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检查评估支架断裂的情况可行么?
向下滑动查看解读
背景:
支架相关的不良事件,其中包括植入后晚期发生的不良事件,仍是目前介入心脏病学的一项挑战。其中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 DES)支架梁断裂(strut fracture,SF)而引发的新生内膜增生,被认为是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和靶病变、靶血管失败的机制之一。由于冠脉造影对支架断裂显影不敏感,因此支架断裂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和并发症仍未完全被探索清楚。在目前病例最多的相关系列研究中(6555例患者和16482个支架)发现12%的患者以及22%的支架中都出现了支架断裂,并且支架断裂增加了支架内再狭窄、靶病变重建和支架内血栓3倍以上的发生率。OCT检查相比冠脉造影具备更高分辨率,在支架断裂显影上具有优势,所以OCT检查可以在体对支架断裂进行诊断。
目的:
本文基于一项回顾性研究,通过OCT检查将SF按4种不同复杂程度进行分级,研究支架断裂与临床策略、手术操作以及OCT影像特点之间的关系,分析支架断裂的发生与支架失败(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是否存在独立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支架植入后无缺血症状进行常规OCT检查随访的病患组(包括植入后即刻检查和12月随访的),实验组为植入支架失败导致缺血进行OCT检查的病患组。OCT对支架断裂的分型为:1型为单个支架小梁堆叠;2型为两个或多个支架小梁堆叠且无支架变形;3型为支架变形且单个或成组的支架小梁在一个或多个OCT横截面图像中出现非圆形的几何形状;4型为支架段出现有间隙或无间隙的支架错位,(至少连续2帧OCT图像观察不到任何支架小梁)(图1)。
图1
结果:
此研究对185例新一代DES植入后即刻(n=159)或择期12个月随访时进行了OCT检查(n=26)。结果显示,支架植入后即刻SF发生率为8.2%(13/159),12个月随访时升高至30.8%(8/26)。支架断裂各分型占比分别为1型41% vs 2型23% vs 3型27% vs 4型9%。对照组中SF的类型在术后即刻和12月随访时并无差异(图2)。同时,支架断裂的发生与支架偏心、不对称导致的受力不平衡相关(图3)。
图2
图3
此外,支架断裂与微血管、未被内膜覆盖的支架小梁、支架周围炎症导致的低信号区域和内膜下钙化的存在等因素有关(图4)。
图4
经logistics回归分析可知,分叉和钙化病变是支架断裂的独立预测因素。 289例生物可吸收支架(BRS)植入后即刻进行OCT检查(n = 192)或择期随访检查(n = 97)的结果显示: 有75例(30.0%)被诊断为SF。 BRS植入后即刻的SF发生率为8.5%(13/153),12个月随访时升高至42.5%(62/146)。
实验组中发现20例支架相关血栓形成以及36例支架内再狭窄。 SF的发生率较高(DES为61.2%,BRS为66.7%,p < 0.0001 vs 对照组)。 相比对照组,实验组4型SF的发生率更高,DES增加了7.5倍,BRS增加了12.2倍(p < 0.0001)。 多因素Logistics分析表明支架断裂是支架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DES的相对危险度为12.5,BRS的相对危险度为7.2。
图5
结论:
在该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中,对照组中基于OCT检查发现的支架断裂发生率约为20%,表明这种支架断裂是常见现象并经常无临床意义。但是,在支架失败的实验组中发现支架断裂发生率增加了超过3倍。结果还发现SF的预测因素包括在急性病症植入、右冠植入和钙化的血管中植入支架;SF与支架覆盖不全及支架并发症有关,并与支架内再狭窄及支架内血栓有强相关关联。
●实战揭秘●
病例实战
专家点评
●专家介绍●
求收藏
求点击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