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最高级别的寒潮橙色预警
预计到12月31日
超八成国土或将被“冰冻”
“棉裤预警地图”来了
受寒潮影响
未来几天,全国多地小伙伴
可能陆续都需要棉裤护体
从“棉裤预警地图”来看
今天,寒潮主体快速扩张南下
山东大部、河南、湖北等地
加入棉裤区域
浙江、湖南、重庆等地需穿秋裤
华南大部以及云南等地
依然可以逍遥地穿单裤
12月30日
棉裤穿着区域将继续向南扩展
湖南、江西、浙江等地气温骤降
“防寒不靠抖,棉裤必须有”
北京被“冻”上热搜
受寒潮影响
北京29日最低温降至-13℃
接近10年来12月极端最低气温纪录
网友们纷纷被“冻”成了段子手
江南地区午后“断崖式”降温
今天,寒潮主体快速扩张南下
安徽合肥、江苏南京、湖北武汉等地
一早便陆续飘雪
因为缺少暖气护体
不少人冻到手脚发麻
△南京新街口
在寒潮未抵达的长江中下游
出现了锋前增温
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
江西北部、浙江北部等地
相较昨天有4至8℃的升温
不少看了寒潮预报的小伙伴
裹上厚厚的羽绒服
结果,出汗了……
@上海市天气 中午发出提示:
“记住现在的温度,市区已达16℃+,
下午你会怀念的!”
午后寒潮到达,“疯狂”降温开始
上海中心气象台
已发布大风黄色预警、寒潮黄色预警
预计今晚到明天凌晨
上海市将迎雨雪天气
△12月29日下午,上海出现“断崖式”降温。
海南加入降温“群聊”
随着寒潮南移
就连广东、广西、云南、海南
也凉意十足
部分地区最低气温不足10℃
今天,海南发布今年首个寒冷预警
海南将出现强降温和海上大风
平均气温降幅将达10至13℃
0℃线将扩至华南北部
中央气象台预计,明后两天
中东部大部地区迎来气温“大跳水”
气温将下降8至10℃
东北地区东南部、黄淮、江淮、
江南、华南北部等地降温12至16℃
降温过后
最低气温0℃线
将南压至华南北部一带
最低气温-10℃线
在黄淮南部到秦岭一带
这次寒潮是“冻”真格
注意及时添衣
这几天,相信各位都被寒潮的天气预报给刷屏了。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将有大风和强降温天气。预计29日14时至31日14时,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8~10℃,黄淮、江淮、江汉东部、江南、华南北部等地降温12~16℃,局地降温幅度可达16℃以上。降温过后,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至华南北部一带,最低气温-10℃线在黄淮南部至秦岭一带。
“冷”
脑补以下是什么样的画面
水倒出来可能是这样子的
走在冰上像跳街舞,就是这么酷炫
年度“霸王级”寒潮来了!
12月26日,寒潮主力已从北冰洋开进西伯利亚,开始“加冷加压”。
中央气象台在12月28日凌晨发布了最高等级的寒潮橙色预警,这是2016年以来首次国家级顶格寒潮预警。
12月29日早晨,冷高压将达到极盛状态,中心最高气压可能超过1080百帕,和2016年1月的boss级寒潮旗鼓相当。
据中国天气网推出冰冻线进程图显示,预计30日早晨,寒潮影响将越过长江,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到浙江南部、江西北部、湖南南部、贵州南部、云南北部。长江中下游等地气温将是“断崖式”下跌,最低气温跌至冰点以下,部分城市甚至不足-5℃。
这次寒潮走后,随着乌拉尔山阻塞、北极暖高压的继续发展,西伯利亚冷空气再次集聚,与此同时新一轮南支槽加强并靠近我国,在偏冷趋势持续的同时,干冷有可能逐渐转为湿冷,新一轮雨雪可能酝酿。2021年的1月上旬,应该会持续偏冷了。
寒潮
下面的“寒潮图说”
一、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1.概念: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强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2.标准: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即为寒潮。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因此各地寒潮标准不一样。
3.成因:冬半年强冷气团从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移动形成。
【思考】寒潮一定会带来雨雪天气吗?
答案:寒潮发生时,能否降下雨雪,关键要看暖气团中的水汽含量,若水汽充沛,则会产生雨雪天气;若暖气团非常干燥,则不会形成雨雪,会产生大风、冻害,甚至沙尘天气。
合作交流
【归纳】寒潮的成因及多发季节
(1)成因
影响我国的寒潮实质上是冬半年快行冷锋南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②天气系统:快行冷锋。
(2)多发季节
我国寒潮主要出现在11月~次年4月。秋末冬初及冬末春初最多,隆冬反而较少。
②原因主要是考虑降温幅度,春秋季正是冬夏季风转换期间,冷暖空气更替频繁,因而冷空气活动次数较多,而冬季,冷空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居于优势,天气形势稳定,降温幅度相对较小,达不到寒潮的标准。
二、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1.多发季节:我国寒潮多发生在冬春两季。
2.危害
(1)大雪、冰冻等使交通堵塞,电信、电力中断。
(2)大风造成海上翻船事故。
(3)寒潮对农业的危害主要是急剧降温造成的霜冻、冰冻等冻害。春季寒潮易冻伤作物幼苗;秋季寒潮影响作物成熟;冬季寒潮危害越冬作物。
3.防治措施
(1)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
(2)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防寒准备。
(3)海上船只及时回港。
【思考】为什么我国四川盆地、海南岛较少受到寒潮影响?
答案:四川盆地北侧有秦岭、大巴山脉的阻挡,冷空气不易侵入。海南岛位于热带,距寒潮源地较远,受寒潮影响很小。
【归纳】寒潮的时空分布及利弊
全国性的寒潮一般出现在9月下旬到第二年5月之间,3~4月是寒潮活动的最高峰,11月是次高峰,平均每年约有3~4次全国性寒潮,但各年之间差异较大。
(2)寒潮在我国空间分布特征
寒潮影响我国的范围很广,东部季风区及非季风区的西北部都在其影响范围内,从寒潮和强冷空气出现的次数来看,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青藏高原因地势高,强冷空气难以爬升,一般不会受其影响。四川盆地、滇南谷地因地势低洼,周围有高大地形阻挡了冷空气,一般也不会受寒潮影响。
(3)寒潮的利弊
大家都知道,凡事有利必有弊,同样寒潮也不例外。
Ⅰ.有利方面
① 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
我们都知道,随着纬度增高,地球接收太阳辐射能量逐渐减弱,因此地球形成热带、温带和寒带。寒潮携带大量冷空气向热带倾泻,使地面热量进行大规模交换,这非常有助于自然界的生态保持平衡,有助于保持物种的繁茂。
②寒潮是风调雨顺的保障。
由于我国受季风影响,冬天气候干旱,河流为枯水期。但每当寒潮南侵时,常会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缓解了冬天的旱情,使农作物受益。我们经常见到或听到“瑞雪兆丰年” 或“丰年好大雪” 或是“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谚语,其实这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原因是雪水中的氮化物含量高,是普通水的5倍以上,可使土壤中氮元素大幅度提高;雪水还能加速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从而增加土中有机肥料;大雪覆盖在越冬农作物上,就像棉被一样起到抗寒保温作用。
③寒潮低温,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
寒潮带来的低温,是我们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可大量杀死潜伏在土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据各地农技站调查显示,凡大雪封冬之年,农药可节省60%以上,这样既减少了喷洒农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又减少了农作物的农药残留。
④寒潮带来丰富的绿色能源—风能。
众所周知,风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宝贵动力资源。世界上有众多的风能发电站,其中举世瞩目的日本宫古岛风能发电站,寒潮期间的发电效率是平时的1.5倍,寒潮带来的能源由此可见一斑。
Ⅱ.不利方面:
1.总体来说:
①强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尤以秋季和春季危害最大);
②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
③严重的大雪、冻雨压断电线、折断电线杆,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
2.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①寒潮来临带来强降温及霜冻,对越冬作物很不利;
②低温冻害可能冻死农作物,导致来年农业减产;
③大风、冻雨会损坏树木(果树),影响来年水果产量;
④暴雪覆盖草地、压塌圈棚,使牛羊因缺乏草料及受冻大批死亡,导致畜牧业减产。
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通俗的说就是高纬度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侵袭,造成强烈降温的天气活动。其主要特点是剧烈的降温和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雨凇和霜冻。
但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活动都是寒潮,根据《冷空气等级》国家标准的规定,某地冷空气过境后,气温 24小时内下降达8 ℃,或48小时内下降达10 ℃,亦或72小时内下降达12 ℃,并且日最低气温在4 ℃以下,才可称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
寒潮天气一般发生在秋末到来年初春,最早开始于9月下旬,最晚结束于次年5月,以每年春季的3月和秋季10月、11月活动最为频繁。
寒潮爆发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西北沙漠和黄土高原,表现为大风少雪,极易引发沙尘暴天气。在内蒙古草原则为大风、吹雪和低温天气。在华北、黄淮地区,寒潮袭来常常风雪交加。在东北表现为更猛烈的大风、大雪,降雪量为全国之冠。在江南常伴随着寒风苦雨。
那么,寒潮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知道,地球上不同纬度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是不同的。地处高纬的北极和西伯利亚地区获得热量非常少,在冬季,北冰洋地区的气温经常在-20℃以下。大量冷空气在这些区域上空聚集,形成势力强大的冷高压气团,在适合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就会向南入侵,形成寒潮。
入侵我国的冷空气主要有三个源地:新地岛以西洋面、新地岛以东洋面以及冰岛以南洋面。在南下过程中,95%的冷空气都要经过西伯利亚中部的一片区域(70°-90°E,43°-65°N),这里因此被称为寒潮关键区。
冷空气在寒潮关键区完成积累加强后,主要通过四种路径大举入侵我国:
西北路 从关键区经蒙古到达我国河套地区,然后南下直达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
东路 从关键区经蒙古到达我国华北北部,在主力继续东移的同时,低空的冷空气折向西南,经渤海侵入华北,再从黄河下游南下;
西路 从关键区经我国新疆、青海、西藏高原东侧南下;
东路加西路 东路冷空气从河套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气从青海东部南下,两股冷空气在黄土高原东侧汇合后继续南下。
据气象专家介绍,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最常见的是西北路径,也叫中路,主要是指冷空气从西伯利亚经蒙古国中部到达我国的河套地区。一般这条路径的冷空气影响范围比较大,对我国大部都可能造成影响,带来降温。
寒潮过境往往会对农牧业生产,电力和通信设施,公路、铁路、民航交通,乃至人们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但它带来的也并非全是灾害。
寒潮携带大量冷空气向中低纬地区倾泻,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的南北交换,使低纬不会越来越热,高纬不会越来越冷。寒潮伴随的大范围雨雪天气可以缓解冬季的旱情;低温能够大量杀死潜伏在土壤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保护农作物;大风还是一种无污染动力资源,能提升风能发电效率。
当寒潮来袭,除了及时添衣保暖,避免冻伤之外,还有几点要特别注意:
1 老弱病人,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哮喘病人等对气温变化敏感的人群尽量不要外出;
2 外出行走和开车要避免冰雪覆盖的道路,当心路滑;
3 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和临时搭建物要做好加固;
4 采用煤炉取暖的家庭要注意保持房间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冷空气、寒潮和寒流的区别
冷空气
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八个国家气象新标准,新发布的冷空气等级标准表示,冷空气是指使所经地点气温下降的空气。其划分原则是受冷空气影响的地区,在一定时间段内日最低气温下降的幅度以及日最低气温值两个指标。冷空气等级共分5级。将冷空气分为五个等级:弱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
寒潮
寒潮是我国境内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次数较多,活动范围广大。寒潮,顾名思义是寒冷的空气像潮水一样奔流过来的意思,属于空气(冷空气)流动的一种形式。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冷空气侵袭过来都叫寒潮,一般是冷空气侵袭到某地以后,若能使那些地方的温度在一天(24小时)内降低10摄氏度以上,同时那一天的最低温度又在5摄氏度以下时,我们才把这股冷空气叫作寒潮。但因各地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寒潮标准也不相同。由中央气象台2006年制定的我国冷空气等级国家准中规定寒潮的标准是: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72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寒潮一般都伴有大范围的大风天气,大风之后,严寒便接踵而至,会给渔农、交通、建筑、花卉甚至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所以,寒潮来到之前气象台要发出寒潮警报。
寒流
寒流是指海洋里的海水从高纬度海区向低纬度海区的大规模流动现象,是属于洋流(海水)流动的范畴。寒流虽然对沿海地区的气候有一定影响,但寒流到底不是寒潮。当寒潮或冷空气南下时,人们会有一股股寒流入侵肌肤的感觉,大家通常把寒潮误称为寒流,其实是习惯性的语言错误。
高考地理专题设计——寒潮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一、单选题
1.2018年的冬季,美国大范围的降雪使其2/3的地区变成一个大冰窖,芝加哥的最低气温甚至低于南极,形成该灾害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气旋或反气旋B.寒潮或反气旋
C.寒潮或气旋D.寒潮或低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详解】
位于北极极地高压形成的反气旋,导致通常聚集在北极的冷空气南下,侵入美国上空,带来了寒潮。B正确。
【点睛】
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以记忆为主,难度较小。
2018年2月22—24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下图是我国四个城市此次寒潮过程中降温、降水的统计数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此次寒潮( )
A.发源于西北太平洋
B.南方地区降水量大于西北
C.由东南向西北移动
D.可缓解北方地区土壤墒情
3.寒潮过境后( )
A.新疆地区季节性积雪融水增加
B.呼和浩特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C.重庆受山地阻挡,农业受灾面积小
D.广州市路面冰封,清理积雪
【答案】
2.D
3.B
【分析】
2月份北半球是冬季,影响我国的寒潮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此次寒潮发源于亚欧大陆内部。寒潮是北方冷空气南下造成,不可能向西北移动。寒潮过后,呼和浩特受冷空气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2.2月份北半球是冬季,影响我国的寒潮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此次寒潮发源于亚欧大陆内部,A错。根据图中每日最大降水量,南方地区降水量小于西北,B错。寒潮是北方冷空气南下造成,不可能向西北移动,C错。带来降水天气,可缓解北方地区土壤旱情,D对。
3.寒潮过境后,新疆地区仍是冬季,季节性积雪不能融化,A错。呼和浩特受冷空气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B错。重庆降温幅度大,农业受灾面积较大,C错。广州市纬度低,没有结冰、清理积雪现象,D错。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此次寒潮影响下南方降雪量多于北方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方气温低于北方
B.南方空气湿度大,水汽含量高于北方
C.寒潮南移速度快
D.北方城市化水平低热岛效应弱
5.此次寒潮可能对南方农业带来的影响是
A.改变耕作制度
B.利于果树安全越冬
C.缩短农作物生长期
D.减少农药使用量
【答案】
4. B
5. D
【解析】
4.降水的基本条件有:空气中含有充足的水汽、凝结核及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寒潮来临时,南北方气温都集聚下降,南方空气湿度大,水汽含量高于北方,所以南方降雪量多于北方,B正确;北方气温低于南方,A错;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差异已经转变为东部高于中西部,热岛效应会引起城市小气候的变化,但不是导致南北方大范围降雪差异的原因,D错;
5.寒潮天气对农业的影响最大。不利影响:寒潮冷空气带来的降温可以达到10℃甚至20℃以上,通常超过农作物的耐寒能力,造成农作物发生霜冻害或冻害,造成减产;大风、冻雨会损坏果树,影响来年水果产量;使畜牧业减产;有利影响:寒潮低温能够冻死一些病虫害,农作物来年病虫害减轻,牲畜传染病减少;带来大量降水,缓解春旱,并对越冬作物有一定保护作用。病虫害减轻会减少农药使用量,D正确;热量决定作物熟制,A错;寒潮不利于果树越冬,B错;寒潮时气温低会延长生长期,C错;
【点睛】
第一题须弄清降水的基本条件;第二题须弄清寒潮对农业生产的有利、不利影响,易错选C。
下图为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与南京相比,成都几乎不受寒潮影响的原因是( )。
A.纬度更低 B.山地阻挡冷空气
C.海拔更低 D.受西南季风影响
7.寒潮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其主要有利影响包括( )。
A.导致土壤结冰,利于农作物过冬
B.冬季积雪可补给土壤地下水
C.减少病虫害,提高来年农产品质量
D.气温降低,家畜免疫力降低
【答案】
6. B
7. C
【解析】
6.成都与南京的纬度、海拔相差不大;冬季寒潮主要来自北方,与西南季风无关;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内部,北部大山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部是华北平原,中间缺少大山的阻挡,冬季南京较成都更容易受寒潮影响。选B正确。
7.寒潮到来可带来雨雪天气、带来强降温天气,利于补充土壤水分,利于减少病虫害,提高来年农产品质量;土壤结冰,对农田作物产生冻害,不利于作物过冬;冬季积雪,没有融化不可能补给土壤水分;气温降低,利于提高家畜搞寒冻能力,提高免疫力。选C正确。
【点睛】
寒潮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风雪天气,由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低温能导致作物霜冻害、河港封冻、交通中断灾害,常会给工农业带来经济损失。大风灾害,影响牧业生产。雨雪和冰冻天气对交通运输危害不小。
常会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缓解了冬天的旱情,使农作物受益。雪水还能加速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从而增加土中有机肥料。大雪覆盖在越冬农作物上,就像棉被一样起到抗寒保温作用。寒潮带来的低温,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可大量杀死潜伏在土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寒潮还可带来风资源。
8.当我国刚进入大寒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B.全球进入20日的范围约占一半
C.我国各地出现冬季最低气温
D.海口的白昼比西安的白昼长
9.造成湖北、江西、湖南等地降水的天气系统及原因是
A.冷锋冷气团被迫抬升,成云致雨
B.冷锋暖气团被迫抬升,成云致雨
C.暖锋暖气团主动爬升,成云致雨
D.暖锋冷气团主动爬升,成云致雨
10.下列有关寒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冷空气就是寒潮
B.寒潮通常带来大风、降温和降水天气,是我国夏半年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C.“寒冬不寒,来年不丰”,这可能与寒潮是天然“杀虫剂”有关
D.寒潮不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
【答案】
8.D
9.B
10.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8.北京时间1月20日23时27分,冬季(1月份)我国大多数地区气温较低,但并一定是最低气温;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长越短,海口与西安中,海口纬度较低,白昼较长。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的时间为冬至日;若是全球进入20日的范围约占一半时,太阳直射在180°经线上,北京时间应为8时,与题干矛盾。故选D。
9.题干中有明确的信息“寒潮南下“,寒潮的实质为冷锋,冷空气主动移向暖空气,暖空气被迫抬升,成云致雨。故选B。
10.根据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寒潮为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摄氏度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5摄氏度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寒潮来临时,风大,有利于地球表面热量传递,温度降低幅度大,绝大多数病虫害无法存活,因此是天然“杀虫剂”。故选C。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寒潮的实质及影响
【方法总结】冷暖锋的判别方法:
二、综合题
11.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为影响我国寒潮次数分布及路径示意。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甲区域很少受寒潮影响,分析原因。
(2)指出寒潮的危害。
【答案】(1)甲地处四川盆地,地形闭塞。秦岭、大巴山阻挡了南下冷空气。
(2)大幅度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寒潮来侵时常伴有大风、降雪、冻雨等天气,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影响人们出行,危害人体健康。
【解析】
试题分析:(1)甲地为四川盆地,该区域地形类型为盆地;北部有秦岭、大巴山阻挡了南下冷空气;故四川盆地和同纬度长江中下游相比,受寒潮危害较少,主要是地形的阻挡作用。
(2)寒潮造成的天气特征是北方:大风、降温、雨雪、箱冻、暴风雨,有时还带来沙尘暴;南方:降温、冻害、雨雪。造成的危害是强烈降溢造成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冻雨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影响人们出行,危害人体健康。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寒潮及其天气特征
【名师点睛】寒潮及其天气特征
概念
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形成原因
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发生日期
9月至次年5月,高峰期:3-4月和10-11月
路径
偏西路径、偏北路径、东北路径
天气特征
北方:大风、降温、雨雪、箱冻、暴风雨,有时还带来沙尘暴南方:降温、冻害、雨雪
影响地区
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其中:东北(次数)最多、华北次之、西北、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危害
强烈降溢造成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冻雨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
防御措施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监渊和预报,采取防寒措施
12. (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其在我国的表现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向南侵袭。寒潮会带来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24小时内超过10 ℃,而且最低气温在5 ℃以下,则称此冷空气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
(1)寒潮在秋季对我国农作物的危害较严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寒潮对我国不同区域影响的差异较大,试述我国北方和南方受寒潮影响表现的主要差异。
【答案】(1)秋季主要为收获季节,农作物受冻害会减产
(2)北方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和暴风雪等;南方表现为降温、冻害和冻雨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秋季正是农作物的成熟和收获季节,寒潮会使农作物受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的成熟和收割,导致粮食减产。
(2)因距冷空气的源地远近不同,所以南北方受寒潮的影响程度不同,其表现也有差异,北方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和暴风雪等;南方表现为降温、冻害和冻雨等。
考点:该题考查寒潮造成的危害。
13.自然灾害与防治,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简述图中P地出现暴雪的原因及此次寒潮可能产生的危害,并说明该区域防御寒潮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原因:P地为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的地形,来白大西洋的暖湿空气白西进入谷地后,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降水;同时受寒潮的影响,气温剧烈下降,jm现暴雪。(每点2分)危害:农作物和果树遭受严重冻害;致使牲畜死亡;暴雪和大风致使交通受阻,电力、通信中断;房屋倒塌,危及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每点1分,任答3点即可)措施: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和警报,加强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防寒、防冻措施,加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车辆上路要采取防滑措施,确保安全;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应急与抢险救灾T作;培育和推广耐寒作物。(每点1分,任答3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P地是伊犁河谷地,且向西有开口,大西洋暖湿气流进入伊犁河谷地后,受山地的阻挡,暖湿气流在爬升过程中遇冷凝结,易形成降水,再加上寒潮的强降温作用,所以jm现暴雪。寒潮的危害主要从强烈的降温、大风和暴雪对交通、通讯、电力生产和人体健康等方面分析。而防御措施有加强预报;提前做好防灾准备,如提前储存食物和生活必需品,为牲畜储备牧草,采取一些措施提高农田土壤温度等;车辆上路采取防滑措施,保持车距,确保安全;提前做好救灾和灾后恢复准备;培育和推广耐寒作物,以适应当地多发寒潮的天气等。
14.该图示意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判断195l~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原因。(5分)
(2)说出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原因。(5分)
(2)春季和秋季(2分) 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秋季主要为收获季节,农作物受冻减产(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2)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季节是春季和秋季。原因是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秋季主要为收获季节,农作物受冻减产。
考点:图表的阅读、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5.2016年1月,强寒潮影响我国,南方出现雨雪冰冻天气。读图回答问题。
(1)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2)部分地区的菜农在寒潮来临之前,会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分析其原因。
(3)简要说明如何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以有效地预防或减轻突发性雨雪、冷冻灾害的影响。
【答案】(1)P区域南部为山脉,北面开口,南下冷空气在此不断堆积,导致冷冻灾害发生频次较周围高;且P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使冻害更严重。
(2)水的热容量大,使地表降温慢、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小;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以减轻冻害。
(3)运用遥感预报灾害性天气,快速监测暴雪、冷冻灾害,对灾情作出科学评估;运用定位系统可对灾区精确定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制作防灾救灾系统,显示灾害波及范围、救灾路线,并计算需要调集的救灾设施,发出警报,及时有序地组织救灾抢险工作等。
【分析】
(1)主要从地形的角度分析P区域冻害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地形阻挡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海拔较高的原因。
(2)从水的热容量大的角度进行分析,水对气温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3)分别运用3S技术对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报,精确定位,救灾抢险等。
【详解】
(1)读图可知,P区域南部为山脉,北面地形平坦,北方冷空气可以迅速南下,在此不断堆积,难以继续向前移动,导致冷冻灾害发生频次较周围高;且P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使冻害更严重。
(2)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是因为水的热容量大,一方面富含水分的土壤表降温较慢、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小;另一方面可增加空气湿度,使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从而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以减轻冻害。
(3)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预防或减轻突发性雨雪、冷冻灾害的影响,可以运用遥感预报灾害性天气,及时监测暴雪、冷冻灾害,快速对灾情作出科学评估;运用定位系统可对灾区精确定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制作防灾救灾系统,显示灾害波及范围、救灾路线,并计算需要调集的救灾设施,发出警报,及时有序地组织救灾抢险工作等。
【点睛】
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升温和降温慢,因此对气温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既可以起降温作用,又可以起保温作用。
16.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主要发源于俄罗斯西北部新地岛附近的北冰洋海域,然后途经蒙古国西部,东移南下影响我国,读我国局部地区寒潮路径和部分受影响区域示意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1)描述图中区域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规律,简述甲地极少受寒潮影响的原因,并说出在寒潮影响下的乙地区天气特点。
(2)某杂志评选出了我国十大“新天府”,成都平原和三江平原均榜上有名。分析成都平原与三江平原相比,发展种植业的突出优势区位条件。
(3)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人口迁出较多,简述人口迁出对该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
【答案】(1)寒潮出现次数自西南向东北递增(或自东北向西南递减)。(4分)甲地极少受寒潮影响的原因:因受北面山脉(或秦岭、大巴山等山脉)的阻挡,极少受寒潮影响。(4分)寒潮影响下的乙地区天气特点:降温幅度大,大风,且伴有雨雪(或冻雨)等现象(6分)
(2)纬度低,热量充足,开发早,劳动力充足,受冬季风影响小。(10分)
(3)加强与迁入区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12分)
【分析】
结合“平均每年寒潮出现次数分布图”,可推出区域寒潮次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根据区域位置该处为四川盆地,分析出甲地寒潮较少原因;调动三江平原与成都平原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对比分析成都平原种植业区位优势;人口迁出对该地有利影响从人地矛盾减少、加强对外文化、经济、科技、思想交流。
【详解】
(1)根据“平均每年寒潮出现次数分布图”,可推出区域寒潮次数的空间分布规律呈西南向东北递增规律;甲地为四川盆地,北部受大巴山、秦岭高大山脉阻挡寒潮影响小;寒潮天气过程为冷锋天气系统,冷锋控制天气呈降温、大风、雨雪天气特点。
(2)三江平原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地广人稀,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纬度低,人口众多。成都平原较三江平原纬度低,热量足,农业种植时间长;冬季受寒潮影响小,农业损害小;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3)四川盆地人口众多,人口外迁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生态环境恢复;同时有利于该区域对外交流,促进经济、文化、科技、思想交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