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普及教育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质量是指一组 固有特性 满足 要求 的程度。
2.过程是一组将 输入 转化为 输出 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 活动 。 3.一般将现代质量管理分为 质量检验 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 全面质量管理 阶段。
4.我国企业在实践中将全面质量管理概括为“三全一多样”,即 全员 、全过程和 全企业 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使用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5.朱兰提出了质量管理三部曲,即 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和 质量改进 。 6.质量改进的基本工作程序是 PDCA 循环。
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 持续改进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 供方互利 。 8.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 最高管理 正式发布的关于质量方面的 方向 和 全部意图 。
9.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 最佳秩序 ,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 规
则 、导则或 特性文件 。
10.整顿活动遵循的三定原则是 定点 、 定容 和 定量 。 11.全面生产维护以 5s 和 目视管理 为基础。
12.根据防错理念和特点,采取的防错手段和方法主要可分为:一是 检测 出现的差错,二是设置 防错装置 。
13.QC小组活动课题可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 现场型 、 服务型 、管理型、公关型 和 创新型 。
14.价值流是指从 原材料 转变为 成品 ,并赋予 价值 的全部活动。 15. 数据可分为 定性数据 和 定量数据 两类。 16. 直方图能够直观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 分布特征 。
17. 直方图中数据组的标准差S越大,表示数据的 分散程度 越大,即数据的波动越大。
20. 因果图是揭示质量问题与其潜在 原因 之间的关系,即表达和分析 因果 关系的图表。 21. 在因果图中确定的“要因”一定应是 末端因素 。
23. 统计过程控制就是应用 统计技术 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从而达到保证与改进 产品质量 的目的。
24.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 事前预防 ”上来;从管结果转变为管 因素 。
25.质量文化主要由 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 精神文化层 三个层次构成。 26.《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针对组织 管理成熟度 的评价。 27.质量改进可分为“突破性改进”和“渐进性改进”两大类型。
28.ISO 9000:2000标准中对质量方针的定义是:由组织的 最高管理者 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 全部意图 和方向。
29.在六西格玛管理的方法论中,用于过程改进的DMAIC指的是 定义 、测量、分析、 改进 和 控制 这5个步骤。
30.5S活动的基本含义为:整理即区分清理;整顿即 常定置标识;清扫即打扫维护;清洁
即 保持前3s成果 ;自律即约束习惯。
31.在全面生产维护工作中, 5S 、 目视管理 和职务性重复小组活动是常用的三大工具。 32.直方图中,平均值表示一组数据的 中心 位置,它与规范中心越 近 越好。 33.头脑风暴法需遵循的基本原则为:自由畅想、避免批评 、多多益善、互相融合 。 34.产品的自然寿命是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 规定功能 的 总时间 。
35.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 顾客要求并争取 超越 顾客期望。
36.卓越绩效模式的主体内容包括 核心价值观 、评价准则 和 评分系统 。
37.方针目标的评价可分为 自我 评价和 上级 评价。
38.目视管理的三大基本原则是 视觉化 、 透明化 和 界限化 。
39.精益管理强调以 人 为本,以 简化 为手段,以 尽善尽美 为最终目标。
40.把满意程度等主观性很强的定性数据转化为定量数据最常用的方法是 量表法 。
二、选择题(每题2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1.那些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的兴奋和满意,一旦不足就会引起强烈不满的质量特性是(B 必须特性)。
A 魅力特性 B 必须特性 C 固有特性 D 赋予特性 2.下列哪些人员对于创造产品质量特性产生直接影响?(A B D) A 产品设计人员 B 产品制造人员 C 产品检验人员 D 设备保证人员
3.朱兰提出了质量管理三部曲,其中质量控制是实现质量目标的保障,它的具体内容是( B C D )。
A 设立质量目标 B 将实际绩效与质量目标对比 C 评价实际绩效 D 对差异采取措施 4.质量文化是由( A C D )三个层次构成的。 A 制度文化层 B 激励文化层 C 物质文化层 D 精神文化层 5.GB/T 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有助于( B C D)。
A 取得认证 B 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自我评价的准则 C 组织获得长期的市场成功 D 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
A 管理标准 B 国家标准 C 技术标准 D 作业标准 8.QC小组以稳定工序质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生产环境为目的所确定的活动课题是(C 现场型课题)。
A 攻关型课题 B 创新型课题 C 现场型课题 D 管理型课题 9.检查表主要应用于(A 数据采集)。
A 数据采集 B 数据整理与分析 C 过程分析 D 原因分析 10.用于控制过程活动的质量工具有( A B C )。
A 直方图 B 关联图 C 因果图 D 过程能力分析 11.样本的均值提高了,则(C 不一定能说明总体均值发生变化)。 A 总体均值一定提高 B 总体均值一定下降 C 不一定能说明总体均值发生变化 D 以上都不对 12.头脑风暴法的应用步骤可分为( BCD)三个阶段。
A 调查阶段 B 准备阶段 C 创造性思维阶段 D 整理阶段 13.当质量特性值的分布中心与规范中心重合时,过程能力指数( B Cp=Cpk )。 A Cp>Cpk B Cp=Cpk C Cp<Cpk D 无对应关系 14.控制图的主要用途是(C 及时反映和区分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
A 评价工序的质量特性 B 显示质量波动分布的状态 C 及时反映和区分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 D 发现不合格 15.提高过程能力指数的途径有( A C D)。 A 对过程因素进行控制,减少过程因素的波动 B 调整计算方法,扩大样本抽样量
C 调整产品质量特性的分布中心,减少中心偏移量 D 在必要的情况下,调整公差范围
16.(D 质量环)是指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的抽象描述和理论概括。 A 质量特性 B 全面质量管理 C 质量职能 D 质量环 17.质量检验的实质是(C 事后把关)。
A 事前预防 B 全面控制 C 事后把关 D 应用统计技术 18.现代质量管理经历了( A B D )三个阶段。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10 元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