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训练学习手册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2013年09月第二章概念2.1学习目标(概念)1.明确概念的定义2.熟练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3.掌握概念的种类,理解单独概念、普通概念和空概念;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4.会识别概念之间的关系,能用欧拉图解表示5.熟练掌握实质定义的方法和定义的规则6.会分析概念表述方面出现错误(1)属种关系概念并列使用(2)交叉关系概念并列使用(3)定义错误(4)划分错误(5)误用集合概念7.了解概念的限制和概括8.了解划分与分解的区别参考资料:逻辑学与思维方法训练第三章概念(p22-p45)2.2预习自测题(概念)练习:1、判断下面划线部分概念的种类?(1).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
(2).中国工人阶级大公无私。
(3).非本室人员不得入内。
(4).上海被称为是一座不夜城。
(5)孙悟空会七十二般变化。
2、指出下列各组概念是什么关系?文学作品抒情诗有线广播无线广播菱形平行四边形概念判断研究生留学生西藏高原世界屋脊好坏3、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1)儿童先进工作者会计师高级会计师(2)大学生A 运动员B 南方人C 人D(3)亚洲A 中国B 北京C 国家D(4)黑铅笔A 红色的B 白色的C 衣服D(5)18岁以上的人A 不超过40岁的人B 55岁以上的人C (6)违法行为A 犯罪行为B 贪污犯C2.3课堂笔记(概念)2.4本章主要知识点(概念)1、概念概述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
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2、概念分类1.单独概念、普遍概念、空概念: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空概念:空类指外延为零、不包括任何一个现实分子的类。
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3.正概念与负概念: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3、概念间关系1.概念间的关系(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2)真包含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含关系(属种关系);(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4)交叉关系:若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交叉关系;a b(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若所有的a都不是b,所有的b都不是a,则a、b之间为全异关系,包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4、定义1.定义: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它是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等三部分组成。
公式:Ds就是Dp2.下定义的方法:属加种差的方法,公式:被定义项=种差+临近的属概念3.定义的规则:第一,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全同,否则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第二,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否则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第三,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或语词,不得用比喻,否则犯“定义含混”或“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
5、划分1.划分:是通过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若干个小类来揭示该概念的逻辑方法,由母项和子项部分组成。
2.划分的方法:第一,根据每次划分得到的子项数量不同,划分可以分为二分法和多分法;第二,根据划分所包括的母项和子项的层次数量的不同,划分可以分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
3.划分的规则:第一,划分后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和母项的外延相等,否则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第二,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来进行,否则犯“划分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第三,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否则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6、概念的限制和概括1.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依据——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2.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来缩小概念的外延,即由属概念过渡到它的种概念的方法。
【注:概括的极限是范畴,不能对反映范畴的概念进行概括】注意:第一,限制必须是被限制概念的内涵增加而外延缩小,否则犯“限制不当”的逻辑错误。
第二,限制必须是由属概念过渡到它的种概念,否则犯“限制不当”的逻辑错误。
第三,必须对那些需要限制的概念加以限制,否则犯“缺少限制”的逻辑错误。
3.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来扩大概念的外延,即由种概念过渡到它的属概念的方法。
(注:不能对反映范畴的概念进行概括)注意:第一,概括必须是被概括概念的内涵减少而外延扩大,否则犯“概括不当”的逻辑错误。
第二,概括必须是由种概念过渡到它的属概念,否则犯“概括不当”的逻辑错误。
第三,概括要适度。
2.5总结(概念)(1)学习总结(2)存在问题2.6目标自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