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全文2100多字,阅读需要5分钟,其中有个小故事,值得一看。
古人所说的龙脉是把连绵起伏山脉的外在形态比喻成像龙一样的奔腾起伏,神龙见首不见尾。
1、龙脉起源
从地形图中分析,风水学认为全世界的龙脉都从昆伦山发脉,它脉出八方,有五大干龙跑向各处,有三大龙脉在中国
· 北龙:艮龙发脉,走黄河以北广大地区。它的起点从昆仑山向北延伸到祁连山,之后转向在大兴安岭山脉以及长白山脉,最后从长白山脉延伸到朝鲜白头山而入海。例如我国新疆经山西最后到东三省。
· 中龙:震龙发脉,走黄河以南 长江以北广大地区。从昆仑山向东经过秦岭、大别山、江浙一带最后入海,从海里抬头就是指的日本。例如我国四川、中部地区、黄河以南、长江以北。
· 南龙:巽龙发脉,走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从昆仑山进入到西藏、云南,最后在福建入海,而南龙抬头就是所说的台湾山山脉。例如我国的西藏、云南、贵州、湖南、最后经过沿海一带以及台湾。
这艮、震、巽三大干龙发自西北 走向东南。
2、斩龙传说
看过《鬼吹灯》系列小说或盗墓笔记类电视电影的应该对;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若有八重险,不出阴阳八卦形,这几句话有印象,其实它是改编于唐代杨筠松的《憾龙经》中,寻龙千万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门前若有千重锁,定有王侯居此间。这几句话,这是风水界的“祖师爷”对具有帝王将相之象的风水宝地的描述。
众所周知,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天下得以太平,百姓也从此安居乐业。
然而朱元璋出身贫苦,一生命运多舛,疑心非常大。民间传说他火烧庆功楼,杀了当年和他出生入死的功臣,就是为了防止这些人拥兵自重,将来造反。
为了永保朱家天下千秋万代,朱元璋又让大名鼎鼎的刘伯温寻找天下龙脉,悉数斩断,以保大明江山长盛不衰。
刘伯温领了圣旨,夜观天象,发现无锡龙山隐隐有龙脉龙气,现在虽然太平无事,但龙脉一成,若干年后,必然要出三斗三升芝麻官以及三王十八将,大乱天下。
朱元璋听了,大吃一惊。赶忙让军师刘伯温前去毁了这座龙脉。
刘伯温来到无锡,登上了山头,左右一望,心中不禁暗暗有些慌张,这里山脉之下卧着一条土龙,仅仅挖断山脉还不够,要想彻底铲除,只能将这土山彻底铲平才行!
然而,偌大的土山,何时才能挖完呢?
刘伯温忧心忡忡,蹲下身子抓起一把泥土,捏一捏发现土质细腻,不禁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立即吩咐手下人告知龙山脚下的父老百姓:
当今皇上来自民间,深知百姓疾苦,今发现此地泥土乃是宝贝,百姓若挖土为泥做成器物,必然变废为宝,永世不愁吃喝。
与此同时,刘伯温还叫来一些能工巧匠,用泥土捏了许许多多头戴朝冠、身穿朝服、脚登朝靴的文官武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人人见了都喜爱。
虽然如今不再兵荒马乱,但老百姓的生活还是十分贫困,看见刘伯温高价收集泥人,还真以为朝廷为百姓着想,让他们过好日子。
家家户户喜笑颜开,个个都不种地了,拿起锄头铁锹就跑去挖泥和土,做泥人。
只要泥人做出来,刘伯温不论好坏,一缕酌价收购,很快大街小巷开了很多店铺,大家都在做泥人,卖泥人。
刘伯温看到自己的计谋得逞,不禁洋洋得意。夜里,与随同前来的大太监开怀畅饮。
酒过三巡之后,太监忍不住问出了疑惑,“军师,皇上派你来斩断龙脉,你为何叫无锡百姓做泥人呢?”
刘伯温喝得酩酊大醉,酒后吐真言,得意说:“公公在大内伺候皇上,对堪舆之术可能不知,别看这里是龙脉,但只要我略施小计,定让这龙脉半点不剩!”
说着,刘伯温附耳在太监,如此这般一说,太监也哈哈大笑,“妙,妙,妙……”
过了几天,刘伯温调来大队人马,在龙脉附近的荒坡上扎营下寨。然后把周围的树林全部砍倒,开辟出一块空地,大兴土木,开始凿井。
附近的老百姓不知道刘伯温葫芦里藏着什么药,都纷纷来问。
刘伯温抚须,笑着说:“做泥人怎么能离开水呢,我挖井自然是帮你们呀!”
老百姓信以为真,连连拱手感谢离去。
太监早已知道了刘伯温的计划,躲在一边冷笑,告诉自己的心腹:
“都说读书人耍心眼比谁都狠,果然如此,别看刘伯温说得好听,其实他就是要用水井斩断龙颈,让这里彻底成为死地,世代尽出聋瞎之人呀……”
都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太监站在山上说的这些话,被土龙神听得清清楚楚。
土龙神越听越气,用力晃动着身体,山峰顿时摇晃起来,裂开了一个大口子,迸发出数十丈高的雾气,眨眼的功夫,天地昏暗,伸手不见五指。
乌云滚滚,雷声大作,天地突起异象,随着一声“轰隆”巨响,荒地上突然长出一座小山来。
刘伯温顿时傻了眼,明白自己已经惹怒了天地,再无斩断龙脉的可能,只要灰溜溜地回到了南京。
为了避免朱元璋责罚,没过多久刘伯温就辞官回了老家。
从此之后,无锡就留下了“一夜长产山”这个出典。
因为产山是龙山气出来的,所以产山上的泥土十分粗糙,不适合做泥人。但刘伯温这番折腾,也让无锡人多了一门捏泥人的手艺,世代相传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