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入海流

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东画院、山东美术馆承办的“黄河入海流——山东省黄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于4月24日上午10点在山东美术馆隆重开幕,引发社会关注,反响热烈。

展览分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治理·沧桑迭变”“壮美黄河·文明之光”“黄河家园·人民治黄”“筑梦黄河·滩区新貌”“九曲黄河·东营入海”六个专题板块,共展出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粉)画、雕塑作品150余件。

本文推出“齐鲁治黄名人系列”专题板块作品以飨读者。

“齐鲁治黄名人系列”专题

周群《齐鲁治黄名人大禹》

夏禹,姒姓,也称大禹,夏后氏部落首领,为远古传说中的著名治水人物。禹以疏导为主,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平息了水患。时至今日,黄河两岸仍广泛流传着夏禹治水的传说,历代诗人写下了许多吟咏夏禹治水的诗篇。夏禹公而忘私、不畏艰险驯服洪水的业绩,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徐永生《齐鲁治黄名人郑当时》

郑当时,西汉陈(今河南淮阳)人。提出了从南山(即秦岭)北麓修建直渠的建议,经三年艰苦奋斗,一条从长安起,引渭河水,沿着秦岭北麓东下,经临潼、华阴、潼关进入黄河,连接关中、关东的崭新运渠——关中漕渠建成通水。

王小晖、韩新维《齐鲁治黄名人王延世》

王延世,西汉犍为资中(今四川资阳)人。建始、河平年间黄河两次决口,王延世采取了竹笼堵口法,仅仅用了36日,决口合龙,对治黄做出了重要贡献。

孙成河《齐鲁治黄名人王景》

王景,东汉著名的治水专家。永平年间王景、王吴率卒数十万,采取了“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的措施,交替从河中引水入汴,自上而下对黄河、汴渠进行了治理,数十年的黄水灾害得到平息,大面积被淹没的耕地重新焕发了生机。

杨晓刚《齐鲁治黄名人刘晏》

刘晏,唐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刘晏专领东都、河南、江淮粮食盐铁转运事宜,凡漕事“亦皆决于晏”。刘晏一方面参照裴耀卿分段漕运的办法使“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另一方面又在扬州制造可以直达三门的专用船2000艘,保证了京师地带的粮食供应。

张积成《齐鲁治黄名人贾鲁》

贾鲁,元河东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县)人。提出治河二策:一为修筑北堤,以制横溃,则用功省;二为疏塞并举,挽河东行使复故道,其功数倍。后世评价贾鲁治河有四句诗:“贾鲁修黄河,恩多怨亦多,百年千载后,恩在怨消磨。”

李勇《齐鲁治黄名人宋礼》

宋礼,元河南省洛宁县人。精于河渠水利之学,因治运有功,多次受到皇帝表彰。据《明史·运漕证序》载:“元开会通河,其功未竣,宋康惠踵而行之,开河建闸,南北以通,厥功茂哉。”为后人所传颂,汶上、梁山一带一直流传着宋礼开河、点泉的动人故事。

岳海波《齐鲁治黄名人白英》

白英,明山东汶上颜珠村人。白英根据会通河的地势水情,提出了6条治河方法,历时9年,终于完成了开掘汶上济宁段运河这一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因治河有功,正德七年被追封为“功漕神”,建祠于南旺,清雍正、光绪皇帝追封他为“永济神”和“大王”。

梁文博《齐鲁治黄名人徐有贞》

徐有贞,明江苏省吴县人。对恢复运河提出了“先疏其水,水势平乃治其决,决止乃浚其淤”的治理方策。开挖广济渠,西接黄河、沁水,渠长计五百余里,平水时可引黄、沁水济运。

张望《齐鲁治黄名人刘天和》

刘天和,明湖广省麻城县(今湖北省麻城市麻城市顺河镇)人。创制了“手制乘沙采样等器”来测定河水中泥沙的数量,为水利史学界所称道,他将治河经历写成了水利著述《问水集》,其中“植柳六法”是他的思想精华。

华杰《齐鲁治黄名人嵇曾筠》

嵇曾筠,清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提出在伸入河心的横滩上,因势利导、开挖引河、引河杀险等法,导引大河由西北改向东南。在治河期间,还善于建坝挑水,故后世有“嵇坝”之称,著有《河防奏议》《师善堂集》。

于新生《齐鲁治黄名人嵇璜》

嵇璜为嵇曾筠之子,以治河有功著称。皇帝曾称他治河能因势利导,使河道“改纡为直”,“浚浅为深,具有条理”。治河中身先士卒,曾岿然立于堤上大呼:“堤去我与俱去。”他的同族侄子嵇承志曾署河南山东河道总督,可谓三代河官。

孔维克《齐鲁治黄名人孔祥榕》

孔祥榕,山东曲阜人,孔子后裔。民国期间,曾两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历时7年。治河有功,成立四个工程队,分驻河南、河北、山东各险要工段,直属黄委会调遣,这是黄河有专业工程队的开始。

于鸣辉《齐鲁治黄名人周保祺》

周保祺(1893~1949),江苏省淮安县人。曾任扬子江水利委员会查勘队队长,西康省水利局测量队队长,四川省綦江水道工程局工程师,江苏省工程局技正、科长等职。1946年3月投奔解放区,历任苏皖边区人民政府水利局技正、山东黄河河务局工程科科长兼技术室主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逝世后山东省人民政府对周保祺的贡献特令予以表扬,并批准为革命烈士。

张研《齐鲁治黄名人薛九龄》

薛九龄(1882~1966),山东省滨县人,16岁到河防营当兵。民国期间在直隶省河务局濮阳段任汛长、河防营副营长、段长、工程队长,1948年在渤海解放区参加山东省黄河河务局工程队,1949年调任蒲台县治河办事处工程股副股长,1953年在淮河三河闸截流工程贡献突出,被授予“特等功臣”称号。

刘书军《齐鲁治黄名人江衍坤》

江衍坤(1900—1980),山东省泰安县人。历任山东省沂水县人民政府县长、鲁中行署秘书长、山东黄河河务局局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为组织实施各项治黄任务,开发治理黄河作出了积极贡献。

李兆虬《齐鲁治黄名人王化云》

王化云(1908~1992),河北省馆陶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局副局长兼党委第三书记,水电部党委成员、水利部副部长,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南省政治协商委员会主席等职。先后提出“宽河固堤”“蓄水拦沙”“上拦下排”等一系列治河主张,并处理治黄的一些重大问题。

王磐德《齐鲁治黄名人张含英》

李玉旺《齐鲁治黄名人钱正英》

郭英华《齐鲁治黄名人袁隆》

袁隆,(1918-2009),原名袁青春,山东莘县人。1945年后历任《冀鲁豫日报》社办公室主任、秘书长、党委副书记,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秘书长、党总支副书记,平原省黄河河务局副局长,黄委会机关党委副书记、办公室主任兼人事处长,河南省黄河河务局局长,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中共河南省顾委常委,河南省政府农业咨询顾问等职。

孙棋《齐鲁治黄名人戴令德》

戴令德,1949年9月,在黄河左岸的济阳黄河堤段出现漏洞,年仅19岁的戴令德跳进黄河以身躯堵住漏洞,顶着深秋的寒意一直坚持到带着工具、料物的人们赶来,把漏洞彻底堵死,被授予“治黄功臣——特等功”。

THE END
0.沿着黄河遇见海丨听黄河石讲述的母亲河故事黄河在乌海市海南区黄河西行客栈景区“黄河石壁画”创作基地,摆放着鲁婷的黄河石彩绘代表作。一进门的位置一字排开的7块黄河石,是她最早的作品——“福河女儿”系列,表达了黄河母亲7个女儿共同守护润泽着母亲河的故事主题,代表了生生不息、不断繁衍的传承。 jvzquC41pg}t0|npc0ipo7hp1|~0is44249.392391jpe6no|tqq|€579274;7xjvor
1.黄河入海时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东营入海,是东营市得天独厚的优势,黄河入海是东营永远的第一张名片、永远的金招牌。期望我那些尚还年轻的同事们和风华正茂的新一代同行们,微文化的作者朋友们,直挂云帆济沧海,为黄河入海口、为东营市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懈地书写和鼓呼。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372585219749@838a712<>4;9950|mvon
2.黄河入海流|讲好黄河故事,东营奋力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新篇章在东营,看见王之涣诗中的“黄河入海流”,九曲黄河经千万里壮阔迂回,在这里汇入大海。 7月13日,“黄河入海流”沿黄省市网红打卡活动的第4天,来自沿黄9省(区)的30名大V来到山东东营,在黄河入海口与古老的“母亲河”对话,追寻熨帖于心的黄河故事,探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东营样本”。 jvzquC41pg}t0mtpi{ooiwjyu0io1|~uvgs0497512=03=4232>189770unuou
3.黄河入海流|讲好黄河故事,东营奋力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新篇章在东营,看见王之涣诗中的“黄河入海流”,九曲黄河经千万里壮阔迂回,在这里汇入大海。 7月13日,“黄河入海流”沿黄省市网红打卡活动的第4天,来自沿黄9省(区)的30名大V来到山东东营,在黄河入海口与古老的“母亲河”对话,追寻熨帖于心的黄河故事,探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东营样本”。 jvzquC41yy}/lwsgyu4ux8mjn{yudq4r1463565913:0;A<:334ivvq
4.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题.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图中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题.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图中①是黄河注入的海域.为海.⑵图中②为河套平原,它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是.⑶“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形容的是黄河游的景观.这里河道泥沙淤积.泥沙主要来自于.因此.治理黄河的关键是.⑷在图中相应位置填出:宁夏.⑸jvzquC41o07139okclobq7hqo1i{fu4ujkzjariadhj3h;h65gj47l97ghk53Ahf69?9f9:f1
5.东营:黄河从这里入海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东营入海,赋予这里独有的生态文化特质。一部黄河三角洲的生态演变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互动史。 “一石水、六斗泥”,黄河穿越黄土高原后携带的巨量泥沙,在入海口处不断淤积,将这里塑造成强烈堆积性河口。以“善淤、善决、善徙”闻名于世的黄河,在奔向大海前的最后一站,桀骜不驯的个性愈加彰显。 jvzq<84uf0vfqyqg0eun0ls1p4532;7129911l8;3696/=52836647mvon
6.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黄河之变系列报道·水资源管理篇:“绣花功夫世界上从没有哪条河流像黄河一样,以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支撑着全国12%人口、17%耕地的用水需求。1972年至1999年,流域来水减少、用水增多,母亲河22年出现干流断流。 干涸的黄河唤起决心与行动——黄河成为中国第一条全流域水量统一调度的大江大河,加之一系列控制流域用水过快增长的有力举措,黄河解决了世界上其jvzq<84yyy4djrscyczft7hqo0io1wjyuekovnw1mz532;82;1z32;82;3?`:968:44ivvq
7.沿着黄河遇见海黄河,穿越连绵叠嶂、山地高原……在景泰老龙湾做了一个优美的盘桓,母亲河犹如一条巨龙,奔腾跃动,滔滔向东。 了解更多 城河相融 如诗如画 【沿着黄河遇见海】兰州:城河相融 如诗如画 兰州因黄河穿城而过而闻名遐迩。兰州黄河景观,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将黄河的壮丽、兰州的繁华以及悠久的历史融为一体。 jvzquC41pg}t0lwk0et0uyjekcr0c9f;86>6/m=;:/9f9k2h6g<.c;8397j:hlj7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