
23.焊缝的组织是金属组织。
24.焊接接头是由焊缝和热影响区构成。
26..细化晶粒的方法包括增大过冷度、加入形核剂和机械方法。
二、名词解释)1.弹性变形:随载荷增加试样的变形增加,若除去外力,变形可以恢复原状的现象。
机械工程材料试题(答案《机械工程材料》试题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1.奥氏体(A)2.回复3.固溶体4.自然时效5.加工硬化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石墨为片状的灰口铸铁称为铸铁,石墨为团絮状的灰口铸铁称为__ 铸铁,石墨为球状的灰口铸铁称为铸铁。
其中铸铁的韧性最高,因而可以锻造。
2.陶瓷材料中的气相是指,在程中形成的,它了陶瓷的强度。
3.根据采用的渗碳剂的不同,将渗碳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
4.工程中常用的特殊性能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金属的断裂形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6.金属元素在钢中形成的碳化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两类。
7.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
机械工程材料一、名词解释:(10分)1、固溶强化:固溶体溶入溶质后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现象。
2、加工硬化:金属塑性变形后,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
2、合金强化:在钢液中有选择地加入合金元素,提高材料强度和硬度4、热处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冷却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
5、细晶强化:晶粒尺寸通过细化处理,使得金属强度提高的方法。
二、选择适宜材料并说明常用的热处理方法(30分)三、(20分)车床主轴要求轴颈部位硬度为HRC54—58,其余地方为HRC20—25,其加工路线:下料锻造正火机加工调质机加工(精)轴颈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磨加工指出:1、主轴应用的材料:45钢2、正火的目的和大致热处理工艺细化晶粒,消除应力;加热到Ac3+50℃保温一段时间空冷3、调质目的和大致热处理工艺强度硬度塑性韧性达到良好配合淬火+高温回火4、表面淬火目的提高轴颈表面硬度5.低温回火目的和轴颈表面和心部组织。
去除表面淬火热应力,表面M+A’心部S回四、选择填空(20分)1.合金元素对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是(d)(a)均强烈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b)均强烈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c)无影响(d)上述说法都不全面2.适合制造渗碳零件的钢有(c)。
(a)16Mn、15、20Cr、1Cr13、12Cr2Ni4A (b)45、40Cr、65Mn、T12(c)15、20Cr、18Cr2Ni4WA、20CrMnTi3.要制造直径16mm的螺栓,要求整个截面上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应选用(c )(a)45钢经正火处理(b)60Si2Mn经淬火和中温回火(c)40Cr钢经调处理4.制造手用锯条应当选用(a )(a)T12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b)Cr12Mo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c)65钢淬火后中温回火5.高速钢的红硬性取决于(b )(a)马氏体的多少(b)淬火加热时溶入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的量(c)钢中的碳含量6.汽车、拖拉机的齿轮要求表面高耐磨性,中心有良好的强韧性,应选用(c )(a)60钢渗碳淬火后低温回火(b)40Cr淬火后高温回火(c)20CrMnTi渗碳淬火后低温回火7.65、65Mn、50CrV等属于哪类钢,其热处理特点是(c )(a)工具钢,淬火+低温回火(b)轴承钢,渗碳+淬火+低温回火(c)弹簧钢,淬火+中温回火8. 二次硬化属于(d)(a)固溶强化(b)细晶强化(c)位错强化(d)第二相强化9. 1Cr18Ni9Ti奥氏体型不锈钢,进行固溶处理的目的是(b)(a)获得单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硬度和耐磨性(b)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组织提高抗腐蚀性,防止晶间腐蚀(c)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10.推土机铲和坦克履带板受到严重的磨损及强烈冲击,应选择用(b )(a)20Cr渗碳淬火后低温回火(b)ZGMn13—3经水韧处理(c)W18Cr4V淬火后低温回火五、填空题(20分)1、马氏体是碳在a-相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其形态主要有板条马氏体、片状马氏体。
其中,片状马氏体硬度高、塑性差2、W18Cr4V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1270-1280℃,回火加热温度为560℃,回火次数3次。
3、材料选择的三原则一般原则,工艺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4、合金结构钢与碳素结构钢相比,其突出优点是强度高,淬透性好。
5.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三个转变区的转变产物是P B M。
6. 共析钢淬火形成M+A'后,在低温、中温、高温回火后的产物分别为M回+A’T回S回。
7. 45钢正火后渗碳体呈片状,调质处理后渗碳体呈球状。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1. 奥氏体(A)2.回复3.固溶体4.自然时效5.加工硬化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1 分)1.石墨为片状的灰口铸铁称为铸铁,石墨为团絮状的灰口铸铁称为__ 铸铁,石墨为球状的灰口铸铁称为铸铁。
其中铸铁的韧性最高,因而可以锻造。
2. 陶瓷材料中的气相是指,在程中形成的,它了陶瓷的强度。
3.根据采用的渗碳剂的不同,将渗碳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
4.工程中常用的特殊性能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金属的断裂形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6.金属元素在钢中形成的碳化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两类。
7.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
A.结构钢;B.合金钢;C.渗碳钢;D.工具钢15.马氏体组织有两种形态( )。
A.板条、树状;B.板条、针状;C.树状、针状;D.索状、树状16.实际生产中,金属冷却时( )。
A.理论结晶温度总是低于实际结晶温度;B.理论结晶温度总是等于实际结晶温度;C.理论结晶温度总是大于实际结晶温度;D.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没有关系17.零件渗碳后,一般需经过( )才能达到表面硬度高而且耐磨的目的。
A.淬火+低温回火;B.正火;C.调质;D.淬火+高温回火18.C曲线右移使淬火临界冷却速度( ),淬透性( )。
A.减小、增大;B.减小、减小;C.增大、减小;D.增大、增大19.机械制造中,T10钢常用来制造( )。
A.容器;B.刀具;C.轴承;D.齿轮20.钢经表面淬火后将获得( )。
A.铅B.铁C.锡D.锌24、在Fe-Fe3C和图中,奥氏体冷却到ES线时开始析出()。
A.铁素体B.珠光体C.二次渗碳体D.莱氏体25、从金属学的观点来看,冷加工和热加工是以()温度为界限区分的。
A.结晶B.再结晶C.相变D.25℃四、简答题(共30分,每题10分)1.简述奥氏体晶粒对钢在室温下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简述回火的目的。
3.何谓碳钢中的铁素体、渗碳体、珠光体?他们的力学性能各有何特点?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奥氏体(A):C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A或γ表示,是一种硬度较低而塑性较高的固溶体。
3.固溶体:组成合金的组元,在固态时相互溶解,所形成的单一均匀的物质。
5.加工硬化:金属材料随着冷塑变形程度的增大,强度和硬度逐渐升高,塑性和韧性逐渐降低的现象称为加工硬化或冷作硬化。
二、填空题1、普通灰口;可锻;球墨;2、气孔;烧结;降低。
3、固体渗碳气体渗碳4、不锈钢耐热钢耐磨刚5、延性断裂6、合金渗碳体特殊碳化物7、体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三、选择题1.D;2.C;3.C; ; 5.C; 6.A; 7.D; 8.C; 10.A; 11.C; 13.D; 14.C; 15.B; 17.A; 18.A; 19.B;20.A; 21.B 23.D; 24.C四、简答题1、答:奥氏体晶粒细小时,冷却后转变产物的组织也细小,其强度与塑性韧性都较高,冷脆转变温度也较低;反之,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冷却转变后仍获得粗晶粒组织,使钢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韧性)降低,甚至在淬火时发生变形、开裂。
2、答:回火的目的是:(1)降低零件脆性,消除或降低内应力;(2)获得所要求的力学性能;(3)稳定尺寸;(4)改善加工性。
3、答:铁素体——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软而韧。
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间隙化合物,硬而脆。
珠光体——铁素体与渗碳体形成的层片状交替排列的机械混合物,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2.金属塑性的指标主要有(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两种。
3.低碳钢拉伸试验的过程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三个阶段。
4.常用测定硬度的方法有(布氏硬度测试法)、(洛氏硬度测试法)和维氏硬度测试法。
5.疲劳强度是表示材料经(无数次应力循环)作用而(不发生断裂时)的最大应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