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目录《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年第期语法翻译句法构式语言学

敬请关注并星标,欢迎点赞、在看、转发!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简介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是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学术刊物,现为中文外国语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主要栏目有:语言与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研究、翻译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

主 编:陈 勇

副主编:周光磊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目录

专栏:构式语法研究

(特约主持人:石毓智)

汉语双宾结构与动补结构的构式同化 | 石毓智,吴王姣(1)

数据驱动的 “V+他/它 无指 +X” 构式研究 | 于 月,赵秋荣(11)

提取和激活模型下的 “LP NP” 句研究 | 许小艳,王立永,庞加光(20)

现代汉语 “A了N” 构式的事件结构分析 | 张翠英,李福印(28)

专栏:物叙事研究

(特约主持人:唐伟胜)

奇幻小说的物世界与物叙事 | 姜淑芹(37)

物的施事性和活力:论《嘉莉妹妹》中的物书写 | 张孟玲,南健翀(46)

阿特伍德作品中的“剪贴簿”意象研究 | 罗 靖(54)

语言与语言学研究

多元话语网络中的话语互动 | 赵秀凤(61)

面向自动语音识别的阿拉伯语动词语音特点研究 | 潘基宏,黄 娴,张克亮(70)

外语教学研究

社会文化理论指导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性研究路径 | 秦丽莉,赵迎旭,高 洋,王永亮(78)

中国英语学习者either...or结构理解中的句法预测效应 | 魏 行,吴怡璠,袁 芳,王 敏(87)

句法-语用界面视角下中国学习者英语长式被动结构的习得研究 | 姜 珊,张会平(96)

翻译研究

翁贝托·艾柯翻译思想研究述评 | 覃江华(104)

副文本翻译研究新视角:“第二世界构建意识”——以《射雕英雄传》(第一册)副文本英译为例 | 张 莹(113)

论许渊冲翻译思想的现代性 | 冯丽霞,蓝红军(120)

中国时政特色块状语生成的记忆限度制约及其英译顺应 | 曹 环,王柳琪,刘绍龙(129)

外国文学研究

加拿大当代诗体小说的摄影式叙事手法 | 张 雯(138)

什克洛夫斯基的莎评及其批评范式转型 | 张婉玲(145)

论大江健三郎《奇妙的工作》中 “悲鸣” 孕育的 “大希望” | 霍士富,胡莉蓉(153)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摘要

专栏:构式语法研究

(特约主持人:石毓智)

【主持人语】(新加坡国立大学 石毓智教授)构式语法理论代表一种新的语言研究范式,创立至今只有三四十年历史,可以说是一个年轻的语言学流派,这门新学科给我们以新的研究方法,启发我们发现新课题。该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是任何语言的语法都是由不同的具体构式所构成的一个网络体系,下面我们就这一观点展开说明如下。1)不同构式之间的同化,同一构式向不同方向的分化。语法功能相关的多个构式之间可能会相互影响,发生语法形式和功能同化的现象。此外,同一语法形式可能沿着语义功能的差别向不同的方向分化,最后导致不同的语法构式。2)普遍的语法结构,特殊的语法结构。有些语法结构见于各种不同的语言,也存在于同一语言的各个历史时期,诸如被动结构等。然而,有些结构则只见于个别语言,或者只用于一种语言的特定时期,诸如把字结构等。探讨普遍结构和特殊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特殊结构产生的历史原因,都是很有意义的课题。3)旧形式的消失,新形式的产生。在语言演化史上,很多语法形式消失,也有不少新语法形式产生。一种语言的语法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这里边任何成员的消失和增加,都必将对整个语法系统带来影响和冲击,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4)句子的结构框架,组词造句的规律。构式语法特别关注句子的结构框架,强调构式对具体词汇语义功能的压制。然而,具体词汇之间的搭配会形成各种语义结构,而语义结构反过来也会影响结构框架。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是词语搭配的语义结构对构式框架的制约作用。5)各种构式形成的不同动因。有些语法构式具有现实基础,比如双宾结构就是日常传递事件在语言中的投影。有些语法构式是一种语言系统内部各种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比如处置式就属于这一类。不同构式的成因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反映构式语法领域的最新成就,本刊特辟“构式语法研究”专栏。收录的4篇论文虽然都是以构式语法为理论框架,然而是从不同方面来探讨富有汉语特色的语法形式,会对未来的研究具有启发性。

汉语双宾结构与动补结构的构式同化

石毓智,吴王姣

摘 要:本文分析汉语双宾结构与动补结构之间所发生的构式同化现象,说明不同构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因为汉语给予类双宾结构的语义结构为 “动作+终结点”,与动补结构的语义特征相符,因而被赋予一系列动补结构的句法特征。这样不仅可以解释汉语给予类和取得类双宾结构的句法不对称性,而且还可以说明广泛存在于南方方言中的特殊双宾结构的产生原因。

关键词:双宾结构;动补结构;构式同化;语义结构;构式网络

数据驱动的 “V+他/它无指+X” 构式研究

于 月,赵秋荣

摘 要: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 “他/它” 的无指用法一直备受语言学界关注。既有研究从多个角度探究了 “V+他/它 无指 +X” 结构,但部分问题仍未完全厘清。本文在构式语法观照下,基于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对包含无指代词 “他/它” 的 “V+他/它 无指 +X” 表达式进行穷尽式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他/它 无指 ” 语义空虚,但尚未虚化为附着形式,仍是独立的占位成分;且具有加强语气作用,本身无任何具体的语用含义;2)“V+他/它 无指 +X” 构式具有高能产性、高图式性、低组构性,反映了汉语作为语用型语言的隐含复杂性特征。因此认为,基于数据的研究路径、注重结构与语义及语用因素的互动,有助于揭示语言的本质属性和运作机制。

关键词:构式;无指代词;V+他/它 无指 +X;第三人称代词;隐含复杂性;数据驱动

提取和激活模型下的 “LP NP” 句研究

许小艳,王立永,庞加光

摘 要:“LP NP” 句是直接并置方位成分LP和名词成分NP构造成句。该句式在语义上侧重描写,在句法上对LP和NP要求特殊,因而是独立的语法构式。基于认知语法提出的提取和激活模型,该句式的认知机制可分析为认知主体对LP、NP的依次提取与归组操作,并显影它们之间的存在/影响关系。这种提取模式也构成汉语名词谓语句的认知基础,是汉语语法的动态性体现。在这一视角下,所谓的名词谓语仍是名词成分,也不是真正做谓语。该分析既揭示出“LP NP”句作为语法构式的动态本质,也为我们认识汉语名词谓语引入了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语法构式;“LP NP”句;“有” 字存在句;名词谓语;提取和激活模型

现代汉语 “A了N”构式的事件结构分析

张翠英,李福印

摘 要:本研究运用事件结构理论探究了 “A了N” 构式的构式义,构式义间的关系及其背后的认知动因。研究发现该构式有4种构式义,且这4种构式义与该构式表征的4种事件类型一一对应,构成了一个语义连续统:状态义<变化义<致使义<施为义。该构式语义连续统的认知动因主要体现在形容词做谓语的独特性和“了”的增动功能。本研究引入的事件结构理论为探究构式多义性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施为事件类型的提出对事件结构理论的事件类型进行了增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构式;“A了N”构式;事件结构;语义连续统;认知动因;施为事件

专栏:物叙事研究

(特约主持人:唐伟胜)

【主持人语】(江西师范大学 唐伟胜教授)在伦敦金匠学院2007年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思辨实在论”(speculative realism)被首次提出,西方哲学界从此正式拉开对康德之后200年哲学进行反思的大幕,反思的焦点在于对 “物” 的思考与言说。思辨实在论(及各类衍生物论)与之前已经在人文社科诸领域兴起的物质文化批评一起,催生出影响巨大的 “物转向”,而这也符合当今 “后人类中心” 的时代精神。“物转向” 的核心是让我们重新关注物的故事,缘此 “物叙事” 也正迅速成为国内外文学研究界的关键词之一。所谓物叙事研究,就是揭示物在叙事文本中的价值,包括主题价值和形式价值。叙事中,物可以是社会、历史、文化及人类欲望、身份等的隐喻或象征,也可以是推动情节发展或影响人物行动的行动者,还可以是独立于人类意识的自主之物,而支撑这些功能的是对物的不同叙事方式。本专栏“物叙事研究”集中展现了物叙事研究的诸多可能性:姜淑芹一文探讨了奇幻小说中物件的主体功能和本体功能,认为突出这些功能有助于消弭主客界限,而 “这正是奇幻小说这个文类的核心价值追求”;张孟玲、南健翀一文探讨了作为 “行动者” 的物件对人物行动产生的决定作用;罗靖一文探讨了作为日常之物的 “剪贴簿” 在阿特伍德小说叙事中承担的社会文化隐喻功能。当前,国内物叙事研究的关注点是物的隐喻功能,本专栏3篇论文对此都有涉及,但又有所突破,尤其是对物作为行动者这一功能的强调,体现了研究者们的前沿意识和眼光。未来的物叙事研究还应适当更多地关注作为本体的物这一维度以及物在叙事中的再现方式问题。

奇幻小说的物世界与物叙事

姜淑芹

摘 要:奇幻小说中的 “物” 具有主体性,人与物不是单向的主-客关系,而是形成互相建构的行动者网络,呈现出主体间性。作为主体的物具有能动性和施动性,能建构意义、传递情感,是叙事进程的主要推动力量。奇幻小说中的物世界具有独立于人类世界的本体性,它引导、迷惑、接纳、教育进入物世界的人,帮助他们建构身份,找到合适的位置。奇幻小说中的物世界与人类世界平行,人类和非人类彼此关联,体现了万物有灵、万物相连的宇宙世界观。

关键词:奇幻小说;物叙事;行动者网络;非人类;哈利·波特;乔安妮·凯瑟琳·罗琳

物的施事性和活力:

论《嘉莉妹妹》中的物书写

张孟玲,南健翀

摘 要:《嘉莉妹妹》中的物发挥了强大的施事作用,充满了文学生命力。物不仅执行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阶级分层,标记个体文化身份,而且作为 “行动者”,影响或决定人物的行为选择和命运走向;作为 “习惯之物” 的摇椅在与主人公的长期亲密纠缠中获得生命活力,对人进行操控和潜移默化的改变。德莱塞借助“物的现实”揭示社会转型时期美国人的典型命运模式,反思 “物的时代” 人类生存困境。

关键词:西奥多·德莱塞;嘉莉妹妹;物书写;施事性;物质文化批评理论

阿特伍德作品中的 “剪贴簿” 意象研究

罗 靖

摘 要: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剪贴簿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物质性为“表”,以人的精神世界为“里”;以素材的寻觅制作为“始”,以观赏凝视、询唤记忆、完成身份建构为“终”。然而,剪贴簿因常被视作文本道具,而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试图以阿特伍德作品中的剪贴簿为研究对象,从微观“物”的角度出发,诠释“物”背后宏大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在物与人的关系上,探讨人对剪贴簿内容的支配权力,人所承受的性别压迫与精神孤独;分析剪贴簿所彰显的欲望与权力关系,对人的分层与筛选,对不同生活形态的区隔。

关键词: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剪贴簿;意象;物;权力关系;性别

多元话语网络中的话语互动

赵秀凤

摘 要:以能源政治话语为例,聚焦由多元主体参与的话语网络,考察不同社会主体话语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研究发现,上级主体话语与下级主体话语形成一种纵向权力互动,主要体现为语体的再情景化和话题链上的延展、提升和改造。通过对话性交互和语体再情景化调配,实现话语在语言使用和社会要素层面上的辩证互动,经由主体意识形态,创建出杂糅性新话语,形塑和巩固主导性意识形态。话语互动分析有助于加深对话语互动过程和复杂性的认识,推动批评话语研究的纵深发展。

关键词:话语互动;多元话语网络;能源政治话语;批评话语研究;特朗普

面向自动语音识别的

阿拉伯语动词语音特点研究

潘基宏,黄 娴,张克亮

摘 要:阿拉伯语的自动语音识别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语言学的角度对阿拉伯语的语音特点进行规则描述,有助于提升自动语音识别的准确率。本文在借鉴传统标音法和三层分析法的基础上,对阿拉伯语的核心——动词的语音特点进行研究,提出以“时式、态、人称”三类语法范畴为目标,以“词根层、辅音层、CV音层、元音层”4个层次为路径,以“核心部分、词缀部分”两大模块为内容的分析方法,并以阿拉伯语三母动词的过去式为例进行分析,总结出 “词根+CV模板+元音类型+词缀模板” 的语音特点的形式化规则。

关键词:自动语音识别;阿拉伯语;动词;语音特点;语法范畴

社会文化理论指导的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性研究路径

秦丽莉,赵迎旭,高 洋,王永亮

摘 要:课程思政作为新兴的教学理念已成为当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核心议题。基于文献梳理,本研究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涵和社会文化理论中的情感体验(perezhivanie)概念,尝试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性调研问卷。随后,依据活动理论框架,提出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并进一步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勾勒出实证研究的路径框架。本研究可以为探索调研课程思政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社会文化理论;课程思政;情感体验(perezhivanie);活动理论

中国英语学习者either...or结构理解中的

句法预测效应

魏 行,吴怡璠,袁 芳,王 敏

摘 要:预测效应能够有效地提高语言加工效率,近年来逐渐成为二语加工及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对二语预测效应的关注较少。本研究采用自定步速阅读任务,考察了中国大学生英语句子阅读中的句法预测效应。结果显示,受试能够根据关联词either对or连接的并列成分进行预测性加工,预测效应不依赖显性形态标记;与连接并列名词短语相比,连接并列句时either与or之间的距离更远,但两种条件下的预测效应并无差异,说明认知负荷对预测效应未产生实质影响。研究结果不支持“预测不足假说”。

关键词: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句子理解;预测效应;句法;认知负荷;自定步速阅读;either...or结构

句法-语用界面视角下

中国学习者英语长式被动结构的习得研究

姜 珊,张会平

摘 要:本研究基于界面假说,采用图片描述和语境匹配测试,辅以半结构化访谈,考察了我国学习者英语长式被动结构句法-语用界面特征的习得水平,并探究了制约该界面习得的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学习者:1)在高级阶段产出的被动结构才能达到类母语水平;2)在中级阶段对该结构句法-语用界面特征的理解才达到类母语水平。结合访谈数据,我们认为,被动结构的产出受加工限制和母语负迁移影响,对其句法-语用界面特征的理解受形式-功能关联度、输入频次和语境的共同制约。研究结论印证了界面假说,即句法-语用界面困难是类母语习得的瓶颈,研究发现对句法-语用教学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界面假说;句法-语用界面;英语长式被动结构;类母语习得;母语负迁移;语境

翁贝托·艾柯翻译思想研究述评

覃江华

摘 要:艾柯翻译思想深深扎根于其实践经验及阐释符号学沃土之中,具有重要理论与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聚焦于其合作翻译行为及其对忠实、等值、文本意图、模范读者、阐释与过度阐释等问题的探讨,但书评性文章居多,专题性研究偏少,对其多样化翻译实践和翻译思想的考察还不够深入,对其翻译符号观、翻译阐释观和翻译协商论之理论与现实意义的反思还有待加强。

关键词:翁贝托·艾柯;符号学;阐释学;协商论;翻译思想

副文本翻译研究新视角:“第二世界构建意识”

——以《射雕英雄传》(第一册)副文本英译为例

张 莹

摘 要:本文借用托尔金的 “第二世界” 概念,观察与讨论译者的副文本翻译策略能否帮助读者尽快进入《射雕英雄传》(第一册)英译本的“第二世界”,以期丰富副文本翻译研究,为中国文学外译提供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新视角。

关键词:副文本翻译;托尔金;第二世界;金庸;射雕英雄传;郝玉青

论许渊冲翻译思想的现代性

冯丽霞,蓝红军

摘 要:中国翻译思想的现代性迄今仍是一个尚待完成并引人关注的问题。成形于20世纪后期的许渊冲翻译思想,其现代性既与传统思想和彼时中国的时代特点相关联,亦是许渊冲自主选择的结果。纵向考察许渊冲翻译思想异于传统的一般现代性精神,横向考察其去 “殊” 取 “共” “继承超越” 的自主现代性选择及结果,有助于明确其翻译思想史价值与定位,亦可为我国译界提供一定的现代性方案借鉴。

关键词:许渊冲;翻译思想;现代性;翻译文化;译者主体性

中国时政特色块状语生成的

记忆限度制约及其英译顺应

曹 环,王柳琪,刘绍龙

摘 要:记忆加工“四左右”限度下时政特色块状语及其英译的认知心理学研究昭示四点重要发现:1)时政特色块状语生成凸显铺排展成、连续/非连续表征特征;2)源语 “4±0” 及 “4±1” 块构凸显了汉语空间性特质下的块状性、离散性编码偏好;3)其英译则顺应了目标语时间性特质下的连续性、勾连性编码取向;4)块状语生成及其英译受到 “四左右” 记忆限度的制约。

关键词:时政话语;块状语;汉英对比;翻译认知;记忆限度;顺应效应

加拿大当代诗体小说的摄影式叙事手法

张 雯

摘 要:迈克尔·翁达杰的《比利小子作品集》与安·卡森的《红的自传》是两部加拿大当代基于既有文本与史料再创造的诗体小说。为适应诗体小说这种特殊体裁的需求,两部作品皆采用摄影艺术的叙事手法来实现主人公从被讲述到讲述者的视角转换,探索当代诗歌的内容与形式:前者侧重诸如重复、多角度、蒙太奇和时空错乱等诗歌表现手段,后者则通过摄影来反思语言的本质。二者对摄影技法的运用体现了对诗体小说与诗歌本质的思考,凸显了当代加拿大文学创作的后现代主义式的多元化走向。

关键词:加拿大诗歌;诗体小说;摄影;迈克尔·翁达杰;安·卡森;比利小子作品集;红的自传

什克洛夫斯基的莎评及其批评范式转型

张婉玲

摘 要:什克洛夫斯基的莎士比亚评论是俄国形式主义莎评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20世纪俄国现代莎评的学理转向。什氏对莎士比亚的研究始于形式主义学派创立之初,且纵贯其学术生涯。他早期莎评的审美尺度呈现了明显的形式主义偏好,即将莎剧文本作为阐述其形式理论、概念或术语的佐证;后期他突破了文本内部研究的框架,将文学研究引向文学性与意义功能双重维度的总体性理解,延展出一个更为广阔、更为丰富的言说空间;此外,什氏还从托尔斯泰的莎评切入,对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进行了比较研究,将二者的分歧定义为 “两种诗学的碰撞”,并为莎剧的永恒价值进行了有力辩护。

关键词: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形式主义;莎评;文学性;范式转型;列夫·托尔斯泰

论大江健三郎《奇妙的工作》中

“悲鸣” 孕育的 “大希望”

霍士富,胡莉蓉

摘 要:大江健三郎的散文体小说《奇妙的工作》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表达了“杀狗”事件和恐怖的 “悲鸣” 中蕴含的 “大希望”,建构了作者作品中一以贯之的叙事主题。通过运用 “声音” 的隐喻,分析文本中首尾呼应的 “狗” 的狂吠声及处于 “监禁状态” 下的 “狗” 之境遇,透视了“二战”后生活在美军占领下日本民众的生存状况及精神特质,批判了万世一系的 “天皇制”。

关键词:大江健三郎;奇妙的工作;监禁状态;声音的隐喻;听觉隐喻;日本文学

期刊目录

CSSCI刊源

1. 现代外语

2. 外语电化教学

3. 中国外语

4. 外语教学

5. 外语与外语教学

6. 外语教学与研究

7. 中国翻译

8. 上海翻译

9. 外国语

10.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11. 外语学刊

12. 山东外语教学

13. 山东外语教学

【特别声明】本公众平台除特别注明原创或授权转载外,其他文章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并没有任何商业目的。本公号尊重知识产权,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后台,本公号将及时删除。

合集收藏

备考专辑: & &

语音单词:& & &

新闻英语: & &&

歌曲TED: & & & &

美文故事: & & & &

名字外教: & & & & &

微信公众号改版,订阅号消息不再按时间排序,为了防止迷路,希望小可爱们可以动动小小手点个“在看”或者将“小芳老师”添加到★“星标”☆中!让系统知道这是你喜欢看的公众号,这样我们就可以一直就可以永远幸福在一起啊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南岭钨矿五层楼模式的结构与构式以粤北始兴县梅子窝.pdf发育的构式有 矿脉的分支复合 矿脉的尾端分支及 矿脉中的中石构造 而非共轴剪切带中比较发育的 构式有 单脉的雁列排布 矿脉的侧羽分支 矿脉中 的桥 构造 以上表明 具 五层楼 模式的钨矿脉 与非共轴剪切带中的矿脉虽同为脉状矿体 成因上 也具有相似性 但由于其形成机制各具有特殊性 而 致两者矿脉的构式与jvzquC41o0xfp{jpfqi/exr1r/:189943:4ivvq
1.摘要蔡淑美施春宏:比况复合词的词汇化和词法化在比况复合词形成[N比况V]词法图式的过程中,出现了构式衰退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内部成员(不同词项)的数量上,与《辞源(第三版)》对比,《现汉》对这类词的收录要少得多。二是89.3%的比况复合词在使用频率上都呈衰减之势。这反映了词法图式[N比况V]成型后能产性减弱,词法活跃度不高。影响其jvzq<84nkpm/ejxu0et0mn~cp1~vg|mwejkoipzq1emul87246641}7246644Bd796936B3jvor
2.新书推荐|张一兵:《神会波兰尼》本书是从构境论的视角全面透视匈牙利裔思想家迈克尔·波兰尼意会哲学内里要义的文本学研究论著。作者在精心解读大量第一手文献的基础上,第一次剖析了波兰尼区别于概念知识体系的意会认知论构式线索。 由辅助觉识作为支援背景环的焦点觉识指向,突现出一个只能意会的整体认知场境,这是人的行为场和话语筑模的微观格式塔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9=4:68:88
3.构式类型,typesofConstruction,音标,读音,翻译,英文例句,英语词典巴彦浩特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由早期的挤压变形向晚期的伸展变形的构造转换 ,因此 ,盆地内发育有多种构造类型 ,从断裂的性质看 ,既有正断层 ,又有逆断层和走滑断层 ;从构造的组合型式上看 ,既有挤压型构造组合 ,又有伸展型构造组合 ,其中挤压型构造组合包括叠瓦状逆冲断层组合、滚板构造、冲起构造和铲形逆断jvzq<84yyy4eklycnn4dqv4kpf{6;8;617?769>7HE=70qyo
4.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精选5篇)构式语法理论在国内的研究已经从简单的引进介绍到质疑反思并应用到汉语研究中。本文首先阐述了构式的概念和特点,总结了国内学者对构式语法理论的反思和讨论,然后综述了构式语法理论分析汉语语言现象的相关成果,最后概述了学者们通过构式语法对语言习得的启示。 二、构式的定义及其特点的探讨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6324=80qyon
5.成果论文|论中国情境教育的发展及其理论意涵吴刚.论中国情境教育的发展及其理论意涵[J].教育研究,2018,39(07):31-40. [摘要]情境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的重大问题——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其实质在于通过优化学习境脉,唤起学生情感以激发“学习投入”;以情境为中介,通过互动与活动重构学生与社会生活及世界意义的关联,以增进学科理解。由于情境本身的时空特性,情境教育jvzq<84yyy4jc|j0getv0niw0et04;4;c1i24B59c4666?;1rcmf0qyo
6.认知构式语法视阈下的英汉中动构式对比研究摘要: 本文运用认知构式语法的观点,对中动构式从多维度进行了综合界定,并论述了中动构式的五个典型特征及其语用解读。本文结合大量实例,从中动构式的形式及其构件对比分析英语中动构式和汉语中动构式的异同。进一步提出汉语中动构式主语、中动词和修饰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造成汉语中动构式能产性高于英语中动构式的jvzquC41yy}/jjsurwh/q{l1lq{spjq1RcvftRshqtsbvrtp0cyqzHucrgxJFF8564:
7.汉语核心句的构造双成素论文汉语核心句的构造双成素论文 摘要:到目前为止,汉语语法学界仍未就汉语的核心句达成比较一致的看法。笔者认为,要想进行汉语句子的构造特征及其句法成分的认定,第一步必须挖掘出汉语的基础构造特征。可以采用“学习者-构造”双成素策略,即从汉语学习者角度演绎出最小述谓构造。做法是:在英语语法学家关于英语核心句论述的jvzq<84yyy4vpsx0eqs0n~sygp5g1;53:3842957;58`3A7;447/j}rn
8.文献所2023年硕士论文推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因此,本文以搜集所得的 714 条语料为研究对象,基于构式语法理论、认知转喻和隐喻理论、认知参照点理论、概念整合理论等理论基础,采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及点面结合的方法,考察了“X 效应”结构形式、语义表达方面的特征及其形成过程,探索了“X 效应”生成模式和语义识解中认知思维的运作图景,基本jvzquC41yzy/u€z0gf{/ew4kphu0399;13=537mvo
9.网络新构式“是有多×”的使用现状和超词汇分析从主要谓词“有”和“是”的历时考察中,可以窥见“是有多×”形成的蛛丝马迹。但是,这些并不能作为该构式形成机制的科学论证。因为,我们需要为“是”和“有”设定主观增量义,我们还必须为每一个能够出现在构式中的形容词设定数量义。这不仅不合情理,也不经济。构式语法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即“一个表达式的jvzquC41yy}/h8830ipo8ucig532;7126691:545::767xjvor
10.当代汉语新兴程度量级构式演变研究学位本文以当代汉语新兴程度量级构式为研究对象,以构式理论、语言演变理论、历时构式语法理论为基础,结合语言类型学、互动语言学等理论,较为系统地探究当代汉语新兴程度量级构式与既有结构的扩展承继关系,从语言内部和外部探析演变的机制与动因,并通过跨语言调查考察人类语言在程度量级表达方面的共性以及汉语的个性,为当代汉语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mguky0F97433=34
11.民间美术造型审美之探这种近小远大的结构关系需要观者将平视的目光抬高,才能找到平衡;殿宇的表现手法是环行展开式,将屋脊和装饰一一展现,而正常平视时看不到屋宇上面的构造;椅子是侧向3/4摆放,人物面部虽然正侧但是腰部已经转向了7分侧,人物坐在椅上的就形成了矛盾关系,却没有引起视觉上的不合理。这是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审美原则jvzquC41yy}/i€~qq0ipo8qwpyko1|m{u1tn€442371:897:;:10qyon
12.c语言论文范文以上认知取向的研究呈现如下主要特点:1.运用认知语义学理论探讨“V得/不C”相关构式的认知理据。例如:胡清国(2003:127)运用象似性原则来解释“V不C”(之于“V得C”)的强势,即客观世界中人的主观企望总严重受制于客观条件的不具备,这种“客观不能”的现象投射到人们心理世界的概念结构中,具有高凸显度,编码成jvzquC41yy}/jjtskmgo0lto1jgpyns135<977mvon
13.河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2009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英语中动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第一名。 2009年河南大学校内基金项目:基于认知视角的汉英空间—时间隐喻对比研究,第一名。 2009年河南大学校内基金项目:语料库数据驱动模式下的西方文学研究,第一名。 201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语篇分析框架下的互文性理论与jvzquC41y{4igwz0gf{/ew4kphu0397613:9;7m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