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名山有多处,风物各擅胜场,但崂山却有三处自身特有的地貌:海蚀、冰川遗迹和海岛地貌。
只有靠近海的山才有海蚀现象,崂山是近海第一名山,山基具备了海蚀的成长条件。经过海水亿万年的侵蚀,形成的地貌类型各种各样,最具代表性的有海蚀洞、海蚀拱、海蚀柱、海蚀崖和海蚀平台等。
八仙墩属于海蚀崖的代表。 墩位居崂山最东南角,在各种志书中记载很多。《崂山志》记载此处:“有石坡广数亩,东下斜插入海,海水汹涌,山势若动,其北则峭壁千仞,险峨逼天,下纳上覆,其势欲倾,石层作五色斑驳如锈,处其下者,仙墩也。大石错布,面平可坐,海涛冲涌直上与墩相击,搏浪花倒卷数丈,飞舞空际,如玉树,如银花、如琉璃,如珠矶,可喜可腭,洵山海奇险之极观也。”
这里海蚀形成的石壁红、黑、灰、青、白相间,五色缤纷,又称“海峤仙墩”。属于崂山特有的地质奇观,可惜外地来崂山的游客或者说大多数的青岛本地人却不可能到达八仙墩,因为此墩不在游览区内,无路可达,至少汽车是无法到达的,需要沿着崎岖的山路跋涉约三个小时方可到达,最然很累,但只要到的人却都感到不虚此行。
石老人则属于海蚀柱的代表,位于中韩石老人村南的海中,是一块自然形成的海蚀礁,高二丈许,下约上丰,望之若老人状,心透一窃如明月。
石老人属于典型的花岗岩石柱,其形成的地质过程是: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后经地壳隆起抬升,再经过千百万年的风化、风浪侵蚀和冲击,使崂山脚下的基岩海岸不断崩塌后退,并研磨成细沙沉积在平缓的海湾,唯独石老人这块坚固的石柱残留下来,乃成今日之形状。从西北方向望去,这块海中奇石极像一位老人,惟妙惟肖,人们为之遐想,编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此吸引了许多游人前来观赏。
在石老人村南,还有海滨有屋深阔如厦,名石屋门,这就是海蚀洞,可能是老人的家吧。另外鲍鱼岛附近也有很多海蚀洞,据说抗日期间成为绝佳的避难之地,拯救了众多的鲍鱼岛乡亲。
崂山海岸分为岬湾相间的山基岩岸、山地港湾泥质粉砂岸及基岩砂砾质海岸等3种基本类型,易形成千姿百态的海水侵蚀地貌,可惜青岛的海蚀地貌目前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缺乏统一的规划及保护。
第二种地貌是冰川遗迹。崂山是我国东部唯一一座既有古冰川侵蚀地貌,又有堆积地貌的山区,是古冰川遗迹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被称为“古冰川公园”。
冰川遗迹的代表到处都是,包括险峰、陡崖、悬谷、山门、石崮、天池、石河、飞瀑、韵水、异洞、奇石、冰斗、U型谷等奇景,更有道观、古树、名木。这些形成了崂山独特的盖世的奇幻的冰川文化。
那罗延窟是崂山的冰川遗迹的代表。窟所在为一山峰,山峰本浑然一体,中忽开一门北向,门内深入,宽豁如厦屋,屋顶有圆洞直通峰巅,如巨井观天,属于崂山独特的异观,是古冰川亿万年的杰作。
类似的典型遗迹还有龙穿崮、跃龙峰、各种天池等。龙穿崮是崂山最奇特的山崮,其周边无峰石,兀立地面,中有空如月。奇怪的是这样一座奇崮,《崂山艺文志》收录的描述和赞赏崂山风光的一千一百多篇诗词歌赋,无一提到它,在明清游记中,也仅有林钟柱《重游崂山记》有一段记录:“过龙穿崮,碧石千丈,独立平地,中空一穴,圆明如镜”。
这还有提到的,巨峰附近的跃龙峰更惨,在前人的游记记录中找不到一个字提到此峰的,奇怪的是此峰不论从何方向,都是相当的典型与独特,古人怎么就看不到呢?
凡天下名山,多有天池,而崂山的天池特别多,代表的有天心池、天波池、仰天池、瑶池、玄武池等,都是不世出的美景。窟、崮、峰、池些冰川的遗迹都是崂山的瑰宝,也有很多研究的论文,可惜规划、理论及旅游开发皆不成气候,缺乏深度挖掘。
如果说海蚀地貌和冰川遗迹在其他一些山还存在的话,海岛的仅崂山一家矣。概因其山山海一体,诸多大小岛屿散落其周,犹如珍珠落玉盘,有些更有神奇的传说。
最有名的是长门岩岛,歌曰“白日偶无客,青山长对门”。此岛的特点是生长着数百棵树龄在几百年的耐冬。耐冬即山茶,为青岛市花,原为热带花木,北方极少见,但在此岛上却繁茂异常,最高寿者为1300岁。此树四季常青,冬夏两季开花。花开时小岛红透,分外妖娆。长门岩因而得名“耐冬之岛”。究竟是何人何时将南方此树移植而来,为千古之谜。
最有仙气的为千里岩岛,岛形似哑铃状,传说奇人胡峄阳曾经在此岛修炼,至今岛上尚有“仙岛旭日”、“东阳仙洞”、“天门阶”、“仙人脚痕”、“天成石屋”、“天桥吞舟”等遗迹。环岛波涛汹涌,巨浪拍岸,放眼远望则是云水相映,碧海蓝天。
最有传奇色彩的是徐福岛。在登瀛村离海岸不远处,传为纪念徐福出海而命名。村庄名为“登瀛”,有人认为徐福即由此“登”舟去“瀛”洲的,因而村名“登瀛”。至今有的日本友人,当听到徐福由此出海时,便下车瞻仰,并双手合十以示敬意。
最不可思议的是沧州岛。蓝水《崂山志》记载“沉了沧州,立了洪洲,沉了洪州,立了胶州”。据说渔民于其附近下站网,往往网上宫殿顶所谓鸱吻及其他古建筑的残存。民谚中的沧州岛即为今天之潮连岛。目前该岛上置灯塔,建于1899年,为德国海军所建,是青岛地区最早的灯塔。
最可惜的是以上岛屿都没有开发,都属于养在深闺人未识阶段,盼望有一天可以让多数人看到它们的风采。
《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0-2025)》(崂山景区部分)将山内的八仙墩、那罗延窟、长门岩岛三大景点列入特级景点。它们其实正是海蚀地貌、冰川遗迹和海岛的代表,希望这“三个代表”能指导崂山尽快进入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