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梁思成曾说:“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与在大火之中抢救宝器名画同样有急不容缓的性质。”
何出此言?
百年前的中国动荡不已,无数古建筑遭到侵略者、军阀的肆意破坏,甚至连窗棂、砖瓦都会被苦于生计的民众拆下变卖。
1930年,中国营造学社成立,这是近代第一个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术机构。
自成立起,以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莫宗江等人为代表的学社先贤,便开始了抢救古建筑之旅,长达15年。
他们走访全国190个县市,仅1937年以前,就调查古建筑2738处,详细测绘了206组大小建筑群,完成测绘图稿1898幅。(1937年后的准确数据不可考)
后来,梁思成根据中国营造学社整理的资料,写成面向全世界读者的英文版《中国建筑史图录》一书,也就是现在的《图像中国建筑史》(A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1984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并获当年“全美最优秀出版物”奖。
书中收录59幅精美的手绘建筑图纸。
结合文字解说,将中国历史上多个时期的古建筑,按照外观、结构特点进行了比较和梳理。
2020年是中国营造学社成立九十周年,一条联合读库,推出这套“中国建筑史初探”套装, 包含:
《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
《营造天书》
“梁·古建制图“笔记书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这些丰富、翔实又富有美感的手绘测绘图。
图片又大又清晰,每一个细节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都配有中英文标注。
既是赏心悦目的画作, 更是对古人营造秘诀的图解。
即便不看任何说明文字,单是欣赏图,也能对中国古建筑有个粗略的了解。
其中,山西应县佛宫寺辽释迦木塔的测绘图,是难度最高的一批图纸。为了测量塔顶相轮的高度,梁思成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爬上塔顶。
这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塔。
他们精细测量了各层的平面、斗栱、塔刹等,并绘制出楼梯、栏杆、格扇多处细节的图样。
还有山西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
判断出寺院最高处的东大殿,是公元857年(唐)修建。从此打破日本学者“中国境内已无唐代木制建筑”的断言。
东大殿更是一座“殿堂”级的木结构建筑。
它绝无仅有地集结了四样唐代艺术于一体:唐代木结构建筑、30多尊唐代佛像雕塑、唐人题记、唐代壁画。
梁思成原话这样说的:
梁思成、莫宗江等学社同仁笔下的中国古建筑测绘图,一方面秉承了西方建筑学的制图手法,及其蕴含的西方古典主义美学精神;
另一方面又创造性地融入了中国传统工笔和白描的技巧,更好地呈现出中国古建筑独特的美感。
这样的插图风格,在世界建筑史经典著作中也可谓独树一帜。
手绘图原件已由梁思成遗孀林洙捐献给国家图书馆,书里配图是由林洙特意请国图翻拍原作交给读库的。
经读库修复后,图片的清晰度、还原度,都远超当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的那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