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位开国功臣表及简历

明朝(1368年―1644年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定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 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于应天府 ;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南京为陪都。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政治腐败、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 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多个政权,史称南明。清兵入关后,陆续击败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至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到达缅甸和暹罗北境,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 ,还曾收复安南 。

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大量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据《明实录》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 ,也有学者指出逾亿 ,也有晚明人口近两亿的说法 。

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号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 表示承袭自韩山童、韩林儿父子的“大小明王”之号,又称皇明,清朝时称之为前明。

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吴晗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此说后来被金庸等作家采用,而胡阿祥等认为此国号出自白莲教,而源头则是佛教。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其次,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 又因皇室姓朱,称朱明。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

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次年,被任命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旋即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

吴元年九月辛丑以平吴功,封信国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十八年二月己未卒。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达初封公,位次第二。李善长得罪,进位第一。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吴元年九月辛丑封。洪武二年七月己亥卒于军。十月庚午追封奉天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平王,谥忠武。

常茂(1356 -1391)常遇春长子,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的儿子,其荫父功,继承郑国公爵位。据《明宋文宪公濂奉敕撰开平王神道碑并序》中说道:妻定远蓝氏,封开平王夫人。子男三人,曰茂、曰升、曰森,皆朱元璋所赐名。因为常茂与冯胜为子婿关系,在军营常茂多不受约束。当时纳哈出投降,在酒宴时,因得知纳哈出欲逃跑,常茂上前捉捕,砍伤纳哈出,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冯胜因此上奏常茂激变,两人在南京城互相推委。朱元璋收冯胜兵权,并安置常茂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去世 [

洪武三年十一月大封功臣,第三,封郑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年九月丁酉有罪,安置龙州。二十四年卒。

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

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年七十六岁。南明弘光政权追谥襄愍 。

吴元年九月辛丑封宣国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禄四千石,世袭。二十三年五月乙卯坐胡党死,爵除。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省明光市) [1] ,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明朝开国的著名将领、谋臣。

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二年之后才在滁州见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十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自己姓朱。

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朱元璋对李文忠十分宠信,常派他监军随将领出征。文忠转战沙场,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复姓李。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又诏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兼主管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

1384年(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赐葬钟山。

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继承曹国公爵位。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四,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禄三千石,世袭。十七年三月戊戌获谴,卒。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冯胜(?—1395),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冯国用的弟弟,安徽定远人,喜欢读书,通晓兵法,元末结寨自保。后协助朱元璋征讨四方,建立明朝。

洪武五年(1372年),征讨王保保,徐达、李文忠皆战不利,唯独冯胜斩获甚众。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其女婿朱橚曾因秘密会见冯胜而被朱元璋严惩。后来因“胜功最多”,遭太祖猜忌,被赐死。因未能善终,死后没有进入功臣庙。

崇祯十七年(1644年),追封宁陵王,谥号“武壮”。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五,封宋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八年二月丁卯赐死,爵除。

邓愈(1337~1377年),原名邓友德,字伯颜,泗州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明朝开国名将。

天生魁梧,勇武过人。16岁领兵抗元。1355年(至正十五年),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朱元璋赐其名为邓愈。跟随朱元璋渡过长江,攻克太平(今安徽当涂)、集庆(今江苏南京),直取镇江,屡立战功,升为广兴翼元帅。后转战浙西,屡败元军。累积军功屡次升官,历任佥行枢密院事、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右御史大夫、太子右谕德。为人简重慎密,智勇兼备,严于治军,善抚降者,功著一时。1370年(洪武三年),邓愈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队,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

1377年(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邓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六,封卫国公,禄三七石,世袭。十年十一月癸未卒,追封宁河王,谥武顺。

汤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名将,军事家。

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于至正十二年(1352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取镇江的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

至正十七年(1357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的陈友定。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

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信国公。洪武十七年(1385年),巡视海防。洪武二十年(1388年),在浙江沿海先后设卫所城59处﹐使倭寇不得轻入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告老还乡,赐第凤阳。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病去世,是少数明初开国功臣能得以善终者。追封东瓯王,谥号“襄武”。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七,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中山侯,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八月乙卯,加禄千石。十一年正月己卯进封信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八年八月戊辰卒。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傅友德(约1330-1394)汉族,安徽相城(今安徽淮北)人,迁居砀山(今属安徽)。明朝开国名将。

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随李喜喜入蜀。后率部归朱元璋,从偏裨升为大将。至正二十七年从徐达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连败元军,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帅职,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大胜元军,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以主帅之职攻取贵州、平定云南。

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被朱元璋称为:“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后坐事赐死。1644年追封为丽江王,谥“武靖”。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颍川侯,位次第二十八,勋禄同前。十七年四月辛卯进封颍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丑赐死,爵除。

胡大海(?-1362年),字通甫,泗州虹县人,明初朱元璋手下军事将领。

胡大海长身铁面,智力过人。元朝末年,从朱元璋起事。渡江后攻取皖南、浙江等地,胡大海率兵将杨完者打败,苗将蒋英、刘震、李福等归降。任江南行省参知政事。镇守浙江金华。虽是文盲,但是能折节下士,曾荐刘基、宋濂、叶琛、章溢于朱元璋。胡大海军纪严明,不妄杀人,不掠妇女。

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命枢密院判事耿再成、参军胡大海率兵取处州。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七日,部将蒋英邀请胡大海前往八咏楼,视察士卒演习,大海不疑有他,欣然前往,未上马时,有苗将钟矮子跪于马前称“蒋英欲杀我!”胡大海未及回答,即被蒋英以铁锤打死,次子胡关住同时被杀,耿再成亦死。朱元璋取杭州之后,杀死蒋英,血祭胡大海,并作文以祭。

明朝建立后,特赠光禄大夫,追封越国公,谥武庄。

壬寅二月,金华死事。甲辰三月追封,谥武庄。

耿再成(?—1362年),字德甫,泗州五河县(今安徽五河县)人,元末明初将领,泗国公。

至正十二年(1352年),耿再成投奔朱元璋。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大败元军。至正十九年(1359年)十一月,攻克处州后留守处州。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处州苗族降将叛乱,为叛军所杀,朱元璋听闻后,十分惋惜,为其立庙祭祀,将其衣冠改葬于金陵聚宝山,追封为高阳郡公。

洪武三年(1370年),进太庙。洪武十年(1377年),加赠泗国公,谥武庄。

壬寅二月,处州死事。初封高阳郡公,谥武壮。洪武十年四月改封。

张德胜(1331年—1363年),字仁辅(一字仁甫),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元末起义军将领、朱元璋麾下早期部将、明朝开国功臣,蔡国公。

出身巢湖水军。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随廖永安等人投奔朱元璋,此后主要参与了对陈友谅的战争。至正十九年(1359年)三月,大败赵普胜,三战三捷,立下平生最大战绩。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于龙湾之战中总领水军,追击败军至采石,战死。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十月,追赠张德胜为光禄大夫、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蔡国公。 洪武三年(1370年),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光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洪武六年(1373年),追谥为忠毅。

龙江战殁。癸卯十月追封,谥忠毅。

赵德胜(1325年—1363年),人称黑赵岁,濠(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功臣,爵封梁国公,谥武桓。

初为元朝义兵将领。至正十三年(1354年),投奔朱元璋,屡立战功。至正十五年(1356年),随朱元璋南渡长江作战,官升中翼左副元帅。至正二十年(1360年),参与龙湾之战,升任后翼统军元帅。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任江南行枢密院事,镇守南昌,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保卫南昌的战斗中,率军守卫城门时为弓弩所射杀,时年三十九岁。

南昌死事。癸卯十月追封,谥武桓。

丁普郎(?—1363年),明朝开国将领。湖北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人。初为红巾军徐寿辉部将,后为陈友谅部将,守卫小孤山。在陈友谅设计除掉了赵普胜后,与傅友德一起投降朱元璋,授行枢密院同知,数有功。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从元璋援南昌,与陈友谅战于康郎山,身被十余创,头断,仍屹立不倒。赠柱国上将军,封济阳郡公,祀余干康山忠臣庙。大明英烈传中称为丁普朗。子世袭千户,祀乡贤。

鄱阳湖战殁。

俞廷玉,濠州人,明代开国功臣。朱元璋准备夺取江南地区时,苦无舟船,天堑难渡。他带领水军来投。并攻取太平等地,协助朱元璋建立了根基。后战死,追封河间郡公。

甲辰十一月追封。

廖永安(1320年—1366年),字彦敬,巢(今安徽巢湖)人,元末巢湖水军将领,朱元璋麾下早期将领,郧国公。庆国公廖永忠之兄。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廖永安率巢湖水军投靠朱元璋,此后屡立战功。至正十七年(1357年),随徐达收复宜兴,深入太湖时为吴将吕珍所败,被俘。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在囚牢中逝世,死后,朱元璋为之痛哭,并亲自写文祭奠,配祭功臣庙。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平定张士诚,将廖永安安葬于巢,并在郊外迎祭。 [2] 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朱元璋下令于鸡笼山筑坛,祭奠廖永安。洪武二年(1369年)正月,又于鸡笼山祭奠。

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追谥其武闵。洪武九年(1376年),又加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光禄大夫、柱国,不久又改封为郧国公。

乙巳十月以使吴不屈,遥封楚国公。丙午七月卒于吴。谥武闵。洪武十三年四月改封。

茅成(?-1366年),定远(今属安徽)人,元末明初军事将领。

丙午十一月伐吴战殁。

俞通海(1330年—1367年),字碧泉,庐州巢县(今安徽巢湖)人,祖籍濠(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将领、河间郡公俞廷玉长子、虢国公。

元朝末年,俞通海和廖永安等人于巢湖结寨自保。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俞通海率巢湖水军投奔朱元璋,此后随朱元璋南渡长江作战,屡败元军。至正二十年(1360年),参与龙湾之战,击退陈友谅。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参与鄱阳湖水战,解救朱元璋,焚烧陈友谅舟船,立下首功。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随军攻打张士诚,并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参与了包围平江的战斗,在进捣桃花坞时中流矢,伤势严重,不日身亡,年三十八岁。

廷玉子。吴元年四月卒于平江军。追封豫国公。洪武三年改封,谥忠烈。

丁德兴(1327年—1366年),定远(今安徽定远)人,明朝开国将领,济国公。

丁德兴生时有异兆出现,于至正十二年(1352年)投靠朱元璋,大破洪山寨,后屡建战功。至正十五年(1355年),随军渡江,分兵攻取溧水、溧阳。至正十七年(1357年),攻克宜兴,封凤翔指挥使。后参与了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的战斗,在围困平江时去世,赠都指挥使。

洪武元年(1368年),追封济国公,列于功臣庙。丁德兴后裔聚居山东青州,藏有《益都丁氏族谱》,记载丁德兴祖先由鲁穆国而来。

南明弘光帝追谥武烈。

吴元年卒于平江军。洪武元年追封。

严 德,男,汉族,大学文化(毕业于四川大学函授学院行政管理专业),1970年5月生,1988年9月参加工作,200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云南省马关县人,现任马关县建设局副局长(主任科员)。

经研究,该同志拟任马关县建设局局长。

工作实绩:严德同志对建筑工程业务熟悉,组织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及部分乡镇的建设规划工作。2009年6月主持工作以来,顺利启动县城生活垃圾处置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廉租住房建设和农村民居地震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成功与省水务投资公司签订了污水处理设施的相关协议。本人被云南省建设厅评为全省建设工程招投标和有形建筑市场管理先进工作者。

吴元年九月讨方国珍战殁。洪武二年六月追封。

陶安(1315年~1368年)字主敬,当涂(今属安徽)人。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对明朝建国之初的典章制度建设有重要贡献。

洪武元年追封。

濮英(?—1387年),庐州(今安徽合肥)人,明朝初期将领、乐浪公。

初为百夫长,升至西安卫指挥。洪武二十年(1387年),随冯胜北征,回师时率军殿后,中元军埋伏,力战不能突围,被俘后剖腹自杀,追赠金山侯。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进赠乐浪公。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加封三代(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为爵。

洪武二十年闰六月庚申战殁金山。追封金山侯,谥忠襄。二十一年七月进封公。

蓝玉(?―1393年),定远(今属安徽定远县)人 ,明朝开国将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

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征虏大将军。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将军、凉国公。蓝玉为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是太子朱标岳父,所以作为太子妃舅父,蓝玉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朱元璋给儿子朱标组建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作为儿子继承大统彻底清除北元的预备。然太子死皇孙幼,朱标太子的武人集团班底全部被屠戮干净,最后落了个周亚夫的下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甲午封永昌侯,禄袭同前。十七年四月壬午予世侯,加禄五百石。二十一年十二月壬戌进封公,加禄五百石。二十六年二月乙酉谋反,伏诛。

康茂才(1313年-1370年),字寿卿,蕲(今湖北蕲春)人 [1] ,明朝初期名将。

早年通晓经史大义,事母至孝,聚兵保乡里,元朝封为淮西宣慰使、都元帅,后率部投降朱元璋,授秦淮翼水军元帅,镇守龙湾,又任都水营田使,率士兵行屯田之策。

陈友谅攻打应天府,康茂才行诈降计,诱使其躁进急行,在龙湾将其击败。后随朱元璋破江州,攻占蕲、黄,战鄱阳湖,因功升为大都督府副使,又从灭张士诚,同知大都督府事。

洪武元年(1368年),康茂才随徐达北伐,攻取汴梁,留守陕州。三年(1370年),夺取兴元,回师途中病死,追封蕲国公。

洪武三年八月己未卒于军。追封推诚翊运宣力怀远功臣蕲国公,谥武康。

康铎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蕲春侯,位次第二十六,勋禄,加禄同杨璟。十五年七月丙子卒,赠蕲国公,谥忠愍。

唐胜宗(1335—1390),濠州人,元末明初著名大将、明朝开国军事将领,被封延安侯。

唐胜宗早期就归附朱元璋打天下,屡立战功。洪武三年(1370)冬,封为延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

但是后期因擅驰驿骑,被削去爵位,降职为指挥。洪武二十三年,因是胡惟庸同党而被杀,削去了爵位。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八,勋禄同前。七年八月乙卯加禄千石,坐事削爵。久之还爵。二十三年坐胡党诛,爵除。

陆仲亨(1336年—1390年),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将领,吉安侯。

至正十三年(1353年),为朱元璋所招揽,加入起义军。至正十五年(1355年),随朱元璋渡江,此后参与了平定陈友谅的战斗。洪武元年(1368年),率军同廖永忠平定广东。洪武三年(1370年)十月,封为吉安侯。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死。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九,勋禄同前。七年八月加禄千石,与唐胜宗同削爵,已同复。二十三年坐党诛,爵除。

周德兴(?—1392年),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将领、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同乡。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六月,从朱元璋起兵,此后参与了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的战斗。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和杨璟、张彬一起征讨广西。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江夏侯。洪武五年(1372年)元月,率领赵庸、左君弼出师南宁,讨伐湖南、广西少数民族。洪武二十年(1387年),经略福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十日,因子作乱宫廷坐死。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勋禄同前。七年八月加禄千石。二十五年八月己未以罪诛,爵除。

华云龙(1332年-1374年),定远(今安徽滁州定远)人,明朝开国将领,淮安侯。

元末时聚众起兵,后率众归附朱元璋,此后参与了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的战争。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随徐达北伐北元,次年因功升任大都督府佥事,总管六卫兵留守兼任北平行省参知政事。洪武三年(1370年)冬,被封为淮安侯。洪武四年(1371年),于云州边境大破元军。洪武七年(1374年),被召南还,死于途中。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一,勋禄同前。七年六月癸亥自北平召回,道卒。

顾时(1334-1379),字时举,濠(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将领、滕国公。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顾时投靠明太祖,成为起义军的一员,累积战功升任元帅。其后参与了平定张士诚的战争。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随徐达北伐元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济宁侯。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随傅友德征伐明夏。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随李文忠征伐北元,以疲惫之军战胜北元军队,大振军威。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镇守北平。

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去世,追封滕国公,谥襄靖。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二,勋禄同前。七年八月加禄千石。十二年十一月甲寅卒。追封滕国公,谥襄靖。

耿炳文(1334年-1403年),濠州(今安徽凤阳)人,管军总管耿君用之子,明朝开国功臣。

耿炳文早年承袭父职,屡次打败张士诚的军队,历任总兵都元帅、大都督府佥事等职,后随常遇春、徐达攻打大同、陕西等地,屡立战功。之后以军功封长兴侯。朱元璋去世之后,燕王朱棣起兵叛乱,建文帝朱允炆以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军讨伐朱棣。不久却兵败真定。建文帝遂以曹国公李景隆代耿炳文为主帅,结果连战连败。

燕王朱棣即位后的第二年,耿炳文遭到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的弹劾,从而畏罪自杀(一说耿炳文已在真定之战中阵亡)。

南明弘光元年(1645),追赠兴国公,谥号“武愍”。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三,勋禄同前。七年八月加禄千石。永乐二年以嫌自杀,除。

陈德(?-1378年),字至善,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将领。

陈德出身于农耕世家。至正十三年(1353年),投奔朱元璋,加入起义军。至正二十一年( 1361年),率军支援长兴,随常遇春大败李伯升。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月,参加鄱阳湖之战。此后,随徐达北伐。洪武三年(1370年),封临江侯。洪武四年(1371年),随傅友德南征明夏。洪武五年(1372年),随冯胜北伐。洪武十一年(1378年),在凤阳去世,追封杞国公,谥号定襄。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追坐胡惟庸党,爵除。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四,勋禄同前。七年八月加禄千石。十一年十一月壬辰卒。追封杞国公,谥定襄。

郭兴(1330-1384年),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明初淮西二十四将,其弟为武定侯郭英,妹为郭宁妃。

元末投郭子兴义军,后归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战,鄱阳湖水战时,郭兴建议朱元璋使用火攻,大破陈友谅。

洪武三年(1370年),获封巩昌侯,死后获赠“陕国公”,谥号“宣武”。

一名子兴,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五,勋禄同前。七年八月加禄千石。十七年十一月癸酉卒。追封陕国公,谥宣武。

王志(1335年—1386年),临淮(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将领、许国公。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王志率领乡兵在濠州投靠朱元璋,其后参与了平定张士诚、陈友谅和北伐元朝的战争。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六安侯。洪武十九年(1386年)去世。

洪武十二年(1379年),胡惟庸案事发后,王志也被列为胡惟庸党朋,但因时已死遂不追究。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六,勋号同前,禄九百石。七年八月加禄至二千五百石。十九年八月己亥卒。追封许国公,谥襄简。

郑遇春(1333-1390年),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将领,唐朝宰相郑畋之后,先锋郑遇霖之弟。

至正十三年(1353年),随朱元璋攻取了铁佛冈、三汊河、大柳等寨,因功升任总管。至正十五年(1355年),随朱元璋渡江作战,后参与平定陈友谅。洪武三年(1370年)三月,朔州卫指挥副使,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封荥阳侯,食禄九百石。 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同傅友德平定云南,封荥阳侯。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死,爵位削除。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七,勋禄,加禄皆同王志。二十三年坐胡党死,除。

费聚(?-1390年),字子英,五河(今安徽五河)人,明朝开国将领,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费聚早年便跟随朱元璋,历任承信校尉、永兴翼副元帅、永兴卫指挥使、西安卫指挥使、都督府佥事等职,先后随明军平定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割据势力,于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平凉侯。后又随军平定云南,讨平蛮族叛乱,镇守贵州、云南等地。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费聚因胡惟庸案被杀,爵位废除。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八,勋号同前,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八月加禄千石。坐胡党死,除。

吴良(1323-1381年),初名国兴,后赐名良,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人,海国公吴祯之兄,明初名将。

早年随朱元璋起兵,为帐前先锋,累迁指挥使,镇守江阴十年,抵御张士诚的进攻,成为朱元璋政权的东南屏障,使其无东顾之忧。洪武三年(1370年),任都督同知,封江阴侯。洪武五年(1372年),辅佐征南将军邓愈征讨广西蛮族,平定粤西地区。

洪武十四年(1381年),病逝于青州,追赠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中军都督、江国公,赐谥“襄烈”。1382年(洪武十五年)二月,赐葬钟山之阴。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九,勋号同前,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八月加禄千石。十四年十一月丁未卒。追封江国公,谥襄烈。

吴祯(1328年-1379年),初名国宝,字干臣,定远(今安徽定远)人,明朝开国名将,江国公吴良之弟。

吴祯早年随明太祖起兵,为帐前先锋,累功至天兴翼副元帅、英武卫亲军指挥使。他先后参与明朝平定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割据势力的战争。明朝建国后担任大都督府佥事,封靖海侯。后督理海运,担任剿倭总兵官。

洪武十二年(1379年),吴祯病逝,追封海国公,谥号襄毅。后因被追认为胡党,除爵。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勋禄,加禄同吴良。十二年卒。追封海国公,谥襄毅。

赵庸,明初功臣,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人,明初军事人物。赵仲中弟。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一,勋禄,加禄同前。二十三年坐胡党死,除。

廖永忠(1323一1375年),巢县(今安徽省巢湖)人,楚国公廖永安之弟,明初名将。

廖永忠早年与汤和共讨方国珍,平定浙东;后俘陈友定,平定福建;与朱亮祖攻克广州,平定广东;攻克象州,平定广西;明灭夏之战中,充南路军右副将军职,取得夔州之战胜利,为最终消灭夏政权铺平道路。

因鄱阳湖之战战功卓著,朱元璋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赏赐给他,并在《平蜀文》书“傅一廖二”之语,盛赞廖永忠功勋。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二,勋禄,加禄同前。八年三月甲申卒。

俞通源(?-1389年),字佰川,庐州巢(今安徽巢湖)人,籍贯濠(治今安徽凤阳) ,俞通海弟。明朝军事将领,封爵南安侯。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三,勋禄,加禄同前。二十二年三月戊戌卒。附党事发,以死不问,爵除。

华高(?-公元1371年),安徽和州(今和县)人,明朝军事将领。其早年与俞通海等人率领巢湖水师归顺朱元璋,后随军攻破太平,后攻破采石、方山、集庆、镇江,升任秦淮翼元帅。与邓愈进攻广德,并攻破。后攻破常州,任佥行枢密院事。后击败陈友谅,援助长兴、攻破武昌、淮东等地,升任行省平章政事。洪武三年封广德侯。后由于生病,死于琼州。赠巢国公,谥武庄。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四,勋号同前,禄六百石。四年四月乙未卒。追封巢国公,谥武庄,无子,爵除。

杨璟(?-1382年),安徽合肥人,明初将领。其早年归顺朱元璋到集庆,后攻下常州,任亲军副都指挥使。后到婺州等地,升任湖广行省参政,镇守江陵。后进攻湖南,升任行省平章政事。与周德兴、张彬等将领攻入广西。洪武元年进攻永州、靖江,平定广西。后随汤和、徐达攻入山西。封营阳侯。洪武十五年去世(诈死),追封芮国公,谥武信。8年后复出,随燕王朱棣靖难南征,战死于灵璧,追封为璟国公。

十三年(1380),时任左丞相的胡惟庸以结党谋逆罪被诛,同案株连一公、二十一侯,先后诛戮三万余人。当时远在北平的杨璟也被列为胡党,太祖下令燕王朱棣就近诛杀杨璟、灭其三族。朱棣接到父皇的旨意后,便与姚广孝密谋,他们深知杨璟乃忠勇之士,如今身陷谋逆之罪,实属无辜,若能设法将其全活下来,今后必有大用。于是便由姚广孝亲自出面,说服其追随燕王共成大事,姚广孝亲自为杨璟设谋诈死。

建文元年(1399),终于爆发了“靖难之役”,杨璟返回北平,然后随靖难大军一路南征。在决定双方胜负的灵璧大战中,杨璟挺身护驾,为救燕王而舍命捐身,以此报了燕王的活命全家之恩。朱棣继位,追封杨璟为璟国公,将他的生前履历及往事前功一概抹去,并在实录、史籍中均不作任何记载。至于杨璟一族,亦深知凡参与谋权夺位的臣子,在新天子得势之后大都难免灭口诛族之祸,故也心照不宣,将错就错,凡涉及杨璟身世的地方,一律削方就圆。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五,勋号同前,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加禄千石。十五年八月乙巳卒。追封芮国公,谥武信。

朱亮祖(?-1380年),六安(今安徽六安)人,明朝开国将领,永嘉侯。

朱亮祖原是元朝义兵元帅,屡败朱元璋,后被俘归降,参与了明军攻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明夏政权的战役,并作为明军主力平定两广,于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永嘉侯,出镇北平。他在镇守广东期间,与当地豪强勾结,使朱元璋冤杀番禺县令道同,最终被朱元璋察觉。

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朱亮祖被召回京师,与长子朱暹一同被鞭死。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追论为胡惟庸逆党,爵位废除。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七,勋禄,加禄同杨璟。十三年九月庚寅坐罪死,爵除。

胡美(?-1383年),原名廷瑞,为避朱元璋字,改名美。沔阳人。明初将领。

其最早为陈友谅效力,任江西行省丞相,守卫龙兴。朱元璋攻下江州,派人招降胡美。胡美派郑仁杰请降,但要求不要解散其部队。朱元璋最初为难,后刘基暗示,朱元璋修书解释。最后胡美率众请降,朱元璋仍让其担任旧职。胡美投降后,其下属康泰、祝宗仍然不降,并反叛攻陷洪都。徐达平叛,朱元璋因康泰是胡美外甥,不予诛杀。此后胡美攻下武昌,并与徐达等人攻下淮东,进攻张士诚,接连攻下湖州、平江、无锡等地,招降莫天祐。

后为征南将军,攻入福建,接连攻下杉关、光泽、邵武、建阳、建宁、福州、延平、兴化,后留守福建,之后召还。后任中书平章、同知詹事院事,封豫章侯、临川侯。之后因胡惟庸案以借其长女为贵妃之便与女婿秽乱宫禁之罪被赐自尽,其女婿也被处以死刑。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豫章侯,第二十九,勋禄,加禄同杨璟。十三年四月乙丑改封临川。十七年有罪赐死,爵除。

韩政(?—1378年),睢州(今河南睢县)人,明朝开国将领。

韩政早年曾为元朝义兵元帅,后率部归附明太祖。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率军攻克濠州。此后参与平定张士诚、北伐元朝的战争。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封东平侯。洪武五年(1372年)随李文忠北伐北元。

洪武十一年(1378年)二月,韩政去世,追封郓国公。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三十,勋禄,加禄同前。十一年二月癸亥卒。追封郓国公。

黄彬(?-1390年),江夏(今湖北武汉)人,明朝将领。

初从欧普祥起义。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劝普祥归降朱元璋,授江西行省参政。普祥死,领其众,从常遇春征赣州,定江西,进江淮行省中书左丞。洪武三年(1370年),封宜春侯。五年副邓愈征古州(今贵州黎平西北),次年从徐达镇北平(今北京),又练兵沂州(今山东临沂)、临清。后坐胡惟庸党死。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三十一,勋禄,加禄同王志。二十三年坐胡党死,爵除。

曹良臣(?-1372年),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人,明朝开国将领。

曹良臣早年聚兵保乡里,后归降明太祖,历任江淮行省参政、左丞、山西行省平章等职。明朝建立后,随徐达北伐,破大都,守通州,功勋卓著,封宣宁侯。后又随征明夏。

洪武五年(1372年),曹良臣再次随军北伐,战死于阿鲁浑河,追封安国公,谥号忠壮(一作忠庄)。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三十二,勋禄同王志。五年六月甲辰殁于阵。二十三年甲申追封安国公,谥忠壮。

梅思祖(?—1382年),归德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人,明朝开国功臣、汝南侯。

梅思祖起初为元朝义军元帅,先后叛投刘福通、张士诚,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四月投靠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随军北伐元朝,屡立战功,此后随傅友德征伐明夏,随冯胜攻打甘肃。洪武十五年(1382年),随傅友德征伐云南,同年去世。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追坐胡惟庸党,全家被杀。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三十三,勋禄,加禄同王志。十五年十月壬午卒。已,坐胡党除。

陆聚(?—1390年),明朝开国将领、河南侯。初为元朝枢密院同知,镇守武安等州。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率部投降徐达,朱元璋命其为江淮行省参政。洪武元年(1368年),随徐达北征元朝,屡克山寨。洪武三年(1370年),回军沂、邳,平定民乱,同年封为河南侯。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杀。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三十四,勋禄,加禄同前。已,坐胡党死,除。

薛显(?—1387年),徐州萧县杜楼镇薛村人,明朝开国大将。最初赵均用占领徐州,让薛显为元帅守卫泗州。赵均用死后,薛显率领泗州投降,被授予亲军指挥,跟从朱元璋征战。南昌平定后,命薛显跟从朱文正守卫。陈友谅进攻南昌时,薛显守卫章江、新城,后派出精锐斩杀刘进昭、活捉副将赵祥,固守三个月得以解围。邓仲谦占领新淦后无法被攻陷,薛显征讨并斩杀,后升任江西行省参政。跟从徐达收复淮东、征讨张士诚。后跟从常遇春进攻湖州,后升任行省右丞。

之后跟从徐达进攻中原,攻克兖州、沂州、青州、济州、东昌、棣州,乐安、卫辉、彰德、广平、临清、德州、长芦、通州、北平。后分守古北口,进攻大同,活捉乔右丞等人。进攻山西、保定,攻破七垛寨,追脱因贴木儿。后与陈友德率领三千人,攻下太原、追击扩廓。后与徐达会师平阳,招降杜旺等人。后抵达临洮,追击元豫王等,取平凉。张良臣假装庆阳投降,薛显纳降去,后张良臣晚上袭击薛显营,后突击幸免。薛显后围张良臣,此时韩扎儿进攻原州,以骚扰明朝军队。薛显驻兵灵州,张良臣无援后战败。此后薛显狂追贺宗哲到六盘山、追扩廓到塞外,从此陕西境内战事平息。

洪武三年,功臣赏罚,因为薛显曾经擅杀胥吏、兽医、火者、马军以及千户吴富等人,封永城侯,被贬到海南。次年,朱元璋想念其,召其归还[3]。此后跟随徐达征战漠北,屯田北平。洪武二十年东,召还,到山海关的时候去世。赠永国公,谥桓襄。

洪武三年十二月戊辰封,以罪安置海南。已,召还,该禄一千五百石。二十年九月癸巳卒于军。追封永国公,谥桓襄。无子。后追论胡党,以死不究,除。

沐英(1344年—1392年),字文英,汉族,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明太祖朱元璋的养子。

沐英出身贫苦,自幼颠沛流离,八岁时被农民义军将领朱元璋收为义子。自至正十六年(1356年)起,十二岁的沐英跟随朱元璋攻伐征战,开始军旅生涯。十八岁时,被授帐前都尉,参与守镇江,开始担当军事要任。洪武九年(1376年)以副帅之职随邓愈征讨吐蕃,因军功被封西平侯,赐丹书铁券。洪武十四年(1381年),与傅友德、蓝玉率兵三十万征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镇守,其镇滇南十年间,大兴屯田,劝课农桑,礼贤兴学,传播中原文化,安定边疆。

洪武十五年(1382年),沐英因义母马皇后病逝,悲伤过度而咳血。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又因太子朱标的去世,遭受打击而患病,两个月后病逝于云南任所,年仅四十八岁。朱元璋倍感痛惜,命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赐谥“昭靖”,侑享太庙。此后,沐氏子孙世代镇守云南,直至明末。

洪武十年十月戊午封,禄二千五百石,世袭。二十五年六月丁卯卒于云南。十月己巳追封黔宁王,谥昭靖。

仇成(公元1324年-公元1388年),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人,早期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攻克采石、太平,又随大将徐达攻克江苏的溧水、溧阳,每次作战都勇冠三军,后升为统军大元帅。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八月病故,追封为皖国公,谥“庄襄”,赐葬钟山。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甲午封,禄二千石,世袭指挥使。十七年四月壬午予世袭,加禄五百石。二十一年七月辛巳卒。追封皖国公,谥庄襄。

谢成(1339年—1394年),濠(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将领、永平侯。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加入朱元璋起义军,随后参与了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等战争。洪武十二年(1379年),被封为永平侯。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因牵涉蓝玉案坐死。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封,禄袭同仇成。二十六年坐累卒。

张龙(-1397年)江浙行省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军事家。

早年跟从朱元璋攻占常州、宁国、婺州、江州、武昌,授花枪所千户。后来攻下淮东,守卫海安。

洪武十二年封,禄袭同前。后予世袭,加禄五百石。三十年卒。

吴复(1321年―1383年),字伯起,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明朝将领。元末随朱元璋起义,屡建战功,封安陆侯。后战死,归葬于此。朱元璋(明太祖)谕葬。并建有享堂,以任姓平民守之,后任姓繁衍成村,即以'享堂任村'为地名。

洪武十二年封,禄袭同前。十六年十月己亥卒。追封黔国公,谥武毅,加禄五百石,世袭。

金朝兴(?-1382年),巢(今安徽巢湖)人,明朝开国将领。

至正十五年(1355年),投靠明太祖朱元璋,随后参与了平定陈友谅、张士诚和北伐元朝的战争。洪武三年(1370年),任秦王左相。洪武四年(1371年),随傅友德征伐明夏。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为宣德侯。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平定云南时去世,追封沂国公,谥武毅。

洪武十七年(1384年),因平定云南之功,令其子孙世袭侯爵。嘉靖元年(1507年),明世宗为金朝兴在云南建庙,赐额“报功”。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封,禄袭同前。十五年七月丙子卒。追封沂国公,谥武毅。十七年予世袭,加禄五百石。

曹兴,一名兴才,未详何许人。从平武昌,授指挥佥事。取平江,进指挥使。克苏九畴炭山寨。进都督佥事,兼太原卫指挥。进山西行省参政,领卫事,为晋王相。洪武十一年,从沐英讨洮州羌,降朵甘酋,擒三副使等。师还,封怀远侯,世袭指挥使。理军务山西,从北征有功。后数年,坐玉党死。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封,禄袭同前。二十六年坐蓝玉党死,除。

叶升(?—1392年),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明朝开国将领、靖宁侯。

至正十四年(1354年),投奔朱元璋,加入起义军,其后参与了平定陈友谅、张士诚、明夏的战争。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平定西番十八族叛乱,封靖宁侯。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坐胡惟庸案死。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封,禄袭同前。二十五年八月丙子坐胡党诛。

曹震,元末明初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元末从朱元璋起兵,累官指挥使。洪武十二年(1379年),以从沐英攻西番,封景川侯。又从蓝玉平云南,寻复理四川军务。在镇疏浚河道,凿石削崖,以通漕运。并辟陆路,架桥立栈,至是运道畅通,为时论所重。后坐蓝玉党,被诛。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封,禄袭同前。二十六年坐蓝党诛。

张温,籍贯不详,明朝将领。从朱元璋渡江,授千户。积功至天策卫指挥佥事。从大军收中原,克陕西,攻下兰州,守之。元将扩廓侦大将军南还,自甘肃帅步骑奄至。诸将请固守以等待援兵。张温曰:“彼远来,未知我虚实,乘幕击之,可挫其锐。倘彼不退,固守未为晚也。”于是整兵出战,元兵少却。已而围城数重,张温敛兵固守兰州,敌攻不能下,乃引去。明太祖称为奇功,擢大都督府佥事。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封,禄袭同前。二十六年坐蓝党诛。

周武 ,开州人,从定江东,灭汉,收淮东,平吴,积功为指挥佥事。从定中原,进都督佥事。洪武十一年以参将从沐英讨西番朵甘,功多。师还,封雄武侯,禄二千石,世指挥使。出理河南军务,巡抚北边。二十三年卒,赠汝国公,谥勇襄。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封,禄袭同前。二十三年三月庚午卒。追封汝国公,谥襄勇。

王弼(?~1393年),号双刀王,安徽临淮(安徽凤阳)人,祖籍安徽定远,明朝开国功臣、重要将领,定远侯。

约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王弼率部投靠朱元璋,其后屡建战功。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平江战役中痛击张士诚,立下大功。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被授予大都督府佥事,世袭指挥使。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随沐英征伐西番。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随傅友德征伐云南。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和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先后随冯胜、蓝玉北伐北元。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因蓝玉案死。

南明弘光帝追谥“武威”。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封,禄袭同前。十七年四月加禄至二千五百石。二十七年十二月己亥卒。

洪武五年十二月己卯封,禄一千五百石。二十八年九月戊戌以罪诛。

陈桓(?—1393年),濠(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将领、普定侯。

至正十三年(1353年),投奔朱元璋,加入起义军,此后随军平定张士诚、陈友谅,北伐元朝。洪武四年(1371年),随傅友德南征明夏。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傅友德南征云南。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坐蓝玉案死。

洪武十七年四月壬午封,禄二千五百石,世袭。二十六年坐蓝党死,除。

郭英(1335-1403年),明初将领。濠州人。祖籍山东巨野,后迁到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他与兄长郭兴从朱元璋起兵,负责宿卫。朱元璋称郭英为“郭四”。先后跟随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攻打陈友谅、张士诚,平定中原、云南等地,身经百战。1384年(洪武17年)封武定侯。身历大小百余战,伤痕遍体,未尝以疾辞。又因宁妃是他的同胞姐妹,因而备受朱元璋恩宠,死于永乐元年(1403年)卒,追赠营国公,谥威襄。

《三世家典》载郭英一生大小五百余战,总计擒斩获俘人马一十七万余,身被七十余伤。

兴弟。洪武十七四月封,禄二千五百石,世袭。永乐元年二月甲子卒。追封营国公,谥威襄。

张翼,临淮(今安徽凤阳)人。父聚,以前翼元帅从平江南、淮东,积功为大同卫指挥同知,致仕。

洪武十七四月封,禄袭同前。二十六年坐蓝党诛。

张赫(公元1324年-公元1390年),临淮(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前期军事将领。明太祖起兵时,率兵前往归附。而后屡立战功,晋升为福州卫都指挥副使。期间致力于剿杀倭寇,皇帝嘉奖张赫的战功,命他掌管都指挥印。又开辟海运航道,督促海上运输事务。病逝后,追封为恩国公,谥号庄简。

洪武二十年十月戊申封,禄二千石,世袭。二十三年八月甲子卒。追封恩国公,谥庄简。

朱寿 ,未详何许人。以万户从渡江,下江东郡邑,进总管。收常、婺,克武昌。平苏、湖,转战南北。积功为横海卫指挥,进都督佥事。与恩国公张赫督漕运,有功。洪武二十年封舳舻侯,禄二千石,予世券。坐蓝玉党死。

洪武二十年十月封,禄袭同前。二十六年坐蓝党诛,除。

洪纳哈出(?-1388)扎刺儿氏,蒙古族。成吉思汗四杰之一木华黎裔孙。元太平路(治所今安徽当涂)万户。元朝末期辽阳行省实际统治者。武二十年九月以元降将封。二十一年七月辛丑卒于军。

兴祖子。洪武二十一年八月戊辰封,禄二千石,世袭。坐蓝党死,除。

俞渊 ,河间郡公俞廷玉三子,虢国公俞通海、南安侯俞通源弟,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以父兄故,充参侍舍人。从征,积功授都督佥事。通源既坐党,太祖念廷玉、通海功,洪武二十五年封渊越巂侯,岁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帅师讨建昌叛贼,城越巂。明年坐累失侯,遣还里。建文元年召复爵。随大军征燕,战没于白沟河。次子靖嗣官。

洪武二十五年六月戊午封,禄二千五百石,世袭。五月戊辰削爵,放还里。建文初,召还,战殁白沟河。永乐初除。

花云(1321-1360)字时泽,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人,明初名将,功臣之一,也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状貌魁伟,面黝黑,骁勇绝伦。征战多年,功勋卓著。

1353年,花云佩着剑,到临濠(今凤阳)投奔朱元璋,被授以兵马,从此为朱元璋作战。他所战皆克,攻破怀远时擒获敌将,又攻克全椒、缪家寨。六月,朱元璋取滁州,率领花云和数名骑兵先行。突然遇到数千敌军,花云拔剑跃马冲阵。敌军大惊道:“这个黑将军非常勇猛,不可当其锋。”

1355年正月,花云随朱元璋取和州,擒获敌兵三百。六月,朱元璋率军取金陵,花云担任先锋先行渡过长江。攻克太平城后,他因忠勇任宿卫,又随军攻集庆,擒获敌兵三千,被升为总管,在攻取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等地的战斗中都立下战功。花云率军过马驮沙,有数百名盗贼拦路挑战。他且战且走三昼夜,将盗贼尽数擒杀。随后随军攻下常州、常熟,擒获敌兵万余。花云受命进趋宁国,途中被困在山中八天,大批盗贼集结阻拦。花云挺矛突击,斩首数以千百计,身上不中一箭,还驻太平。1360年闰五月,贼军陈友谅率领舟师来犯,花云与朱文逊等结阵迎战,文逊战死。

陈军猛攻三日都不能下,后来趁涨潮乘大船攻城,城陷,花云被擒。陈友谅将他乱箭射死,花云至死骂声方绝,终年39岁。朱元璋称吴王后,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祭祀。

庚子闰五月,太平死事。

同前。

许瑗(公元?-1360年),字栗夫,饶之乐平(今江西乐平名口村)人,是著名《文献通考》作者马端临的外甥。

许瑗死守太平府,力拒陈友谅,不屈被杀,被明朝追赠为大中大夫、轻车都尉、高阳郡候,事迹见《明史·忠义一》。

同前。

处州死事。

至正二十年(1360年),与刘基、章溢、宋濂同时被朱元璋征聘至应天府,初授营田司佥事,不久调任洪都(今江西南昌)知府。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降将祝宗、康泰叛乱,叶琛被俘,不降,为叛军所杀。明洪武元年(1368年),追封南阳郡侯。

壬寅三月死祝康宗之难。

张子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义军将领成员。1363年,陈友谅率军攻打洪都(今南昌),朱元璋守将朱文正奋力守城,经过一个多月的拼杀,双方伤亡惨重。朱文正,发现洪都的抵抗已经接近了极限,他于是派了张子明去找朱元璋搬救兵。张子明从洪都出发,去找朱元璋,为了保险起见,他白天不赶路,而是找地方睡觉,晚上趁人少才出发(有点类似倒时差)。这种没有效率的走路方法,使得他历经险阻,走了半个月才到应天找到了朱元璋。朱元璋问张子明朱文正的情况,张子明说:陈友谅来了很多人,但死伤已经十分惨重,而且出师时间过长,粮食差不多了,如果你出兵的话,一定能击败他。(师久粮乏,援兵至,必可破)。朱元璋他告诉让张子明带信给朱文正,表示救兵不久就到。张子明在返回途中,被陈友谅的士兵擒获,陈友谅亲自接见了张子明。

癸卯六月,南昌死事。

韩成(?—1363年),濠州虹县(今安徽泗县)人。从朱元璋起事于徐、泗。屡立战功,升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专司宿卫。从朱元璋攻陈友谅,鄱阳湖代太祖死,追赠高阳郡侯。子官至都督.

癸卯七月,鄱阳湖战殁。

陈兆先(?—1363年),元末明初将领。陈野先从子。

至正十五年(1355年)九月,郭天叙、张天祐率军进攻集庆,由于民兵统领陈野先叛变,郭天叙、张天佑两人战死。不久,陈野先亦被民兵所杀。

陈野先死后,其子陈兆先纠集先父余部残兵屯驻方山。与元将蛮子海牙成犄角之势,以窥太平。翌年,朱元璋率诸将再次挥师进击集庆,陈兆先率部众对垒。

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初三,朱元璋擒获陈兆先,收降其部众3万余人。

太祖以其兵备宿卫。感帝大度,效死力,后在鄱阳湖之战中战死。追赠颍上郡侯。

同前。

同前。

陈弼 笔名澄碧。男,1932年2月生,江苏省武进人。现为常州日报社主任编辑,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常州市苏东坡研究会会长,瞿秋白研究会学术委员,江苏徐霞客研究会理事,舣舟诗社顾问等。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南昌战殁。

同前。

同前。

永义侯桑世杰

伐吴战殁。癸卯十月追封。

洪武三年北征战殁。谥忠愍。

洪武三年九月追封,谥武襄。

洪武四年四月伐蜀战殁。十二月追封,予世爵。以子幼,停袭。

洪武十四年七月卒。追封,谥壮敏。

洪武十三年五月卒。追封。

洪武十三年七月卒。追封,谥桓义。

洪武十三年九月卒。追封,谥武肃。

洪武十四年十二月卒。追封,谥忠勇。

洪武十五年三月卒。追封,谥崇武。

洪武十七年十月卒。追封,谥孝勇。

洪武二十年十二月卒。追封,谥襄武。

洪武十一年五月卒。以文臣追封,谥景成。

元至顺年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年)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八年四月丁巳卒。二十三予世爵。正德八年十二月追赠太师,谥文成。

何真(1321年—1388年),字邦佐,号罗山,东莞员冈人(今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圆头山村)人,明朝东莞伯,卒谥“忠靖”。

洪武二十年七月封,禄一千五百石,世袭。二十一年三月己卯卒。

桑敬 ,永义侯桑世杰子,无为人。以父死事,累官都督府佥事。洪武二十三年,封徽先伯,岁禄千七百石,予世券。明年同徐辉祖等防边,寻令屯军平阳,坐蓝玉党死。

世杰子。洪武二十三年九月壬寅封,禄一千七百石,世袭。已,坐蓝党诛,除。

汪广洋(? ~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

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

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洪武三年十一月以文臣封,禄三百六十石。七年八月加禄至一千九百石。十二年贬死。

癸卯,临江死事。

生卒年月不详,湖北荆门人。朱元璋红巾军起义中一员部将。至正17年陈友谅攻打洪都(今江西南昌)时。朱文正(朱元璋之侄)派他驻守桥布。在帮助邓愈守城时不幸阵亡。

南昌战殁。

鄱阳湖战殁。

王咬住(?—1363年),元末起义军将领,朱元璋早期部将,随同朱元璋攻打天下,在鄱阳湖水战中战死,后追封太原郡伯。

同前。

吴元年取闽战殁。洪武元年四月追封。

落马河战殁。

洪武四年二月卒。追封,世袭指挥佥事。

鄱阳湖战殁。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金华死事。

处州死事。

南昌战殁。

鄱阳湖战殁。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洪武实录所载南昌死事有许圭、朱潜、张德山、夏茂成、叶思诚五人,鄱阳湖死事有张志雄、刘义、朱鼎、袁华四人,凡九人,封爵无考。

右洪武朝。洪武中所封,有归德侯陈理、归义侯明升、崇理侯买的里八刺三人,以非功臣,故不载。

THE END
0.在海安逛市景2024年5月10日至5月12日,我们原虹口市政公司与虹运公司的退休人员及亲朋好友53人,在海安城区休闲游。 我们从上海虹口公园旁出发,中午来到海安龙湖温泉山庄用餐,大家在此兜兜看看,只有一处饭堂开着,好像长远没有人气,一些房屋荒废,河水污染,景色倒也可以。位于海安县隆政镇德兴村(今为城西街道一个农村),山庄占地总jvzquC41yy}/onnrkct/ew475uze6;r
1.全国各省汤氏辈分收集,作,育,化,志,成,圣,明,世12、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光、维、尤、明13、颍上县汤店镇汤店村汤氏字辈凤,广,洪,瑞,继,少,国。 14、长丰县杨庙镇汤店村汤氏字辈新多怀善同15、浙江台州三坑口汤氏字辈圣学有传德16、攀枝花汤氏家族正显朝宗孝17、商丘市睢县汤 jvzq<84yyy4489iqe0ipo8iqewsfp}4421712?4351=2:<889;e:5B6596?60|mvon
2.海安市海安市隆政街道德兴村100K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工程本招标项目海安市隆政街道德兴村100K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工程(项目名称)已批准建设。交易 (略) 隆政街道德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代理机构江苏建达全 (略) ,建设资金村级资金。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海安市隆政街道德兴村100K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工程施工进行公开招标。 jvzquC41lu4ckmhgpvks0lto0et0frvweqtugwy/5:=88966;/7/j}rn
3.海安市隆政街道德兴村100K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工程招标公告海安市隆政街道德兴村100K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工程交易公告(资格后审)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海安市隆政街道德兴村100K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工程(项目名称)已批准建设。交易发起人海安市隆政街道德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代理机构江苏建达全过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建jvzquC41o0jm|k3eqo53565/83::7@>5/34ivvq
4.江海晚报在英雄辈出的革命老区海安涌现过许多抗日英雄。隆政街道德兴村,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它原来叫殷桥村,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村是为了一位抗日英雄而改名的。“联抗”英雄曾德心英勇无畏、艰苦抗日、视死如归的革命故事曾广为人知。 ◆国共合作建“联抗” 也许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东北“联抗”为大家广泛熟悉,而南方“联jvzq<84yyy4{iwy0pgz0lq|du|h0rl4e146379<1245dqwygpve33;=830nuou
5.全国焦氏字辈大全(正在整理中)7-1、泰安孛家店家谱:从焦华云七世祖开始,已传十六世,与山东章丘、淄博、莱芜、泰安大汶口、潍坊临朐等为同一脉家族,系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老鸹窝迁至河北枣强,明朝永乐年间又迁至泰安城东省庄镇孛家店村,后分散于泰安城东焦家峪、大津口、南上高、柳杭、于辛庄、亓家滩、指挥庄、大苑庄、桑家疃、下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671291;87213822B=86a:65A=5688/uqyon
6.「德兴市花桥黄南电站招聘」德兴市花桥黄南电站于2013年04月18日成立,公司地址:上饶市德兴市花桥镇黄柏洋村,位置方便;主营水利发电生产、销售等。单位规模1-49人,单位性质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50万元人民币,所属江西政府/非盈利机构/其他行业。 工商信息 德兴市花桥黄南电站 展开 法定代表人:孙冬祥 注册资本:50万元 成立日期:2013--0-4-18 企业类 jvzquC41yy}/mjs|jwt/exr1hkxn1{jetwou19s384TT6NKO€0nuou
7.德兴市政府采购网德兴市政府采购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招标、采购、拟在建项目信息及网上招标采购等一系列商务服务。德兴市政府采购网是中国招标采购领域的资讯和交易网站,为各级政府采购、招标代理机构、招标企业、供应商提供强大的专业招标采购信息查询和相关服务。jvzquC41yy}/driejctdg7hqo1yfq6hei}.5?25837937mvon
8.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计生协关于为第二批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今年以来,各级人口计生委、计划生育协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实施方案》(国人口发〔2009〕83号)和全国诚信计生暨人口计生基层群众jvzq<84yyy42393eqo5gcpzk1ngxa<=;4;9/j}rn
9.农业农村部关于公布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的通知为贯彻落实2019年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在各地申报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审核,认定北京市昌平区崔村镇八家村等442个村镇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现予以公布。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指导服务,突出优势特色,拓展多种功能,延长产业jvzq<84lqwxocu3etpkxu7sgv1tzdpg1427:p8iujs5u|si1;5617@d423?23:6266=227mvon
10.什么是文明村镇?全国文明村镇名单一览文明村镇我们需要拆分为文明村、文明镇来了解。据公开资料 文明村是以提高农民素质和文明程度,创造良好的农村社会与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为目标, 以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基本特征,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先进村。是同级党委、政府命名的jvzquC41yy}/upuldi4dqv4kphu05>93:0nuou
11.权威版青岛公交线路站点大全出炉出门不迷路站点(42):利津路、华阳路、埕口路、长春路、内蒙古路长途站、小村庄西、鞍山二路北站、山东路北站、清江路、公交保修四厂、大山、德兴路、长沙路重庆南路、南昌路北站、康居公寓、周口路、洛阳路、安阳路、洛阳路西站、胜利桥、沧口飞机场、永平家园、振华路、晓翁村、西流庄、大村庄、君峰路北站、青峰路、李村jvzquC41pg}t0znpifgppn|u0eun1€fr1462666313?0exsvgpz`39<99682a?3jvo
12.天骄新闻中心据德兴村村支书于兆国介绍,这里原先是一个秸秆回收点,但由于衔接出现问题,秸秆一直没有回收,附近村民又图方便,将生活垃圾丢弃在此,从而导致环境脏乱差。村里已经组织人员,尽快对该区域进行清理,并加强管理,防止村民再将垃圾丢弃在此处。 在海安高新区品建村16组有一家养鸡场,规模较小,为解决粪便问题,场主直接挖了jvzquC41yy}/vrfplkgp5?50eqs0kwigz0virHh?ujux(ri?5;=4
13.全国各省纪氏辈分收集氏:勤俭家之宝忠厚世乃昌聪慧业方盛贤才由自强创新誉四海服膺汉师良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西赵村纪氏(迁自河北沙河):召元崇永新长 生志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横水镇涧西村(山西洪洞)纪氏:德兴财源广有方自福芳千秋传万世万古大吉祥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张集镇韩集村纪氏 jvzq<84yyy4489iqe0ipo8iqewsfp}4421712?4351=2:<889;e:5B6572::0|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