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
自然资办发〔2021〕6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有关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关行业学会、协会,其他有关单位:
为全面支撑自然资源部职责履行,提升标准化对自然资源各项业务工作的服务保障水平,促进标准研制与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部组织制定了《2021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以下简称《标准计划》)。现将《标准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有关要求如下:
一、加强支撑主责主业的标准供给
标准供给要满足业务工作需要,请各有关单位加快推进《标准计划》中术语、分类、代码等基础通用类标准制修订;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节约集约利用和资产权益管理相关标准制修订;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修复相关标准制修订;加快推进自然资源安全、防灾减灾和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相关标准制修订。
推荐单位和起草单位要高度重视标准计划执行工作,在研究经费和专家配备方面切实做好保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请起草单位按照自然资源工作需要,广泛调研、加强协作、深入分析、试点验证,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协调性和适用性,确保于2年内完成标准制修订任务。拟申请国家标准的项目,起草单位要继续完善建议书和标准草案,确保立项。请标委会和分技委秘书处加强跟进指导,做好跨标委会、跨领域的统筹协调,推动国家标准立项,着力提高标准计划执行率,提升标准质量。
请各有关单位积极传播标准化理念,推广标准化经验,发挥好标准化在推进工作、强化监管、创新管理等方面的作用,用标准规范工作行为,维护行业秩序,用标准规范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附件
2021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doc
拟申请立项标准计划(215项)
(简表)
一、国家标准(33项)
序号
标准计划名称
标准层级
制定/修订
推荐单位
起草单位
智能汽车地理信息采集安全技术基本要求
强制性国家标准
制定
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
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北京四维空间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ICMA智联出行研究院、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北京初速度科技有限公司、腾讯大地通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智能汽车测绘传感系统安全检测基本要求
强制性国家标准
制定
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
中测国检(北京)测绘仪器检测中心、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清华大学汽车学院、ICMA智联出行研究院 、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华为、一汽、蔚来、小鹏等制造企业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符号
国标
修订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符号
国标
修订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桂林理工大学、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底图编制规范
国标
制定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天津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市测绘院有限公司、北京舜土规划顾问有限公司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质量要求
国标
制定
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云南省测绘产品检测站
滨海湿地调查技术规程
国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国标
修订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自然资源部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北京理工大学和西安科技大学
中国地图内容审查技术规范
国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
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中国地图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大地出版社、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
10
公开地图上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表示的特殊要求
国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
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中国地图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民政部中国地名研究所
11
视频流与时空信息融合编码规范(外文版)
国标
制定
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浙江中测新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12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外文版)
国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武汉大学、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3
地址数据质量基本要求
国标
采标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14
地理信息 公共服务地址查询服务接口规范
国标
制定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德软件有限公司、丰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南京师范大学
15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标
修订
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16
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安全保护技术基本要求
国标
制定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长地万方科技有限公司、腾讯大地通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初速度科技有限公司
17
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传输安全保护技术规范
国标
制定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长地万方科技有限公司、腾讯大地通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初速度科技有限公司
18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 第4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国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武汉大学、上海市测绘院、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19
资源卫星激光测距在轨检校规范
国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508所、武汉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地形测量队
20
深海矿产资源开采系统技术指南
国标
制定
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
北京先驱高技术开发公司、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交通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湘潭大学、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1
海洋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第13部分:倾斜和摇摆试验
国标
制定
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深圳市优瑞特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22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国标
修订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辽宁航星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瑞利海洋装备有限公司
23
海洋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第3部分:低温贮存试验(外文版)
国标
制定
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24
海洋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第5部分:高温贮存试验(外文版)
国标
制定
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25
波浪能发电装置功率特性现场测试方法
国标
制定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26
自升式海洋牧场平台功能布设技术指南
国标
制定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烟台中集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大学
27
人工鱼礁生态环境原位在线监测规程
国标
制定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中心、舟山海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28
激光雷达海洋垂直剖面测风技术指南
国标
制定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青岛布鲁信海洋技术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29
海洋溢油污染岸滩修复指南
国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中国海洋大学
30
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放要求
国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31
钻石 鉴定与分类
国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
自然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北京珠宝研究所、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黄金钻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合肥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
32
珠宝玉石鉴定 拉曼光谱法
国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
自然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合肥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国家和田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新疆)
33
珠宝玉石鉴定 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法
国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
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黄金钻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自然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社会公正计量行有限公司
二、行业标准(182项)
序号
标准计划名称
标准层级
制定/修订
推荐单位
起草单位
地质图用色标准(1:5万-1:25万)
行标
修订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中煤地西安地图制印有限公司、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
煤系石墨资源调查评价规范
行标
制定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中国建材地勘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检测中心、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河南地质局、南方石墨有限公司、福建省煤田地质局、湖南省煤炭勘查研究院
岩心数字化技术规程 第1部分: 总则
行标
制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
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北京久泰福得科技有限公司
岩心数字化技术规程 第3部分:红外光谱扫描
行标
制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地质文化村(镇)建设调查评价技术要求
行标
制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地质资料馆服务规范
行标
制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江苏省地质资料馆
地质勘查活动质量管理规范
行标
修订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调查监测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核工业地质局
地下水监测网运行与维护规范
行标
修订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和舆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地下水统测技术要求
行标
制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10
地下水资源评价技术要求
行标
制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11
地质遗迹调查规范
行标
修订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探队、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12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编图规范
行标
制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13
地质灾害术语
行标
制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14
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评价规范(1:50 000)
行标
制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15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精细调查规范
行标
制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长安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16
煤层底板灰岩水地面超前区域探查治理效果评价规范
行标
制定
中煤水文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煤水文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水文地质队、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7
煤田地质勘探钻孔煤芯煤样采取规程
行标
制定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省煤田地质局、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勘资源勘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8
地球物理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行标
修订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9
耕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技术规范
行标
制定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20
绳索取心钻杆作业规程
行标
制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中地装(无锡)钻探工具有限公司、金石钻探(唐山)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3地质大队、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钻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第八地质大队
21
非煤固体矿产勘查钻孔质量要求
行标
制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黑龙江省自然资源调查院、河南省深部探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2
微动探测技术规程
行标
制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北京市水电物探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3
地热钻探技术规程
行标
修订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
24
遥感地质术语
行标
制定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5
生态保护红线监测评估预警技术标准
行标
制定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自然资源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北京吉威数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北京大学
26
主体功能分区(名录)评估调整技术指南
行标
制定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清华大学、广州地理研究所
27
国土空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编制指南
行标
制定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广东省环境保护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发改委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28
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时空大数据应用基本规定
行标
制定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清华大学、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9
园地分等定级规程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中农业大学
30
征收农用地区片综合地价测算规程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浙江省自然资源征收中心、重庆市建设用地事务中心
31
光伏用地适宜性评价规范
行标
制定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华北电力大学、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甘肃省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广东工业大学
32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规程
行标
制定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
安徽省土地勘测规划院、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中安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合肥润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南京国图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33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设计编制规定
行标
制定
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
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34
全国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行标
制定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浙江农林大学
35
全国草原资源调查技术规范
行标
制定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36
河湖岸线资源调查技术规范
行标
制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37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规程
行标
修订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38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规程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自然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中心、湖南省不动产登记中心
39
不动产登记规程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自然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中心、上海市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天津市自然资源调查与登记中心、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成都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福州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济南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衢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盐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40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实物信息核查技术规程
行标
制定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41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空间信息数据整合技术规程
行标
制定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42
地籍调查规程 第1部分:不动产
行标
修订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安徽省自然资源信息中心
43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规范
行标
制定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广东省土地调查规划院
44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行标
制定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广东省土地调查规划院
45
国土调查县级数据库面积计算与汇总技术规范
行标
制定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安徽省自然资源信息中心(安徽省地质资料馆)、吉林省自然资源信息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院
46
城市自然资源基础调查分类指标体系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自然调查监测司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武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47
矿山生态修复无人机遥感调查技术规程
行标
制定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天弘基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48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导则
行标
制定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山东钰镪地质资源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地矿局地质勘查技术中心、北京华源地质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49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
行标
制定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经纬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地矿总公司
50
生产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导则
行标
制定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河北省地矿局地质勘查技术中心、北京华源地质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沃土华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51
土地退化评价与分级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长安大学
52
选矿试验技术方法 第1部分:破碎筛分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昆明理工大学、福州大学
53
选矿试验技术方法 第2部分:磨矿分级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昆明理工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54
选矿试验技术方法 第3部分:重选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东北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55
选矿试验技术方法 第4部分:磁选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华北理工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包钢集团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56
选矿试验技术方法 第5部分:浮选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郑州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57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1部分:煤炭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地质调查局
58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2部分:石油、天然气、煤层气、二氧化碳气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山西省自然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
59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3部分:铁、锰、铬、钒、钛矿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华北理工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包钢集团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60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4部分:铜等13种有色金属矿产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吉林省自然资源厅、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
61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5部分:稀土、金、银、锂、钽铌、锆、锶矿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黄金协会、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
62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6部分:石墨等27种非金属矿产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湖北省自然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
6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7部分:石英岩、石英砂岩、脉石英、天然石英砂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中国地质调查局
64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8部分:硫铁矿、磷矿、硼矿、天然碱、钠硝石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化工矿业协会、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青海省自然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
65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9部分:盐湖和盐类矿产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化工矿业协会、青海省自然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
66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10部分:石煤、天然沥青、油砂、油页岩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陕西省自然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
67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技术要求
行标
制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68
古生物化石标本登记技术要求
行标
制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河北地质大学
69
古生物化石产地监测技术要求
行标
制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重庆市地质矿产勘察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70
压覆矿产资源估算规范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山西地质博物馆、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重庆136地质队、湖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
71
矿业权评估基本技术要求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中联资产评估集团、北京山连山矿业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矿通资源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中全资产评估(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红晶石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经纬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北京中宝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山西儒林资产评估事务所有限公司、内蒙古兴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诚信矿业服务有限公司、四川山河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永业地矿评估咨询有限公司、陕西旺道矿业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云南君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云南陆缘衡矿业权评估有限公司
72
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实地核查工作技术要求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山东省自然资源厅、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73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海砂
行标
制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74
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适用技术评价规范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化学矿业协会、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中国黄金协会、中国砂石协会和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等单位
75
矿产资源潜力动态评价技术规范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76
矿产资源定期调查 第1部分:一般要求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调查监测院
77
矿产资源定期调查 第2部分:外业工作规程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湖南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
78
矿产资源定期调查 第3部分:内业工作规程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湖北省地质调查院、广东省地质调查院、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79
矿产资源定期调查 第4部分:成果报告编制规范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河北省地质调查院
80
矿产资源定期调查 第5部分:图件图示图例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陕西省矿产资源调查评审指导中心、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黑龙江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81
油气矿产资源定期调查一般要求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82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规范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自然资源部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北京理工大学和西安科技大学
83
地热资源动态监测规范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自然资源部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北京理工大学和西安科技大学
84
地热回灌技术规范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自然资源部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北京理工大学和西安科技大学
85
萤石资源综合利用规范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金石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旺华萤石矿业有限公司
86
砂石综合利用规范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日昌升建筑新材料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87
三维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管理技术要求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长沙迪迈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大学、宝钢资源(国际)有限公司、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
88
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汇交规范
行标
制定
江苏省地质资料馆
江苏省地质资料馆、上海市地质资料馆、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浙江省地质资料档案馆)、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TC230(36项)
89
查明矿产资源调查数据库技术规程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中心、云南省地质调查局
90
矿产资源潜力动态评价数据库技术规程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青海省地质调查局
91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数据库建设规范
行标
制定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92
油气资源地质调查数据库建设规范
行标
制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自然资源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93
手机信令数据在自然资源领域的应用技术指南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
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同济大学、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
94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库规范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
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武汉大学、深圳市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国家林草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土地调查规划院、宁夏自然资源勘测调查院
95
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技术规范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96
不动产登记网上“一窗办事”平台接口对接规范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97
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数据库规范
行标
制定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四川省国土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四川省国土整治中心、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成都市国土规划地籍事务中心、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农业研究所
98
基层自然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指南
行标
制定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
江苏省国土资源动态监测中心、浙江万维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
99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数据规范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用途管制司、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
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局
100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保密处理基本要求
指导性技术文件
制定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
江苏省测绘资料档案馆、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江苏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常州市测绘院、南京数维测绘有限公司、南京众集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01
1:5000、1:10000、1:25000海岸带地形图测绘规范
行标
修订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自然资源部南海调查技术中心
102
高程基准与深度基准转换技术规范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山东科技大学、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103
地理场景数据元数据
指导性技术文件
制定
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
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武汉市测绘研究院、陕西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南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测绘院、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西安市勘察测绘院
104
地理场景数据成果规范
指导性技术文件
制定
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
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武汉市测绘研究院、陕西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南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测绘院、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西安市勘察测绘院
105
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元数据
指导性技术文件
制定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测绘院、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西安市勘察测绘院
106
基础地理实体数据成果规范
行标
制定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武汉市测绘研究院、西安市勘察测绘院、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四维远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南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天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上海市测绘院、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泰瑞数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107
基础地理实体分类、粒度及精度基本要求
行标
制定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西安市勘察测绘院、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上海市测绘院、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陕西天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108
1:500 1:1000 1:2000数字线划图生产地理实体数据技术规程
指导性技术文件
制定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109
实景三维中国基本要求
行标
制定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山东省国土测绘院、武汉市测绘研究院、上海市测绘院、泰瑞数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埃洛克航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110
倾斜摄影三维模型大比例尺测图规范
行标
制定
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
自然资源部第三航测遥感院、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111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质量检查与验收
行标
修订
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自然资源部黑龙江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自然资源部陕西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112
大地天文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
行标
制定
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
自然资源部陕西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113
高分辨率光学全色遥感影像解译度等级
行标
制定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深圳大学、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114
地理信息 输电线路专题数据规范
行标
制定
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浙江华云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国网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南方电网通用航空服务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中测新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武汉中测晟图遥感技术有限公司
115
地理信息成果目录服务数据交换与共享接口规范
行标
制定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辽宁省地理空间成果应用中心、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116
室内导航电子地图生产技术规范
行标
制定
西安四维图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西安四维图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六分科技有限公司、长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
117
室内导航电子地图产品规范
行标
制定
西安四维图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西安四维图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六分科技有限公司、长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
118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
行标
修订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自然资源部黑龙江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四川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福建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院、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档案博物馆
119
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管理系统建设规范
行标
制定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自然资源部黑龙江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四川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江苏省测绘资料档案馆、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天津市测绘地理信息研究中心、江西省自然资源档案馆、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20
地表覆盖动态变化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北京国测星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
121
海洋卫星遥感的渔业信息产品图制作规范
行标
制定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122
1:25000、1:50000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遥感测绘产品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123
新增建设用地遥感信息自动提取技术规范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北京国测星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测绘工程院
124
高光谱卫星影像质量检查和评价技术规程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TC283(54项)
125
海上溢油漂移扩散预报产品检验规范
行标
制定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126
海洋数值预报系统性能评估技术规程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人民解放军91001部队、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
127
绿潮海上漂移试验规范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128
绿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129
水母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
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130
毛虾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南海局
国家海洋局珠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阳江核电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
131
海冰灾害现场调查技术规范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
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 、山东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
132
风暴潮、海浪和海冰灾情核查技术指南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
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 、山东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
133
赤潮灾害预警等级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
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 、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珠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134
风暴潮灾害风险预判技术规范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
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 、国家海洋局厦门海洋预报台、山东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东营市海洋预报减灾中心
135
无居民海岛生态用岛技术指南
行标
制定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
136
海岛分类标准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福建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
137
无居民海岛生态修复技术指南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
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
138
极地冰雷达观测数据处理规范
行标
制定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139
极地海洋环境综合数据库建设规范
行标
制定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国家海洋局北海信息中心、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
140
南极磷虾资源调查与评估技术规程
行标
制定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141
高频地波雷达海表动力环境数据技术要求
行标
制定
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湖北中南鹏力海洋探测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大学、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大学
142
海洋灾害数据库结构设计规范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
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 、国家海洋局北海信息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信息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信息中心
143
海洋灾害预警信息编码规范 通用预警协议(CAP)法
行标
制定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福建省海洋预报台
144
养殖海带碳足迹核算技术规范 生命周期评价法
行标
制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研究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145
海洋站(点)安全管理要求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
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国家海洋局南通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
146
海洋温度测量仪器检测方法(外文版)
行标
制定
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147
海水电导率测量仪器检测方法(外文版)
行标
制定
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148
海洋能工程安全评价指南
行标
制定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杭州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49
海上风电用海后评估指南
行标
制定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江苏省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海洋环境调查勘察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
150
浅海水下文物水声学与物探调查技术规范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
151
海上油气生产设施水文气象观测系统建设规范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南海局
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大学
152
海洋水体环境遥感成果质量检查与评价规范
行标
制定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153
海水有机氯农残、多氯联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
154
海洋生物体中钋-210的分析方法 α能谱法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省辐射环境监督站、华东师范大学
155
海水中碳14分析 湿法氧化法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
156
海岛基海洋大气甲烷观测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
行标
制定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国家海洋局三沙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国家海洋局宁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国家海洋局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157
船载S波段测波雷达现场比测规范
行标
制定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158
珊瑚礁、海草床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规程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南海局
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所、国家海洋局南海计量中心
159
投弃式温盐深剖面测量仪海上试验方法
行标
制定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91388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92859部队
160
珊瑚礁海底有缆观测通用技术要求
行标
制定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舟山海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161
滨海核电厂取水口生物灾害监测规程
行标
制定
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
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
162
全国海洋生态状况报告编制技术规程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
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163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 第1部分:总则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南海局
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164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 第7部分:牡蛎礁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大自然保护协会(美国)北京代表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
165
牡蛎礁生态减灾修复技术导则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大自然保护协会(美国)北京代表处
166
海堤生态化建设技术指南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
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水利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河海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167
海湾富营养化生态修复技术指南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厦门大学
168
海岛生态修复技术指南 总则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169
红树林生物量遥感估算技术标准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青岛国测海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70
海洋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技术规范 第4部分:海岛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
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
171
反渗透膜片技术要求
行标
制定
江苏泷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泷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大学、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德蓝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南开大学
172
管网式反渗透膜组件技术要求
行标
制定
江苏泷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泷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大学、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德蓝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173
蒸馏法海水淡化缓蚀剂性能评价方法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市中海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大学
174
多孔膜孔隙率测试方法 气- 液置换法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泰达智慧水务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大学
175
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运行管理规范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华润电力(渤海新区)有限公司、天津市中海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176
蒸馏法海水淡化消泡剂性能评价方法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市中海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大学
177
海水淡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178
编织管增强型中空纤维膜剥离强度测试方法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工业大学、北京碧水源膜科技有限公司、徐州洁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TC298(4项)
179
鸡血石
行标
制定
自然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
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
180
灵璧石鉴评
行标
制定
中国观赏石协会
中国观赏石协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观赏石协会灵璧石专业委员会、国石(北京)鉴定评估有限公司
181
大化彩玉石鉴评
行标
制定
中国观赏石协会
中国观赏石协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广西观赏石协会、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国石(北京)鉴定评估有限公司
182
雨花石鉴评
行标
制定
中国观赏石协会
中国观赏石协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观赏石协会观赏石文化策划咨询设计专业委员会、南京市雨花石协会、江苏省黄金珠宝检测中心、南京市雨花石研究所、南京雨花石博物馆、国石(北京)鉴定评估有限公司
附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分技术委员会名称及编号
TC93: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93/SC1: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分技术委员会
TC93/SC2: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质灾害防治分技术委员会
TC93/SC3: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勘查技术与实验分技术委员会
TC93/SC4: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土空间规划分技术委员会
TC93/SC5: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土地资源利用分技术委员会
TC93/SC6: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分技术委员会
TC93/SC7: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保护与修复分技术委员会
TC93/SC8: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矿产资源利用分技术委员会
TC283: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83/SC1: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域使用及海洋能开发利用分技术委员会
TC283/SC2: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调查观测监测分技术委员会
TC283/SC3: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分技术委员会
TC283/SC4: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分技术委员会
TC230: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30/SC1: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信息化分技术委员会
TC230/SC2: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测绘分技术委员会
TC230/SC3: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卫星应用分技术委员会
TC298:全国珠宝玉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END—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海洋知圈
知晓海洋 | 探知海洋
宣传海洋 | 服务海洋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