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全球海洋教师学院(OTGA)天津培训中心2025年度培训班在津闭幕,来自中国、埃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越南等8个国家的16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此次培训班是亚合资项目“中国-东盟海洋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为期两周,主题为“气候变化下海平面上升及对沿海地区影响”,旨在帮助东南亚国家提升海洋监测预警能力、制定气候变化适应性策略,同时促进区域海洋治理经验共享,助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来自斯里兰卡环境部海岸保护与资源管理局、马来西亚伊斯兰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的专家为学员讲授了精彩课程,内容涵盖海平面上升机制、海岸带生态修复、灾害风险评估等,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内容饱满,形式多样,深受学员好评。学员表示,培训班紧密贴合国际和地区热点,课程设置合理、教学质量高、讲授内容实操性强,对于自己的工作和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每位学员均编写了学习报告,将培训班所学与自身工作相结合,在现场报告环节开展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圆满完成培训班既定任务。
气候变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是全球沿海国家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不仅影响沿海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也会对人类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中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研究与合作。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郑蕊副处长在培训班开幕致辞中强调,近年来自然资源部围绕气候变化对海岸带的影响与多个国家开展了务实合作,联合研发了系列公共产品。中国愿意分享在海洋灾害防御、海岸带管理等领域的经验与技术,通过联合研究、数据共享和能力建设,共同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长期致力于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研究,中心业务发展处于婷副处长向学员介绍了近年来取得的多项突破性成果。例如,通过实施中国-欧盟海洋数据网络伙伴关系计划,与欧盟联合编制了海平面上升风险评估报告;2024年牵头建设了我国首个部级海平面变化与海岸侵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自2023年起连续发布《气候变化下小岛屿国家海平面上升状况》报告等,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关键的数据和信息支撑。
此次培训,是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代表自然资源部履行国际职责,搭建交流平台,助力发展中国家提升海洋治理能力的又一务实成果。自2018年起,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和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共同承建OTGA天津培训中心,旨在加强我国同周边发展中国家在海洋科研和管理领域的对话与合作。OTGA天津培训中心每年举办不同主题的培训班,至今已为近300人提供培训机会,为提升区域海洋科技和海洋管理人才储备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还依托国际海洋学院-中国西太中心等平台常态化实施多个不同层次的培训项目,长期致力于海洋治理能力提升和知识共享。未来,中心将以“数据共享、技术输出、人才培养”为主线,持续加强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精心打造海洋能力建设平台,不断拓展海洋信息技术合作“朋友圈”,为共建和平、合作、和谐之海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