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西地质博物馆:触摸地球脉动感受生命变迁

上方似玉璧横空,下方如巨石砌成的百宝盒,外披网格状“珠帘”——太原市汾河西畔这座别具匠心的建筑,便是山西地质博物馆,体现了“天圆地方”的建筑设计理念。

壮美河山:见证远古地质变迁

“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这首《人说山西好风光》唱出了山西的锦绣山河。

这样的地貌是如何形成的?“穿越时空”展厅娓娓道来。

地球形成有46亿年历史,山西现存最古老的岩石有近32亿年历史。数十亿年间,山西大地历经多次海进海退、造山运动。

寒武纪前山西是一片陆地。寒武纪开始,地壳逐渐下沉,海水从晋东南不断向西北入侵,山西变成一片汪洋。

展厅里展出了波痕、豆粒结构、竹叶状灰岩等海相沉积岩。

“海相沉积岩承载着海洋环境和生物特征等信息。比如,豆粒结构一般是海藻等微生物留下的活动痕迹。”山西地质博物馆自然资源科教部主任郭然介绍。

约6500万年前,受剧烈的喜马拉雅运动影响,山西地貌结构在新生代时期进一步分化。正如山西地质博物馆《地质赋》所写:喜山运动,汾渭成裂谷,沃土润天,福地滋生。五盆雁列成序,七峰耸峙如仪,卒成今日之山河形胜……

亿万年间,地质变迁造就了众多地理奇观,如大同火山群、黄河壶口瀑布、太行龙洞岩溶等。目前,山西有世界级地质遗迹14处、国家级地质遗迹141处。

展厅里,一组火山弹形态各异,这是大同火山群喷发的产物。大同火山群分布于大同市云州区和阳高县一带,是中国第四纪六大著名火山群之一,也是世界级地质遗迹。

“大同火山群是岩浆作用的产物,完整保存了火山渣锥、混合火山锥、熔岩锥3种火山锥和熔岩被、熔岩舌等火山地貌,火山后期风化、剥蚀遗迹也保存完好,为地质学者提供了珍贵的研究材料。”郭然说。

黄河壶口瀑布是山西又一处世界级地质遗迹。黄河流经壶口时,河床从宽约300米的宽谷突然缩小至30米的窄谷,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

通过展厅里的向源侵蚀示意图可以看到,黄河壶口瀑布由10万年前禹门口的龙门大瀑布后退而来。随着向源侵蚀作用不断加强,壶口瀑布还在不断向上游退移。

大型多媒体演示屏上播放着太古宙、远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5个时期的山西地质发展历程。演示屏下方,陈列着直闪石岩、震积岩等各个地质时期的岩石。

“山西地质遗迹丰富,除了古生代志留纪和泥盆纪地层缺失,其他地质年代的地层都有分布。”郭然介绍。

珍稀化石:承载地球生命故事

从海洋到原始森林到陆地,从藻类生物到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远古物种”展厅入口处,一个生命坡道浓缩展示了生命进化历程。

郭然介绍,山西是中国古生物学发源地和重要研究地之一,“华夏植物群”“中国肯氏兽动物群”“保德三趾马动物群”等众多专业术语都出自山西。

展厅里,一块黑色鳞木化石见证了“华夏植物群”曾经的繁盛。距今3.23亿年至2.52亿年的晚石炭世至二叠纪,山西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生长了大规模的茂密森林,被学者称为“华夏植物群”,其中既有高大的乔木,也有繁茂的灌木,代表植物有大羽羊齿、华夏羊齿、鳞木等。鳞木是一种乔木,因树叶脱落后在树干表面留下鱼鳞状花纹而得名,它们挺拔雄伟,直径有两三米,高可达40多米。

三叠纪时期,北方陆生爬行动物陆续登场。

山西山西鳄骨骼化石是山西地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件珍贵的标本2010年发掘于吉县黄河边,是全世界迄今发现最完整的山西山西鳄化石标本,保存有完整的头骨,证实其有两个眶前孔,并有以往化石中从未发现的间椎体,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它是山西鳄属、山西种,所以叫山西山西鳄。它生活于距今2.4亿年的三叠纪中期,虽然以‘鳄’命名,但其实是比恐龙和鳄类更原始的爬行动物,在山西榆社、武乡、吉县等地均有分布。”郭然介绍,它的牙齿又长又尖,两个眶前孔可以减轻头部重量、增加咬合力,是“中国肯氏兽动物群”中的顶级掠食者。

从三叠纪晚期到白垩纪末期,非鸟类恐龙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是名副其实的中生代霸主。大同市左云县、天镇县等多地均发现恐龙化石,包括剑龙、华北龙、特暴龙、左云龙、天镇甲龙等。

展厅中央,一具具恐龙化石和复原模型十分壮观,好像电影《侏罗纪世界》中的场景。其中,一具大同云冈龙化石标本长11米、高4.5米,头颅高昂,吸引了不少观众。

大同云冈龙是山西地质博物馆科研人员2011年在大同市左云县发现的一种大型植食性恐龙。它后肢粗壮,前肢细弱;颌骨两侧长着菱形牙齿,数量多达2000多颗;喙吻部又宽又扁,类似现代的鸭子嘴巴。

进入新生代后,哺乳动物迅速演化为成千上万个物种。山西出现了著名的保德三趾马动物群和榆社动物群,出土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

“煤铁之乡”: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山西矿产资源丰富,为国家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有“煤铁之乡”之称。

“大地宝藏”展厅全面展示了山西矿产资源的种类、规模、分布特征和成矿过程,让观众了解不同矿产资源的规划、用途和科学开发前景。

煤、铝、铁是山西三大优势矿产。为什么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会有如此丰富的煤炭资源呢?这与“华夏植物群”密不可分。“华夏植物群”不断生长、死亡、腐烂,形成了厚厚的泥炭层。随着地壳不断运动,泥炭层被深埋地下,在温度、压力的持续作用下,经历亿万年的漫长演变,形成今天遍布山西全境的石炭—二叠纪煤田。

山西煤炭不仅储量丰富,而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所有的煤炭种类在山西都可以找到。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展厅里,山西9种主要煤炭标本依次排列。不同种类的煤用途各异。长焰煤变质程度最低,主要用作燃料。无烟煤是高变质煤,主要用于化肥、化工生产,山西晋城、阳城一带的无烟煤被称为“兰花炭”,闻名中外。

铝土矿是仅次于煤炭的山西第二大优势矿种,已探明储量占全国的40%以上。在航天工业中,铝是制造飞机、火箭、导弹的主要结构材料,得到了“翼金属”的美称。山西铝土矿有着独特的形成过程,地质学家称之为“红土海相沉积型铝土矿矿床”。

在“大地宝藏”展厅,还陈列着另一件“镇馆之宝”——狗头金。它产于大同市灵丘县料堰金矿,称重425克,纯度达90%以上,是山西有史记载以来发现并保存下来的最大的一块狗头金。因形似蟾蜍,又名“华北金蟾”。

“狗头金是天然产出、含有杂质的块金,大型狗头金非常难得。”郭然介绍,山体中含金的岩石遭风化剥蚀变成金碎屑,被流水运到下游沉积下来,经过一系列复杂作用,生成薄而不规则的小块金,经过数万年到数十万年的积累才能形成大块金。

为了更系统地展示山西自然资源,山西地质博物馆在东南广场修建了6000平方米的“晋地宝藏”标本园,陈列了100余件来自山西11地市的特色矿物、岩石标本,总重超过1000吨,形成集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公益性室外科普园。

“我们会在收藏、展览、社教、科研等方面综合发力、不断创新,把山西地质博物馆打造成地质展示的殿堂、学生学习的课堂、观众游览的天堂。”山西地质博物馆馆长史建儒说。

THE END
0.中国科普博览据说岛上的企鹅、海豹在火山喷发前早已逃之夭夭。至17日,火山才停止喷发。然而,这时的海岛已面目全非,在福斯塔斯内隆起了一个900×300米、高出海面62米的新的小岛,许多地方改变了地形地貌;福斯塔湾内有多处温泉喷涌,陆上地热带处处有水蒸汽升腾。从此,这个地处南极洲的小岛,成了唯一能进行海水浴的旅游胜地。jvzq<84yyy4lgyz0pgz/ew4id1kbt}m1cpzbtlykec5tw{{kxg5tw{5280nuou
1.【推荐】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这个冬季——邀您体验不一样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位于察右后旗,集聚着由20余座火山组成的草原火山群、熔岩地貌及堰塞湖景观,被誉为“火山博物馆”。火山群见证着大自然的造化,火山活动分为晚更新世(距今12万年前)和全新世(距今1.17万年以来)两期。在平静的草原上,敬畏大自然的力量,领略火山群的雄壮,探寻火山遗址奥秘。在看似沉睡的火山群中,jvzquC41yj4oop|j{0io1€|y1ykc1mjhcwrugm4ctvodnn4vqFkucrqRcik@c{ykenkJfF8777:
2.走进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感受大自然的变迁世界|博物馆|要知道涠洲岛是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岛,经历了四期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后形成,岛上拥有独特多样的地质地貌,种类繁多的珊瑚及丰富的海洋资源与自然奇观。如果你来到了涠洲岛,不妨先去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转一转,这样更有利于了解涠洲岛,而不是一无所知的上岛瞎转悠,玩不明白,就觉得没有乐趣可言。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986;81295a79;1g@h2227139}g50nuou
3.漫话陨石与陨石坑多伦县又曾是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带,有“火山博物馆”之称有形态各异的火山地貌,现在还留有许多火山口、火山熔岩、火山弹、火山锥、火山岩等。对多伦陨石坑的成因还存在缘于中生代古火 3、广东新兴内洞 广东省新兴县内洞位于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直径约为6公里,也是一座环形山坑内的岩石有花岗岩、石灰岩、千枚岩等,还jvzquC41yy}/5?5fqe4dp8iqewsfp}48:2934<5a32653<87374ivvq
4.旅游资源概述范文比如很多省份都有同种类型,如火山地貌类的国家地质公园,但这些国家地质公园往往不约而同地称自己为“国际罕见、国内独有”或“火山博物馆”。显然,不能将此问题的出现仅仅归咎于“炒作”,而应进行深入研究。 (1)重地学旅游资源特点的评价,轻地学旅游资源环境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本来地学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7789:/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