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海市所辖的大部分地区是在最近两千年的时间里脱海成陆的,成陆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携带泥沙在长江口沉积(图为三万年前至今长江河口位置变化图)。目前长江三角洲总体发育稳定,但人类活动对长江的影响越来越大,观测发现,近60年来长江口年输沙量呈波动下降趋势,让长江口的形态和水文特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年前,长江口的崇明岛曾接纳了一批三峡水库移民。有人感叹:不知他们是否意识到,踩在脚下的也许就是先辈耕耘的那片沃土。
(1)描述距今3万年来长江口地区海岸线变化特点。
(2)分析近60年来长江口年输沙量下降的原因。
(3)请你判断未来长江三角洲面积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踩在脚下的也许就是先辈耕耘的那片沃土。”
【答案】(1)海岸线总体上由西部向东推进;不同地区海岸线变化推进速度差异大;长江口北岸泥沙堆积作用较南岸强,海岸线向东推移速度快。(答出2点即可)
(2)长江干流及支流修建水库,拦蓄泥沙;退耕还湖,湖泊蓄水淤沙能力增强;长江流域生态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等,植被覆盖率提高,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减轻;河道采沙,河流泥沙来源减少。(答出3点即可)
(3)变化趋势:长江三角洲面积缩小
原因:长江三角洲面积的变化,主要受河口地区泥沙堆积作用和海浪等侵蚀作用影响。目前长江三角洲发育稳定,说明堆积作用与侵蚀作用基本平衡。随着入海泥沙的减少,堆积作用减弱,侵蚀大于堆积,三角洲面积缩小。
变化趋势:长江三角洲面积增大趋势减缓
原因:长江三角洲面积的变化,主要受河口地区泥沙堆积作用、海浪侵蚀和人为作用等影响。随着入海泥沙量减少,泥沙堆积作用减弱,但受围海造陆、近海养殖和防护林工程等的影响,堆积作用仍然大于侵蚀作用,三角洲面积增大,但增长趋势减缓。
变化趋势:长江三角洲面积基本不变(稳定)
原因:长江三角洲面积的变化,主要受河口地区泥沙堆积作用、海浪侵蚀和人为作用等影响。随着入海泥沙量减少,泥沙堆积作用减弱,但受围海造陆、近海养殖和防护林工程等的影响,堆积作用与侵蚀作用基本持平,三角洲面积稳定。
(4)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崇明岛是一沉积岛屿,沉积泥沙主要来自长江流域;早期三峡地区的人类活动,导致水土流失,泥沙随水流到达长江口,长江入海口地区,地势平坦且受潮流影响,泥沙淤积,经漫长的时期形成崇明岛。
【解析】
(1)从图中的时间可以看出,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总体上由西部向东推进;从古海岸线位置可以看出,不同地区海岸线变化推进速度差异大;长江口北岸岸线间距大,泥沙堆积作用较南岸强,海岸线向东推移速度快。
(2)长江口泥沙主要来自长江干流及支流,泥沙来源减少,主要从水库、生态保护、采砂的角度考虑,长江干流及支流修建水库,库区水流速度变慢,可拦蓄泥沙;退耕还湖,湖泊面积增大,湖泊蓄水淤沙能力增强;长江流域生态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等,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提高,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减轻;河道采沙,河流泥沙来源减少。
(3)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多个角度去回答,但均需说明理由。长江三角洲面积的变化,主要受河口地区泥沙堆积作用和海浪等侵蚀作用影响。从材料中可知,目前长江三角洲发育稳定,说明堆积作用与侵蚀作用基本平衡。近60年来长江口年输沙量呈波动下降趋势,随着入海泥沙的减少,堆积作用减弱,海浪等侵蚀大于堆积,三角洲面积缩小。
长江三角洲面积的变化,主要受河口地区泥沙堆积作用、海浪侵蚀和人为作用等影响。近60年来长江口年输沙量呈波动下降趋势,随着入海泥沙量减少,泥沙堆积作用减弱,但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人类对海洋的影响增大,受围海造陆、近海养殖和防护林工程等的影响,堆积作用仍然大于侵蚀作用,三角洲面积增大,但由于泥沙来源减少,增长趋势减缓。
长江三角洲面积的变化,主要受河口地区泥沙堆积作用、海浪侵蚀和人为作用等影响。60年来长江口年输沙量呈波动下降趋势,随着入海泥沙量减少,泥沙堆积作用减弱,但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人类对海洋的影响增大,受围海造陆、近海养殖和防护林工程等的影响,堆积作用与侵蚀作用基本持平,三角洲面积稳定。
(4)注意要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来解释,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崇明岛成陆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携带泥沙在长江口沉积,属于沉积岛屿,沉积泥沙主要来自长江流域;早期三峡地区的人类活动,导致水土流失,泥沙随水流到达长江口,长江入海口地区,地势平坦且受潮流影响,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淤积,经漫长的时期形成崇明岛,也就是说构成崇明岛的泥土可能来自三峡。
【题目】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质构造①为______,②为______,③为______
(2)地质构造②在地表处易形成河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河流地貌甲地为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乙地为______,甲乙地貌形成的共同原因是______。
(4)a处河段常形成______型河谷,主要原因是______作用
【题目】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P处高压的形成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副热带高压带被切断保留在陆地上
C.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保留在陆地上
D.高空大量空气堆积被迫下沉而形成
【2】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B.炎热干燥的伏旱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题目】 七百弄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境内山峰密集呈四面环围状,地表河湖较少。居住中间洼地(弄)的瑶族同胞每年举行特殊祈福活动---“练山塘”(左图),就是将石灰混上黏土和细沙抛洒在低洼处的地面上,并用特质的木棍敲打地面,夯实土壤。另外,当地瑶族人从弄底开始,依山而上用小石块垒出一级又一级类似螺旋状的梯田,形成奇特的“龙卷地”景观(右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居民的祈福活动——“练山塘”主要目的是
A.修建鱼塘发展养殖B.减弱雨季水土流失
C.减少地表水的下渗D.平整土地增加耕地
【2】当地瑶族同胞举行祈福活动可能的月份是
A.5月B.8月C.10月D.1月
【3】早期当地居民修筑螺旋状梯田的作用和在梯田上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A.便于农作物的收割玉米B.发展观光旅游水稻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玉米D.减少水土流失水稻
【题目】以下两图是某区域近地面天气系统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图表示北半球____(冬、夏)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
(2)乙图表示北半球____(冬、夏)季气压带分布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
(3)甲图 A处是________风带,B处位于________风带,A风带与B风带相比,较湿润的是____。
(4)P处气压中心名称为____,E地与F地相比,风速较大的是____地,原因是____。
【题目】读我国某区域简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被我国一条著名山脉穿过,据图判断该山脉的走向是
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
【2】图示区域自然植被具有过渡性,表现为
A.自西向东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B.自东向西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C.自南向北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D.自南向北由常绿阔叶林过渡为落叶阔叶林
【题目】下图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据此完成问题。
【1】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A.耐旱B.耐涝
C.抗病虫害D.占耕地少
【2】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B.洪涝
C.台风D.冻害
【3】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C.降水少,地形平坦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题目】读下图“冬季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甲风向为
A.西北风B.东南风
C.东北风D.西南风
【2】此时与甲地相比,乙地
A.风力更大B.降水更多
C.气压更高D.气温更高
【题目】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上游地区重点开发的能源资源是 ,其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2)为了加快黄河中游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地方政府提出了下列两套方案(如图所示)。
你认为哪套方案的经济效益更高?要保证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还应注意采取哪些措施。
(3)输煤和发电各有利弊,试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个方面分析当地输煤和发电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