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8.14万人(2019年常住人口)
别名
申城,魔都,大上海,上海滩,东方巴黎
方言
行政区类别
直辖市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著名景点
外滩、豫园、陆家嘴、南京路步行街、东方明珠
下辖地区
机场
政府驻地
黄浦区人民大道200号
火车站
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上海西站等
电话区号
021
车牌代码
沪A-沪M(截至2012),沪C,沪R
邮政区码
200000
地理位置
长江入海口南岸
行政代码
310000
地区生产总值
38155.32亿元(2019年)
市委书记
市长
龚正
市树
法国梧桐
市花
白玉兰
简称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华亭县升府,次年改称松江府,仍置华亭县隶之。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县立,也辖于松江府。元代后期,上海地区有松江府和嘉定、崇明2州及华亭、上海2县。
明末,有松江府及所属华亭、上海、青浦3县,苏州府所属嘉定、崇明2县,金山卫。
行政区
面积
邮政编码
政府驻地
20平方千米
200001
55平方千米
200030
38平方千米
200050
37平方千米
200040
普陀区
55平方千米
200333
23平方千米
200080
飞虹路518号
61平方千米
200082
江浦路549号
372平方千米
201100
300平方千米
201900
密山路5号
459平方千米
201800
博乐南路111号
586平方千米
200540
605平方千米
201699
园中路1号
676平方千米
201799
687平方千米
201499
解放东路120号
1185平方千米
202150
飞地
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13年,全市平均气温17.6℃,日照1885.9小时,降水量1173.4毫米。全年6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的汛期。
月份
10
11
12
气温
4.2
6.9
9.4
14.9
20.6
24.4
27.9
27.1
24.4
17.6
12.2
7.3
降水量
42
64
90
112
117
153
138
119
141
102
88
71
上海市地处长江入海口、太湖流域东缘。境内河道(湖泊)面积约500多平方公里,河面积率为9%~10%;上海市河道长度2万余公里,河网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3公里~4公里。境内江、河、湖、塘相间,水网交织,主要水域和河道有长江口,黄浦江及其支流吴淞江(苏州河)、蕰藻浜、川杨河、淀浦河、大治河、斜塘、圆泄泾、大泖港、太浦河、拦路港,以及金汇港、油墩港等。其中黄浦江干流全长80余公里,河宽大都在300米~700米之间,其上游在松江区米市渡处承接太湖、阳澄淀泖地区和杭嘉湖平原来水,贯穿上海至吴淞口汇入长江口。吴淞江发源于太湖瓜泾口,在市区外白渡桥附近汇入黄浦江,全长约125公里,其中上海境内约54公里,俗称苏州河,为黄浦江主要支流。上海的湖泊集中在与苏、浙交界的西部洼地,最大的湖泊为淀山湖,面积为60余平方公里。
上海市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相比2014年末减少10.41万人
统计显示,2015年末上海市户籍常住人口1433.62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相比2014年末,外来常住人口减少14.77万人,同比降幅为1.5%。
黄浦区
42989人
闵行区
2429372人
卢湾区
248779人
宝山区
1904886人
徐汇区
1085130人
嘉定区
1471231人
长宁区
690571人
浦东新区
5044430人
静安区
246788人
金山区
732410人
普陀区
1288881人
松江区
1582398人
闸北区
830476人
青浦区
1081022人
虹口区
852476人
奉贤区
1083463人
杨浦区
1313222人
崇明县
703722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985634人,占8.63%;15-64岁的人口为18703674人,占81.2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329840人,占10.1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6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9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1.34个百分点。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1854752人,占51.50%;女性人口为11164396人,占48.50%。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68上升为106.18。
1966~1976年,因“文化大革命”,大批工厂生产受影响,各项管理制度严重破坏,产品质量下降,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上升,生产技术水平停滞不前。上海市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重新扩大,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城市市政建设发展缓慢。同时,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取得进展,在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建设一批原材料基地,兴建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一期工程,试制成功地面卫星接收站、大型运载火箭等。
2013年,在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背景下,上海经济继续保持了中速平稳增长,并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先于全国出现经济增长企稳回升态势,上海从2012年开始经济增速逐季回升,2012年GDP增速1季度为7%,1-2季度为7.2%,1-3季度7.4%,全年为7.5%,2013年一季度回升到7.8%,而同期全国GDP增速,1季度为8.1%,1-2季度为7.8%,1-3季度为7.7%,全年为7.8%,2013年一季度又回落至7.7%。二是相比国内其他地区增幅相对稳定,2013年GDP增速,1季度为7.8%,1-2季度7.7%,1-3季度7.7%,估计全年保持在7.8%左右,各季度GDP增幅基本稳定在7.6-7.8%区间,这是上海近年来各季度GDP增长最平稳的一年。上海经济增长先于全国出现企稳回升态势,并且GDP增幅保持相对稳定,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开始取得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也已有所提高。
2013年上海市实现GDP21602.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28亿元,下降2.9%;第二产业增加值8027.77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3445.07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2.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为9.01万元。
1958年后,上海工业除城市大工业外,形成市郊乡镇工业、城镇工业和市区地区工业。到70年代后期,成为上海市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到90年代,工业总产值占上海市工业总产值1/3。
1958年8月,市郊10县有手工业合作社、组668家;从业人员4.7万人,大多为原手工业者。是年,除2万余人转为县属地方国营和合作工厂,2万余人随企业下放公社外,所剩0.5万人仍从业于手工业合作组织,发展手工业,开始形成城镇工业。
1958年,上海市各区街道利用社会劳动力和房屋,开办里弄生产组和里弄服务组。开办里弄生产组7667个,有29.9万名家庭妇女参加,为大工业加工服装、纸盒等。开始形成里弄生产组工业。
1979年后,社队工业、城镇工业、街道工厂工业结合各自存在的问题,面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形势,从整顿着手,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发展适销对路的轻、纺、手产品。开展职工文化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素质,引进技术人才。开展产品质量升级、创优、标准化,提高产品质量,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组织开发新产品及产品更新换代。强化企业管理和企业改革,转换企业机制。发展与市属大工业经济联合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技术合作,提高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壮大企业实力。从“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制作、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起步,发展三资企业,增加投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外向型生产。组建集团型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规模效益。深化企业改革,推行各种经营责任制,社队工业、城镇工业和街道工厂工业集体所有制开始向国集联营、中外合资合作、独资、集团型、股份合作制等多元化发展。并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调整工业布局,发展工业园区,纳入上海市国民经济计划发展的轨道。
1995年,有县区属集体工业企业341家、从业人员7.48万人,固定资产原值18.36亿元,总产值42.24亿元。有24个工业大类、151个小类,服装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品业3个行业产值居首,占县区属集体工业总产值41.3%。有大中型企业18家、三资企业35家。经营外贸出口产品生产企业产值达14.31亿元,占工业总产值33.8%。实行股份合作制企业26家,租赁制企业20家,兼并企业14家,公司化重组企业11家,整体或部分股权转让16家,关闭、破产、托管等84家。县区属集体工业生产后劲不足、经济负担加重,负债率高,面临不少困难。
2013年工业出现两头高、中间低的运行特征,但增速有所放缓。工业增加值1季度增长5.4%,1-2季度增速回落至4.9%,1-3季度增速再次提升到5.7%,较去年同期增长3.1个百分点。同时工业增长效益也有所提升,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长了6.7%,较去年同期增加了6.3个百分点。
上海是全国的财源大户,地方财政收入在全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1949年6月~1995年,年均收入占全国8.7%,其中1959~1984年为10.9%~17.7%。最高为1960年占17.7%,最低为1992年占4.4%。上海地方财政收入上解中央的数额在全国名列前茅,1951~1995年共上解3863.36亿元,占地方收入总额72.5%。同期,上海市按国家规定的财政管理体制,从收入中分得1463.18亿元,留用比例为27.5%。1949年6月~1995年上海地方财政实际支出数为1568.81亿元,大于留成数104亿多元,是地方的自筹收入等。上海市财政支出占全国的比重较小,年均2.5%,最高为1995年占3.9%,最低为1955年占0.7%。
1994年起,国家对上海市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依照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把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按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3个部分,分别上缴或按比例分成和留用。1995年,上海地方财政收入407.10亿元,支出267.89亿元,创解放后上海地方财政收支的最高额,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为实现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目标作贡献。
统计显示,2012年上海海关出口4911.6亿美元,下降1.8%;进口3101.5亿美元,下降0.7%;贸易顺差为1810.1亿美元,下降3.5%。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占五成以上,加工贸易进出口双双下降。就进出口地区看,上海海关关区对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进出口有所下降,降幅为7.6%;对美国出口保持小幅增长态势,增幅1.2%;对日本进出口也有所下滑,降幅为3.7%;但对东盟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增幅达到7.9%。
上海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8366元,居于全国首位。上海市统计局网站1月22日发布消息称,2024年,该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
消息指出,工资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稳定增长是支撑该市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2024年,该市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低位,保障了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该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55999元,比上年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名义增长)5.1%,快于居民收入增速0.9个百分点。并且2024年该市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继续上调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多项民生保障标准。该市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20081元,比上年增长4.5%,快于居民收入增速0.3个百分点。
居住条件2010年,上海建成居民住宅1415.44万平方米。一批批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安全便捷的住宅纷纷建成并投入使用。至2010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达到17.5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3平方米。
友好国家和地区
高铁: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铁、沪杭高铁、沪昆高铁
截止至2006年底,上海港海港港区拥有各类码头泊位114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生产泊位171个,码头线总长为91.6公里。按照码头使用性质分类:公用码头泊位175个,码头线长度为24.6公里,其中生产泊位121个,码头线长度为22.2公里,年货物吞吐能力17051万吨;货主专用码头泊位965个,码头线长度为67公里,其中生产泊位495个,码头线长度为38.2公里。上海港内河港区有码头泊位818个,最大靠泊能力3000吨级。集装箱吞吐量中,内支线集装箱量202.6万标准箱,国际中转箱78.5万标准箱,内贸集装箱吞吐量313.7万标准箱。截止2006年底,上海港集装箱班轮航班达到每月2106班,其中,远洋航线498班,近洋航线535班,内支线794班,内贸航线每月279班。
宋元祐年间,华亭县首建县学。淳祐四年(1244年),崇明建立今有记载的上海地区最早书院天赐书堂。元至元九年(1272年),上海地区最早的义塾璜溪义塾设立,为贫寒子弟授学。至元十五年,松江府立,华亭县学升为府学。至元二十三年始设社学。元代,元廷诏立书院,上海地区设有书院5所。明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松江府令府州县每50家设社学一所,社学迅速发展。清承前制,遍设县学、社学、义学和书院等。顺治九年(1652年),清廷明诏每乡置社学一所。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社学多滥为由整饬,社学衰败,广设义学,以便贫寒子弟就读。至光绪年间,先后设义学125所。清代,上海地区约建书院46所。道光后,众多书院开设算术、常识等新式课程。
1978~1990年,上海市教育经过拨乱反正,得到迅速发展。提出总体发展规划,增加教育投入,加强依法治教,改革办学体制,完善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到70年代末,市区普及初中教育,市郊学龄儿童也全部入学。1981年,市政府总结推广“四教一齐抓”(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经验,进一步推动市郊普及初等教育。1983年,上海市普及初等教育。
为适应全国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1981年、1982年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解决潜在的人才危机是发展上海经济和社会事业的首要问题。1986年,又提出上海教育“坚持方向,深化改革,增加投入,提高质量,注重效益,适度发展,社会参与,横向协调”的总体发展战略。
改革招生毕业生就业制度。1995年起,17所高校实行自主招生,市属高校除师范、农村院校及部分特殊专业外,全部实行缴费上学制度。中央部委属在沪院校大多也实行招生并轨。90年代初,高校毕业生由国家计划分配,逐步改为“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就业制度,并开始进入人才市场。
继续推进课程教材改革。1995年,上海市小学1~3年级和高中一年级施行新的课程教材。
推进社区教育。1985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后,上海开始探索教育与社会结合。1985年,出现工厂社会支教基金会。1990年,上海市市区141个街道(镇)和12个区都建立相应的社区教育委员会。1993年2月后,社区教育组织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到1993年,14个市区和所有街道、镇建立社区教育组织,市郊6县乡镇社区教育组织也有所发展。1995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与徐汇区政府共建青少年教育基地,首创高校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1994年9月,上海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通过国家教委评估验收。1995年,高中阶段入学率达83%;高等学校入学率占同龄人口20%;每年有200万人次接受各类成人教育,新增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超过12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年,上海市有高校45所、在校学生14.4万人,中学756所、在校学生72.39万人,小学1807所、在校学生109.78万人,幼儿园3115所、在园幼儿30.77万人,中等专业学校100所、在校学生10.95万人,技工学校154所、在校学生4.57万人,职业中学76所、在校学生8.6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39所、在校学生0.57万人,工读学校15所、在校学生0.24万人,各类成人教育学校974所、在校学生27.89万人。
至2013年末,上海共有普通小学759所;普通中等学校852所,其中普通中学762所。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9%以上。民办高校21所,在校学生8.83万人;民办普通中学103所,在校学生7.52万人;民办小学178所,在校学生16.7万人。普通高等院校68所,在校学生50.48万人,毕业生13.38万人。全市共有59家机构培养研究生,全年研究生教育共招生4.62万人,毕业生3.57万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0.52万人,获得硕士学位的3.04万人。成人中高等学历教育学校45所,在校学生19.78万人;成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725所,注册学生163.93万人次。
上海市
电影传入中国从上海开始。从1896年到1898年,一个美国商人先后在上海福建北路唐家弄的徐园、泥城桥下的奇园,以及天花茶园等处,短期放映美、法等国的短片,如《俄国皇帝游历法京巴里府》等,并在当时《申报》上刊登电影广告,引起轰动。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1949年前,中国的电影业基本集中于上海,而在上海有过制片活动的电影企业,总数约200家。
上影集团是目前中国利润最高的电影公司之一,08年利润(2.16亿)相当于中影(0.15亿)的近20倍。2001年,中国首座IMAX电影院落户上海,IMAX的亚太区总部位于上海。
苏州昆曲评弹、绍兴越剧等江苏南部、浙江北部的曲艺,因其与上海语言文化相近,在沪上拥有许多观众。
截至2010年底,上海共有A级景区(点)61家,其中5A级景区(点)3家,4A级景区(点)28家,3A级景区(点)30家。
中共一大会址
大世界
诺曼底公寓
华懋公寓
黑石公寓
花园饭店
仙乐斯
沐恩堂圣母院
爱丁堡公寓
基督青年会
大可堂普洱会
孙中山故居
宋庆龄故居
金门大酒店
静安区石库门建筑区
大上海计划核心区(原市政府大厦)
市立图书馆
中华航空协会飞机楼
枫泾古镇
下海庙
宋庆龄故居
玉佛禅寺
宋教仁墓
德艺陶瓷陈列馆
宝山烈士陵园
黄道婆纪念馆
陈云故居
徐汇中学
徐悲鸿故居
沐恩堂
松江方塔
青龙塔
松江唐经幢
普陀区真如古镇
花园饭店
大世界
松江西林禅寺
2015年当选为“2015中国十大智慧城市”。
2015年荣获2015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界别
姓名
文学界
书画界
虚谷
韩天衡
影视界
汪笑侬
李炳淑
袁雪芬
军政界
科技界
教育界
体育界
医学界
秦伯未
旅游攻略
上海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在长江入海口位置,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密布的交通网络、繁华的街道、竞相增长的摩天大楼,都映射着这座摩天都市的不断雄起。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通商口岸,上海也是最早接触“外界”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变迁,上海也逐渐成为了东亚地区重要的金融贸易城市。上海是多元的,老城厢里原汁原味的老弄堂;外滩沿岸百年历史的欧式建筑;陆家嘴地区各式各样的摩天大楼;城隍庙间承载记忆的中华园林。多元的城市元素汇聚在这里,让上海独具魅力。
如果还不够玩,中国大陆第一家上海迪士尼和惊险刺激的上海欢乐谷是你尽情享乐的好地方。南京路、淮海路则能满足你疯狂购物的无穷欲望。夜幕降临,搭上一艘夜游外滩的游船尽赏外滩景致,或是在衡山路的酒吧一条街感受都市的灯红酒绿,都是夜晚的绝佳之选。无数的景点与美食串联起上海最独特的旅行文化,让吃不遍、赏不完、玩不够的“魔都”更具“魔力”。
3-5月和9-11月
12-2月:上海的冬季较冷,白天气温一般维持在几度左右。由于湿度较高,体感阴凉,有时室内比室外还要阴冷,游客要注意添衣保暖。冬季并非上海旅游旺季,机票及酒店价格平稳。
3-5月:春季正是上海百花盛开,阳光灿烂的时节。当地的青浦梅花、奉贤油菜花、浦东桃花、松江的兰笋次第开放,煞是好看。气温维持在20度左右,非常适宜户外活动。春季也是来上海旅行的好时机,机票酒店价格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浮。
6-8月:夏季6、7月梅雨来袭,整日的阴雨对出行有所影响,游客需携带雨具。8月上海热浪滚滚,30度以上的高温频频,游客需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夏季正值暑期,机票与酒店价格也会持续走高。
9-11月上海秋季景色宜人,气温维持在23度上下,体感舒适,适宜出行。秋季也是品尝大闸蟹的最佳时节,此时的大闸蟹蟹黄足、蟹脂厚、令人垂涎欲滴。
3-5天
上海的景点十分丰富,主要多集中在市区及外滩两岸。城隍庙、豫园、南京路步行街与外滩可以在一天游览。另一天可以品味七宝老街、徐家汇及静安寺周边景点。第三天可以游览新天地、中共一大会址、田子坊等景点。如果还有时间,可以逛街购物或挑个博物馆参观。
如果游客想另外去上海迪士尼、欢乐谷等主题乐园,或者想去上海周边的古镇看看,则需要再拿出1-2天的时间。
上海作为中国特大都市之一,城市发达,消费水平很高,处于一线水平。
景点:上海的景点门票花费取决于游客的玩法。城隍庙老街、田子坊、各类古镇、部分博物馆及外滩不需要门票。豫园、静安寺、各大名人故居这类的历史景点门票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当然,如果游客想去上海迪士尼、欢乐谷这类的主题乐园,或是登上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观景台看夜景,百元的门票是少不了的。
餐饮:上海餐饮消费水平相差很大,关键看游客的选择。在老城隍庙小吃街、小杨生煎等特色小吃店,二三十元就可以吃的很饱。对于想要安心坐下来,品尝世界各地美食的游客,上海有数不尽数的美味餐馆任你选择,价格在人均几十到几百不等。想要体验高雅奢华的就餐环境,上海外滩沿线的顶级餐厅则是你的最佳就餐之处,最好的餐厅人均可达千元。
住宿: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住宿类型繁多,价格区间相差很大。青年旅社一张床位价格在50-80元,地理位置好一些的在100块左右。标准型酒店价格在250-600元之间。四星以上的优质酒店价格基本都在600元以上。在上海,酒店价格与位置成绝对的正比,越是靠近外滩、人民广场的市中心区域,价格就越贵。
交通:上海游客的主要出行方式是靠地铁与公交。地铁票价格为3-10元(可购买地铁1日券,详见市内交通部分),公交价格2元。一天下来,如果仅在城区周围游玩,交通费用不会超过30元。上海打车较贵,起步价14元,超过三公里每公里2.4元,10公里以上3.6元。如果再遇上城区堵车,打车的费用没有几十块是下不来的。
上海5日经典玩法
最佳季节:3-5月,9-11月
D1 老城隍庙 → 豫园 → 南京路步行街 → 外滩
D2 中华艺术宫 → 田子坊 → 新天地
D3 十二朋友园 → 雷鸣山漂流 → 翱翔·飞越地平线 → 风暴来临:杰克船长之惊天特技大冒险 → 加勒比海盗—沉落宝藏之战 → 奇幻童话城堡 → 晶彩奇航 → 七个小矮人矿山车 → 小飞侠天空奇遇 → 创极速光轮-雪佛兰呈献 → 喷气背包飞行器 → 米奇童话专列 → 漫威英雄总部 → 点亮奇梦:夜光幻影秀
D4 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 → 陆家嘴 →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D5
上海菜被称作“本帮菜”,是江南特色美食的重要一环。以咸淡适中、保持食材原汁原味为特色,突出上海人对“清淡爽口”的喜爱。同时,上海人做菜喜用糖,菜品多偏甜,烹饪手法善用糟,别具江南特色。
上海这个位于长三角的国际化大都市,能够满足你对血拼购物的种种欲望。上到顶尖潮流奢侈品,下到三两块钱的小物件。鳞次栉比的购物商厦配上琳琅满目的精致小店,让上海成为了购物的天堂。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魔都”都会为奉上各种精彩绝伦的娱乐体验。白天可以在上海迪士尼、欢乐谷等各大主题乐园中尽情玩耍,或是带着孩子徜徉在上海野生动物园或者水族馆的奇妙世界中。华灯初上时,跳上一艘游船观赏外滩的绝美夜色绝对会令你沉醉其总。若是想体验大城市的灯红酒绿,衡山路及茂名南路数不尽数的俱乐部及酒吧则能满足你的种种“幻想”。如果只想安静的享受惬意假期,路边各式各样的咖啡店或者各剧院中的音乐会及表演便是你的最佳选择。
作为北方人,对南方的想象倒是很具象,氤氲小雨里迷蒙的古式小楼,漫过小桥开着花儿的树枝,提着提篮走在河边的阿姨,弄堂里打着油纸伞的女...
在上海,你可以,在甜爱路咖啡店,点一杯卡布奇诺,看时光流淌;或者,在丽思卡尔顿顶楼,来一杯CokeTail,看夕阳西...
感谢命运让我们遇见。一路走来,我们从“匆匆那年”,到今天共同肩负起家庭的责任。我由衷的想说,有你,真好。 如果可以,我真想和你一直...
我是上海本地的,说到看上海的夜景,个人经验,一是繁华商业中心(楼多,店多,灯亮起肯定漂亮),二是在市中心相对高点(登高望远,一览众...
文艺小清新的话: 一、行程 D1:田子坊、思南公馆、复兴中路、新天地、老城隍庙、豫园; 田子坊,这是条相对比较文艺的线路,田子...
1、Haru Kitchen本店 听说是魔都日本顾客最多的串烧店,可见它正宗~ 有大厅也有包间,整个餐厅的装修风格也是匠心独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