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吴**(实名认证)
IP属地:四川
下载本文档
1、第八章 海洋和海陆交替带地貌和沉积物,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2/3的地球表面为大洋水体覆盖。我国沿岸具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一海洋环境地貌和沉积物,(一)海岸带 陆地和海洋的接触地带,称为海岸带,通常又称海滨。分为现代海岸带和古代海岸带。,现代海岸带是由海岸、潮间带、水下岸坡组成,海岸是指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带,其陆上界线是波浪作用的上限。 潮间带是高低潮海面之间的地带。 水下岸坡为低潮线以下,至波浪有效作用于海底的下限。其下界约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处。 海岸带的地貌和堆积物是海水和大陆交互作用的历史纪录。,海洋环境分区与海岸带地形,现代海岸带 古海 浅海 岸带 海岸线 海滨线 平均高
2、潮线 平均低潮线 潮间带 潮上带 浪基面 潮下带 水下岸坡区 海滩区 海岸区 外 滨 近 滨 海 滨 前滨 后滨,(二)海岸带的水动力,波浪、潮汐、海流、河流 其中以波浪作用为主, 潮汐只在有潮汐的海岸对地貌起塑造作用。 海流由于盛行风及海水温度和盐度等因素影响,海水因密度差异向一定方向运动形成海流。 河流只限于河流入海的河口段。,1、波浪作用: 是海岸地貌形成过程中最为活跃的营力之一。 概念风吹过海面,使水质点做圆周运动,海面水体随之发生周期性起伏,形成波浪。 (1)波浪的大小主要与风速和波速有关。 (2)不同水深地带,波浪运动、波形、受力状态和对海底的作用不同。 称水深大于L/2为深水区
3、水深小于L/2为浅水区 把 水深L/2 的深度作为波浪作用的下限面。,波浪要素与浪基面,浪基面(水深L/2),在水深不超过1/2波长的浅水区,波浪会因与海底之间的磨擦而逐渐变形直至破碎。,浅水波,浅水区波浪水质点运动做椭圆运动,其扁度随深度减小而增大。 深水区波浪水质点做正常圆周运动,随水深增大,圆周运动幅度越小。,横向流和沿岸流: 海岸带泥沙的运动受到2种力的作用,即波浪力和重力,在这两种力的作用下,海岸带的泥沙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 (1)当波浪前进方向与岸线垂直时,波浪力与重力的方向线在水下岸坡或海滩面上的投影同在一条直线上,被启动了的泥沙会产生向岸和向海的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泥沙的横
4、向运动。 (2)当波浪前进方向与海岸斜交时,波浪力与重力沿坡面的切向分量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被启动的泥沙向岸运动的路线与沿海滩斜坡滚落向海的路线不一致,泥沙不但发生横向运动,还依波浪力和重力的合力方向沿岸运动,形成纵向运动,(2)潮汐,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称为潮汐。潮汐引起的海水的周期性水平流动称潮流。,涨潮:海面升高,海水涌上海岸。 落潮:海面下降,海水从海岸退回。 高潮:涨潮时海水面最高处。 低潮:落潮时海水面最低处。 潮差:高潮与低潮的高差。,潮汐要素:,(三)海岸地貌,1)海蚀地貌 海蚀作用(marine erosion):海水对海底或海岸岩石的破坏作用。分为
5、机械侵蚀和化学溶蚀两种。 根据海岸地形及岩石出露情况,海岸可分为: 基岩海岸 沙质海岸 泥质海岸,A 海蚀崖海浪长期作用下,基岩不断崩塌后退形成高出海面的基岩陡崖。 B 海蚀穴海浪掏蚀、溶蚀基岩岩岸的下部所形成的凹槽。 海蚀洞当海蚀穴深度大于宽度时,叫海蚀洞。 C 海蚀窗(节理、软弱岩层、海水压力、压缩空气) D 海蚀拱(海穹)向海突出的岬角同时受两个方向波浪作用,可使两侧海蚀穴蚀穿 形成拱门。 E 海蚀柱海蚀拱坍塌留下的突立的岩柱。 F 海蚀平台海蚀崖不断后退,海水不断冲刷、磨蚀位于海蚀崖前方的基岩面,形成微微向海倾斜的基岩平台。(波切台),基岩海岸的平衡剖面及其形成过程,波切台,海蚀崖,海
6、蚀洞,海蚀柱,北戴河鸽子窝海蚀凹槽及海蚀崖,北戴河老虎石海蚀穴,蜂窝状海蚀穴,2)海积地貌,(1)横向流堆积地貌 海滩(潮间带)泥、砂、砾被激浪流堆积在岸边而成的向海微倾斜滩地。 分砾滩、 沙滩、 泥坪。,水下沙堤:它大致与海岸平行分布,在波浪向海传播时,由于波浪不断发生局部破碎使能量降低,因而发生堆积,形成一条或数条水下堆积体,称之为水下沙堤。 离岸沙堤:它是露出水面以上,大致平行海岸的沙堤。长几公里几十公里。沙堤断续连接留下潮流入口,其内即成泻湖(离岸堤与陆地之间封闭半封闭的浅水水域)。 水下堆积阶地:在水下岸坡的坡脚处,由向海移动的泥沙按密度、大小分选堆积而成。,(2)沿岸流堆积地形,沙
7、嘴:一端与陆地相连,另一端向海伸出的泥沙堆积体。如果堆积在湾口,形成拦湾坝。 连岛沙坝:在岛屿与陆地之间形成波影区,波影区内波浪作用减弱,搬运能力降低,泥沙流在岸边堆积下来并逐渐扩大与岛屿连成一体形成连岛沙坝。,沙嘴,泻湖和连岛沙坝,老虎石连岛沙坝平面,二海陆作用交替带的地貌和堆积物,海洋和大陆之间的过渡地段,这里的地貌的形成、发展和演化及堆积物的形成,明显受大陆水体与海洋水体相互作用的控制。 主要是河口三角洲地貌及堆积物,其次是河口湾及滨海泻湖,(一)河口地貌和堆积物,1河口区的特征 入海河流与海水相互作用的地区,称为河口区。 河口区作用类型:河流作用、波浪作用、潮汐作用。,几个概念 潮流界
8、: 涨潮时,海水上溯到潮流速与河流速相抵消处称为潮流界。 潮区界:在潮流界以上,受涨潮流顶托河水位时有升落,即发生潮差,潮差为零的部位称潮区界。 口门:陆上三角洲的边缘或河口沙岛消失的部位。,2.河口分段与河口地貌,河口区通常可以划分为近口段、河口段和口外海滨段。 近口段从潮区界到潮流界的河段;近口段尽管受到潮汐的顶托,但仍然以 河流作用为主; 河口段从潮流界到口门的河段;河口段河流与潮流共同作用,双向水流和河床不稳定是河口段的特点; 口外海滨段从口门到三角洲前缘坡折处。以海洋作用为主,除潮流作用外,还有波浪和海流的作用。 河口地区最大的地貌单元是三角洲。,(二)三角洲地貌和三角洲堆积物,1三
9、角洲 在河流与海洋(或湖泊)的汇合处沉积形成的平面上呈三角形的堆积体。 格罗威(Galloway,1975)根据河流作用、波浪和潮汐作用的相对强度将世界各主要大河的三角洲进行了分类,并表示了三角洲的各种极端类型和过渡类型,以及与3种能量作用的相对关系。,三角洲的类型,三角洲,鸟足状三角洲-河流作用为主;尖头状三角洲-波浪作用为主;扇状三角洲-如果以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由于汊道众多并多次改道,导致三角洲比较均匀的向外扩展,形似扇子。,鸟足状三角洲,尖头状三角洲,扇状三角洲,梳状三角洲,(1)三角洲沉积物的平面分布,三角洲平原带 为三角洲的陆上部分,主要为河流、牛轭湖、决口扇、湖泊、沼泽和泻湖沉
10、积,往往还有风成沙沉积 三角洲前缘带 位于水边线以下,围绕三角洲平原带的边缘呈环带状分布,它处于海岸和河流带入的沉积物混合地段,经海洋作用的再改造、再分配形成比较纯净的沙质沉积,而泥质和有机质较少。 前三角洲带 位于浪基面以下三角洲前缘向海一方。沉积物富含有机质和泥质,它是河流搬运来的粘土悬浮物质和胶体溶液在海底沉积而成的,含海相化石,(2)三角洲沉积物的剖面结构,顶积层 包括陆上和水下两部分。相当于河口段的沉积,是冲积、湖积和沼泽堆积的交互沉积。以砂、粉砂为主,间夹粘土及泥炭。 该层以岩性不均一,岩相关系复杂为特征。 前积层 它是水下三角洲斜坡部分的堆积物,岩性以粉砂、粘土为主,有时二者呈互层状。 底积层 多为悬移的物质沉积于三角洲的最前端。主要由粘土、亚粘土组成。,(三)河口湾沉积物与泻湖沉积物,1河口湾沉积物 在潮汐作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