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含答案详解及试卷分析docx

认证主体:李**(实名认证)

IP属地:云南

下载本文档

2025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冷湖曾因石油资源枯竭陷入衰落,如今因赛什腾山上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海拔4200米)的建设而备受瞩目,主题旅游蓬勃发展。下图为柴达木盆地局部简图。完成1、2题。1.冷湖的重新兴起得益于A.盐类资源丰富 B.自然环境独特C.文化底蕴深厚 D.人口大量集聚2.在冷湖可能被限制发展的旅游项目是A.灯光秀 B.自然观光C.科普研学 D.天文摄影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回流现象日益显著。完成3、4题。3.我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大多回流至直辖市或省会城市,主要影响因素是A.事业发展 B.生活成本C.交通设施 D.环境质量4.海外高层次回流人才对所在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有①改变人口年龄结构 ②提高政府办事效率③提升城市创新实力 ④优化城市人才结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榆林市位于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南缘。下图为该城市中心城区时空演变图,图中黑色部分为建设用地。完成5、6题。5.该城市中心城区扩张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气候 B.水资源C.矿产资源 D.交通条件6.在水库管理过程中,可运用A.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水库蒸发量B.遥感分析水库微生物含量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获取水库容量D.地理信息系统评估水库水质由于锂等矿产资源紧缺,我国动力电池龙头企业采取与国内外企业合资等方式布局产业链,实现生产自主、可控。下图为动力电池产业链示意图。完成7、8题。7.我国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产业链布局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矿产原料运费 B.推动产品多样化C.扩大电池生产规模 D.保障供应链安全8.针对矿产资源供给问题,还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加强国内锂矿勘探 ②加大关键材料生产③研发新的替代材料 ④鼓励废旧电池进口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土壤水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墒指土壤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湿度。下图为土壤—植被—大气的水分运移过程模式图。完成9—11题。9.与图中排水环节相关度最大的因素为A.土壤矿物质含量 B.土壤质地C.土壤有机质含量 D.土壤温度10.图中表土蒸发份额为A.10%—30% B.15%—30%C.15%—40% D.25%—60%11.当墒情过低时,可采取的保墒措施是A.地膜覆盖 B.作物密植C.开沟排水 D.土地翻耕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在青藏高原四地观测太阳辐射与海拔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表。完成第12题。地点①②③④海拔(米)2200370050006325太阳辐射[卡/(厘米2·分)]1.3181.4551.6321.72912.导致四地太阳辐射随海拔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逆辐射 B.地面反射与吸收C.地面长波辐射 D.大气反射、吸收与散射坐落于地堑谷地一侧的某山脉是开展地理研学活动的理想场所。某学校组织学生从山脚下的P地(34°8'20″N,107°52'53″E)登山开展考察。右图为学生绘制的山地垂直自然带简图。完成13、14题。13.P地有著名的天然温泉,与其直接相关的是A.褶皱B.沉积作用C.断层D.火山喷发14.学生在考察过程中拍摄的植被景观照片与垂直自然带对应正确的是A.甲—①乙—②丙—③丁—④B.甲—④乙—①丙—②丁—③C.甲—④乙—③丙—②丁—①D.甲—④乙—②丙—①丁—③下图为2021年我国部分省(区、市)不同运输方式货运量及增速状况图(图中水路包括河运和海运)。完成15、16题。15.甲、乙、丙、丁对应正确的是A.甲—重庆市 B.乙—内蒙古C.丙—青海省 D.丁—浙江省16.关于省(区、市)货运状况及其主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广东货运量大,因经济发达B.云南货运量小,因地形崎岖C.吉林货运量负增长,因产业外迁多D.海南货运增量最大,因人口增长快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下图为某城市新工业园区空间结构规划图,该园区致力于打造创新服务、低碳宜居的产城融合新区。完成17、18题。17.宜居生活片区布局的合理性表现在①在园区内位置适宜,通勤便捷②位于盛行风下风向,空气清新③公共绿地面积广阔,环境优美④距离商业中心较近,购物便利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8.先进制造业片区适合发展的产业是A.纺织服装 B.有色冶金C.生物医药 D.食品加工下图为某年10月两日内气旋移动的路径图,图中等压线反映的是某测站附近第一天2时的海平面气压形势。该测站测得第一天7时、15时前后风向发生两次明显变化。完成19、20题。19.第一天7时前后,测站的风向由A.西南变东北 B.西南变西北C.东北变东南 D.东北变西南20.第一天不同时间天气系统依次经过测站次序正确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下图为长江口简图,图中虚线表示沟槽或隆脊。研究人员测定M、N两点2月和8月的海面水体盐度;在P、Q两地采集海底表层沉积物并测定年代,测得P地距今约1千年,Q地为现代沉积。完成21—23题。21.M、N两点的海水盐度A.同季节M大于N B.M夏季大于冬季C.N冬夏盐度差更小 D.N受径流影响更大22.关于P、Q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P地以侵蚀为主 B.Q地以侵蚀为主C.P地位于隆脊上 D.Q地位于沟槽中23.发育水下沟槽的动力最可能来自A.潮流 B.风浪C.上升流 D.温度差某天文爱好者测定了当地日出地方时和晨昏线年变化。下图为该地日出地方时年变化曲线图。完成24、25题。24.若测得b值正好是a值的两倍,则该地年内日出地方时差(单位:小时)最大值为A.3 B.4C.6 D.1225.若K至Q期间过该地晨线作顺时针方向转动,则Q日该爱好者在当地可能观测到A.① B.② C.③ D.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福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只占总面积的10%,主要为河谷平原和河流下游冲积平原,是人口和产业的集中分布区,人地矛盾突出。该省是我国的多雨区,降水集中在春夏两季。该省是海洋大省,其海岸为构造下沉式海岸,岸线曲折,岛屿众多且紧靠大陆分布。福建海域属大陆架浅海,渔场面积广阔。下图为福建省略图。材料二福建是我国水果生产大省,主要在山地和丘陵的坡地栽种水果,易引发水土流失,故非常重视水土保持。(1)福建发展风电比水电更具优势。试分析修建水库发展水电的不利条件和发展海上风电的有利条件。(2)甲渔场是福建的重要渔场,分析该渔场的自然优势。(3)说出福建省果树栽种过程中易引发水土流失的原因。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喀麦隆位于非洲中西部,图1为该国简图,图中甲、乙两地自然环境迥异。该国金矿主要分布于中部造山带,受断裂带控制。其中丙矿区基岩主要由花岗岩构成,金矿存在于侵入岩脉和接触带中。图2为丙矿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图3为丙矿区金矿形成过程图。图1图2图3材料二由我国公司承建的克里比港附近海岸有独特的“瀑布入海”景观,河口水面高于海平面约30米。(1)图中乙地自然带为。从降水特征角度,分析甲地地带性植被的主要特点。(2)写出图3中①、②、③对应的内力作用。(3)简述克里比特殊的海岸地形对港口建设的有利和不利影响。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每年春季,我国大陆仍受逐渐减弱的亚洲高压控制。4—5月,黄海北部海面常出现小型冷气流辐散中心,洞庭湖流域是水稻种植重要地区,有的年份3月就会提前受副高西侧气流影响,早稻田间育秧要求3—5日连续晴朗且气温大于10℃天气,若遇天气不好,会造成烂秧。图1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图2为单、双季稻投入产出对比图。图3为单、双季稻生长期差异图。图1(1)简述造成洞庭湖流域早稻烂秧的天气特征,并指出相应的天气系统。(2)从1月到4月,图示内陆地区气温升高速度比沿海,从海陆位置和天气角度分析两地差异的成因。(3)甲地气温年较差较相邻东西两侧大,从地形和季风角度简析其成因。(4)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单季稻和双季稻两种种植方式,你认为哪种方式更好?请阐述理由。

本卷答案仅供参考1.B基础命题点:资源枯竭型城镇的转型发展从材料信息可知,冷湖因赛什腾山上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的建设而备受瞩目,可判断冷湖的重新兴起主要得益于该地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洁净度高等独特的、利于天文观测的自然环境,B正确。2.A基础命题点:资源枯竭型城镇的转型发展赛什腾山上建设有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强烈的灯光会影响天文观测,因此该地限制发展的旅游项目应该是灯光秀,A正确。错误项分析自然观光、科普研学和天文摄影等都不会影响天文观测,不会被限制发展,B、C、D错误。3.A基础命题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从题干信息可知,海外高层次人才大多回流至直辖市或省会城市,主要是因为直辖市或省会城市经济较发达,产业兴盛,利于个人事业的发展,A正确。错误项分析直辖市或省会城市生活成本更高,B错误;交通设施和环境质量并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C、D错误。4.D基础命题点:高层次人才回流的影响海外高层次回流人才的数量对所在城市人口总量而言相对较少,对人口的年龄结构影响较小,①错误;政府办事效率的提高多依赖政府部门相关体系的建设,人才回流对此的影响相对较小,②错误;海外高层次人才往往具有较强的科研、管理能力,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创新实力,优化城市的人才结构,③④正确。故D正确。5.B基础命题点:制约城市扩张的因素从材料信息可知,榆林市位于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的南缘,气候干旱,水资源较为短缺。从图中信息可知,该城市主要在河流两侧发展,所以中心城区扩张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水资源,B正确。6.D基础命题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处理、分析地理信息,能够评估水库的水质状况,D正确。错误项分析全球定位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无法测量水库的蒸发量和获取水库容量,A、C错误;遥感主要用于获取地理信息,无法分析水库微生物含量,B错误。7.D基础命题点:产业链布局的主要目的据材料可知,由于锂等矿产资源紧缺,我国动力电池龙头企业采取与国内外企业合资等方式布局产业链,实现生产自主、可控,降低了因地缘政治、市场波动等对产业链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保障供应链安全是我国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产业链布局的主要目的,D正确。错误项分析采取与国内外企业合资等方式并不影响矿产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方式,因而不能降低矿产原料运费,A错误。该产业链布局主要为了生产动力电池,没有推动产品多样化,B错误。电池生产规模主要与市场需求和各相关企业的产能有关,扩大电池生产规模不是企业产业链布局的主要目的,C错误。8.C基础命题点:资源安全结合材料可知,我国锂等矿产资源紧缺,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不得不采取与国内外企业合资等方式布局产业链,所以针对矿产资源供给问题,还应加强国内锂矿勘探、研发新的替代材料,降低锂等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①③正确。加大关键材料生产需要消耗更多的锂等矿产资源,会加大矿产资源供给问题,②错误。利用废旧电池提取锂等资源,有利于缓解锂等矿产资源供应问题,但废旧电池的进口仍然受制于其他国家,并且会带来污染问题,④错误。故选C。9.B基础命题点:土壤的性质土壤质地对水分的入渗和保持影响较大,通常砂土与壤土的通气、透水性比黏土更好,所以土壤质地是排水环节相关度最大的因素,B正确。错误项分析土壤矿物质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通过影响土壤质地影响土壤孔隙大小,进而影响排水环节,对排水环节产生间接影响,与图中排水环节的相关度较土壤质地小,A、C错误。土壤温度主要影响土壤水的三态变化,对图中表土蒸发有一定影响,但对排水环节的直接影响不大,D错误。10.C创新命题点:水分运移过程该图为土壤—植被—大气的水分运移过程模式图,图中数据能反应土壤—植被—大气的水量平衡状况。读图可知,表土蒸发的份额为下渗入地下的30%—65%的份额,受0—10%份额的上升水补给后,减去植物根系吸收的15%—35%的量,为15%—40%,故选C。11.A基础命题点:提高土壤墒情的措施由材料可知,墒指土壤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温度。当墒情过低时,土壤中水分含量少,利用地膜覆盖可减少表土蒸发,有效保墒,A正确。错误项分析作物密植会增加水分需求,进一步加剧土壤干燥,B错误。开沟排水会降低地下水位,进而减少上升水,降低土壤墒情,C错误。土地翻耕会使土壤变得疏松,表土蒸发加强,降低土壤墒情,D错误。12.D基础命题点: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由表可知,海拔越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层后,会受到大气反射、吸收与散射等作用。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海拔越高,太阳辐射经历的大气层越薄,被大气削弱的程度越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D正确。知识链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图解13.C基础命题点:地质作用过程断层处岩石破碎,地下热水易沿断层带上升出露地表形成温泉,材料中提及山脉坐落于地堑谷地一侧,地堑是断层构造的一种,P地有温泉与断层直接相关,C正确。错误项分析褶皱是岩石受力弯曲变形,一般不会直接导致温泉形成,A错误。沉积作用和温泉的形成没有直接关联,B错误。火山喷发会带来火山活动相关产物,但材料中无信息表明该地有火山喷发,且温泉主要是地下热水沿断层等出露,并非火山喷发直接导致,D错误。14.D能力命题点:山地垂直自然带P地(34°8'20″N,107°52'53″E)大致位于秦岭附近,其基带甲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④图景观符合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乙自然带海拔稍高,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②图符合;丙海拔更高,可能是针叶林等,①图符合;丁海拔最高,可能是高山灌丛草甸等,③图符合。所以对应关系是甲—④、乙—②、丙—①、丁—③,D正确,A、B、C错误。15.B综合命题点:交通运输布局内蒙古矿产资源丰富,铁路适宜大宗矿物运输,因此其铁路货运量较大。内蒙古地域辽阔,内部货运周转依赖公路运输,因此其公路运输货运量也较大;但内蒙古气候较干旱,适合通航的河流较少,水路运输不发达,乙符合内蒙古,B正确。错误项分析甲货运量总量较大,而重庆市面积和经济规模有限,不符合甲的特征,A错误;青海省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低,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其货运量不应比云南、吉林等地区大,C错误;浙江省经济较发达,且地处沿海地区,货运量应较大,丁地区货运量极小,不符合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D错误。16.A综合命题点:影响交通运输的因素广东经济发达,工业、贸易等活动频繁,货物运输需求大,所以货运量大,A正确。错误项分析云南货运量小,除地形崎岖影响交通外,还和经济结构、产业规模等有关,地形崎岖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吉林货运量增长少,但仍为正增长,C错误。海南货运增速快,但其基数小,增量不大,D错误。17.D基础命题点:城市空间结构宜居生活片区与产业片区保持合理距离,便于居民往返工作,符合产城融合中“通勤高效”的布局原则,①正确。生活片区位于盛行风下风向,易受产业区污染物影响,②错误。材料中未明确提及绿地面积,且布局合理性更侧重功能区相对位置,③错误。生活片区靠近商业中心,可满足居民日常消费需求,属于布局合理性的体现,④正确。故选D。18.C基础命题点:产业区位因素先进制造业侧重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产业;纺织服装属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属于先进制造业,A错误;有色冶金的资源消耗大、污染较高,属于传统重工业,B错误;生物医药依赖高新技术研发,属于先进制造业范畴,C正确;食品加工属于传统轻工业,技术含量较低,D错误。19.C能力命题点:天气系统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旋转,气流向中心辐合。第一天2时:气旋中心在K1,测站位于其东北侧,风向为东北风。第一天7时:气旋中心向北移动至K1与K2之间,测站逐渐位于气旋偏东方,此时测站吹东南风。因此,风向由东北变东南,故选C。20.C创新命题点:天气系统剖面形态由图并结合所学锋面气旋知识可知,第一天2时测站位于暖锋锋前,受冷气团控制,而②④在2时附近受暖气团控制,B、D错误;第一天14时,测站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①在14时受冷气团控制,A错误,C正确。21.C综合命题点:海水盐度图中M点距离长江入海口较近,夏季长江流域降水较多,长江流量较大,长江水大量流入东海,M点受长江水稀释作用影响,盐度较低。冬季长江流域降水较少,流入东海的长江水量相对较少,长江水稀释作用较弱,M点盐度相对较高。因此M点冬夏盐度相差较大。N点距离长江入海口相对较远,夏季受长江水的稀释作用影响较M点弱,盐度变化不大。冬季长江流域降水少,长江水对N点盐度的稀释作用也较弱,N点盐度变化也不大,N点冬夏盐度差较小,C正确。错误项分析夏季因长江水的稀释,M点的盐度较N点低,A错误;M点夏季受长江水稀释作用影响较大,夏季盐度小于冬季,B错误;N点距离长江入海口较远,受径流影响相对较弱,D错误。22.A基础命题点:海底地形的判断由图可知,图中P地等深线向深度浅的地方弯曲,应为沟槽。Q地等深线向深度大的地方弯曲,应为隆脊。沟槽主要是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P地以侵蚀为主。Q地沉积物为现代沉积,说明Q地以堆积为主,A正确,B、C、D错误。23.A基础命题点:发育水下沟槽的动力发育水下沟槽的主要动力是潮流作用。潮流在落潮时流速较快,以侵蚀为主,导致潮沟加深并向内陆延伸。风浪、上升流、温度差对水下沟槽的形成影响相对较弱,A正确,B、C、D错误。24.B创新命题点:地方时变化规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某地一年中日出最早的地方时和日出最晚的地方时应该关于地方时6时对称;由图可知,b为该地日出最早的地方时,则6-b=a,且b=2a,可以求出a为2,b为4,即该地日出最早的地方时为4时,最晚为8时,年内日出地方时差值最大值为4,B正确。25.B创新命题点:太阳视运动过该地晨线作顺时针方向转动,说明K至Q期间应为北半球夏至日到北半球冬至日之间,K为北半球夏至日,Q为北半球冬至日,结合图示地方时变化可知该地日出地方时逐渐提前,说明该地应该位于南半球。Q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该地西南日落,B正确。错误项分析该地年内日出地方时差值最大值为4,应位于中纬度,正午太阳方位应位于正北,日影应朝向正南,A错误;Q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当地日出东南,日出时日影应朝向西北,C错误;该地位于南半球,观测不到北极星,D错误。26.(1)发展水电的不利条件:平原面积占比较小,人地矛盾突出,修建水库库容较小,需进行工程移民;河流短小,流量不稳定;降水季节变化较大,水电发电不稳定;地质复杂,气象灾害多,维护成本高;建设水库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发展海上风电的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海域较广阔,海上风电发展空间大;靠近夏季风源地,风能资源丰富;节约土地空间,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缓解人地矛盾;城市多分布在沿海,利于电力输送;受政策支持力度大。(2)附近多岛屿,且海岸线较曲折,为鱼类提供天然的栖息场所;多条洋流在此处交汇,海水扰动较强,营养盐类上泛,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靠近陆地,河流入海带来营养物质;位于大陆架浅海,光照充足,浮游生物繁盛。(3)多山地丘陵,坡度大,径流速度快;坡地土层较浅,抗侵蚀能力弱;果树类型相对单一,破坏原有植被,加剧水土流失;该地为多雨区,降水较为集中,对土壤侵蚀作用较强。综合命题点:发展水电和风电的区位条件、渔场的自然优势、果树对环境的影响第(1)问,发展水电的不利条件可以从水能资源的不稳定性、土地空间不足等方面分析。福建山地丘陵占比高,平原仅占10%,人地矛盾突出,可修建的水库库容有限,且平原是人口、产业集中分布区,修建水库可能涉及工程移民问题;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春夏,导致水电发电量不稳定;水库建设可能破坏生态环境。发展海上风电的有利条件从风能资源丰富、海域空间广阔等角度分析。由图可知,福建省海域广阔,海岸线曲折,为海上风电工程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与北方沿海地区相比,福建省更靠近夏季风源地,风能丰富;海岸线曲折,且属大陆架浅海,可利用的发电场所充足;发展海上风电可以不占用平原土地,充分利用海洋资源,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福建省城市大多位于沿海,风电输送距离短;风电为清洁能源,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第(2)问,可以从生存空间、营养物质来源等角度分析。由材料可知,福建省海岸线曲折且多岛屿,为鱼类提供躲避天敌和繁殖的场所;读图可知,渔场附近有寒暖流交汇,会扰动海水,带来深层营养盐类;靠近陆地,河流注入挟带有机质补充饵料。位于大陆架浅海,为浮游生物提供了充足的光照,浮游生物繁盛。第(3)问,一方面分析山地丘陵的气候、地形、土壤条件。当地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变化大,山地丘陵坡度大,地表径流速度快,冲刷力强;坡地土层薄,抗侵蚀能力弱。另一方面,从果树的特点角度出发,单一果树种植会破坏原生植被的稳定性,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7.(1)热带雨林带。甲地降水总量偏少且季节变化大,干湿季明显,植被季相分明;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降水稀少,草类枯黄;为适应干旱环境,散生的乔灌木树皮厚、根系发达。(2)地壳运动、岩浆侵入、变质作用。(3)有利:水下坡度大,航道深,利于停泊大型轮船,不易搁浅;流水入海后保持较强的冲刷能力,不易淤积,港口寿命长。不利:陆域地表起伏大,不利于港口建设;河流航运价值低,难以河海联运;海岸线侵蚀,导致海岸线后退。能力命题点:植被带判别、内力作用类型、港口的建设条件第(1)问,读图可知,乙地纬度较低,且靠近海洋,年降水量大,推测为热带雨林气候。甲地纬度较高,受赤道低压和信风交替控制,为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形成热带稀树草原,草本、乔灌木具有旱生特征。第(2)问,读图可知,该地先经构造运动形成山地,构造运动属于地壳运动,之后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热液侵入形成高温高压环境,发生变质作用,形成金矿。第(3)问,“瀑布入海”说明入海口落差大,地形坡度大,有利影响是减轻淤积,提高港口吃水深度,不利影响主要是陆地缺乏平坦空间以及妨碍河海联运,且水流易侵蚀海岸,使海岸线倒退。28.(1)天气特征:气温低,持续阴雨,降水量大,光照不足。天气系统:准静止锋。(2)快。内陆地区受海洋调节作用弱,空气湿度小;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内陆地区受副高西侧偏南风带来的暖空气影响,升温快;沿海地区受黄海北部冷气流辐散影响,抑制升温。(3)甲地位于平原谷地,周边为山地,夏季闷热气流不易扩散,且夏季风越过周边山地下沉增温;冬季冷空气易南下灌入,且冷空气密度大,易堆积。(4)单季稻。理由:收益与成本的比值更高;育秧期和收获期受恶劣天气影响小,产量更稳定;节省劳动力,可以投入其他产业;生长期长、品质高。或双季稻。理由:产量更高、收益更大;充分利用水热条件,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增大粮食产量以保障粮食安全;避免因单季稻遇到水旱灾害造成的减产绝收。能力命题点:天气系统与天气、影响气温及其变化的因素、农作物种植方式第(1)问,由材料可知,早稻田间育秧需要连续晴朗且气温大于10℃天气,烂秧的原因则从其反面分析。春季,我国大陆受亚洲高压控制,同时3月份可能提前受副高西侧气流(东南风)影响,北方南下气流与南方北上气流交汇,形成准静止锋,带来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第(2)问,由图中等温线可知,1月内陆气温比沿海低,4月内陆气温比沿海高,说明内陆升温更快。从海陆位置角度可从比热容方面分析;从天气角度主要考虑天气系统的影响,内陆地区受副高西侧气流(偏南风)影响大,沿海地区受黄海北部海面小型冷气流(偏北风)影响大。第(3)问,甲地位于洞庭湖南侧的平原低地,周边为山地,夏季闷热空气不易扩散,且位于夏季风背风坡,夏季风越过山地下沉形成焚风;冬季冷空气易聚集,气温年较差更大。第(4)问,可从产量、品质、成本等角度分析两种种植方式的优势,也可从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分析其社会经济意义。2025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试卷分析一、试卷整体评价2025年6月浙江省地理选考试卷严格遵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浙江省选考命题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试卷结构稳定,难度梯度合理,素材选取贴近时代发展与生产生活实际,既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又突出了对学生解决真实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实现了“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考试目标。二、试卷结构与题型特点(一)结构稳定,模块占比均衡试卷延续“选择题+非选择题”的传统结构,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其中: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总分40分,覆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模块,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非选择题共4大题(含若干小题),总分60分,以综合题为主,突出对区域分析、图文转换、逻辑推理等能力的考查。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内容占比约为55:45,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体现了学科内综合的特点。(二)题型创新,情境化特征显著选择题:以“图表判读+情境分析”为主,如结合“2024年某海域海平面变化示意图”考查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长三角新能源产业布局案例”考查工业区位因素。题目设置层层递进,要求学生从图文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逻辑推理。非选择题:采用“主题式探究”模式,围绕某一区域或地理问题展开多维度考查。例如,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为主题,设置“冰川退缩对当地水文环境的影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意义”“青藏铁路沿线特色农业发展方向”等小题,综合考查自然地理过程、人地关系协调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策略。三、考查内容与核心素养体现(一)主干知识覆盖全面,突出重点内容试卷紧扣地理学科主干知识,涵盖地球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地质作用、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区位、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等核心内容。其中,自然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如“不同气候区植被类型差异分析”)、人文地理的区位因素与发展变化(如“数字经济对传统制造业的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如“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等内容占比突出,体现了对学科本质的考查。(二)核心素养考查贯穿始终,注重能力立意区域认知:通过“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产业结构变化表”等材料,引导学生从区域空间尺度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相互联系,如比较“澳大利亚东、西部农业地域类型差异”并分析成因。综合思维:强调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如“某河流流域水土流失的自然与人为原因分析”,要求学生从地形、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多维度综合阐释地理现象的成因。人地协调观: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70第二部分第十一章类题通法7交通运输区位条件的评价分析(重要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交通运输点——港口的区位条件分析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陆域 地形、交通、经济腹地、城市依托 地形相对平坦(崎岖)、开阔(狭窄),利(不利)于港口建设;交通运输便利,可以实现河海(水陆)联运;经济腹地广阔,客货运输需求量大;以××城市为依托,提供充足的人力、jvzquC41yy}/|}m0eun1|thv1;3:<<8764ivvq
1.垂直基准▏我国深度基准面不统一所带来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潮汐观测仪器不断涌现,各种验潮仪器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性能指标,验潮站仪器的更新换代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潮位观测资料的一致性,进而影响到深度基准面数值的改变。 ⒋ 海岸地形变化影响深度基准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沿海港口建设、航道疏浚、海岸工程掀起了新一轮建设高潮,尤其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8892842:d;95=8;<:9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