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毛草,中药名。为败酱科植物小缬草ValerianatanguticaBat.的根或全草。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具有止咳,止血,散瘀,止痛之功效。用于咳嗽,咳血,吐血,衄血,崩漏下血,风湿痹痛,骨折。
香毛草,中药名。为败酱科植物小缬草ValerianatanguticaBat.的根或全草。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具有止咳,止血,散瘀,止痛之功效。用于咳嗽,咳血,吐血,衄血,崩漏下血,风湿痹痛,骨折。
中文名称
拉丁文名
别名
道地产区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止咳,止血,散瘀,止痛。
用于咳嗽,咳血,吐血,衄血,崩漏下血,风湿痹痛,骨折。
内服:煎汤,2-5g。
尚不明确。
《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接骨排脓。治骨折及流感。”
1、胸腹满痛:炒香毛草2-3钱,水煎服。2、咳嗽:香毛草2-3钱,水煎调冰糖适量服。
7-9月采收,洗净,晒干。
根茎粗短,生多数细根,根直径不足1mm,表面棕黄色,具纵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茎细。叶基生,具长柄;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3-5全裂,顶端叶片较大,先端微凹,全缘,侧裂片较小,疏离;叶片薄而脆。聚伞花序顶生,花白色或棕黄色。瘦果长圆形,扁平。气芳香,味微苦。以叶多、色绿、根粗壮、色黄、香气浓者为佳。
败酱科植物小缬草。
小缬草又名:唐古特缬草。细弱小草本,高10-15(-20)厘米,全株无毛;根状茎斜升,顶端包有膜质纤维状老叶鞘;根细带状,根状茎及根均具有浓香味。基生叶薄纸质,心状宽卵形或长方状卵形,长1-2-4厘米,宽约1厘米,全缘或大头羽裂,顶裂片圆或椭圆形,长宽约1厘米,全缘,侧裂片1-2对,小椭圆形或狭椭圆形,两端均钝圆,全缘;叶柄长达5厘米;茎上部叶羽状3-7深裂,裂片线状披针形,全缘。半球形的聚伞花序顶生,直径1-2厘米;小苞片披针形,边缘膜质。花白色或有时粉红色,花冠筒状漏斗形,长5-6毫米,花冠5裂,裂片倒卵形;雌雄蕊近等长,均伸出于花冠之外。子房椭圆形、光秃。花期6-7月,果期7-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