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只做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集合体,也有少数包含有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即化石)。岩石根据其成因、构造和化学成分分类,按其成因主要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形成条件、分布规律、成因、成矿关系以及岩石的演化过程等,成为地质学家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成为地质科学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岩石学。
从地表深至16千米的岩石圈中 火成岩大约占95% 沉积岩只有不足5%
十八世纪末 岩石学从矿物学中脱胎出来 从而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澎湖居民用珊瑚礁石作围墙建材来遮蔽东北季风 以此保护农作物
从地表深至16千米的岩石圈中,火成岩大约占95%。
构成地球外壳(岩石圈)的物质叫岩石。岩石是在各种不同的地质作用下,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也有少数包含有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即化石)。岩石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其中海面下的岩石称为礁、暗礁及暗沙。
岩石有三态:固态、气态(如天然气)、液态(如石油),但主要是固态物质,是组成地壳的物质之一,是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成分。
1. 大理岩:大理岩的岩面质感细致,常用来作为壁面或地板。由于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成,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因此也是制造水泥的原料。大理岩材质软而细致,是很好的雕塑石材,许多有名的雕像都是由大理岩作成的,如著名的维纳斯像。其他如墙面或摆饰,也常是由大理石加工琢磨而成,如花瓶、烟灰缸、桌子等家用品。 2. 花岗岩:本土的花岗岩只有在金门才看得到,因此金门的老房子几乎都是用花岗岩做成的。台湾的寺庙所用的花岗岩,是来自福建,多用于寺庙里的龙柱、地砖、石狮。 3. 板岩:因其容易裂成薄板状,且在山区极易取得,故原住民至今仍使用板岩作为建材,筑成石板屋或围墙。 4. 砾岩:有些砾岩含有鹅卵石及砂,而且胶结不良,容易将它们分散开来,例如:台湾西部第四纪的头嵙山层中就是这种砾岩,其中卵石和砂都是建材。 5. 石灰岩:台湾最常见的石灰岩是由珊瑚形成的,通称为珊瑚礁石灰岩。在澎湖,珊瑚礁石俗称“石”,居民用以作为围墙建材,以遮蔽强烈的东北季风,保护农作物。 6. 泥岩:由于其主要成分是黏土,自古就被作为砖瓦、陶器的原料。 7. 安山岩:由于材质坚硬,亦常用来作庙宇的龙柱、墙壁的石雕、墓碑、地砖等。
常用岩石分类方案
一、结构
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等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矿物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一)、岩浆岩结构主要有:
1、粗粒结构:矿物晶粒直径>5mm。
2、中粒结构:矿物晶粒直径2-5 mm。
3、细粒结构:矿物晶粒直径2mm-0.2 mm。
4、微粒结构:矿物晶粒直径<0.2 mm。
5、花岗结构:暗色矿物最早结晶,晶形较好,长石半自形板条状,石英呈它形充填于空隙中。
6、细晶结构:细粒它形结构,似沙糖状。
7、斑状、似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不同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如基质为微晶、隐晶及玻璃质,为斑状结构,岩石命名为××斑岩,例如: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如基质为显晶质,与斑晶为同世代形成,为似斑状结构,岩石命名为斑状××岩。例如:斑状花岗岩,斑状闪长岩。
二)、变质岩结构主要有
变余结构,岩石受轻微变质作用,原岩结构特征大部分或全部保留的。
变晶结构包括
1、粗粒变晶结构,矿物晶粒直径≥3mm。
2、中粒变晶结构,矿物晶粒直径<3-1mm。
3、细粒变晶结构,矿物晶粒直径<1mm-0.1 mm。
4、显微变晶结构,矿物晶粒直径<0.1 mm。
5、斑状变晶结构,矿物粒度相差悬殊,大的矿物为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新矿物。
6、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岩石中主要由新生的鳞片状矿物与粒状矿物组成。
7、碎裂结构,岩石构造破碎裂开,但位移距离不大。
8、碎斑结构,岩石构造强烈破碎,只残留了少部矿物碎片,宛如斑晶。
9、糜棱结构,是指岩石在地壳较深部位,基本处于塑性状态下,受力而形成的一种韧形变形结构,以颗粒细粒化、边界滑动、动态重结晶,矿物定向排列为特征。
10、交代结构,岩石在交代蚀变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结构。
三)、沉积岩结构主要有
(角)砾状结构 碎屑物粒度 >8 mm
粗砂结构,碎屑物粒度2~0.5mm
中砂结构,碎屑物粒度0.50~0.25mm
细砂结构,碎屑物粒度0.25~0.06mm
粉砂结构,碎屑物粒度0.06~0.03mm
泥状结构,碎屑物粒度<0.004mm
粗晶结构,矿物粒度>2mm
中晶结构,矿物粒度2~0.50mm
细晶结构,矿物粒度0.25~0.06mm
粉晶结构,矿物粒度0.06~0.03mm
微晶结构,矿物粒度0.03~0.004 mm
泥晶结构 ,矿物粒度<0.004mm
二、构造
是指岩石中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之间与其它组成部分的排列、充填方式等相互关系的特征。主要构造有:
1、块状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在整块岩石器均匀分布。
2、(条)带状构造,颜色或粒度不同矿物或不同矿物,在岩石中相间排列,呈条带状彼此平行或近于平行分布。
3、网脉状构造,脉体在岩石中,呈细脉状,分枝状,网状分布。
4、斑点构造,岩石中分布一些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斑点。
5、板状构造,岩石呈现一种互相平行的破裂面(避里面),如同板状。
6、千枚状构造,岩石中新生的小片状、鳞片状绢云母、绿泥石定向排列,见强烈的丝绢光泽,但矿物重结晶程度不高。
7、片状构造,岩石中含较多的片柱状矿物,这些矿物连续定向排列成面状。
三、岩浆岩
岩浆岩是指由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经冷确固结形成的岩石,又称为火成岩。岩浆岩分类一般以其化学成分SiO2含量来分。
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SiO245%—52%;中性岩SiO252%—63%
酸性岩SiO2>63%;碱性岩为含SiO2较低而碱质较高的一大类岩石。
一)、花岗岩类
花岗岩为酸性岩侵入岩,为我队工作区最常见的岩石。其分类按国际地科联(1972年)推荐的侵入岩分类图解。
1a-石英石岩;1b-富石英花岗岩;2-碱长花岗岩(钠长、微斜长石花岗岩);3-花岗岩:a钾长花岗岩(或普通花岗岩),b二长花岗岩(a、b也可不分统称为花岗岩);4-花岗闪长岩;5-英闪岩(英云闪长岩)(斜长花岗岩M=0-10)
说明:1、Q+A+P=100(体积百分数)。
2、Q-石英;A-碱性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条纹长石,歪长石,An0-5的钠长石);p-An5-95斜长石;M-铁镁矿物(云母类,角闪石类,辉石类,橄榄石类,金属矿物,副矿物,绿帘石,石榴石类)。
花岗岩命名是在在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岩石的结构构造(粗、中、细粒结构,斑状、似斑状结构等),次要矿物(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等)(或特征矿物)的种类和含量(少前多后)来定名。
如:粗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粒为主,粗粒次之),中(细)粒(少)斑状二(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等。
二)细晶岩
是指一种浅色脉岩,它以缺乏暗色矿物,并具有细晶结构为特征。常见者花岗细晶岩。
细晶结构就是细粒它形结构,岩石中大多数矿物为它形等轴状,只有长石有时显长形,反映主要组分近于同时结晶。
花岗细晶岩与细粒花岗岩的区别是暗色矿物少,最主要的区别是花岗细晶岩的结构为细晶结构,矿物似砂糖状。而细粒花岗岩结构的为花岗结构,其长石为半自形的板条状。
根据矿物成分,结合相应的侵入岩,可将细晶岩分为以下几类。
表一 细 晶 岩 类 岩 石 的 分 类
岩石类型
辉长细晶岩
闪长细晶岩
斜长细晶岩
花岗细晶岩
歪正细晶岩
霓霞细晶岩
主要矿
物成分
拉长石
异剥辉石
中长石、更长石、黑云母、角闪石、可含有石英
更长石
石英少量
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云母
碱性长石
歪长石
碱性长石
霓辉石
霞石
伴生的
侵入岩
辉长岩
闪长岩
辉长岩
花岗岩
碱性正长岩
霞石正长岩
碱性辉长岩
三)煌斑岩
煌斑岩是一种暗色矿物含量高的脉岩或为小的喷出体,多为煌斑结构,有的为等粒结构。主要矿物是黑云母(铁金云母)和角闪石,辉石次之,橄榄石较少。浅色矿物中长石类也是矿物,付矿物磷灰石、榍石、磁铁矿、锆石。暗色矿物多,且多为自形晶和自形斑晶,这是煌斑岩类的典型特征,称为煌斑结构。容易风化和蚀变,形成碳酸盐、绿泥石、高岭土等。蚀变后暗色矿物多保留原来晶形,长石则常常模糊不清甚至无法鉴定。
表二 煌斑岩类岩 石 的 分 类
浅色组分
主要镁铁矿物
长石
副长石
黑云母
辉石
角闪石
辉石
棕闪石、辉石、橄榄石、
黑云母
黄长石、黑云母、辉石、橄榄石
碱性长石>斜长石
斜长石>碱性长石
碱性长石>斜长石
斜长石>碱性长石
长石>副长石
长石>副长石
玻璃或副长石
云煌岩
云斜煌岩
闪正煌岩
闪斜煌岩
棕闪正煌岩
闪煌岩
沸煌岩
橄黄煌岩
黄长煌斑岩
四)伟晶岩
伟晶岩是粗粒甚至巨粒的各种类型的脉体及团块体。常见的是花岗伟晶岩。伟晶岩粒划分与一般岩浆岩不同,粒径<0.5cm为细粒,0.5cm~2为中粒,2~10为粗粒,粒径>10cm者称为块状伟晶岩。
命名采用QAPF中合适名称,基本名称是伟晶岩,附加修饰词也可是所含矿物或相应的侵入岩。
四、沉积岩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风化、生物、火山作用下及其他地质营力改造的物质,经搬运、沉积、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岩石基本命名原则按:
附加修饰词+基本名称
含量大于50%或能反映岩石基本特征和基本属性者,为确定岩石基本名称的依据。
含量25~50%时,以××质作为附加修饰词。
含量5~25%以含××质作为附加修饰词。
含量<5%时,一般不参于定名,当具特殊意义时,以微含××质作为附加修饰词。
成岩后生变化作为附加修饰词规定
成岩后生变化变化产物5~25%时,称弱××化或弱脱××化作为附加修饰词。
成岩后生变化变化产物50~90%时,称××化或脱××化作为附加修饰词。
成岩后生变化变化产物25~50%时,称强××化或强脱××化作为附加修饰词。
成岩后生变化变化产物大于90%时,称极强××化或极强脱××化作为附加修饰词。
一)陆源碎屑岩
砾、砂、粉砂的分类见表三
表三 碎屑粒级划分表
碎屑粒径(mm)
陆源碎屑名称
内源碎屑名称
>128
粗碎屑(砾)
巨砾
砾屑
巨砾屑
<128~32
粗砾
粗砾屑
<32~8
中砾
中砾屑
<8~2
细砾
细砾屑
<2~0.5
碎屑(砂)
粗砂
砂屑
粗砂屑
<0.50~0.25
中砂
中砂屑
<0.25~0.06
细砂
细砂屑
<0.06~0.03
碎屑(粉砂)
粗粉砂
粉屑
粗粉屑
<0.03~0.004
细粉砂
细粉屑
<0.004
泥屑
杂基:碎屑岩中与砾、砂一起机械沉积下来的起填隙作用的粒径小于0.03mm的物质。
砾岩的命名按:胶结物+砾石成分+结构+基本名称。(胶结物占岩石总量10%以上,以××质胶结作为附加修饰词)
砂岩的命名按:胶结物+结构+碎屑成分+基本名称。(胶结物占岩石总量10%以上,以××质胶结作为附加修饰词)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杂砂岩:杂基含量大于15%的砂岩。净砂岩:杂基含量小于15%的砂岩。
砂岩、杂砂岩按碎屑组分类命名见图2
粉砂岩的命名按:胶结物+结构+基本名称。(粉砂岩中泥质不作杂基处理。当岩石泥质含量大于10%时,以泥质作为附加修饰词。)(胶结物占岩石总量10%以上,以××质胶结作为附加修饰词)
二)泥岩
泥岩(粘土岩):不具纹层和叶里构造。
页岩:具纹层和叶里构造,粘土矿物定向分布明显。
炭质页岩:含有较多均匀分布并炭化细分散状有机质的页岩,摸之汅手。
钙(硅)质泥(页)岩:含碳酸钙(自生游离二氧化硅)较多,但不超过50%的泥质岩
黑色页岩:含有较多有机质与细分散状硫化铁而显黑色的页岩,貌似炭质页岩,但摸之不汅手。
泥岩命名按:颜色+混入物+粘土矿物名称+基本名称。
陆源混入物按:含量25~50%时,以××质作为附加修饰词。
含量5~25%以含××质作为附加修饰词。
三)碳酸盐岩
表四 矿物晶粒粒级划分表
晶粒粒级(mm)
粒级名称
晶粒粒级(mm)
粒级名称
>2
巨晶
<0.06~0.03
<2~0.5
粗晶
<0.03~0.004
微晶
<0.50~0.25
中晶
<0.004
泥晶
<0.25~0.06
细晶
1、按结晶粒度命名。如:巨晶灰岩 细晶白云岩
2、按结构成因命名(见表五、六)。
3、按:成岩后生变化+结构+次要矿物+基本名称。
表五 石灰岩类按结构构造成因划分的岩石类型
粒 屑%
≥50
50~25
25~10
<10
填 隙 物%
亮晶>泥晶
泥晶>亮晶
泥晶≥50
泥晶≥75
泥晶>90
粒类型屑
内碎屑
亮晶内碎屑灰岩
泥晶内碎屑灰岩
内碎屑泥晶灰岩
含内碎屑泥晶灰岩
泥晶灰岩
生物屑
亮晶生物屑灰岩
泥晶生物屑灰岩
生物屑泥晶灰岩
含生物屑泥晶灰岩
鲕粒
亮晶鲕粒灰岩
泥晶鲕粒灰岩
鲕粒泥晶灰岩
含鲕粒泥晶灰岩
团粒
亮晶团粒灰岩
泥晶团粒灰岩
团粒泥晶灰岩
含团粒泥晶灰岩
团块
亮晶团块灰岩
泥晶团块灰岩
团块泥晶灰岩
含团块泥晶灰岩
三种以上混合粒
亮晶粒屑灰岩
泥晶粒屑灰岩
粒屑泥晶灰岩
含粒屑泥晶灰岩
原地固着生物类型
生物礁灰岩、生物层灰岩、生物丘灰岩
化学及生物化学类型
石灰华、钟乳石、钙质层、泥晶灰岩
重结晶类型
巨晶灰岩、粗晶灰岩、中晶灰岩、细晶灰岩、微晶灰岩、不等粒灰岩
表六 白云岩按结构构造成因划分的岩石类型
粒屑灰岩白云石化
内碎屑白云岩
生物白云岩
白云石化
强度
原生结
构类型
弱白云石化(5~25%)
中白云石岩化(25~50%)
强白云石化(50~90%)
极强白云石化(≥90%)
内碎屑
弱白云石化
内碎屑灰岩
白云石化
内碎屑灰岩
残余内碎屑灰质白云岩
细晶白云岩
中晶白云岩
粗晶白云岩
巨晶白云岩
不等晶白云岩
砾屑白云岩
砂屑白云岩
粉屑白云岩
泥屑白云岩
叠层石白云岩
层纹石白云岩
核形石白云岩
凝块白云岩
生物屑
弱白云石化
生物屑灰岩
白云石化
生物屑灰岩
残余生物屑灰质白云岩
鲕粒
弱白云石化
鲕粒灰岩
白云石化
鲕粒灰岩
残余鲕粒灰质白云岩
团粒
弱白云石化
团粒灰岩
白云石化
团粒灰岩
残余团粒灰质白云岩
团块
弱白云石化
团块粒灰岩
白云石化
团块粒灰岩
残余团块灰质白云岩
微晶
弱白云石化
微晶粒灰岩
白云石化
微晶粒灰岩
残余微晶灰质白云岩
原地固着生物灰岩白云岩化
白云石化生物礁灰岩
白云石化生物层灰岩
白云石化生物丘灰岩
残余生物礁灰质白云岩、
生物层灰质白云岩、
生物丘灰质白云岩
准同年白云岩
泥晶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
五、变质岩
在变质作用下,地壳已存在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已形成的变质岩)变成具有新的矿物组合及结构、构造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一)、轻微变质岩
是指受轻微变质作用的岩石,基本保留原岩的结构、构造即具变余结构、构造。
岩石命名按:
1、变质(余)+原岩名称。
2、新生变质矿物可参加定名。
二)板岩
板岩是指具板状构造(板劈理)的低级变质岩。一般为致密隐晶质,具变余结构。
其命名按:新生矿物+原岩成分+板岩
三)片岩
片岩是指具有明显片状构造的低-中级变质岩石,变晶粒度常大于0.1mm,片柱状矿物含量大于30%,粒状矿物含量大于30%,以石英为主,长石含量小于25%。
其命名按:片状矿物+粒状矿物+片岩。
四)千枚岩
千枚岩是指具千枚状构造的低级变质岩。变质程度稍高于板岩,原岩成分重结晶作用明显。
其命名按:
1、特征变质矿物+主要鳞片矿物+(粒状矿物)+千枚岩(除钙质、炭质千枚岩用)。
2、次要矿物(或杂质部分)+主要矿物+千枚岩(钙质、炭质千枚岩用)。
五)动力变质岩
动力变质岩是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破碎、变形、粒度减小的一类变质岩。动力变质岩(表七):分为脆性动力变质岩、韧性动力变质岩两大类。
表七 动力变质岩岩分类命名标准
类别
岩类
结构
构造
主要颗粒粒径(mm)
基质含量%
重结晶颗粒含量%
岩石命名
脆性动力变质岩
砾岩
角砾状
无定向戓弱定向,通常为块状构造
>2
0~30
无-微量
构造角砾岩
砾状
0~10
构造砾岩(园化角砾岩)
粒化岩
轻碎
>20
0~10
轻碎××岩
碎裂
>2
10~50
碎裂××岩
碎斑
2~0.5
10~50
碎斑××岩、碎斑岩
碎粒
0.5~0.02
50~90
碎粒××岩、碎粒岩
碎粉
<0.02
90~100
碎粉岩、构造泥(断层泥)
玻化岩
非晶-隐晶
<0.1
玻璃质50~90
玻化岩
韧性动力变质岩
糜棱岩化岩石
糜棱岩化结构
定向构造
<10
<10
动态重结晶颗粒
糜棱岩化××岩
糜棱岩
糜棱结构
定向(流动)构造
2~0.5
10~50
10~50
初糜棱岩
0.5~0.1
50~90
糜棱岩
0.1~0.01
90~100
50~90
超糜棱岩
千糜结构
0.1
千糜岩
变余糜棱结构
2~0.1
变晶糜棱岩
构造片岩
鳞片变晶结构、花岗鳞片变晶结构、
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
>0.5
90~100
90~100
构造片岩、构造片麻岩、片状大理岩
构造角砾岩命名按:角砾(原岩)成分+构造角砾岩(砾岩)基本名称。花岗质构造角砾岩。
或按:胶结物成份+角砾成分+构造角砾岩(砾岩)基本名称。例如:硅质胶结花岗质构造角砾岩,铁质胶结构造角砾岩。
碎裂岩的命名,当原岩性质可以确定时,命名按:次生结构+原岩名称。例如:碎裂花岗岩,碎裂砂岩。
当原岩性质不能确定时,命名按:主要矿物成份(或原岩成分)+碎裂岩基本名称。例如:花岗质碎斑岩,长英质碎粒岩
糜棱化岩石的命名按:次生结构+原岩名称。例如:糜棱化花岗岩。
糜棱岩的命名按:主要矿物或矿物组合(或原岩性质)+基本名称。例如:花岗质,长英质糜棱岩。
千糜岩的命名按:新生矿物或矿物组合+千糜岩。绢云千糜岩。
六)交代蚀变岩
又称气液蚀变岩,是指由气、水、热液作用于已经形成的岩石,使其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发生变化,所形成的一类变质岩石。
蚀变作用强弱划分,
弱蚀变:新生矿物占5~25%,原岩结构构造基本保留。
中蚀变:新生矿物25~50%,原岩结构构造大部保留。
强蚀变:新生矿物占50~90%,原岩结构构造部分保留。
全蚀变:新生矿物占>90%。
交代蚀变岩命名
1、能恢复原岩的,命名按:蚀变作用强弱种类+原岩名称。
2、不能恢复或很难原岩的全蚀变岩,命名可按主要蚀变矿物或蚀变矿物组合直接命名。
3、具有专用名称的蚀变岩,不能恢复或很难原岩的全蚀变岩时,命名可按主要蚀变矿物或蚀变矿物组合+交代蚀变岩基本名称。
七)角岩
是指具有细粒粒状变晶(角岩结构)和块状构造的热接触变质的岩石。
其命名按:
1、特征变质矿物+次要矿物+角岩(云母角岩、长英角岩用)
2、特征变质矿物+次要矿物+主要矿物+角岩(钙硅角岩、基性角岩、镁质角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