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结构和构造

认证主体:徐**(实名认证)

IP属地:湖北

下载本文档

1、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所谓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颗粒本身的特点(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粒形状等)及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反映出来的岩石构成特征。 所谓构造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分之间的排列、空间分布及充填方式等所反映出来的岩石构成的特征。任何一个岩石的块体或标本都同时具有其自身的结构和构造,结构、构造都是由岩石的生成环境或条件所决定的但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各有其具体涵义,结构是相对微观的个体(岩石中的矿物颗粒、碎屑)特征,构造是宏观的整体特征 1、结晶程度全晶质结构(如花岗岩)半晶质结构(如流纹岩)非晶质(玻璃质)结构(如黑曜岩)2、晶粒大小 (1

2、)、显晶质结构 是指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时,基本上能分辨矿物晶体颗粒。 粗粒结构晶粒直径大于5mm; 中粒结构晶粒直径1-5mm;(2-5mm) 细粒结构晶粒直径0.1-1mm (2mm) (2)、隐晶质结构 指矿物颗粒很细,直径一般小于0.1mm,肉眼无法分辨出矿物晶体颗粒,岩石致密,矿物颗粒在显微镜下能辨别。3、晶粒相对大小(1)等粒结构 又称粒状结构。是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的粒径大致相等的结构。常见于深成岩中。 (2)斑状结构 岩石中矿物颗粒相差悬殊,较大的颗粒称为斑晶,斑晶与斑晶之间的物质称为基质,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一般是斑晶结晶较早,晶形较好,而基质部分结晶较晚,多是熔浆喷出地表或上升

3、至浅处迅速冷凝而成,斑状结构常为喷出岩或一些浅成岩所具有。(3)似斑状结构 类似斑状结构,但斑晶更为粗大(可超过lcm),而基质则多为中、粗粒显晶质结构。斑晶可以是与基质在相同或近似条件下,因某种成分过剩而形成的;也可以是在较晚时间经交代作用而形成的。似斑状结构常为某些深成岩所具有,如似斑状花岗岩4、晶粒形状(自形程度)自形程度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形态特点,它主要取决于矿物的结晶习性,岩浆结晶的物理化学条件、结晶的时间、空间等。按岩石中矿物晶体形状发育程度,可以分为: (1)自形粒状结构 晶体发育成应有的形状。 (2)半自形粒状结构 晶体只发育成应有晶形的一部分。 (3)他形粒状结构 晶体不能发

4、育成应有的形状,而是决定于相邻晶体所遗留的空间形状,因此常是不规则的, 晶粒的自形程度主要决定于结晶的先后,在岩浆中早期结晶矿物常为自形晶,晚期结晶矿物常为他形晶。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流动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概念及分类:概念及分类:沉积岩的结构:是指沉积岩组成物质的形状、大小和结晶程度。沉积岩的结构类型和特点取决于其形成方式:由机械搬运和机械沉积形成的沉积岩具有如下的结构即由机械破碎的陆源屑组成的岩具有“碎屑结构”,由火山喷发的碎屑组成的岩石具“火山碎屑结构”,由化学风化形成的陆源粘土组成的岩石具“泥状结构” ;机械作用形成的内源岩则具有“粒屑结构” ;由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岩石具有“生物结构

5、”。其中的碎屑结构、粒屑结构、生物结构都是沉积岩所特有的。晶粒结构虽与岩浆岩的结构相似,但它们形成的热力学条件迥然不同。 碎屑结构碎屑结构碎屑结构泥状结构生物结构沉积岩的构造是指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之后,由于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及生物作用形成的各种构造。在沉积物沉积过程中及沉积物固结成岩之前形成的构造即原生构造。例如层理;固结成岩之后形成的构造为次生构造,例如缝合线构造等。构造的分类一般采用构造形态结合其成因分类:物物 理理 成成 因因 构构 造造化学成因化学成因构造构造生物成因生物成因构造构造复合成复合成因构造因构造流动成因构造流动成因构造同生变形构造同生变形构造曝露成因构造曝露成因构造一、层

6、理构造一、层理构造1.水平层理水平层理2.波状层理波状层理3.斜层理斜层理二、层面构造二、层面构造1.波痕波痕1.重荷模构造重荷模构造1.干裂干裂2.雨痕雨痕1.结核结核2.缝合线缝合线1.叠层构叠层构造造2.生物遗生物遗迹构造迹构造1.示底示底构造构造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由于气候、季节等周期性变化,必然引起搬运介质如水的流向、水量的大小等变化,从而使搬运物质的数量、成分、颗粒大小、有机质成分的多少等也发生变化,甚至出现一定时间的沉积间断,这样就会使沉积物在垂直方向由于成分、颜色、结构及层的厚度的不同,而形成层状构造,总称为层理构造。l 层理构造层理构造l 层面构造层面构造 (1)波痕:在现代

7、河床、湖滨、海滩以及干旱地区的沙丘表面上,常形成一种由流水、波浪、潮汐、风力作用产生的波浪状构造,称为波痕。这种构造也常保留在沉积岩层的层面上。波痕经常保存在砂岩中,但在泥灰岩、薄层灰岩中亦可见到。 (2)干裂:在现代河滩、湖滨、海边等泥质沉积物上,常可见到多角形的裂纹,称为干裂,又称泥裂。在沉积岩层面上亦可见到干裂,它是在沉积当时沉积物未固结即露出水面,受到日晒,水分蒸发,体积收缩而产生的。裂纹常具上宽下窄形态,其中被泥沙填充,充填物与上覆岩层的成分相当。干裂多见于泥岩、泥质砂岩中,在碳酸盐岩中亦偶有可见。干裂常指示海滨、河床、湖滨等浅水环境及阳光充足的干燥气候条件。 (3)盐类的晶体印痕和假象:在某些泥质岩石的层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