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生物第单元第章第节第课时学业分层测评含解析中图版必修

1.下列关于物质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所谓物质指自然界中的C、H、O等一切元素 B.在生物群落中一般是以化合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C.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

D.生态系统中物质保持平衡的原因在于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处于动态平衡 【解析】 所谓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不是自然界中的C、H、O等一切元素。 【答案】 A

2.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始终是与下列哪项结合在一起的( ) A.光合作用 C.水循环

B.呼吸作用 D.能量流动

【解析】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答案】 D

3.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解析】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CO2,其体内碳的去路有:一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二是被消费者所摄取;三是其遗体、枯枝落叶等被分解者分解,并将其中的碳以CO2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消费者的碳来源于对生产者的取食,其体内碳的去向:一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二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CO2释放到大气中。从上述分析中可推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答案】 D

4.下面是某营养元素循环简图,下列哪一组合能代表X、Y、Z三种生物( )

【导学号:07950048】

A.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B.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解析】 能利用矿物质的是生产者,分解有机物、产生矿物质的是分解者。 【答案】 C

5.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 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D.能量金字塔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解析】 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可循环利用,但能量是单向流动的;能量除了在食物链中流动外,还可以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流动;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生物数量金字塔可以倒置。

【答案】 A

6.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07950049】

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⑦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D.疏松土壤可以加快⑤过程

【解析】 由图可知:A代表分解者,B代表生产者,C代表消费者;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答案】 D

7.如图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种结构模式,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农作物和人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人和畜禽所处的营养级肯定是不同的

C.分解者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D.物质的良性循环,确保了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物的积累

【解析】 农作物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A错误。人和畜禽都可以农作物为食,可处在同一营养级,B错误。食用真菌的栽培及沼气池发酵,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提高了能量利用率,C正确。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D错误。

【答案】 C

8.关于碳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B.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都参与碳循环过程

C.大气中的CO2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而消失

【解析】 由于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也可将二氧化碳变成含碳有机物,所以大气中的CO2要变成含碳有机物不只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 C

A.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 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解析】 丁为无机环境,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d过程为呼吸作用,b过程为光合作用;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

【答案】 A

10.下图甲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乙表示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积累在植

物和土壤中的有机物的比例,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甲图中的a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指的是________。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形式存在。

(2)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的是________过程,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硝化细菌等生物的____________过程。过程②表示________。

(3)现今全世界都倡导的“低碳生活”措施是为了减缓主要由图甲中________(填数字)产生的温室效应现象。

(4)乙图中表示热带雨林的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甲图中a表示分解者,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2)①表示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为光合作用。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也能固定碳,②表示呼吸作用。

(3)“低碳生活”是为了减缓化石燃料的燃烧。

(4)热带雨林温度高,分解者活动旺盛,土壤中有机物少。

【答案】 (1)分解者 有机物 (2)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呼吸作用 (3)⑤ (4)B 热带雨林温度高,分解者活动旺盛

11.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甲、乙、丙、丁构成生物群落,箭头①~⑨表示循环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中的气体X是指CO2和CO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10 元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

THE END
0.人员职位结构简图,我们电厂汽轮机结构示意图(老师傅整理)机组启动过程中,使用该方式,其自动控制阀门开度及主蒸汽压力如下图: (2) 低旁冷态启动模式 低旁启动过程中控制过程与高旁类似,可投自动,压力人为设置。起初手动打开一定开度: Ø 凝汽器抽真空时可以直接抽到锅炉汽包,有助于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内存水蒸发,消除水封,也有利于汽包水蒸发,尽早建立锅炉水循环。 Ø 给蒸汽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94:3;138ftvkimg8igvcomu863;494499
1.小题图题目答案解析,小题图题目答案解析4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2题 图中甲、乙、丙三个环节分别是( ) 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因素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更符合实际的是( ) A.坡面流、下渗、壤中流 B.壤中流、下渗、坡面流 C.下渗、坡面流、壤中流 D.坡面流、壤中流、下渗 问题2选项 A.坡度越大,坡面流越小 B.植被越茂盛,jvzquC41yy}/3;ykmw4dqv4pgyzjm~4uq/+F7.G2':L&GB*C4'?9'N:';D+CG6q6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