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海进和海退
在地质学中,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由于地壳下降或海面上升而引起海水向陆地侵进的现象,称为海进。随着海水向古陆侵蚀面侵漫,海进范围不断扩大。时代较新的沉积岩层,其分布范围超越了时代较老的沉积岩层而直接覆盖在古老侵蚀面上。
由于地壳上升或海面下降而海水自内陆向海洋退去,这种现象称为海退。由于海退,新沉积的岩层分布范围逐渐变小,时代较新的近岸沉积依次后退而覆盖在已经形成的远岸沉积之上。
海退:在相对短的地史时期内,因海面下降或陆地上升,造成海水从大陆向海洋逐渐退缩的地质现象。海进:在相对短的地史时期内,因海面上升或陆地下降,造成海水从海洋向大陆侵进的地质现象。
在高中地理中,常以河口三角洲区域的堆积物等去考查海进海退现象,因为这里受入海径流流水作用和海水顶托作用双重作用影响。河流入海口海岸线的变化主要以下受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
1、自然原因
(1)内力作用: 陆地和海洋的上升或下沉
(2)外力作用: 河流作用(侵蚀和堆积)、海水作用(侵蚀和堆积)
2、人为原因
(1)围海造陆、
(2)上游修大坝或者改变植被状况等
在河流入海口地区,如果陆地一侧上升,海平面下降,同时河流输沙量很大,则海岸线则快速向海洋推进,海退明显。
河流入海输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这里将出现侵蚀三角洲后退。同时也可以通过沉积物的粗细变化判断海进海退,比如由陆向海粒度变细表示海退,表示平面上的海进海退在垂直向上表现为海水深度的变化,而海相沉积物的粒度直接与海水深度挂钩如果垂直方向钻取的柱子由下到上粒度变粗说明海退,变细说明海进。
曲流河截弯取直
环流是造成蛇曲的主要力量:冲向凹岸的下降水流流速快、侵蚀力强,使得凹岸后退,越来越凹;冲向凹岸的水流折向河底后,沿凸岸一侧上升,上升的过程中水流速度变慢,携沙能力降低,泥沙不断在凸岸一侧下沉堆积,使得凸岸变得越来越凸。凹岸受到侵蚀陡峭,凸岸受到堆积而平缓。最终河道天然取直。
曲流河在发育过程中,
会形成河道、河谷、牛轭湖、点坝、泛滥平原等。
牛轭湖
图示箭头所指就是水流流速最快的部位。
河流流动过程中,
凹岸的水流流速快,容易受到侵蚀,
凸岸水流流速慢,不易受到侵蚀,
以堆积为主,形成点坝。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
牛轭湖干涸后,沉积物暴露地表,
称为废弃河道。
洪泛平原与河流阶地
河流泛滥造成的淤积,易形成洪泛平原;河流在洪水期溢出河床后堆积而成的平原,也称为河漫滩平原,常发育在河流的中下游。洪水溢出河道,携带的沉积物在岸边沉积下来,形成断面呈楔形的天然堤。
河流在不断下切侵蚀河谷时,
也会发生横向侵蚀,
形成不同期次的泛滥平原,
先前河谷的高度会位于洪水位以上,
呈现出阶梯状分布的河谷地形。
河流阶地是侵蚀和沉积交替进行的。
阶地越向高处,年代越老。
在河流下蚀作用下,伴随着地壳抬升等其它因素影响,易形成河流阶地。河流在不断下切侵蚀河谷时,也会发生横向侵蚀,形成不同期次的泛滥平原,先前河谷的高度会位于洪水位以上,呈现出阶梯状分布的河谷地形。河流阶地是侵蚀和沉积交替进行的。阶地越向高处,年代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