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刊发吴晓东署名文章: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的人才支撑科协教育

10月17日,《科技日报》“大兴调查研究特刊”摘登浙江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吴晓东调研报告《浙江: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的人才支撑》,内容如下——

浙江: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的人才支撑

吴晓东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期间,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认真研究分析浙江科技人才建设现状,与江苏、甘肃、陕西等省份进行深入交流,赴省内县(市、区)开展实地调研,倾听科技企业和基层科技工作者心声,多渠道了解情况,多方面摸清底数,查找科协系统服务科技人才方面的短板。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的问题包括:对科技人才的政治引领需进一步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育基础需进一步夯实,发挥科协优势促进科技协同创新的载体需进一步优化,科技工作者之家建家交友作用需进一步发挥。

围绕调研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实推动主题教育调研成果转化,浙江省科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日前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浙江省委“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战略部署,紧扣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助力涵养全球科技人才“蓄水池”,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塑造新发展优势。我们努力在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讲好科技报国“思政课”。浙江省科协牢牢把握“更广泛地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在党的周围”指示要求,深挖浙江籍科学家文化内涵,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上再发力再突破。发挥39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载体作用,以建设红色科学家故居群落、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学风涵养工作室联动服务体系为依托,持续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院所、进企业”活动,擦亮“浙里·科学家”品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

二是强化梯队建设,画好人才培育“同心圆”。浙江省科协牢牢把握“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资源”指示要求,创新人才引育方式,在培育高水平人才群体上再发力再突破。持续实施顶尖科学家服务计划,建设“智汇浙江”信息聚合平台,建立“一人一档”专项工作机制,通过系统分析、定制服务、扩圈赋能等方式,分层分类培育支持人才成长。持续实施青年人才泉涌工程,优化浙江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培养项目,支持百名院士与青年科学家结对帮扶。持续实施青少年后备人才培育计划,深入开展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技活动,努力培养具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三是强化服务产业,打好协同创新“组合拳”。浙江省科协牢牢把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指示要求,在高标准人才资源转化上再发力再突破。创新推出“科学咖啡馆”协同创新品牌,布局“1+N”服务点,为科技人才、科技社团与科技企业、创投人士的交流协作搭建综合平台。创新开展科学企业家选树计划,计划每年遴选百名科技企业领军人才,通过榜单引导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创新构建赋能基层高质量发展服务平台,用好“浙江院士之家”为区域创新发展服务,构建以院士工作站服务科技创新龙头企业、以专家工作站服务科技创新骨干企业、以博士创新站服务中小型企业的协同创新模式,计划每年组织院士专家浙江行活动100场次,引聚院士来浙服务1000人次。创新实施国际民间科技交流畅通工程,充分发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绿色低碳创新大会等高能级平台优势,布局海外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等海外工作阵列,搭建交流互鉴、项目落地有效载体。

四是强化建家交友,架起凝心聚力“暖心桥”。浙江省科协自觉肩负起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职责,在高质量人才之家建设上再发力再突破。着力推动跨界类新型社团组织发展,用好科创之江百人会、学企联合体等新型融合组织,以及工程师学会、青年高层次人才协会等新型学会组织,有效扩大新领域新业态中科协组织覆盖面。筹建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会,强化与海外科技社团、科技组织的联系联络。做实希望之光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努力实现山区海岛县人才驿站全覆盖。积极畅通科技人才建言献策、反映诉求渠道,围绕基层调研发现的急难愁盼问题,编写高质量《科技工作者建议》,建设可亲、可感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责编:叶 扬

美编:郑娜莉

一审:方佳佳

二审:周振军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推进具有明显的内在一致性逻辑,即以时空同构和资源集聚为核心特征的历史逻辑,以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为核心特征的政策逻辑,以相辅相成和生态互补为核心特征的现实逻辑。应当加快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国家治理体系,全面加大制度型开放和打造融合式创新生态系统,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jvzquC41h|mid7klwv4ff~3ep1814<4323<0e>=2;c835>731rghg7mvo
1.信念传承奋斗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党员主题教育基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的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使命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强国崛起以及未来发展规律地深刻洞察和把握,以及重点强调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并对此充满期待。 jvzq<84yyy4jqƒ3ecu4dp8illf5{v872vj532;7331z32;7333<`8>9;348/j}rn
2.走好新时代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思考与实践他山之石教育管理杂志社 摘要:人才兴则国家兴,人才强则国家强。当今世界,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等时代形势对人才自主培养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桥头堡和主阵地,必须科学把握时代要求,锚定人才培养的着眼点、发力点,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北京大学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聚jvzquC41rkthi~3jmz/gmz0ep532;7a28526h671euovnsv/7:52B3jvor
3.化工人才培养工作计划汇总十篇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长江大学于2001年新设置的专业,本专业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人才培养工作。人才培养计划,称为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反映了本专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集中体现了专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1]。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按照学校的教学指示,本专jvzquC41yy}/z~jujw4dqv3ep1nbq€jp14989<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