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地球的公转及意义是学习的难点,高考的重点。
一、地球公转的概况
(1)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自西向东。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2)周期:恒星年为真正的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为365天5时48分46秒
(3)速度: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为1月初,远日点公转速度最快为7月初(近快1远慢7)
黄赤交角示意图
由于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还自转,公转形成的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自转形成的轨道面——赤道面之交有夹角。而太阳光沿着黄道面射向地球的那束光为直射光(此光延长线过球心),所以地球公转一周的结果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上南北移动。由于黄赤交用的度数是23度26分,所以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最大角度也是23度26分,这就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此段理解即可)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图(必须记住)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静态变化规律:
春秋分:全球昼夜等长,参考下图
春秋分光照图
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极点,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参考下图理解
夏至日光照图
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极点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夜。南半球反之,参考下图理解。
冬至日光照图
下图为四个节气俯视光照图(需要理解并会给图判断日期)
总结:判断某点的昼夜长短,看直射点直射哪个半球,规律是: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此半球极点附近有极昼。
(2)昼夜长短的动态变化规律
下图动画反映昼夜长短变化
总结:判断某段时间内,某地昼夜长短的变化,需要判断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规律为: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此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自己总结南北极极昼极夜的变化规律。
(3)昼夜长短的计算——数格法、日出日落法
数格法:在光照图中数某点所在的昼弧占几个格,在算出每一个格是几小时,就可以算出某点的昼长。例如下图中A点的昼长为2.5*2=5个格,一个格为30度,即2个小时,A昼长为5*2=10小时
日出日落法:某地昼夜长短影响日出日落的当地时间,具体看下图,以北京为例。
标准为春秋分,北京是北京时间6点日出,18点日落,昼长为12小时
如果某地4点日出,则日出时比6点(标准)昼长了2个小时,日落时比18点也要长2个小时,为20点(18+2)日落。昼长为16小时(12+4),或者用日落的20点-日出的4点=16小时。
注意:这个方法必须用的是当地时间,如果题目给的不是当地时间,用时间计算的方法算成当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