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领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分界线主要基于自然地理特征(如半岛、海峡、群岛)和国际海洋法(如领海基线、中间线原则)共同划定。以下是对各海域分界线的详细说明:
具体界线: 从辽宁大连旅顺老铁山角(黄渤海分界碑所在地)向正东延伸,至山东烟台蓬莱角(田横山)之间的连线。
地理意义:
这条线是渤海海峡的最窄处,宽度约105公里。
渤海是中国唯一的内海,完全被中国领土包围,因此这条线也是渤海通向黄海的唯一出口。
法律依据: 中国1996年公布的领海基线中,明确将老铁山角与蓬莱角之间的直线作为渤海的封闭线。
具体界线:从江苏南通启东市启东嘴(长江北支入海口)向东南延伸,至韩国济州岛最南端的连线。
地理特征:
这条线大致沿黄海东南部大陆架边缘延伸。
济州岛是重要地理标志,其西南侧海域即属东海。
法律依据:
中韩尚未签订正式海洋划界协定,但双方在实践中默认以济州岛为参照点。
中国主张依据自然延伸原则和大陆架划界,强调长江冲积扇对东海大陆架的影响。
实际控制参考:中国在东海设立的春晓油气田位于该分界线中国一侧。
具体界线:广东汕头南澳岛向东南延伸至台湾屏东鹅銮鼻的连线(北纬23°30′附近)。
地理特征:
该线穿过台湾海峡南端,是东海陆架与南海深海盆的过渡带。
台湾海峡本身是东海的一部分,其南界即东海与南海的分界。
法律依据:
中国官方地图(如《南海诸岛图》)明确标注此线。
国际航道习惯以台湾南端为界,以北为东海水域,以南属南海。
战略意义:此线是中国海军进出太平洋的关键通道,也是东海渔业与南海渔业的作业分界。
南海是半封闭海,其边界涉及多国主张,中国主张的传统海疆线(“九段线”)并非领海分界线,而是历史性权利线。南海与周边海域的分界如下:
1. 与东海分界:上述南澳岛-鹅銮鼻线。
2. 与太平洋分界:通过巴士海峡(台湾与菲律宾吕宋岛之间)和巴林塘海峡连接太平洋。
3. 与印度洋分界:通过马六甲海峡(新加坡/马来西亚与印尼之间)连通。
理解中国四大海域的分界,需同时把握自然地理的连贯性与海洋法理的主权主张,这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经略海洋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