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B.室内电器着火,未切断电源,用水灭火
C.不能逃生时,应沉着应对,等待救援
D.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2)着火时,要迅速判断安全出口。
(3)如果房间内部着火,不能随便开门,以防空气流通火势更大甚至发生爆炸。
(4)有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减少有毒物进入体内。
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关系的是( )
A.
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盛
B.
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C.
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
D.
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图是甲和乙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曲线:
(1)图1所示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的混合溶液,为了得到纯净的甲物质,往往采取__________的方法。
(3)5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甲和乙固体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溶解后,恢复至50℃,其结果如图2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烧杯①中溶解的是甲,烧杯②中溶解的是乙;
B.烧杯②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
D.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A.28 B.64 C.44 D.80
二甲醚燃料具有高效率和低污染的优点。现在我国部分城市已开始使用二甲醚作为公交车的燃料。二甲醚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通过计算回答:
(1)a= ;b= ;d= 。
(2)23 g二甲醚充分燃烧需要多少克氧气?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下图为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设计的制备氧气及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锥形瓶中生成的氧气通入烧杯并与杯底白磷接触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元素名称与其对应的元素符号完全正确的是( )
A.
氯cL
B.
锰MN
C.
钾K
D.
钙ca
(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灭火毡是由羊毛及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