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塑山河模型导图绘地理脉络——眉县中学高二地理学科周活动纪实

巧手塑山河模型 导图绘地理脉络

——眉县中学高二地理学科周活动纪实

为将地理课本中的抽象知识转化为具象实践,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天地奥秘,高二年级于近日开展“巧手塑山河模型 导图绘地理脉络”主题学科周活动,以趣味实践点燃地理学习热情,用创意作品诠释地理学科魅力。

活动以“理论落地、实践赋能”为核心,分两大板块同步推进。在“山河微缩·模型创作”现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化身“地理工程师”,用黏土、泡沫、砂石等材料精准还原地形地貌。从喜马拉雅山脉的巍峨褶皱,到长江三角洲的河网密布;从喀斯特地貌的溶洞奇观,到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标注,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对地理原理的深刻理解。有的小组创新融入动态元素,用蓝色玻璃珠模拟河流径流,以LED灯串展现昼夜温差对冰川的影响,让静态模型“活”起来,直观呈现地形、气候与水文的关联。其中高二11班田家兴同学的模型作品精准的呈现了气候带与植被,石钟乳,喀斯特地貌,河流阶地,可以看出创作者对基础地理常识的梳理与灵活应用。

山河微缩·模型创作

脉络巧绘·思维导图

“脉络巧绘·思维导图”环节则成为学生梳理知识体系的“智慧画布”。围绕“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大气环流与气候”“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等核心专题,学生跳出传统笔记框架,以思维导图为载体,用色彩分区、符号标注、图文结合的方式,构建起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知识网络。有的作品以“地球圈层”为中心,向外辐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的相互作用;有的则聚焦“洋流分布”,用箭头串联起洋流对气候、航运、渔场的多重影响,将零散知识点编织成系统的地理思维图谱。

活动尾声,高二地理备课组组织作品联展与互评交流。教学楼下化身“地理实践展厅”,几十余件模型与导图整齐陈列,高二年级地理备课组关婷老师、解珍珍老师手持评价表,为各位同学评出了评选出特等奖、一、二、三等奖,以表彰学生的创新实践与严谨态度。各位同学在作品前驻足观察、交流心得:“这个黄土高原模型的沟壑纹理,完美体现了流水侵蚀作用!”“这张思维导图把‘热力环流’的原理讲得比课本还清楚!”

此次地理学科周活动,打破了“纸上谈兵”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悟中思”,既深化了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又提升了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素养。这次活动的趣味性与直观性,也让不少未系统学习地理的同学深感遗憾:面对他人模型,因缺乏地理理论支撑,只能停留在“好看”的表层感知,无法读懂模型背后的地理规律。这种“看得见模型,读不懂地理”的落差,更凸显了地理学习的价值。眉县中学文综教研组长张斌老师表示:后续将持续探索“实践+学科”融合路径,让地理学习走出课堂、贴近自然,助力学生以更开阔的视角认识世界、读懂山河。

获奖名单公布

高二地理“巧手塑山河模型·导图绘地理脉络”思维导图获奖名单

一等奖

二(15)贾紫茹、二(15)卢洁玲、

二(15)全玉岩、二(15)强紫桐、

二(14)李佳怡、二(11)王媚媚、

二(11)田家兴、二(16)白晓佳、

二(11)李心怡、二(16)董文慧、

二(16)王安妮。

二等奖

二(15)孙陈逸兴、二(15)冯文静、

二(12)洪宇瑞、二(14)何子妍、

二(15)罗逸晨、二(15)马毓嫔、

二(15)何梓菡、二(15)倪玉洁、

二(14)张 佳、二(11)程雨馨、

二(11)侯晓乐、二(11)张 叶。

三等奖

二(15)郭佳乐、二(15)孙雨晨、

二(15)杜思萍、二(15)张佳萌、

二(15)王雅婷、二(14)汶雨馨、

二(14)孙董涵、二(12)刘盼盼、

二(15)张宇彤、二(11)袁怡婷、

二(16)李佳乐、二(16)王依晨、

二(16)刘姿灏、二(11)陈银双、

二(14)李明菲、二(12)吴 蕊、

二(15)孙张卓雯、二(12)龙佳怡、

二(12)王怡萱、二(15)杜锦轩、

二(15)王妍欣。

高二地理“巧手塑山河模型·导图绘地理脉络”地理模型获奖名单

特等奖

高二(11)班 田家兴

一等奖

二(11)陈银双、二(12)卫美彤、

二(15)强紫桐、二(15)全玉岩、二(12)孙悦怡、二(15)孙陈逸兴、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