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驿站破解人才困局——来自山西忻州的人才工作创新实践

城市因人才而兴,人才因城市而聚。近年来,山西省忻州市以“错位竞争、精准匹配、机制重塑”的思路,通过建机制、搭平台、出政策、强服务,令广大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迸发,让忻州成为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的热土。

小驿站构筑赋能大舞台

忻州深知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确立了“先破题、再成势”的思路,将建设科创驿站作为撬动全局之举。

忻州市委市政府将忻州师院搬迁后闲置的校区升级改建为一站式赋能枢纽科创驿站,组建科创服务中心专门负责运营服务工作。整个驿站占地55亩,建筑面积28000㎡,划分创新研发中心、成果展示中心、中试小试基地、人才培训基地、专家人才公寓等功能区域。

忻州市以一剑破“三痛”——一是统一物理平台,汇聚原先分散的政策、服务、空间、资源,有了“根据地”与持续赋能的“大舞台”,终结了“散”之痛;二是专业运营机构全流程跟踪服务,从资源对接到落地转化,终结了“乱”之痛;三是五大功能有机协同,推动人才合作从“单点救火”升级为“体系化赋能”,终结了“浅”之痛。

2024年1月29 日,忻州市科创驿站挂牌成立。截至目前,这里入驻了8所高校派出的研发机构、5家技术创新中心,各类创新团队35个、人才280余名。建站以来,入驻人才团队深入300余家企业技术问诊600余次,解答技术咨询520余件,解决技术难题40个,促成产学研战略合作26家,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2项,申请发明专利32个,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2.5亿元。

巧思维破解引才大难题

驿站建起来就要招才引才,不拼财力、不拼奖励、不拼优惠,如何破局?忻州有自己的巧思:从人才自身需求出发,化被动为主动。忻州紧扣“供需对接、合作共赢”这一主题,精准绘就供需关系图,开启了招才引才之路。

忻州瞄准在当地有过合作项目的科研人员、籍贯忻州的科研人员、有成果能在忻州中试和转化的人才团队、在忻州想创新创业的人才团队,对招才引才目标精准画像。

精准制定产学研“需求表”。围绕发展创新需求进行大调研大摸底,忻州结合对招才引才目标的精准画像,凝练可以承接的科研课题和项目,收集有条件对接的企业等信息,让人才团队心中有底、心有所向。

精准出击跑高校、找人才、谈合作。“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引进什么人才,高校需要什么企业转化我们就帮助对接什么企业,把‘真诚才是必杀技’做到位。”忻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通过优先解决“供”的问题,忻州逐渐打开了工作局面。先后有中国农业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忻州师范学院等高校派出研发机构以及诚迈科技、智创药研、中条山研究院、绿色筑路材料与性能调控、安耐哲研究院等技术创新中心入驻。

驿站在提供科研空间的同时,还配备了专业团队负责后勤保障和跟踪服务。

新机制激活协同创新生态链

人才引进来,关键是要用足、用好、用出成效,创新才能成为源头活水。科创驿站定位明确,就是要当好“科技红娘”,架好合作桥梁,通过对人才和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定期更新“供需”清单,常态化组织对接活动,打破信息壁垒,锁定合作契合点。

科创驿站打破校际边界,整合人才力量,按产业需求和专业类别组建了10支“科技人才小分队”,常态化深入企业开展“技术问诊”,提供“‘轻症’现场开方,‘重症’需求入库-团队匹配-联合攻坚”差异化服务,形成从“问诊”到“根治”的服务闭环。

忻州对科技人才小分队、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三支队伍进行整合,分层布局队伍职能。科技人才小分队定位为全时段、全领域、全覆盖的科技服务团队,优势是响应速度快、攻坚力量强;科技副总定位龙头企业“创新参谋长”,优势是“一对一”帮扶;科技特派员定位小微主体“技术保姆”,优势是普及推广快、受益范围广。

忻州还积极选派吸纳在忻州开展创新活动的科研人员参加三支队伍。此外,以驿站为平台,忻州搭建“需求联采、信息共享、对策共商、任务联配”的工作联动机制,形成了“战略层规划-战役层攻坚-战术层普及”的服务闭环,使人才与企业从“短期对接”走向“长期共生”,实现创新资源“纵向到底”穿透基层、“横向到边”覆盖全域。截至目前,三支队伍已吸纳560余名科技人员。

如今,忻州通过科创驿站,构建起“需求精准传导、资源高效配置、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的创新生态,形成精准引才、高效用才的忻州模式,不仅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能。

THE END
0.创新意识不强的措施范文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产业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要重视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并将科技创新有机地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在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的时代背景下,产业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工科专业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若是不被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8;:5>/j}rn
1.人才资讯速递(第110期)他建议,要引导科技人才向硬科技领域倾斜,鼓励采用“长周期、多标准、团队式”考核,进一步减少各类评估和评比环节,建立激励硬科技工作“坐冷板凳”“啃硬骨头”的机制。尊重人才成长和科技创新规律,给硬科技人才创造有温度、有气度、能容忍的创新生态。同时,硬科技创新要素来源于工程需求和学科交叉,重大和系统性成果更jvzq<84yyy4djrxc0gjv0ls1gzimw|nxg1814=551v814=5533e33:63886467mvon
2.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锚定目标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牢记总书记嘱托,教育战线勇担重任,教育强国、科技强国、 作者:中国教育报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 2025-01-08着力jvzq<84yyy4k{k3ep1xnv|~34660|}4f{ln{v87243651}7243653>d73:<547mvo
3.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教育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要激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和学校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真正jvzq<84gfw4qgxung0ipo7hp1p70496:136388h58961368258;66>3jvor
4.高质量发展看山西国企:对标先进深挖内潜晋能控股集团精准管理“集团公司二届二次职代会工作报告明确了集团上下今后的发展思路和战略重点,作为二级公司,我们要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围绕资源型企业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战略,不断培育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和竞争优势,做好‘深化提升抓落实,提质增效稳增长’这篇大文章,以改革激发jvzquC41yy}/ezhd0eun1|mcpzotjnsi31814=226/7:1>:728<9ayh0jvsm
5.奋力提升创新生态建设质效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今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省十二次党代会和省“两会” 精神,总结2021年科技工作,部署2022年重点任务,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提升创新生态建设质效,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jvzquC41yy}/unv0gjv0ls1mlize8nphq522:7144:20qyo
6.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全程参会,倍感振奋。作为我省率先发展的高校,山西大学一定要落实好全会精神,抓住利好的政策机遇,当好创建学科高地的排头兵、搭建一流平台的领头雁、引育一流人才的先锋队,对接企业建设产业研究院,助推规上工业企业的科研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山西加快创新生态建设,在转型发展上率先jvzquC41yy}/v‚zv0gjv0ls1kplp1:54;17:5=70jvs
7.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软国际校企合作“四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软国际作为国内排名第一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领域具备较强优势,中软国际教育集团依托产业背景优势,站在行业的前沿,把最新的技术和市场需求,转化为教育资源,积极与高校开展多种模式的合作,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现将有关工作及jvzq<84ggg4ul~3gfw4dp8nphq522;<135=40qyo
8.太原同创谷挺进“国家队”打造人才荟萃创新高地太原新闻网“同创谷的发展思路与太原打造人才高地、创新高地的战略不谋而合。”雷志彬说。未来,太原同创谷将孵化培育更多优质科技型企业,让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成为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在太原积极构建高水平创新体系的进程中释放更多活力。jvzq<84yyy4u{wjyu0ipo7hp1utvnr1428419<1395159;53:920|mvon
9.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科技工作的意见学科建设和科技工作是学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服务国家安全战略、公安工作和学院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支撑、推动和引领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学院学科建设和科技工作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内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高水平重点公安院校建设步伐,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jvzquC41yy}/uue0gjv0ls1kplp1;6431875:80jvs
10.王涛特种机器人创新工作室此外,工作室还开展工作室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合作,使得工作室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推进山西省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人才培养。2021年在常晓明教授和王涛教授的推动下,“晓明研究室”和“特种机器人创新工作室”联合成立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 图3 基地落成 jvzquC41iqthj~n0v{{u0niw0et0kwkq1367:8:4274ivv
11.关于乡村振兴,总书记这样强调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广大科技特派员要秉持初心,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9年10月,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 jvzquC41yy}/s|yjgqxz0ls1ncohcx4{el~04973/2903:4ea3739:>:3;9/j}r
12.党建引领科研创新再攀高峰——分省院举办高层次人才国情院情教育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作用,进一步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党性修养,学习借鉴粤港澳大湾区抓人才与科技创新工作的经验,加快位于西部地区分省院研究所人才成长,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 陕西省科学院分党组决定在广州、深圳举办高层次人才国情院情教育培训班。培训班由分省院党组副书记詹瑞带队,分jvzq<84yyy4yck3ce0io1}yzy1814<631v814<6335e7;<79:94ivvq
13.科技创新的紧迫性范文当前,传统的大学教育体制不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对其进行改革,将科技创新素质作为培养、考核人才的最主要衡量的标准。电力企业也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专业技能的有关培训,让员工能够实时地掌握最新的电力科技创新技术,使其努力适应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局势。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7833;/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