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力学

1.1载荷的分类与破坏形式

结构承受载荷的性质、大小、方向、作用位置中一项或多项不断变化(疲劳)或变化过大、过速(冲击)的情况都属于动载。

· 疲劳是结构失效的基本形式,约占结构失效总量的80~90% 。冲击载荷容易造成结构的脆性破坏。造成脆性破坏,或加速疲劳破坏的原因可能是结构形式不佳(如应力集中严重)或结构工作环境的恶化(如环境温度变得过低,使材料材质变脆;或环境介质腐蚀性强,使结构缺陷加深增大)等。疲劳破坏和脆性破坏都属于低应力破坏,发生破坏时的工作应力可能只有结构材料屈服极限的1/2,1/5,1/10,甚至没有外载荷。

1.2结构脆性断裂的特点

⑴ 名义工作应力低: 只有材料的1/3~1/10,甚至外载荷等于零。

⑵ 断裂之前无明显塑性变形,无征兆,突发断裂。

⑶ 低应力脆性破坏多发生在低温阴冷的时刻。

⑷ 发生低应力脆性断裂的结构内,多半存在着较大的内应力,有较高的内能。

⑸ 发生低应力脆性断裂的结构上,必有裂源或应力集中点存在。脆性断裂对缺陷和应力集中很敏感。

前三个特点,让人猝不及防,容易造成严重危害;后两个特点,反映了低应力脆性断裂的必然性。

1.3结构发生脆性断裂的原因和条件

(金属结构脆性断裂的能量理论)

· 固体内部的裂纹和缺陷,导致其发生低应力脆性断裂。使材料的实际断裂强度只有其理论强度的1/10 ~ 1/1000。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两点结论:

① 由能量原理可以看出,拉应力σ(可能包括外载引起的拉应力和内部残余拉应力)是裂纹产生和扩展的动力,拉应力及缺陷的大小直接影响裂纹萌生和扩展的速度。

② 阻止裂纹扩展的主要因素是压应力和材料的塑性变形。

1.4 影响金属结构延、脆性断裂的主要因素(产生脆性断裂的原因)

1.4.1内在抗力因素

⑴ 材质因素 根据上述理论,金属结构的延性或塑性变形是裂纹扩展的主要障碍。

① 金属的化学成分及其晶粒度

增韧元素:Mn、Ni、Cr、Mo、V……等,有提高强度,细化晶粒,增加韧性的作用。

致脆元素:C、S、P、H、O、N……等,容易偏析,降低强度,有脆化作用。

② 延/脆 转变温度高(如图),容易发生脆性断裂。化学成分和晶粒度,对转变温度的高低影响较大。

③ 材质缺陷(气孔、疏松、偏析、夹杂、夹渣、夹层、裂纹、伤痕、咬肉…等)是产生应力集中的根源;缺陷较多、较大或处在拉应力区,则影响较大;垂直拉应力的片状缺陷,特别裂纹影响最大。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⑵ 结构因素:①结构形体、尺寸等影响应力大小、分布的因素; ②结构表面形状的突变较大,则应力集中严重;③突变处的局部刚度过大,则使结构对应力集中敏感…等。这些都是促成结构脆性破坏的重要原因。

⑶ 内部应力:焊接内应力、构件之间的拘束应力、温差应力、各种冷热加工应力等在结构中造成过大的拉伸内应力。这与过大的外载荷一样,均能促成结构的脆性破坏。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② 结构表面形状突变和金属内部缺陷,特别是垂直主应力方向的片状缺陷、裂纹等,在裂纹尖端或在应力集中点,会形成三向拉伸的应力状态。内因、外因结合,造成名义工作应力很低时,发生脆性破坏。其实低应力脆性断裂,裂纹尖端应力并不低。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③ 材料的塑性较好,即材料D1的屈服点与材料的正断抗力的比值较小时,材料容易发生塑性变形。这有三点好处:

一可以促使应力集中点的应力均匀化,降低应力集中的作用;

二可使内应力重新分布,减小残余内应力的大小和影响;

三 可通过一定的塑性变形位移,使外力做功,消耗一部分内能,减小脆性破坏的危险性。

否则,如果材料的塑性较差,如D2,在外力增大时,就会在金属缺陷部位,逐渐积累起较大的弹性变形能,一旦条件成熟,裂纹扩展,积累起来的弹性变形能释放出来,就会成为裂纹失稳扩展的动力,形成瞬间发生的脆性断裂。

以上三点中,①是加载方式,属外因;②、③反映结构抗力,属内因;是否脆断,须综合分析。

⑵ 环境温度 低温会降低金属材料抗脆断的能力。

温度较高会增大金属原子的活力,容易发生塑性变形,不易产生脆性断裂。

低温会使金属材料变脆,发生(延/脆)转变,脆断多发生在低温时。

⑶ 加载速率 正应力反映金属内部弹性变形的大小。正应力以声速(高度)在金属介质(钢)中传播,而塑性变形只能以比较缓慢的速度传播。以冲击等高速加载方式加载时,常常来不及产生塑性变形,而发生脆性断裂了。注意,表面形状突变、缺陷、裂纹等造成应力集中,同样具有增大加载、应变速率作用。所以,应力集中是促成脆性断裂重要因素。

1.5预防脆性断裂的措施

造成低应力脆性断裂的主要原因,可概括为两点:

① 材料在工作条件下的韧性不足;

② 缺陷的存在和过大的拉应力(包括工作应力、残余应力、附加应力和应力集中等)。针对这两点,预防措施有四条:

1.5.1正确选择材料

按照使用要求,对材料的强度要求较高时,对其塑性韧性的要求也较高。但实际结构材料及其生产制造工艺所能达到情况却与需求相反,材料强度较低时,常有较大的塑性储备,而材料强度较高时,塑性韧性却明显不足。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焊接接头难免有焊接缺陷。

低强材料的焊接接头,采用高组配,是高强度组配,承载后母材屈服时,焊缝的变形仍然很小,不易发生径缩,虽然焊缝中可能有缺陷,仍能保证接头与母材等强度。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高强材料的焊接接头采用低组配,这实际上,是高韧性组配,焊缝材料化学成分纯度高,杂质少,韧性好,接头承载时,焊缝金属和母材相比,有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有利于减小缺陷或应力集中的影响,促使应力均匀化,推迟裂纹的萌生,减缓裂纹的扩展。另外,高韧性,低组配的焊接接头,工艺性好,焊接缺陷少。焊缝宽度较窄时(窄间隙焊接),高韧性,低组配的焊接接头能与母材等强度。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1.5.2正确设计

⑴ 尽量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去提高结构的强度、刚度等承载能力,盲目加厚、加大构件尺寸,并非明智之举。厚度大,则冶金缺陷较多,容易引起三向应力和应力集中。

⑵ 尽量减小结构和焊接接头部位的应力集中

尽量采用应力集中系数较小的对接接头,并注意开缓和槽,做到圆滑过渡,必要时可以修磨平滑。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⑶ 尽量避免接头区局部刚度过大,局部刚度越大,对应力集中越敏感。

⑷ 注意结构中次要元件的质量。次要附件的结构形式不好或焊接质量不好,也可能引起主干结构的破坏。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1.5.3合理安排结构制造工艺

⑴ 合理选择焊接材料、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参量控制焊接线能量,尽量减少、减小工艺缺陷。

⑵ 严格生产管理和产品检验制度,把工艺缺陷(引弧、息弧弧坑、夹渣、咬肉…等)消灭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随意在工件上焊附件,去掉时要磨平。

⑶ 采用过载拉伸、热处理等适当的措施,消除或改善结构的残余应力分布。

⑷ 妥善保管产品成品、半成品,避免造成附加应力,温度应力等。

1.5.4正确使用,精心维护

注意工作环境防腐,防止环境温差造成内应力,防止结构重要部位受到急冷的袭击。

2断裂力学及其在焊接中的应用

2.1断裂力学的概念、任务及研究对象

常规的强度计算方法中,以δb、δs来衡量材料的抗断能力,并把材料抽象为均质、连续和各向同性的,不计算材料内部缺陷、内应力、表面应力集中的作用,而以安全系数统筹考虑它们的影响。

近代高强合金材料大量涌现,强度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轻巧,但材料的塑性储备越来越小,对缺陷、应力集中、内应力的影响越来越敏感,低应力脆性破坏事故屡屡发生,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断裂力学应运而生。

2.1.1断裂力学的概念和任务

· 断裂力学即裂纹体力学,是专门研究裂纹体中,裂纹在萌生、扩展中的力学理论及其应用问题的科学。这里所指的裂纹是广义的,材料中的微小缺陷,也被视作微裂纹。

· 研究表明,结构的脆性破坏,与名义工作应力关系不大,直接取决于临近缺陷位置的局部应力和应力集中程度。结构的低(工作)应力破坏是由宏观裂纹的扩展而引发的。

· 断裂力学通过研究裂纹尖端局部区域的应力、应变(方向、大小、分布)情况,了解裂纹在应力作用下的扩展规律,以确定带裂纹构件(即裂纹体)的承载能力或使用寿命,保证构件安全工作。

· 裂纹扩展有稳定扩展(又称亚临界扩展)和不稳定扩展(失稳扩展)两种: ① 裂纹只有不断接受外界能量,才会扩展的情况,如疲劳裂纹扩展,称为稳定扩展; ② 勿须外界提供能量,裂纹就能快速扩展的情况(如低应力脆性断裂)称为失稳扩展。

裂纹失稳扩展的原因:

⑴ 裂纹较长,裂纹尖端应力集中严重,裂尖区域成为三向拉伸的脆性应力状态;

⑵ 裂纹扩展中释放的弹性应变能随裂纹长度递增,形成失稳状态,并放出多余能量。临界裂纹尺寸的大小随裂纹体的应力水平,或随裂尖区域应力场场强的增大而减小。

· 断裂力学的任务在于:① 研究宏观裂纹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导致失稳扩展,引发脆性断裂;② 建立裂纹尺寸与破坏应力之间的关系。这对结构安全设计、合理选材、改进材质和施工工艺,以及制定裂纹体力学的概念标准等都有重要意义。

2.1.2断裂力学按研究对象分类

⑴ 理想弹性材料

线弹性断裂力学,首先将材料当作理想的线弹性体来研究断裂机理,即研究裂纹体的应力应变状态和裂纹扩展规律。对此研究结果稍作修整,可用于裂纹尖端产生小范围屈服的研究,在工程实践中应用于超高强度钢、厚截面的中强度钢结构,其塑性变形小;对中低强度钢的结构,作修改后,可作近似估计。

⑵ 弹塑性材料

非线性断裂力学,用弹塑性线性理论,来分析裂纹尖端存在塑性变形的区域,并分析其断裂破坏机理,可用于中、低强度,并具有较大韧性的材料。

2.2线弹性断裂力学简介

2.2.1应力强度因子

超高强度钢或较厚的高强度材料,断裂前的变形基本上是弹性变形,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发生,一般称这些材料为脆性材料或称其应力状态为脆性应力状态。线弹性断裂力学认为:材料脆性断裂之前基本上是弹性变形,应力和应变之间是线性关系,在这样的条件下,可以用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来分析裂纹扩展规律。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在名义正应力作用下,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反映裂纹尖端附近应力场强度的力学参量,称为应力强度因子,裂纹扩展类型属型I,故用K1表示。

2.2.2裂纹扩展类型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裂纹是引发结构脆性断裂的主要因素,常见裂纹可分为:穿透裂纹、表面裂纹、内部裂纹三种。

张开型裂纹容易扩展,最常见,又最危险,这种类型的低应力脆断问题研究的较多。

2.2.3简化断裂力学计算的两种特殊情况

⑴ 平面应力状态:

任何弹性物体受力时,都存在三维应力、应变问题。若无限大薄板,板面外没有施力物体,则表面;薄板厚度方向拘束很小,内部,基本属于平面应力状态。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2.2.4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应用方法

张开型裂纹在平面应变条件下,最容易产生失稳扩展。现在重点分析张开型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K1。K1与应力大小成正比,是反映裂尖区域应力场强度的力学参数。构件中的裂纹,在外力作用下,逐渐长大。与此同时,构件裂尖应力强度因子K1也随之逐渐增大。当K1达到临界之后。构件中的裂纹将突然失稳扩展。应力强度因子的这个临界值,称为临界应力强度因子,用K1c表示,它就是材料的断裂韧性,它反映材料抵抗脆性断裂,或裂纹失稳扩展的能力。平面应变条件下,材料抵抗脆性断裂的判据是: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2.2.5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应用范围及其在小塑性区的近似应用

线弹性断裂力学只适用于线弹性体,而实际金属材料在裂纹尖端区总有小量塑性变形,原则上不适于线弹性断裂力学。但当裂尖塑性区尺寸,远小于裂纹长度(称小范围屈服)的情况下,仍可按线弹性断裂力学,近似估算其真实性能。

2.3非线性(弹塑性)断裂力学简介

中低强度材料,裂纹尖端的塑性区尺寸与裂纹长度,可以达到同一数量级,发生所谓大范围屈服的情况。裂纹尖端发生塑性变形的过程中,应力缓缓增加,裂尖应力场强度变化不大,应力强度因子不能反映裂尖区域金属不断硬化变脆的危险情况,须用弹塑性断裂力学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用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OD)和形变功率(J积分)等来描述大范围屈服裂纹尖端的力学状态。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2.4断裂力学的应用

在研究和处理脆性破坏问题时,应用断裂力学,可以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⑴ 应用断裂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检测工程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⑵ 根据断裂力学的原则和判据,进行安全设计;

⑶ 按照断裂力学的指导思想,合理选择结构材料和施工工艺,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或寻找适宜的代用材料;

⑷ 对发生的低应力破坏事故,进行合理的调查分析,总结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THE END
0.断裂力学课程报告赖斯裂纹经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首先认识到断裂力学研究的是宏观的断裂问题,而不是研究属于断裂物理研究范围的微观结构断裂机理。断裂力学从材料内部存在缺陷出发,研究裂纹的生成、亚临界拓展,以及断裂的开始、传播和停止。应该从宏观上把握断裂力学研究的内容。而从学科的角度看,断裂力学是对材料力学的发展与充实,断裂力学再大量实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3:98458ftvkimg8igvcomu86676<15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