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课件:堆积海岸与海岸堆积地貌ppt

认证主体:张**(实名认证)

IP属地:山东

下载本文档

堆积海岸与海岸堆积地貌一、砾石海滩1、分布分布在有砾石供应的海崖或河口附近。2、形态砾石海滩较窄且陡,其剖面形态与波浪的作用强度有关。上冲流能量与回流能量的差值沿坡向增大,则砾石海滩剖面呈凹形;如果大量渗漏导致回流减少,剖面将呈凸形。3、物质组成砾石海滩由不同砾径和形状的砾石组成。高能海滩的砾石磨圆度高而球度低;低能海滩砾石的磨圆度中等,而球度的变化范围大。

砾石海滩砾石海滩二、沙质海滩

沙质海滩较砾石海滩宽而平坦,宽约几十至几百米。典型的沙质海滩可分为海岸沙丘、后滨、前滨和临滨几个单元。沙质海滩1、海岸沙丘当海滩有充足的沙子,在向海岸盛行风的作用下,在后滨以上地带可以堆积形成海岸沙丘。沙丘的宽度和高度与沙子的供应和风力的强弱有关。海岸沙丘的沙子较海滩细,分选和磨圆度变好,重矿物增多。沙丘的层理主要是大型交错层理。

昌黎黄金海岸,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昌黎沿海,全境为沙质海岸。黄金海岸生成于近二三千年,河流为这里的沙质海岸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沙源。河沙入海后在强大的东北风作用下,随海流向西南方向漂移,在沿岸堆积成一道道沙堤。海滩沙在低潮裸露时被阳光晒干,强劲的东北风把沙吹扬起来,因受树木的阻挡,在经短距离搬运后即坠薄尘埃,聚沙成丘。沙丘向海一面的坡度为6—8度,向陆一侧坡度达到30一32度。沿岸分布40多列沙丘组成的长30公里、宽4公里的沙丘带,最高处达44米,是全国最高的海岸沙丘,也是一种沙丘与大海相连的特殊景观。2、后滨

后滨位于平均高潮位以上,年内大部分时间暴露于地表,只有大潮和暴风潮时才被淹没。在强烈的上冲流的作用下,沙质物质自海滩下部向上部推移堆积,形成滩肩。越过滩肩的海水使滩肩不断加积发育。滩肩的后背以较小的角度向陆倾斜。滩肩的层理主要是平坦纹层沙,沙子的粒径是沙滩各带中最粗的,反映了后滨是在大潮和暴风浪时高能量作用下的沉积特征。滩肩3、前滨前滨位于潮间带,是海滩的主体部分,其滩面平坦,向海倾斜。前滨的宽度与潮差和岸坡坡度大小有关,潮差大、坡度小的前滨带相应较宽。前滨带发育有滩脊,又称滨岸堤,沿岸沙坝。它是与海岸平行的沙岗,横剖面两坡不对称,向海一侧较缓,向陆一侧较陡。有的海岸有几条沙脊,沙脊间是纵向浅槽。沙脊在发育过程中可能向陆迁移。前滨带组成物质的粒径较小,且有向海方向减小的趋势,沉积物分选好。主要的层理是大型楔状层理。4、临滨临滨位于低潮面以下,其沉积物的粒径较前滨和后滨小,并有向海变细的趋势。沉积物分选好,发育一些较大的交错层理,而以纹层沙为主。临滨水下岸坡可分为有沙坝和无沙坝发育的两种类型。潮差小、水下岸坡坡度在10——3‰的海岸地带最有利于水下沙坝的发育。反之,水下沙坝就不发育。一般认为,水下沙坝是由破浪造成的。水下沙坝可以发育几条,其横断面不对称,向海一侧缓,向陆一侧陡。它的组成物质较粗。

三、淤泥质海岸1、物质组成淤泥质海岸由粉砂、淤泥为主(d=0.05~0.01毫米),沉积物的分布与沙质海岸相反,即自高潮滩到潮下带上部,物质从细到粗变化。

2、地貌特征

淤泥质海岸的主要地貌单元是潮滩。受潮汐作用造成水位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使潮滩在动力作用、地貌和沉积上具有分带特征。潮滩按海面位置变化分为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三部。

(1)潮上带:大潮高潮位以上属潮上带。(2)潮下带:大潮低潮位以下属潮下带,它属水下岸坡范围。(3)潮间带:高、低潮位之间为潮间带,潮滩以潮间带为主体。潮滩的宽度不一,自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我国苏北潮滩宽20~30千米。潮滩上的微地貌有潮汐沟和贝壳堤。潮汐沟是潮滩上发育的小型沟谷系统,分布在潮间带,落潮后出露。潮汐沟呈树枝状或平行沟状。树枝状潮沟向陆方分叉,向海方汇集延伸。它是涨退潮流冲刷而成的。贝壳堤是激浪流在高潮线附近的堆积体。3、分布

淤泥质海岸主要分布在泥沙供应丰富而又比较掩蔽的堆积岸段,如大河下游平原,地质构造上的沉降区,岸外有沙洲、堡岛等掩护的区域或一些有细物质供给的港湾内。4、形成过程

淤泥质海岸的发育过程是由于波浪及潮流掀动和携带泥沙,特别是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的情况下,由于涨潮流的流速快、水量大,常掀起大量淤泥成为悬浮物质,随涨潮流向岸推进,在此过程中,当流速逐渐减低,泥沙就沿途沉积。而落潮时,由于流速小,挟沙能力低,泥沙不能全部带走,于是每次潮后都有一部分泥沙沉积在海岸带,逐渐形成淤泥质海岸。

四、堡岛与泻湖

在有障壁的海岸,堡岛海岸体系由堡岛链、泻湖、潮汐通道和潮汐三角洲等部分组成。(一)堡岛堡岛是平行于海岸、与岸线之间有泻湖相隔的狭长沙岛。

1、堡岛的形态及其地貌组合堡岛:向海一侧较陡,岸线较平直;向泻湖一侧较缓。冲越扇:特大潮或风暴潮越过堡岛,在堡岛向泻湖的一侧,泥沙堆积形成冲越扇。其沉积物较粗,具有水平层理和小型三角洲前积层。堡岛顶部的沙丘:2、堡岛的成因

堡岛一般出现在岸外水下岸坡,坡度较缓,有丰富沉积物补给的中等到低的潮差(<4米)地区。潮差不同的海岸地区,堡岛体现的地貌模式也相应不同。(1)弱潮地区(潮差<2m)

堡岛既长又直,潮汐通道少,涨潮三角洲较大,退潮三角洲较小,冲越扇发育并与涨潮三角洲连接,堡岛后侧潮滩不发育。(2)中潮地区(潮差2-4m)

堡岛短、潮汐通道多、涨潮三角洲规模中等,而退潮三角洲发育、规模大,冲越扇不发育,堡后和大陆海岸潮滩发育。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海岸地貌照片及断面照片2018, 34(9): 17-23. 青岛崔家潞海湾弱能海滩地貌、沉积年代与潮下带泥质沉积速率 . 本文全文图片崔家潞海湾位置图 海岸地貌照片及断面照片 海岸地貌剖面图、柱状样位置和表层样粒度 柱状样CJL01和CJL02 柱状样CJL01和CJL06的Pb-210和Cs-137测试结果 崔家潞断面2和崔家潞断面5的光释光年龄 jvzq<84lj{wz0lto0et0ew4uwrvmgvjpv1:f4?i8243879j/6h>c/k6d6/:b6969d574f9
1.《地貌学原理》第八章海岸地貌.pptx《地貌学原理》第八章 海岸地貌.pptx,第八章 海岸地貌概论(一)海岸线与海岸带 海水面与陆地的交线称海岸线。由于潮汐作用海岸线会随海面波动而变动。海岸带包括海岸线两侧的陆上和水下两部分。海岸自海向陆可分:滨外、临滨、前滨和后滨。(二)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是由波浪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7126781@6583744952267247x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