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水磨竹节钢鞭——黑脸门神尉迟敬德扬名立万的武器(兵器出处:兴唐传、隋唐演义)
钢鞭属于十八般武器“九长九短”中的短兵器,在双方交战中具有出奇制胜的作用,钢鞭势大力沉,对臂力要求颇高,而尉迟恭使用的水磨竹节钢鞭,长约四尺半,底部有圆结可握,钢鞭前细后粗,如竹子节节攀升,在黑脸门神手里一挥,真有点道教里四大天王的霸气。
尉迟敬德面黑心红,钢鞭无敌,骁勇刚毅
尉迟恭性格倔强,是个一根筋的直肠子,秦王李世民为了收服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但他降唐后忠心不贰,御果园单骑救主,在建立唐朝的历次征战中勇猛杀敌,战功赫赫。后来李建成与元吉屡次重金拉拢尉迟恭,但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立场坚定,帮助李世民最终夺得主动权。
尉迟敬德与秦琼棋逢对手,最终双双成为门神代言人
尉迟敬德是铁匠出身,投军之前打造了一对竹节钢鞭,因妻子怀有身孕留下一支便于父子相认,多年后终于等来双鞭重逢的一幕。这位面如锅底的黑面老将在秦王帐下一直扮演急先锋的角色,并凭借精妙绝伦的武艺成为唐军的定海神针。
在门神的岗位上,尉迟敬德是资深最老的名将之一
当李世民登基后梦见泾海蛟龙袭扰夜不能寐,这位赤胆忠心的老将又与秦叔宝组成护甲门神,帮助秦王渡过难关,久而久之,尉迟恭与秦琼成了门神的代言人,千年之后,那一对劲挺剔透的竹节鞭也飞跃五河四海,纷纷贴在千家万户的门前,成为老百姓最熟悉的古代兵器。
秦琼表现完美,是隋唐英雄不可超越的标杆
十二、瓦面金装锏——济南府第一条好汉秦琼的祖传宝贝(兵器出处:兴唐传、隋唐演义)
无论是《隋唐演义》《兴唐传》等评书演义还是古代史书的留存史料,隋末唐初的秦琼都堪称山东历城(今济南)知名度最高的英雄好汉,而跟随他建功立业的,除了坐下良驹黄骠马,便是他身背的一对瓦面金装锏,据传是秦琼祖辈秦彝所用宝器,采用熟铜锻造鎏金而成,重约120斤,实乃家传之宝。
双锏是秦琼后发制人的秘密武器,出手必然有所斩获
秦琼为人豪爽,仗义疏财,喜爱交接江湖好汉,接济穷人,尽管身为班头人微言轻,却因武艺高强赢得“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神拳太保秦叔宝”的美名。秦琼是瓦岗军中从普通头领身经百战成为三军大帅的标杆性人物,秦琼精通韬略,文武双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最后成为人生赢家。
秦琼锏法传自祖辈名将,所以一亮相就出手不凡
由于出身寒微,秦琼这对瓦面金装锏也随着秦琼命运的波折沉浮不定,当年秦琼押解到潞州天堂县投文,穷困潦倒,落到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地步,不得已将祖传兵刃瓦面金装锏到当铺以铁条的价格当了几两银子聊以糊口,正所谓“运气黄金失色”之时,真正到了人生最低谷的时候。
战场上使用奇特武器的战将往往身怀绝艺
久经曲折后,秦琼的人生一路开挂,对阵尉迟敬德三鞭换两锏平分秋色,在对阵劲敌裴元庆时,更是使出了看家本领“撒手锏”,将银锤将裴元庆收付,这对兵器为他赚足了面子。
从战术角度分析,把造价不菲的金装锏采用孤注一掷的方式撒手扔出,如没有必胜的把握必然损失惨重,秦琼做事沉稳,考虑周到,愈是侠之大者愈能兵行险招,更说明好汉秦琼的心理素质强大,和对取胜信心之足。
独脚铜人是类似降魔杵的武器,在三国演义中典韦曾经使用类似武器
十三、独脚铜人——来自突厥被武侠小说家宠爱的独门兵器(兵器出处:兴唐传)
《兴唐传》是童年时最爱看的连环画之一,除了关心隋唐英雄的排名,最好奇的就是战场厮杀时千奇百怪的独特兵器,独脚铜人首当其冲,根据评书演义描述,这是一种来自北方突厥民族的重型打击钝器,用红铜掺以纯钢锻造,形貌与人形无异,头部的金刚杵上雕刻着狰狞可怖的人头,就像降魔杵一样令人胆寒。
在罗通扫北演义中,独脚铜人这种武器曾经出现过
它第一次出现在李元霸与瓦岗军会兵四明山时,口北王福克宗坦手执独脚铜人迎击战神李元霸,结果可想而知,无论铜人金人,全部被第一猛将秒杀。这次出师不利的首秀之后,独脚铜人此后却成为演义小说中的常客,在《罗通扫北》中,铁雷八宝的“独脚铜人娃娃槊”成为名将罗通天下无敌的银缨攒竹梅花枪的唯一克星。
而到了《明英烈》中,神勇无敌将常茂也是使用“独脚娃娃槊”大杀四方。究其原因,这件武器的奥秘在于它恐怖的外形和独特的气场,加之不按套路出牌,因此每次出现都有爆冷的效果。
到了现代,独脚铜人的传说威力依旧,无论是武侠巨擘金庸还是武侠小说家梁羽生,都在小说如《侠骨丹心》、《云海玉弓缘》描绘了这件异域武器的独特威力。综合而言,这是一件具备神秘法力的武器,恰如铜制的人像被施展了魔法的咒语,让对方产生心理阴影,最后在恐惧中自乱阵脚吧。
十四、穿云箭——薛仁贵缔造传奇的神奇弓箭(兵器出处: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
薛仁贵是唐初名将,其军事生涯真正实现了从士兵到元帅的传奇飞跃,在评书小说中更是经历多重波折,张世贵屡次阻挠,使薛仁贵立下汗马功劳却一次次被冒名顶替,最终白袍救主才真相大白。
唐初名将薛仁贵是百步穿杨的神箭手
在评书《薛仁贵征东》中,学艺下山的薛仁贵在九天玄女那里获得了震天弓和穿云箭,并在征东过程中大发神威,箭射飞刀,杀死辽东第一勇将盖苏文。
在史书记载中,箭法精妙的薛仁贵同样是人生赢家,当年唐高宗欲试验薛仁贵是否真有神力,结果薛礼猛拉宝雕弓,一箭射去,竟将五层重甲穿透,众人皆惊为天神。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缔造传奇
后来薛仁贵率兵在天山迎战袭扰边境的九姓铁勒,面对凶悍的骑兵勇士,薛仁贵单挑敌酋,弓如满月,箭无虚发,三箭射出后敌将应声倒地,其余骑兵望风归降,薛仁贵乘胜追击,大获全胜。此战之后,全军传唱“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成为战争史上以一当百的典型案例。
穿云箭并非穿云破雾,具有激光制导能力的飞行武器,而是小说家在古代弩箭基础上臆造出来的神奇箭矢,其在战争中的威力取决于射箭人的剪法是否精准,而号称“白虎将星”下凡的薛仁贵有此能力。
薛仁贵与薛丁山都是百发百中的神箭手
而到了另一部评书《薛丁山征西》中,穿云箭蛰伏数年之后再次出现,薛丁山师傅王敖老祖在他学艺下山时同样赠他穿云箭和宝雕弓,并有破解各种法器的神奇功效。果然,薛丁山征西时用穿云箭先后破掉苏宝通和苏锦莲的飞刀、飞镖和火葫芦,立下奇功。
然而这件制导武器毕竟没有热成像和人脸识别的功能,当薛仁贵被杨凡困在白虎庙,生死一线之时,儿子薛丁山救夫心切,在云雾缭绕的战场上瞄准杨凡射出穿云箭,却阴差阳错射中了薛仁贵的元神白虎,铸成了终生遗憾,这穿云箭竟然帮了倒忙。
到了今天,自从星爷周星驰在《功夫》中那句经典台词“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走红后,穿云箭竟然成了直播打赏工具,神奇武器的身份变化如此玄妙,真有点匪夷所思。
十五、盘龙棍——宋太祖赵匡胤始创的新式兵器(兵器出处:赵匡胤演义)
棍又称棒,位列“百兵之长”,又有“棍扫一大片,枪挑一条线”的俗谚,是武术套路中最常见的武器之一,然而盘龙棍却造型奇特,来历自是不凡。
宋太祖赵匡胤是被载入历史的著名马上皇帝,盘龙棍横扫沙场
根据演义小说描述,当年宋太祖赵匡胤担任北周大将镇守西林川,邻国御前大将刘定国率兵来袭,战场上免不了一场恶斗,那刘定国刀法精奇,泰山压顶般劈将下来,把赵匡胤虎口震裂,武器齐眉棍也断为两截,败下阵来。
此后赵匡胤在集市上受到老百姓农具连枷(农民拍打谷粒的工具,用一条长棍和长方形木板用铁环连接而成),随后安排铁匠将齐眉棍改造成用铁环连接、一长一短的两截棍子,为振军威,特取名为“盘龙棍”。
据传盘龙棍由宋太祖赵匡胤发明,并演化为双节棍的形式
次日继续鏖战,赵匡胤手托盘龙棍心中忐忑,刘定国故伎重施,双方杀得难解难分,激战中赵匡胤大棍抡下,对方用刀一挡,却被盘龙棍捎正中铁盔,打得他晕头转向。
赵匡胤占了先机,信心倍增,挥舞长棍上下盘旋,刘定国被打的滚鞍下马,仍被棍捎命中后脑,尸横当场。盘龙棍就此一战成名,成为武器库的大杀器。
随着岁月的变迁,盘龙棍逐渐由兵器演化成武术表演器具,并且远渡重洋,分别传播到东南亚的菲律宾和隔海相望的日本,两截棍子长度也由长短不一变为铁链连接的两节短棍,各长30公分。
功夫之王李小龙的双节棍耍得出神入化,变化无穷
随着功夫之王李小龙在影坛上缔造传奇,他双手挥舞双节棍的飒爽英姿更是成为经典一幕,就像歌星周杰伦的快歌金曲“我挥舞双节棍,呼呼哈嘿……”
金刀令公杨业因刀法精奇,战无不胜被称为“杨无敌”
十六、紫金刀——杨家将老令公杨业威震北国的兵刃(兵器出处:杨家将演义)
在整部评书小说《杨家将演义》中,老令公杨业紫金刀的威名四海皆知,据传杨业刀法传自第一代金台侯杨会,这口宝刀净重82斤,乃是魏文侯曹丕所制,具有吹毛利刃的效果。
张令涛、胡若佛的把杨继业的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
杨业的授业道士原为三国名将的后代,并将秘藏《关家刀谱》、廉颇的《廉家刀法》及东汉马武的《马家刀法》融会贯通,传授给杨业,果然是名师出高徒,此后杨业忠勇刚烈,智谋双全,一口紫金刀击败无数敌将,并赢下了“杨无敌”的威名。
描写杨业戍边的经典连环画《杨家将》
然而由于杨业早年追随北汉刘崇守卫边疆,在他归顺北宋后始终未能获得宋太宗赵光义的充分信任,当辽国进犯时多次以副将身份出征,也为最终他悲剧性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紫金刀随杨老令公征战沙场,最终在李陵碑尽忠
在演义小说中,杨继业兵困两狼山,被围得铁桶一般,杨业血染征袍杀敌无数,无奈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只剩杨延昭孤军突围而去,老令公宁死不降,头碰李陵碑壮烈殉国,留下千古佳话。
关于潘仁美与杨家的公案在历史上得以澄清,但自杨业殉国后,杨家后人忠勇报国,却无人再用紫金刀斩将杀敌,除了长枪作为宋代流行武器更加普及之外,杨业宝刀在战场上失踪后,祖传刀谱的湮没无闻也有一定原因。
十七、降龙木——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秘密武器(兵器出处:杨家将演义)
在古代演义小说中,有件兵器仅仅出现过一次,但它却威力无穷,并且名扬天下,还成就一段天造地设的好姻缘,起到红娘牵线的作用,它就是降龙木。
穆桂英的故里穆柯寨已经难以找到降龙木,但这种稀有木材确实存在
降龙木如此奇效,因为它并非传说,而是生长于山东泰安、张家口蔚县、保定涞源的一种稀有树种,因为竖长六道棱条,也叫六道木,这个树种脾性奇特,只有在靠近山顶的上坡部位,且必须是山的背面才会发现,存世量极少,应属于阴沉木的一种。
在评书《杨家将演义》中,辽国大将韩昌请来世外高人精心摆下机关重重、杀机四伏的天门阵,杨六郎屡次冲杀,却被阵中毒气困扰,而唯一破解迷局的法宝则非降龙木不可。
穆桂英是演义小说中著名的女将军
因为杨宗保寻找降龙木而在穆柯寨招亲,为大破天门阵赢得转机
此后降龙木成为故事暗伏的一条主线,先是杨宗保受命去穆柯寨寻访降龙木、穆桂英擒获杨宗保上山招亲、杨六郎以违反军规之名欲杀杨宗保,此后小夫妻戴罪立功,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等经典桥段逐一登场,这降龙木就像药引子不可或缺。
穆桂英身背降龙木大破天门阵,杨家将缔造传奇
抛开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真伪性,从杨六郎的角度分析他为什么选择穆桂英指挥攻破天门阵,穆桂英是女流中的魁首,女性为阴,而穆桂英手使那条降龙木法力神奇,判断应是受过雷击的降龙木,这种至硬的阴沉木自然具有百毒不侵的法力,在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天门阵最终被穆桂英冲击得土崩瓦解也在情理之中了。
至于降龙木,自从大破天门阵一炮而红,此后更是身价百倍,虽然它独门武器的身份不被认定,却因为木质坚韧、性如牛筋被称为“牛筋树”,用它制作的珠子价值昂贵,有招财珠的美称,而珠子中带有四只“龙眼”的,其价值甚至超过黄金。
十八、杨志宝刀——青面兽杨志保存杨老令公的遗物(兵器出处:水浒传)
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有三把知名度最高的宝刀,分别为林冲被骗到白虎节堂时带的宝刀、行者武松的镔铁双刀以及青面兽杨志保存的杨老令公的宝刀。这种短柄的单刀,在宋代宋代《武经总要》里又称“手刀”,是战将们厮杀时随身携带的防身武器,多为精钢锻造而成,锋利无比。
青面兽杨志的标志性形象,杨志卖刀
青面兽杨志上梁山之前命运多舛,处处走背字,尽管他中过武举,却因押运花石纲黄河翻船,四处逃亡,为谋个一官半职花光了积蓄,却被高俅扫地出门,流落街头,为了一口饭吃只好变卖家传宝刀。
水浒传连环画之《杨志卖刀》
杨志卖刀的经历与秦琼卖马何其相似,同样是将门之后,同样是囊橐皆空,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为了活命只好变卖军人们视为生命的祖传单刀,宝刀对他而言不仅仅是防身作战的武器,而承载着家族的荣誉,代表着三代将门之后的尊严,寄托着他封妻荫子,报国尽忠的一丝希望,这把宝刀使他最后的救命稻草,计划卖掉的那一刻,杨志就像一个孤注一掷的赌徒。
手握宝刀等待识家,却等来了泼皮无赖牛二
杨志远没有秦琼那样幸运,尽管他信心十足的宣传自己宝刀具有剁铜钱而不卷、吹汗毛轻松得过以及杀人不见血的神奇特点,但他唯一潜在的买主是号称“没毛大虫”的泼皮牛二,俗话说“货卖与识家”,杨志的悲剧在于在一个无赖面前展示自己祖传宝贝的功效,这无异于在强盗面前证明收藏品的真伪。
杨志向众人展示自己宝刀的两大神奇之处
牛二胡搅蛮缠试图抢刀,杨志忍无可忍,出刀自卫
牛二的步步紧逼和胡搅蛮缠让杨志的忍耐到了极限,英雄可杀不可辱,将门之后那股血性不容亵渎与轻视,在生死关头,杨志忍无可忍拔刀出手,结果显而易见,牛二命丧刀下,刀刃上果然滴血不沾。
杨志因卖刀而杀人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此后他从囚徒到戴罪立功的副将,然后二次押运生辰纲,到逼上二龙山成为草莽英雄,卖刀失利让他放弃了最后的幻想,忍让无法解决一切问题。
十九、狼牙棒——梁山好汉霹雳火秦明专用的进攻兵器(兵器出处:水浒传)
狼牙棒是一种头部枣核形状,密布铁钉的作战武器,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采用形似棒槌的野鹿下颌骨制成狩猎的为武器,因它带有鹿的后槽牙称为鹿牙棒,又因古代麡狼与鹿外形神似,狼牙棒因此而来。
手持狼牙棒的霹雳火秦明是五虎上将之一
狼牙棒是一种重武器,因它密布倒刺对身披重甲的武将杀伤力极大,在战场上扬名立腕,北宋时期被少数民族军队带入中原战场。
因使用狼牙棒最著名的猛将当属梁山好汉霹雳火秦明,原为青州指挥司统制,负责青州城的军事防御,秦明武艺高强,手中一柄狼牙棒使得虎虎生风,威风凛凛,宋江、花荣等为收服他伤透了脑筋。
霹雳火秦明的形象特征鲜明,性如烈火,锋芒毕露
秦明的一生就像他手中的狼牙棒同样命运,秦明性情暴烈,有勇无谋,冲杀战场时勇往直前,不惧生死,像狼牙一样锐不可当,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仅具匹夫之勇的狼性太过激进,虽然位列五虎上将之一,却无统帅三军的能力,只好以开路先锋的身份在前面杀开一条血路,危险系数无出其右。
在画家的生花妙笔下,秦明的形象呼之欲出
秦明归顺宋江充满戏剧性,当他被擒上清风寨后,被宋江、花荣等好汉推杯换盏灌个烂醉,颇有心计的宋江却用一个山寨秦明去骂城挑战刘高,害的秦明妻小被冤杀,走投无路只好归顺。作为补偿,宋江做主将花荣之妹许配给秦明,此后花荣就成了秦明的大舅哥,失之桑榆收之东隅,秦明此后一心在梁山效力。
狼牙棒锯齿密集,杀伤力十足
作为梁山先头部队首领秦明打仗从不含糊,无论征战辽国抵抗敌兵还是讨伐田虎王庆,秦明杀伐骁勇,战力十足,然而急先锋性如烈火的脾气和作为先锋危机四伏的岗位责任最终使他遭遇重创,在与方腊皇侄方杰作战时,秦明被对方的飞刀分散了注意力,最终为国捐躯,成为身死南国的英烈之一。
花和尚鲁智深是读者观众最喜爱的梁山好汉之一
二十、水磨禅杖——从寺庙用具成功转型的新式武器(兵器出处:水浒传)
禅杖本为高僧们坐禅时用来警睡的用具,上有锡环和各种装饰,用来作战堪称玩笑,而影视剧和小说中鲁智深的水磨禅杖,则重达62斤,用精钢锻造精细打磨而成,“头尾长五尺”,杖身两头有刃,一头形如新月,小孔缀有铁环,另一头形如斧钺,内窄外宽,长约七寸,这和西游记中沙僧使用的月牙方便铲别无二致。
鲁智深的水磨禅杖是他的标志性武器,打抱不平的化身
自从大闹五台山后,鲁智深为方便行走江湖,打造了这件趁手兵器,此后激战瓦罐寺、施救野猪林、聚义二龙山,直至后来跟随梁山英雄南征北战,这一条粗壮的禅杖可谓立下无数功劳。
虽然鲁智深喝酒吃肉,荤腥不忌,但他毕竟久居大相国寺,深谙佛性,从不轻易杀生,即使在战场上多为点到为止,打到对方心服口服即可,从不多做杀业,所以最后安然坐化,修行圆满,他比高僧更像高僧。
电视剧《水浒传》鲁智深的形象深入人心,水磨禅杖十分抢眼
梁山好汉的武器往往隐喻着人物的命运,鲁智深的水磨禅杖,一头圆如新月,象征着鲁智深粗中有细的性格和他大智若愚的宽阔胸怀,当年拳打镇关西,鲁达发现手重出了人命,马上高呼“你这厮诈死”,乘人多嘴杂边骂边走,反应能力可谓神速;野猪林救助林冲后,鲁智深害怕狱卒再行加害,便随身护卫,直到城郊,看出大块头心眼不少。
是武器也是法器,是好汉也是和尚
而月牙铲弯月般的尖刃,恰似鲁智深嫉恶如仇的性格,专管江湖不平之事,该出手时就出手,毫不含糊,管它清律戒规,我行我素,遇见恶霸镇关西、凶僧丘小乙、相国寺的混混、抢亲的小霸王,鲁智深一律开打,毫不手软。
他喝酒吃肉、醉闹五台,宁可行走江湖也不愿青灯古佛隐居世外,这是一个真性情、大智慧、通佛性的明白人。
鲁智深的姓名起得最绝,外表鲁莽但智慧高深深藏不露,背部满绘青花刺绣但心怀坦荡,对山寨忠、对朋友义、对弟兄真,活出人生精彩。
注: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