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林业局2020年度工作总结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学领导和省林业局有力指导下,各级林业部门通力合作,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343”新时代福建林业发展总体思路的部署,全力实施国土绿化、机制创新、产业发展、生态保护、队伍建设等五项重点工作,顺利完成省上下达的各项任务和目标,林业改革成效初显,林区社会和谐稳定,林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利用国家储备林项目引入金融“活水”,创建森林城乡品牌打造绿色“活性”,实施重点绿化项目激发乡村“活力”,多措并举打造“森活南平”。全市完成造林绿化22.75万亩,占任务的109.30%,完成面积居全省第一;完成森林抚育60.29万亩、封山育林38.34万亩。
1.精准提升持续推进。持续实施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项目,深化林木强度间伐套种先行先试试点建设,大力推进健康森林“三改”工程,即改单层林为复层异龄林、改单一针叶林为针阔混交林、改一般用材林为特种珍稀用材林。全年实施集约人工林栽培2.78万亩、现有林改培13.49万亩、商品林赎买16.43万亩。
2.森林品牌创建有序。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县城)建设,顺昌县、武夷山市、光泽县申请创建工作已获国家林草局备案,建瓯市、浦城县和松溪县已正式申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县城)。紧抓“百城千村”建设,延平区王台镇、建阳区麻沙镇、邵武市和平镇、顺昌县洋口镇等4个镇获评“福建省森林城镇”,40个村获评“福建省森林村庄”,其中:22个为省级乡村振兴村。全市累计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5个、省级森林村庄103个。
3.乡村景观加快美化。深入开展城乡绿化美化行动,助推乡村振兴,全市完成 “二沿一环”森林景观带建设项目7198亩、“两带一窗口”绿美示范片项目250亩;突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县、特色乡和试点村,完成乡村绿化项目3616亩;突出适地适树,完成珍贵树种造林项目3.53万亩;完成林分修复项目4.43万亩。
(二)着力“创新突破”,擦亮改革“特”的品牌
持续深化林改,着力推进“森林生态银行”、商品林“双储赎买”等两项“点绿成金”的改革创新,使成功做法制度化、管用经验长效化。全市新增林业专业合作组织48个,带动农户344户,经营面积2.58万亩。
1.推广“生态银行”做法。不断完善顺昌“森林生态银行”,有序探索建瓯“竹生态银行”、光泽“山地生态银行”。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森林资源运营平台”做法先后入选自然资源部编写的全国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顺昌“森林生态银行”已导入林地林木面积7.16万亩,办理担保业务272笔,发放贷款2.21亿元。
2.深化“双储赎买”改革。利用政策性贷款,在我市全域推进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全市完成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面积1.6万亩,累计赎买总面积居全省第一位,既“为国储材”,又“为民储财”。对赎买的山场结合森林景观带建设,着力推进生态修复,重点改造提升43片面积4792亩,呈现季相鲜明、色彩多样、各具特色的森林景观。将赎买后的商品林优先纳入生态公益林储备库,为确保建设项目占用生态公益林地符合“占一补一”平衡提供林地要素保障。
3.完善“网格管护”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智能管护平台,推行全市生态护林员“乡聘、站管、村监督”管理体制、“日巡、月查、季评”考评制度、“联片、联合、联动”管护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持续推进,将森林防火、防灾减灾等内容同步纳入网格化管理,切实加强生态林、天然林管护工作。全市聘用林业生态护林员2422人,其中,优先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198人。
(三)优化“营商环境”,助推产业“新”的发展
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绿色发展之路,实现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富民增收。
1.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以获评“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市”为契机,全力推进森林康养产业落地发展。年度获评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3个,获评第六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7个,获评首批福建省森林康养基地4个。全市在建森林康养项目14个,总投资31亿元,其中“森林+休闲养生”项目7个、“森林+健康疗养”项目4个、“森林+药膳食疗”项目2个、“森林+山地运动”项目1个。
2.开展 “暖企连心”活动。定期推送、定向投放最新相关政策,持续推进“一企一策”,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发展,下派驻企党员干部15人,驻点帮扶企业23家。疫情期间出台《南平市鼓励笋竹企业复工复产五条措施》,向企业发放《福建省林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政策汇编》,主动解读省市相关政策,助力复工复产。强化对列入“百千”增产增效行动企业的重点帮扶,并组建纾困专班,在8月份对全市减停产的125家林业规上企业开展调研并形成专项报告,梳理分析困难原因,逐一提出对策建议,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提交市直相关部门与各县(市、区)林业局,强化协同合作,坚持一企一策、一难一策、一事一策,切实帮在难处,扶到点上,全力做好惠企、稳企、助企工作,努力成为林业企业可倾诉、可依靠、可信赖的“娘家人”。
(四)当好“生态管家”,保持林区“稳”的态势
深度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严格野生动物管控,扎实构筑维护国土安全的生态屏障。
1.严控疫情保民生。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按照中央、省、市三级部署,全市林业系统对辖区养殖场实行最严管控,严厉打击野生动物交易行为。同时,坚持正面引导,出台《南平市以食用野生动物养殖场退养转产转岗实施方案》,并指导10个县(市、区)认真做好野生动物养殖场退养转产转岗工作。在省级奖补资金2042万元和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资金810万的基础上,自筹补偿转产转岗资金3262万元(其中:支付合法养殖企业转产转岗资金2156万元,支付证照不全的养殖企业及蓝孔雀养殖户转产转岗资金1106万元),制定统一格式的双方认可转产转岗补偿协议,及时做好退养补偿和科学处置。全市完成14家纳入家禽家畜管理、72家纳入水生动物管理的移交衔接任务;完成退养转产转岗84家,占任务数的100%。
2.联防联治保生态。有力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除治性和预防性林分改造、松枯死木清理、防治松墨天牛等除治任务,通过松材线虫病“定向围歼”专项行动,实现延平区压缩疫情面积76.57%、建瓯市压缩疫情面积30.8%和延平黄墩街道、建瓯小桥镇2个乡镇无疫情的良好业绩,有效遏制了松材线虫病发生蔓延势头。大力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编制上报《南平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调减冲突面积1.79万公顷,调出矛盾冲突面积0.6万公顷,从根源上化解保护与发展矛盾。
3.综合治理保稳定。开展林业系统全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培训,检查单位和场所1133家,排查发现一般隐患2310个,整改完成率100%。突出森林防火重点时段、部位、人群的“三重点”,强化野外火源管理,全年排查森林经营单位2613家,排查出风险隐患486处,整改486处,整改率100%,有效预防森林火灾发生。强化林业行政执法,开展案卷评查,提升办案质量,全年查处林业行政案件554起,同比下降39.4%。稳妥做好涉林矛盾纠纷调处及信访工作,年度无因集体林地承包经营纠纷而发生群众性恶性械斗、群体性进京或到省上访事件。持续推进森林督查,2020年省林业局下发森林督查图斑 4388个,10县(市、区)均按要求如期完成外业核查、内业整理工作。有序开展违建别墅清查整治专项行动,48个自然保护地内共摸排出违建别墅3宗,均已拆除到位。
(五)突出“能力提升”,锻造队伍“好”的作风
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林业干部队伍。
1.争创先锋有担当。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习近平在福建》等采访实录,集中开展政治理论学习19次、专题研讨8次。以打造“绿色先锋·森活南平”为主题争创 “四个过硬”模范机关,开展岗位建功活动,疫情期间组建10支青年党员突击队深入基层、木竹加工企业督导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开通“南平林业”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累计刊发文章300余篇,阅读量达4万多人(次)。共编发信息简报105期,信息采用情况在全省设区市林业局中排名第2,在市委办信息通报中排名第4,在市政府办信息通报中排名第1。
2.主动服务有效率。成立重大项目和重点地块工作专班,主动做好重大项目涉林审批指导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涉林审批问题。疫情期间,创新推行“网上办、掌上办、邮递办、预约办”审批服务,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已实现省林业网上审批系统和全市工改系统互通办理。全市年度通过审核批准的使用林地项目263起、占用林地面积1247.29公顷。成立“十四五”林业专项规划编制专班,策划“十四五”林业重点项目79个,规划投资235亿元。
3.学习先进有素质。召开“2020年学习‘洋林精神’、冲刺第四季度,推动林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现场会,组织10个县(市、区)林业局局长和14个国有林场场长深入学习“八闽楷模”——顺昌洋口国有林场打造世界第一杉木繁育基地的典型事迹,大力弘扬“坚守初心、赤诚奉献、久久为功、科研报国”的“洋林精神”,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素质。扎实开展“国有林场规范管理年”主题活动,进一步健全14个省属国有林场规范管理制度体系,在全省国有林场率先出台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和预算执行监督,筑牢林场党风廉政“防火墙”。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从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配合纪检监察组抓好监督执纪工作,全年约谈函询6人(次)、谈话提醒3人(次)、批评教育7人(次)、组织调整1人。针对2019年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检查反馈的41个问题,已完成整改37个,正在推进整改4个。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