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鲜明特征:(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

(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2)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3、物质观(物质的含义、意识的含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运动观(运动的含义、运动与静止、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时空观(时间的含义及其特点、空间的含义及其特点、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答:(一)物质观物质的含义: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意识的含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觉得意识。

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3.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4.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5.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6.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7.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规律:规律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9.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10.实践: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11.认识: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2.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3.价值:价值是揭示客观世界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程度的关系范畴,是指具体历史过程中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14.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15.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6.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17.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18.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9.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名词解释)从不同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和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后各个时代和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就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后继承者不断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而且包括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名词解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集中概括。

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特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关于人类思维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关于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例如:阶级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社会矛盾分析法、群众路线法、辩证分析法、实事求是的方法等。

规律的名词解释马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规律。

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规律都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础。

马原,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不同的视角来解释马原并探讨其规律性。

首先,马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来解释。

马原是一个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灵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阶级斗争,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规律。

根据这个规律,社会将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直至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并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这个发展规律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和无可抗拒性。

其次,马原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这个矛盾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资本的积累和集中,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等规律。

这些规律对于我们理解和解决当前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马原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规律的学科,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是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社会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认为,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是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不断变化的过程。

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社会分工和社会分配规律,人们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中相互作用,这些规律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最后,马原可以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解释。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规律的学科,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则是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政治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政治是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存在和形式是阶级关系的产物,政党则是阶级利益的代表。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解放,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理念。

这些理论和实践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政治现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世界万物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一切活动两大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中英文名词解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词汇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古典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劳动过程、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等。

此外,还有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经济规律、基本经济规律、唯物辩证法、科学抽象法、归纳和演绎法、经济制度、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化、资本主义所有制、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经济机制、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和价值量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包括唯物辩证法、科学抽象法、归纳和演绎法等。

这些方法是分析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生产力是指生产所需的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等,而生产关系则是指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生产方式则是指特定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劳动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劳动对象是指劳动者所要加工的物品,而劳动资料则是指劳动者在加工劳动对象时所使用的工具和设备等。

经济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层建筑则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观念。

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是经济活动的四个基本环节,也是经济规律的表现形式。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形式和经济关系。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自然经济是常见的经济制度形式。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则是经济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

具体劳动是指特定的生产活动,而抽象劳动则是指在不同生产活动中所共同具有的一种抽象劳动形式。

价值量则是指商品交换中所体现的商品价值大小。

1,、真理,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应。

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主义观点,从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高度揭示了真理的本质。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应,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真理是客观的,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在同一环境下对于特定认识客体的真理只有一个,认识是多元的,真理是一元的。

同一真理又可以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真理在内容上是一元的在形式上是多元的。

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绝对性是指确定性与无限性。

表名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同时对无限发展世界的认识,可知性。

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在特定环境下对事物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是对食物某一方面某一部分的认识。

2,谬误,是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

3,价值,实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是客体对个人、人群乃至整个社会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价值具有主体性客观性历史性多维性。

价值的主体性赖与主体的存在和创造,将客体的潜在价值转变为现实价值。

价值的客观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不依赖于主体的意识而存在。

价值的社会历史性是指价值的主体和客体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变化,主体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多维性是指,同一个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不同需求有不同的价值。

3,客观世界是可以感知的世界,包括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两个部分4,主观世界是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的总和。

5,实践对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是改造世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6,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人们的实践活动受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必须遵循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价值尺度是指人们自己的尺度和需求。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导论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并最终解放全人类的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理论,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1.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1)马克思的贡献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从而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2)恩格斯的贡献《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不仅肩负起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任务,而且还承担了整理和出版马克思文献遗稿的工作,于1885年和1894年先后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

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一些合理因素,同时也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唯心主义观点。

吸收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客观实在性、人与自然统一的唯物主义观念,批判了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历史唯心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把辩证法建立在了唯物主义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阐明了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从而使经济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古典政治经济学以科学的态度批判封建经济制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规律,取得了有科学价值的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有价值的成果,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3)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不现实的关于改造人类社会的思想体系,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资本主义的尖锐批判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但是,他们却无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向未来社会过渡的现实基础和实现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

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相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3.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1) 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 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目光;** 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目光和战略定力。

(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马克思主义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

(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仍然存在;**人类的未来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启迪和指引。

4.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1可以用来指导认识和改造自然事物,做到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2可以用来指导认识和改造社会事物,做到正确认识和利用社会规律;○3可以用来指导认识和分析社会历史发展,为人们社会生活正确选择提供帮助;○4可以用来指导创造思想成果;○5可以用来指导形成关于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正确理论和其他理论;○6可以用来指导人们在实践中的观念革命、技术革新,以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其他创新。

3.马克思创立的三个条件:马克思注意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首先是社会根源。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即机器大工业的社会化生产的新阶段。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也使得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它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名词解释1、实践:①人类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②人的根本的存在(生活)方式。

③实践的基本特征是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④实践的本质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⑤其基本形式是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⑥人与对象之间,人改造对象、世界的活动。

2、社会关系:①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活动而形成的联系。

②社会关系的类型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

③社会关系观点是从社会关系来看待物质世界,将世界理解为社会关系的前提条件、要素环节和产物后果。

④社会关系(超感觉本质)体现在物质材料(可感觉现象)上。

⑤社会关系的基础是经济关系总和即经济基础。

3、社会总体:①社会总体是所有的实践活动、社会关系结成的一个整体;社会总体是所有的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结成的一个整体。

②社会总体的出发点:实践-社会关系的观点。

③社会是一个各要素普遍联系的整体实践体系与社会关系体系结成“社会总体”。

④社会总体、社会整体决定社会中的个体与局部。

⑤社会关系有三个领域:文化的实践-社会关系,政治的实践-社会关系,经济的实践-社会关系。

4、资本主义:①资本统治的社会形态、文明形式。

②“资本主义”是现代社会的整体性生产体系,以“资本生产”为“中轴’而运转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整体性社会生产体系。

③“资本主义”是现代世界的整体性“世界体系”。

④“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的一种“发展方式”、一种“文明形态”。

⑤资本主义是资本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形态。

5、资本:①资本的“内在本性”即资本具有不断“自我增殖”的本性:逐利性。

②资本的“实质”:资本不是“物”,而是具有远为深刻的社会本质——“现代生产关系”。

③资本是一种垄断性的支配权力——以对“物(劳动条件)”的垄断性占有为中介,而形成对“人(劳动力)”的支配。

资本有多种存在形态,即人格化、社会化、物化。

④资本是生产关系,以对“物”的垄断为中介而对“人”的支配权力,资本是社会生产体系的“中轴”。

6、资本的总体化逻辑:①资本关系无止境地自我扩张,竭力去渗透一切,去统治一切。

②资本广泛渗透并全面主宰。

③资本全面主导、全面统合。

资本总体化“双向运动”向外膨胀和向内吸纳同时进行。

④总体化趋势:资本和“社会总体”双向运动;总体化趋势的完成是资本和“社会总体”同一。

7、资本的二重性逻辑:①生产关系的生产即价值增值支配着物的生产即劳动过程。

②资本生产过程,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③物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的对立统一,人的物化和物的人格化的对立统一。

④资本二重性的主导即价值增殖过程支配劳动过程:使用价值生产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生产,生产是为了满足资本增殖。

⑤资本统治的目的是价值增值,动力是剩余价值生产。

8、资本的矛盾性逻辑:①资本的矛盾:发展生产力、创造文明和社会关系对抗分裂,生产力发展片面化的矛盾。

②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矛盾。

③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的矛盾。

④物和社会关系的矛盾。

⑤资本矛盾逻辑表现:文明创造和对抗分裂异化。

9、资本逻辑的“界限”:①无止境价值增殖拉动使用价值生产过程,必然遭遇内外“界限”。

②价值增值中社会生态的限度。

③价值增值和劳动过程中对抗分裂和创造文明的限度。

④劳动过程中自然生态的限度。

⑤资本主义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文明形态,它具有内在界限即内在矛盾和外部界限即自然、社会的承受度。

2、实践的本质:人类主观能动性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即人与对象之间,人改造对象、世界的活动。

3、实践的特征: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4、实践的基本形式:狭义的实践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广义的实践指人与对象的主客体活动、人与人的主体间活动、经济政治文化的实践活动,也包括精神活动(教育)5、实践的观点:从实践活动出发来看待物质世界,将物质世界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前提条件、要素环节和产物后果。

世界(社会生活)以实践活动(经济实践—政治实践-文化实践)为主轴来结构和运行。

二、社会关系1、社会关系的本质: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活动而形成的联系。

2、社会关系的类型: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3、社会关系的观点:从社会关系来看待物质世界,将世界理解为社会关系的前提条件、要素环节和产物后果。

4、社会关系与物:社会关系这种超感觉本质体现在、承载于物质材料这种可感觉的现象上。

5、社会关系与现实生活:个人的社会实践体现出丰富的社会内涵。

具体说来即经济的、政治的、伦理的、情感的、文化的实践体现出经济的、政治的、伦理的、情感的、文化的关系。

三、社会总体1、社会总体的定义:所有的实践活动、社会关系结成的一个整体。

所有的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结成的一个整体。

“实践-社会关系”体系,结合成网状的“社会总体”。

2、社会总体性的观点:社会总体、社会整体决定社会中的个体与局部,看待问题必须以社会总体为出发点,透视个体与局部的矛盾、问题。

3、社会总体的出发点:实践-社会关系的观点4、社会总体的内容:包含三个层面,即文化、政治、经济;包括三个领域,即精神活动与精神关系,政治活动与政治关系,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

四、资本主义1、“资本主义”是现代社会的整体性生产体系。

以“资本生产”为“中轴’而运转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整体性社会生产体系。

2、“资本主义”是现代世界的整体性“世界体系”。

不仅指一种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类型,不仅在一国内部,还存在于跨国家、超国家层面,是一种支配着现代世界运行的整体性的“结构系统”、“世界体系”。

3、“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的一种“发展方式”、一种“文明形态”。

资本的核心原则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实现4、资本主义与现代的关系:①从“实践-社会关系”观点来看,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是:资本的生产 + 资本的关系。

②从社会总体观点来看,资本对现代社会的全面宰制与全面渗透。

“社会总体”=“资本总体”。

总之,“现代”的本质就是——资本统治的时代,资本主义主导的时代。

5、通过资本主义批判理解我们的时代资本主义的学问:生理学 V 病理学,是一种“诊断-治疗”结构。

v 资本主义生理学:健康肌体的客观描述v 资本主义病理学:病态肌体的望闻问切、活体解剖五、资本1、资本的本性资本具有不断“自我增殖”的内在本性:逐利性。

资本具有无止境的吮吸活劳动,追求更多剩余价值的趋势的本性,是力图超越自己界限的一种无限制、无止境的欲望。

2、资本的“实质”资本不是“物”,而是具有远为深刻的社会本质——“现代生产关系”初步界定的资本实质“三位一体”的现代“生产关系”v 1.现代劳动分工关系v 2.现代市场交换关系v 3.现代劳资雇佣关系(最核心)进一步界定的资本本质是一种垄断性的支配权力——以对“物(劳动条件)”的垄断性占有为中介,而形成对“人(劳动力)”的支配。

3、资本的幻象指拜物教幻象。

物体现又遮蔽了资本关系。

拜物教主要有商品拜物教—科技创新拜物教—品牌拜物教。

4、资本关系的“物化”形式资本有多重存在方式,大致是以下四种:①物化形态:表现为物品、商品、货币等。

②社会化形态:表现为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权力等。

③“人格化”、“肉身化”的形态:指资本家拥有、支配“资本”,资本化身为人。

④意识的、观念的形态:指资本间接进入了社会意识领域,取得了其观念形态的存在。

5、现代社会中“资本”的两种“伟大能力”第一,直接购买产品和劳动的能力(并调用各种社会资源,为这种购买提供便利)。

第二,间接购买对它的服从和认同的能力(并通过控制各种文化资源,以道德、爱情、美学的名义,掩盖这个购买的实质)。

六、资本的总体化逻辑1、资本关系无止境地自我扩张,竭力去渗透一切,去统治一切。

v 资本关系无止境地自我扩张,渗透于政治、经济、文化,甚至个人(身体-个性-心理)等各个领域。

2、资本全面主导、全面统合,将现代社会的多方面内容统合在一起的正是资本。

整个现代社会、现代世界体系是以资本关系的自我生产为“中轴”而结构起来并持续运转的。

v 资本全面主导、全面统合,资本逻辑规定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的运行。

现代社会的领域分化通过资本逻辑统合在一起,资本逻辑对于现代社会具有核心意义,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3、资本总体化的运动:是向外和向内的“双向运动”。

向外膨胀,侵占社会、社会组织,直至整个社会机体;向内吸纳,无穷尽地吸入自然社会资源、社会关系、活劳动。

4、资本地位的变化:资本逻辑统合、主导现代社会各领域,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宰制科学技术、市场经济、政治权力、社会分化与文化冲突等多个领域的运行。

从“沟通中介”的地位变成了“主宰者”。

v 资本作为沟通媒介的关键地位,操控了不同领域的运作逻辑之间的互动、交换与转化,使得资本逻辑扮演了社会各领域、各逻辑之间互动、交换和转化过程的主宰者的角色。

从“沟通中介”变成“主宰者”。

5、资本总体化逻辑的全球化维度:空间上,从“一国”走向“全球”,从“社会”到“世界”,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侵略与扩张来征服其他文明。

七、资本的二重性逻辑1、资本生产的过程:生产关系的生产和物的生产2、资本的二重性:生产关系的生产=价值增值物的生产=劳动过程3、二重性中的主导: 价值增殖过程支配劳动过程。

使用价值生产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生产,生产是为了满足资本增殖。

4、资本生产过程中,人被物化,而物却被人格化。

5、价值增值与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有具体性和有限性。

价值增殖有抽象性和无限性。

价值增殖支配使用价值生产,使之无限、无止境。

八、资本的矛盾性逻辑1、资本的矛盾:一方面,发展生产力、创造文明,而另一方面,社会关系对抗分裂,生产力发展片面化。

是一种创造性毁灭。

2、在生产力社会化的同时,又存在矛盾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3、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对抗,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

4、资本生产的根本的目的是价值增殖,而价值增殖支配有限的使用价值生产,使之无限、无止境。

5、技术的胜利,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

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

九、资本逻辑的“界限”1、资本无止境价值增殖拉动使用价值生产过程,必然遭遇内外“界限”。

2、劳动过程层面上,由人与自然的关系决定了自然生态的“限度”。

资本逻辑触及自然生态界限,超越自然生态能够承受的极限,对自然造成永久性损害。

THE END
0.马原必备知识点// 很抱歉!本词条没有更多信息 // 猜你喜欢 2025-11-18 [卫生人才招聘]2025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病理科负责人岗位招聘1人公告 2025-11-18 [考试公告]2025福建漳州诏安县消防救援大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员1人公告 2025-11-18 [成绩查询]2025江苏泰州市靖江市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第二批次及下半jvzquC41yy}/qokep0ipo8yci18:7;;60jznn
1.马原必备知识点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马原必备知识点 总共有 0 条记录 // 很抱歉!本词条没有更多信息 // 猜你喜欢 2025-11-18 [考试动态]2025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三支一扶”人员转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体检情况公示及考察有关事宜公告 2025-11-18 [面试信息]2025广东第一批第二次乡村公益性岗位拟聘用人员的公示 2025-11-18 [面 jvzquC41yy}/qokep0ipo8yci18:7;;6a44ivvq
2.马克思主义哲学83个重要名词解释马克思主义名词解释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哲学体系和社会政治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名词有很多,下面对其中一些进行解释。 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认为人类历史是在经济基础的决定下发展的,物质生产和社会生产关系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核心力量。 唯物史观否认了任何超自然jvzquC41yy}/fxh|l0ipo8iqe1g73<8325640qyon
3.2022考研政治马原:第一章背诵重点考研2022考研的考生们,现在已经到冲刺阶段了,这一阶段大家一定不能乱了阵脚。把之前掌握的知识点巩固模拟,进行查漏补缺。下面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些有关政治马原相关内容,一起来看~ 哲学的基本问题 考法一:直接考哲学的基本问题(名词解释或者简答题)。 jvzquC41mcuzcw3mqqrfc{s0eqs0497334621:9:2884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