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区地质灾害调查

认证主体:王**(实名认证)

IP属地:天津

下载本文档

1、摘要福建省地质环境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是我国中等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省份之一。依据福建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了主要地质灾害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地质灾害时间分布与降水、尤其是与暴雨的分布一致,其空间分布与地质条件的分布一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地质条件,降雨则是其重要的触发条件,人类活动也是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之一。最后根据其特征和成因提出防治措施,以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最大程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关键词:地质灾害;特征;成因分析;防治措施;福建省ABSTACTFuJianProvince,thecomplexityofthegeologicalenvironment,theimp

5、res;FuJian目录第一章前言第二章福建省自然地理特征概述2. 1地形地貌12.2地质构造12.3岩土体特征12.4气象与水文特征2第三章地质灾害概述13. 1地形地貌第四章福建省主要地质灾害特征分析4.1滑坡14. 1.1滑坡类型14.1.2 滑坡时空分布特点14.2崩塌14.2.1崩塌类型14.2.2 崩塌发育特征14.3泥石流14.4地面塌陷1第五章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5. 1滑坡的成因分析15.1.1 滑坡与坡形关系15.1.2 滑坡与降水关系15.1.3 滑坡与地质构造关系15.1.4 滑坡与人类活动关系15.2崩塌的成因分析15.2.1 崩塌与降水关系15.2.2 崩塌与坡形

6、关系15.2.3 崩塌与岩土体关系15.2.4 崩塌与人类活动关系15.3泥石流成因分析15.3.1 泥石流与地质地貌关系15.3.2 泥石流与降水关系15.3.3 泥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15.4 地面塌陷成因分析1第六章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6.1 在广大山区农村要做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16.2 加快落实加强地质灾害预报系统16.3 充分运用高新技术防治地质灾害16. 4规范人类活动16.5 健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1第七章结语15参考文献16致谢171 前言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境内峰峦叠嶂,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是一个地质条件复杂的省份。由于山多地少,用地条件差,削坡建房遍布

7、全省山区;大量工程建设,形成了许多高陡边坡,加上台风暴雨多,降雨量大,从而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使福建省成为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给福建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1。据统计,目前全省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整个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的1/3左右,造成的人员伤亡数占整个因灾伤亡总数的60%以上。地质灾害己经成为影响福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制约因素。因此,有必要对全省地质灾害的类型及成因进行研究,揭示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为防灾减灾服务。正确认识地质灾害现状,研究其成因及规律,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危害,对保证经济建设规划和实施可持续发

8、展战略有重大意义。规范人类活动的方式,使之具有科学性,符合自然发展规律。自然地质灾害虽然人力无法避免,但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完全可以将其对人类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事实表明,地质灾害并不可怕,它是可以监测、预报的。2 福建省自然地理特征概述2.1 地形地貌福建省位于我国的东南部,东临太平洋。属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武夷山脉贯穿闽北全区,呈北东南西向分布,地貌以侵蚀剥蚀丘陵为主,间夹山前冲洪积和河流堆积。2.2 地质构造福建省处于欧亚大陆板块东南部,濒临太平洋板块,是环太平洋新生代巨型构造-岩浆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深大构造控制着福建省岩浆活动和区域地层分布。近期构造运动强烈

9、控制着地貌类型,山区总体趋势为抬升,但也有差异性;福建省山体高大,差异性上升运动造成很深的冲沟切割,树枝型水系发育,与之相应的凸型坡、直线坡发育,从而具备了地质灾害产生的条件。2.3 岩土体特征福建省主要岩土体为残积粘性土岩组,岩性主要为残积粘土、粉质粘土、坡积粉土、碎石土。粘性土岩组土体结构疏松且不均一,大多含有不同数量的碎石、块石,有利于地下水入渗,且其抗剪强度较低。福建省残坡积层分布不均匀,厚度变化较大。东南丘陵地区分布广、厚度大,西北低山区残坡积层厚度较小。2.4 气象与水文特征福建省属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362048mm。每年6月一9月规律

10、性台风带来大量雨水,雨季降雨强度大,可占全年降水的2/3。年降雨量空间分布为:西部多于东部,北部多于南部,高海拔多于低海拔。水系比较发育,主要河流有闽江及其众多支流,流域面积大,流量大,水位随降水变化大。3 地质灾害概述自然科学界对地质灾害的定义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暴、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需要外力的作用,根据外力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

11、由于自然界的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也就是自然地质灾害。二.由于人类的活动引起的叫做人为地质灾害。人类工程开发活动或对环境破坏的活动都有可能引起地质灾害。二者的界限不是很明朗,有些常见的地质灾害如火山喷发,地震,台风等属于自然地质灾害;而泥石流,坍塌,地面沉降等有可能有自然因素引起,也有可能有人类的活动引起。所有地质灾害中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占70%-80%。我国每年造成严重损失的主要地质灾害如下表统计2:表2.12004年地质灾害类型统计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点所占比例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占比例滑坡2873851%2489852%崩塌942117%859518%泥石流47888%34067%不稳定滑坡88

12、9116%759916%地裂缝15763%10342%地面塌陷26985%23005%合计56112478324 福建省主要地质灾害特征分析4.1 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移面(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是福建省地质灾害的主要种类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分布广泛、规模较小,以土质为主、发生频率高、突发性强,大部分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4.1.1 滑坡类型依据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滑坡按滑体的体积大小,分为巨型滑坡(1000万m3)、大型滑坡(100-1000万m3)、中型滑坡(

13、10-100万m3)和小型滑坡(10万m3)。还有按滑体的物质组成,滑体的厚度以及形成原因划分的。福建省滑坡发育分布主要有如下特征:表4.1滑坡类型统计表(截止2005年)划分依据滑坡类型数量占比例数(%)按滑体的成分土质滑坡73992.3岩质滑坡141.75岩土滑坡506.22按滑体的厚度浅层滑坡(6m)73391.28中层滑坡(6-20m)668.22深层滑坡(20m)40.50按滑体的成因自然滑坡70087.17工程滑坡10312.83大型滑坡162.00按滑体的体积中型滑坡10212.70小型滑坡28535.494.1.2滑坡时空分布特点(1)空间分布:福建省滑坡集中区分布与年降雨高值

14、区一致,主要县市有:闽北的光泽县、武夷山市、政和县;闽东的福安市、周宁县、霞浦县;闽南的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南安市及闽西的漳平市、永安市、上杭县。其中主要集中在山区河流的沿岸以及地貌单元的边界区3。(2)时间分布:滑坡的发生与降雨有密切关系,所以其时间分布与福建降水集中的月份一致。一般集中在5月9月,这段时间降水丰富而且多暴雨。4.2 崩塌崩塌是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在一定条件下的斜坡,由于受河流淘浊、人为切坡、地下水活动或震动等因素的影响,使斜坡上部分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个面脱离母体,突然从陡峻的斜坡上崩落下来,并顺着斜坡猛烈地翻滚、跳跃,最后堆落于坡脚的现象。在福建,崩塌是仅次于滑坡

15、的地质灾害。特点是规模小,数量多,崩落速度快,突发性强等,年平均崩塌发生数千处,县县均有出现。2004年福建全省共发现约500多处崩塌。4.2.1 崩塌类型根据崩塌规模、物质组成、形成原因等可分为各种崩塌类型4(见表4.2)表4.22005年崩塌类型统计表划分依据崩塌类型数量占比例数按崩塌的成分土质崩塌20863.22%岩质崩塌6118.54%岩土崩塌6018.24%按崩塌的规模中型崩塌(1万m3)4313.06%小型崩塌(1万m3)28684.94%按崩塌的成因工程崩塌24474.16%自然崩塌8525.84%4.2.2崩塌发育特征(1)以土质崩塌为主,其次岩质及混合质崩塌也占一定比例。据统

16、计土质崩塌占63.22%、岩质崩塌占18.54%、岩土崩塌占18.24%。(2)以小型崩塌为主。崩塌规模一般较小,据统计占全省崩塌的84.94%。目前福建省已知最大规模的崩塌为顺昌县洋墩镇洋坑村崩塌群。4.3 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它是由于暴雨产生于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夹杂泥砂、石块和巨砾等物质的特殊洪流。福建省泥石流较少,规模也小,并常伴有崩塌和滑坡等多重作用。泥石流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等特点。泥石流按流域形态分为山坡型泥石流和河谷型泥石流,按流体的性质可分为粘性泥石流和稀型泥石流。福建省泥石流主要以山坡型泥石流为主,占总数的88.89%,其中大部分都是小规模泥石流

17、。具体如表4.3所示:表4.32004年福建省泥石流类型统计表划分依据泥石流类型数量占比例数(%)按流体性质粘性泥石流3352.38稀性泥石流3047.62按流域形态山坡型泥石流5688.89河谷型泥石流711.11按规模划分大型泥石流(100万m3)11.59中型泥石流(10-100万m3)1015.87小型泥石流(10万m3)5282.54福建省泥石流主要分布于闽北及闽西南等27个县市,截止2004年,发生2处泥石流以上的县(市)只有12个,主要分布于闽北武夷山市(8处)、浦城县(6处)、光泽县(6处)、漳平市(4处)、华安县(4处),将乐县、南靖县、宁德市、上杭县四县(市)各为3处,沙县

18、、南安市、清流县各为2处5。4.4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成为一种地质灾害。截止2004年统计,福建省地面塌陷有58处,其中46处为岩溶塌陷,12处为采空塌陷。发生在福建省的地面塌陷一般分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两种。前者主要发生在福建省的西北山区盆地,自从1960年在永安市大湖乡抽水发生岩溶塌陷以来,随着岩溶地下水的开采,陆续在二明、龙岩、连城、武平、长汀等地发生,岩溶塌陷已成为覆盖型岩溶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采空塌陷主要发生在福建省的西南地区,如安溪、永定、漳平、新罗区、永安、永春

19、。5 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5.1 滑坡的成因分析5.1.1 滑坡与坡形关系山体的坡形与产生滑坡有直接的联系,安照习惯,将地形坡度分为5个等级(010。、1025。、2540。、4060。、60-90°)进行统计。从总体上看,滑坡多发育在坡度区间25-40°,滑坡数占调查统计数的67.8%3因为坡形低的地方虽然易渗透降水,但很难形成滑移面进而不容易造成滑坡;而坡形陡的地方不容易渗透降水,渗透的降水也很难形成下压力,所以也不容易形成滑坡。在25-40°的坡度区间,容易形成降水下渗,经过雨水浸泡的岩土体摩擦力下降,形成滑移面。雨水渗透增加滑体的重量,当滑体重量大于其下

20、伏软结构面抗剪能力时就产生移动,从而形成滑坡。5.1.2 滑坡与降水关系降雨是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触发条件之一。降雨对滑坡形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补给地下水、土壤水,增大岩土体重度,减少滑动面的摩擦力来实现的。如上所诉,滑坡发生的时间分布与降水集中的月份是相一致的。5.1.3 滑坡与地质构造关系福建省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中,构造运动强烈。福建的山体总体高大呈上升趋势,但也存在差异性,形成了切割面,加之福建省树枝型水系发育,为滑坡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地质构造对滑坡的直接影响表现为:各种构造软弱结构面控制了滑动面的空间位置与滑坡周界。当岩土体结构面倾向和斜坡坡面倾向一致时,容易形成滑坡;当斜坡坡角大于结

21、构面倾角时,更易发生滑坡。5.1.4 滑坡与人类活动关系福建省人类工程活动的作用方式主要有建房切坡开挖、交通建设开挖、水渠渗漏、山坡开挖、水田渗漏、填土不实等,其中主要以不合理切坡开挖为主。其关系如下表统计:表5.1滑坡与人类活动关系统计表(2004年)人类活动建房切坡开挖交通建设开挖水渠渗漏采矿灌溉渗漏合计滑坡/处452158262028684比例%66.0823.093.802.924.11100总结起来说导致滑坡的发生取决两点原因:一是内因,指滑体本身的性质;二是外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诱发因素,如地震,降雨,人类活动等。福建省滑坡多为残坡积土,该类土体为松散结构,透水性较好。当降雨大量入

22、渗后,使斜坡土体浸泡饱和,土体抗剪强度显著降低,地下水侧向径流,产生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增加下滑力,导致边坡失稳下滑。图5.1滑体下滑受力分析图如图1所示,F1由滑体下岩提供的支持力(抗剪力)以及滑面产生的摩擦力,F2是滑体所产生的下滑力以及地下水侧向径流产生的水压力,当F2>F1时即发生滑坡。而降水时,使滑面的摩擦力减小,促发了滑坡的发生。5.2 崩塌的成因分析5.2.1 崩塌与降水关系崩塌与降雨关系密切,据统计,有285处崩塌与暴雨诱发有关,占崩塌总数的86.63%。对于岩质及混合质崩塌,降雨一方面冲击淘空节理裂隙面,使其原有平衡状态改变;另一方面降雨使节理裂隙内地下水位升高,使其力学

23、性质改变而产生崩塌。对于土质崩塌,降雨主要是通过渗入岩土体转化为地下水,使岩土体饱和降低力学性能,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岩土体从较陡坡体向临空面崩落而产生崩塌。据统计分析,崩塌的产生与过程降雨量密切相关,降雨强度越大,崩塌越易产生。当降雨量达50mm以上时,可能导致崩塌落石灾害;当降雨量大于100mm以上时,崩塌落石灾害明显增加;当降雨量大于200mm以上时,则当地普遍发生崩塌现象。此外,崩塌的产生也与前期岩土体是否含水饱和有关。当土体含水量小时,即使降雨量较大也不易产生崩塌;当土体极度饱和时,即使降雨量较小也会触发崩塌。5.2.2 崩塌与坡形关系与滑坡不同的是崩塌主要发生在坡度比较高的山坡,主要

24、集中在4080。通过与滑坡的对比我们知道崩塌与滑坡机理是差不多的,都是上岩的土体沿滑移面下滑了,不同的是滑坡是顺着滑移面下滑而崩塌则是滚落的。F2FFF由于隣水产生的下压力F1为诫度较低时由F产生的滑体下滑力陀为坡度较高时由F产生的滑体下滑力图5.2坡度不同造成的受力不同分析图从图2我们很清楚的知道F2>F1,也就是在一样的降水条件下坡度越高其形成的下滑力就越大,但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坡度低时下岩体产生的支持力大于坡度高的支持力。为什么滑坡集中发生在25-40°山坡,而崩塌却发生在4080。?我们细心观察就能知道滑坡发生在坡度较低的山坡,下岩体提供较大的支持力,但一旦滑体的下滑力大

25、于支持力就会发生大规模的土量滑落;而崩塌下岩体的支持力较小,雨水等产生的下滑力却相对较大,容易使滑体崩落,但土量小。也就是说滑坡的滑体体积一般会比崩塌来的大。对比表4.1和表4.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滑坡的规模比崩塌要大的多。5.2.3 崩塌与岩土体关系据福建省208处土质崩塌统计,有203处土质崩塌发育于残坡积粘性土岩组中,主要岩性为残坡积粉质土、砂质枯土。其崩塌土体的粘粒含量较少,砂粒含量相对较高,土体结构松散,遇水易崩解。另外,人工堆填的松散土层也较多发生崩塌,有5处土质崩塌发育于人工堆填土中。岩质及混合质崩塌,一般具层状或块状结构的脆性岩体或具软弱夹层的岩体较易产生崩塌,其发育程度取决于

26、岩石的节理裂隙发育程度。节理裂隙发育,岩石风化程度高,为地下水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在重力作用下,节理裂隙不断扩大而形成崩塌。5.2.4 崩塌与人类活动关系人类工程活动,是造成崩塌的主要因素之一。福建省山高坡陡,修建铁路、公路、建水库、建房、采矿、修水渠等工程活动都不可避免开挖斜坡,破坏了斜坡的自然稳定性为崩塌形成提供良好的临空条件。总的来说崩塌的发生内因主要取决与坡形颇高,以及岩土的节理构造。人类工程容易破坏其自然稳定性,加上雨水冲刷淘空节理裂隙并产生下压力最终导致崩塌的发生。5.3 泥石流成因分析5.3.1泥石流与地质地貌关系福建省泥石流主要出现在中低陡坡地貌单元中,坡度一般在30-60&#

28、覆盖率从而导致泥石流发生的;另外人类工程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经雨水冲刷也会形成泥石流。如上杭县紫金山燕子洞一五龙寺泥石流,由于矿区开采铜采出的固体废弃物堆积于沟头,农民采金随处挖掘,植被破坏严重,受1990年9号台风暴雨袭击,废石全部顺沟一泻而下,形成稀性水石流,造成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1.4万元。总的来说,泥石流主要发生于中低陡坡,经雨水冲刷,流体与山洪混合形成泥石流。5.4 地面塌陷成因分析前面已经提到地面塌陷主要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下面就分别分析其原因。(1)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土要有三个:有隐伏灰岩存在,并且浅层开口型岩溶溶洞强烈发育。在灰岩上面有一定厚度的松散覆盖层土层。强烈的地下水溶

29、滤潜蚀作用或受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简略图如下:oJ抽排曲降水.溶浦潜蚀作用A2图5.3岩溶塌陷过程简略图(2)福建省闽西南地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采矿活动频繁,主要生产煤、铁、石灰石、石板材等,由于矿山采空引起塌陷,共发现有12处采空塌陷。分布于安溪、永定、漳平、新罗区、永安、永春。造成采空塌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开矿采空区顶板较薄、地质构造发育、岩性破碎、坑道支撑措施较差,无序开采、局部地表漏水等因素诱发。由于采空塌陷造成损失比岩溶塌陷严重。6 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虽然说福建省的自然因素决定了福建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省份,但根据以上分析,自然因素大多时候只是发生地质灾害的潜在因素,很多时候是由于人类

30、活动诱发了灾害的发生,所以总体上讲防治地质灾害要加强人们的意识,积极预防并主动保护,对于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可在之前做好防护工作,将发生率降到最低,将损失降到最低。6.1 在广大山区农村要做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山区农村居民防灾害意识比较薄弱,也不懂得如何防治地质灾害更不会预测以及提前做好防护工作。所以很有必要在山区农村中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知识,提高意识,可以播放一些具体的地质灾害影像资料让居民懂得怎么样预防地质灾害;同时政府可以提供一些技术、资金支持,把一些潜在的危险扼杀在摇篮里。6.2 加快落实加强地质灾害预报系统灾害发生了,造成的损失怎么也弥补不回来,不仅造成经济损失更重

31、要的是会对居民的生命带来威胁。与其等灾害发生了再去善后不如在这之前就防范于未然。福建省地质灾害发生面广,点多且密,经济条件有限,所以更有必要落实有效的预报系统。加强群众监测员的业务培训;防灾责任人应加强对监测员监测工作的监督;建立监测工作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建立一支地质灾害防范专家队伍,加强应急反应,及时指导排险及治理。对监测成绩显著,避免人员伤亡的监测员给予重奖。6.3 充分运用高新技术防治地质灾害运用地质、遥感、物探等相结合的高新技术方法,快速、准确、经济地提出地质灾害的隐患区,及时进行地质灾害的预测。在大面积地质灾害综合调查评价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全省的地质灾害可视性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地质灾害进行追踪分析、宏观管理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读福建省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以及台风风险度示意读福建省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以及台风风险度示意图,回答问题。 分析福建省滑坡、泥石流空间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jvzquC41yy}/|‚gcpi4dqv4swgyukxs1;67689<4;9?47k;8;ee6;g90jznn
1.福建印发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四项主要任务近日,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联合印发《福建省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方案》指出,根据气候预测,结合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特点,今年福建省新发生地质灾害数量略高于往年平均水平,仍以小型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jvzq<84yyy4djrscluh/ew4jvor049762653:88;:97/j}rn
2.福建省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以我国东南山地丘陵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并向台湾丘陵山地地质灾害为延伸拓展对象;研究领域围绕东南丘陵山地地质灾害防治核心,以岩土力学基本理论研究为基础,重点研究东南丘陵山地台风、暴雨及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构建区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等理论与jvzq<84yyy4gltqir0ipo8
3.《福建省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明确四项主要任务经福建省政府同意,近日,福建省自然资源厅、教育厅、住建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应急管理厅联合印发《福建省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下称《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方案》指出,根据气候预测,结合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特点,今年全省新发生地质灾害数量略高于往年平均jvzquC41o0zbkqfkpgz/exr1pg}t1ozlkct0iliv14636656/4<04@;;797/j}rn
4.高度警惕破坏性风雨!福建这些区域存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速看→据中国天气网,直接承受台风最强风雨的东南沿海地区有台风灾害中高风险,福建南部、浙江东部、四川东南部、贵州西南部、重庆西部、甘肃东部、河北西部等地需警惕发生山洪和地质灾害,其中福建东南部、陕西西部、甘肃东部等地的局地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很大。 “杜苏芮”登陆后 jvzquC41yy}/hj2vqfgz0lto1cxuklqg1o;2uxgic9l8q?<5u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