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干货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附重要知识点详细梳理,一轮复习高一必看!附电子版)海陆岩层洋流纬度地表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知识梳理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3)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2.判断晨昏线的三大技法

(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2)利用地方时判断: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点所在为晨线,为18时的点所在为昏线。

(3)利用昼夜半球位置判断: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速度: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慢。

2.正午太阳高度

(1)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

①“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②“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

(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极点除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4.昼夜长短

(1)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2)纬度分布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3)计算方法:

①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方法:昼长=昼弧度数/15°,同理求夜长。

[打牢基础]

(一)大气运动

1.热力环流规律

(1)近地面冷,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即冷下沉、冷高压)。

(2)近地面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即热上升、热低压)。

(3)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相反。

(4)水平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2.大气环流与气候分布

气压带、风

带交替控制

气压带、风带分布

性质

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

极地高气压带

干冷

极地气候

东风带

干冷

副极地低气压带

冷湿

地中海气候

西风带

暖湿

温带海洋性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

干热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东北信风带

干热

热带沙漠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

湿热

热带雨林气候

(二)天气与气候

1.锋面系统

(1)冷锋:

①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②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大风、雨雪等天气现象。

③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和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暖锋:

①过境前: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②过境时:多云和降雨天气,连续性降水或雾。

③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3)准静止锋与天气:多连续性阴雨天气。

2.气旋与反气旋

(1)气旋(低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多为阴雨天气。

(2)反气旋(高压系统)—中心气流下沉—多为晴朗天气。

3.气候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一)水体运动规律

1.水循环过程

结合上图,水循环的过程可以归纳为: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A→B

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1)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岸是寒流,大洋西岸是暖流。

(2)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只分布在北半球,且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南半球没有这个环流系统。

(3)南纬40°~60°海区,形成了规模很大、横贯三大洋、环绕地球的西风漂流。洋流成因是受西风影响(风海流),流向为自西向东(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由于面积小以及南亚季风的影响,形成了冬逆夏顺的季风洋流。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如副热带大陆西岸沙漠气候的形成;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如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2)对海洋生物的分布:寒暖流交汇或冷海水上泛的地方多渔场,如世界四大渔场,其中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和纽芬兰渔场都在寒暖流交汇处,只有秘鲁渔场受冷海水上泛影响。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3)对污染物:扩大污染范围,加快净化速度。

(4)对航运:顺洋流航行可加快航速,逆洋流航行会减慢航速;此外,海雾、冰山等对航运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地表形态的塑造

1.内力作用

(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只有岩浆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的种类及判断

种类

形态

岩层新老关系

形成地貌

褶皱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一般成山,有时成谷(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一般成谷,有时成山(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

地垒

两个断层之间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块状山地,如庐山、泰山

地堑

两个断层之间相对下降的岩块,形成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

3.外力作用

(2)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3)常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

常见的地貌形态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如风蚀蘑菇、雅丹地貌(我国西北)、戈壁、裸岩荒漠等

流水侵蚀

塑造“V”型河谷、大峡谷、坡面沟谷、形成瀑布景观等,水土流失现象是其具体体现;喀斯特地貌景观(可溶性岩石分布区)

冰川侵蚀

多分布于高纬、高山地区,形成冰斗、角峰、冰蚀平原(西欧平原)、冰蚀湖(北美五大湖、北欧的峡湾海岸)等

沉积作用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地上河(中下游)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沙垄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等

4.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地层层序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图1

②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③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判断方法:

①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2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②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2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如图2中丙),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

图2

③看岩层的新老关系: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方法。即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

④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2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打牢基础]

1.世界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纬度:山体所在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海拔: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

(3)相对高度:山体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

(1)纬度:山体所在纬度低则海拔高,纬度高则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

4.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及雪线高低的判读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做一章节思维导图地貌是出露地表的岩石圈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综合作用下呈现出来的形态。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做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的思维导图吧🤩 地貌类型多样,千姿百态。这里我先做出两种常见的地貌类型,分别是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 接着再做出另外两种常见地貌,她们分别是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同学们一点一点的列出来这样就不会遗漏。 最后我们把这四种 jvzquC41yy}/onnrkct/ew46mjhh|~;
1.第四章地貌——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思维导图喀斯特地貌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类型:溶沟、洼地、峰林、峰丛、溶洞河流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河谷河流堆积地貌洪积扇、河漫滩 平原、三角洲风沙地貌风蚀地貌风积地貌沙丘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海岸地貌海蚀地貌海积地貌海蚀崖、海蚀平海滩、沙坝台、海蚀 jvzq<84yyy4489iqe0ipo8iqewsfp}4471722B4451>6;B>675e23?985595;7xjvor
2.高中地理总结(精选30篇)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mpppwq|uoisng41768A79954ivvq
3.高一上第四章地貌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整理,常见地貌类型有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地貌的观察分为地貌的观察顺序,地貌的观察内容 万兴脑图原创思维导图社区提供海量优质的思维导图模板资源,一个各类脑图创意思维绘制,整理知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 用思维导图来表jvzquC41oo4ff{fyuqlu0ls1vgsqnjyg14678=;
4.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第2章地貌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第2章地貌笔记,记录了常见的四种地貌——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分布、成因、类型等,内容详略得当,可辅助理解。 万兴脑图原创思维导图社区提供海量优质的思维导图模板资源,一个各类脑图创意思维绘制,整理知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jvzquC41oo4ff{fyuqlu0ls1vgsqnjyg1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