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总结

这是一篇关于历史 人教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一第三课的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归纳总结了关于这一章节的历史重点知识点,有利于考试复习。

下图讲述了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课的内容,包含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度。

这是一篇关于历史 人教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一第三课的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归纳总结了关于这一章节的历史重点知识点,有利于考试复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下图讲述了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课的内容,包含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度。

这是一篇关于历史 人教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一第三课的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归纳总结了关于这一章节的历史重点知识点,有利于考试复习。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第 3 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成立

1912为民国元年

临时大总统

纪年: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意义: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目的:防止袁世凯专政

内容

1.以主权灾民,平等自由为原则,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2.规定责任内阁制

意义

积极: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缺陷

权力结构上:权力分立但不制衡

立法精神缺陷:因人立法,视人建制

北洋临时政府时期

政党政治

背景

1.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2.1.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

主要表现: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后,宋教仁等人想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取胜,宋教仁成为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

失败:1913年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二次革命的直接原因) 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但很快被镇压。后来袁世凯强迫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就任后,袁世凯先后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之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特点

1.政治倾向分野明显

基本归于两类:同盟会类政党,非同盟会类政党

2.政党数目虽多,但有真正影响力的较少,多数政党寿命较短

3.跨党派现象突出

许多党派的理论是相似的

4.不同政党的政治纲领趋同明显

几乎所有都宣称民主共和,民主统一,主张建立统一的政府

5.不具有政党政治的实质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1915年

军阀割据混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混战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

政治格局混乱不堪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训政时期

《训政纲领》

内容

训政实质: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是剥夺人民权力的一党专政”

宪政时期

举措: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和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结果:国民党政权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企图以此为其独裁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但逃不了崩溃的命运

显著特点

政权更迭频繁,具有不稳定性。(38年间,经过南京临时政府,北京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三个阶段)

政治体制复杂多变。(实行过总统制,君主制,责任内阁制等政体)

形式上采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但实际上除了个别短暂时期外,长期实行专制独裁。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

革命根据地人民政权的建立

背景

建立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地点:江西瑞金

意义:标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

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内容

最高哦权力机关: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法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等

主席:毛泽东

政权归属: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

抗日根据地人民政权的建立

背景: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扩大

目的: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

内容

设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

设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

敌后抗战严重困难时期: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

意义: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革命根据地建设与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比较

相同点

发动群众:都着眼于农村发动群众,壮大革命力量

根据地建设:都是通过发展生产,武装民众等方式武装和建设根据地

不同点

指导思想:前者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后者是全面抗战路线

斗争对象:前者是国民党反动派,后者是日本侵略军,国民党顽固派,伪军

分布地域:前者主要在南方地区,后者主要在华北地区

抗日根据地和革命根据地采用不同的政权模式的原因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革命主要任务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理论的深化

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建立

建设

背景:解放战争期间,政局发生变化,解放区日益扩大

目的: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内容

意义: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理论创新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意义: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类型

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概况

基本内容

代表产生方式:民主选举

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主要职能: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

主要特点

高度集中

权力广泛

人民主权

地位

意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注意改造的顺利

发展历程

初步确立

正式建立

遭到破坏

回复完善

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内容

发展历程

正式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初步发展:“八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后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新时期的政治改革

2013年11月,中共18届三中全会爸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宪法i话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性:教材帮P24

失败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国民党内部力量涣散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夸大了参政议政的群众基础,将枪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THE END
0.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共21张PPT).pptx高中教育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共21张PPT).pptx 21页VIP内容提供方:444你啊 大小:8.42 MB 字数:0 发布时间:2020-05-04发布于安徽 浏览人气:23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共21张PPT).ppt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5127641A5452633;52247227xjvo
1.干货高中历史全套思维导图100张纲要中外历史干货| 高中历史全套思维导图100张 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001 中外历史纲要(上)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002 中外历史纲要(上)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003 中外历史纲要(上)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004 中外历史纲要(上)jvzquC41pg}t0|tjw0ipo8f19:799?5;3a733:76559
2.高中历史选修一思维导图这是一篇关于高中历史选修一思维导图,包括: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万兴脑图原创思维导图社区提供海量优质的思维导图模板资源,一个各类脑图创意思维绘制,整理知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jvzquC41oo4ff{fyuqlu0ls1vgsqnjyg15<64=5
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思维导图.pptx中学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思维导图.pptx 68页内容提供方:wanghuan9233 大小:778.97 KB 字数:约3.57千字 发布时间:2023-02-15发布于黑龙江 浏览人气:297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人教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81246:1?5262:13=92276567xjvo
4.高中历史纲要上思维导图这是一个关于高中历史纲要上思维导图,详尽地概述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古代史以及近现代史的主要阶段和事件。从古代史开始,涵盖了旧石器时代、史前时期、新石器时代,介绍了夏朝的建立,这是中国古代史的开端等内容,在世界古代史部分,总结了尼罗河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包括法老jvzquC41oo4ff{fyuqlu0ls1vgsqnjyg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