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地理高考地理中的山地类型,喀斯特地貌火山断层

地质构造的概念:裸露地表的岩层,有的倾斜弯曲,有的断裂精开。这些岩层的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是常见的地质构造。

二、褶皱与褶皱山

(1)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2)褶皱的基本形态: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褶曲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

项目

背斜

向斜

判断

方法

岩层特点

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向下弯曲

判断方法

中间老,两翼新

中间新,两翼老

构造

地貌

常规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3)褶皱山: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统称为褶皱山。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绵延数千千米,如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

三、断层与断块山

(1)概念:当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压力和张力,题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形成断层。

(2)断层地貌:常见的断层地貌有断层崖(陡崖)、断层谷、断陷盆地和断块山等。断层地貌的形成受断层位移方向的影响。位移方向不同,地貌也有差异,如下表所示: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位移类型

表现

水平方向

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垂直方向

相对下降

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东非大装谷)

相对上升

发育成山岭或高地(如华山、泰山、庐山等)

(3)在山地,断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4)断块山:由断层发育面成的山岭,统称为断块山。断块山的规模大小不等,大的断块山可以延伸数千米,如我国的华山等,小的只有几十米。

四、火山

(1)概念: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

(2)构造: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①火山口

a.概念: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

b.特点:未被破坏的火山口为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有时积水成湖;被破坏的呈半封闭状态

②火山锥

a.概念: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

b.特点: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

(3)规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 000~5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

(4)分布规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地下深处的岩浆容易喷出地表形成火山。世界上的火山大多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东非裂谷带、大西洋海岭等地。

一.概念: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二.形成条件与原因详解

1.简单归纳

(1)气候:气候越潮湿溶解作用越强烈,喀斯特地貌赿发育。

(2) 岩石性质:主要是岩石成分的影响,在碳酸盐发育区,溶蚀作用发育

THE END
0.该构造地貌是()A.背斜谷B.向斜山C.陨石坑D.火山题目和参考答案解答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外围等高线数值逐渐增大,中心数值却减少,是典型的火山地貌.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某地某种构造地貌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主要的地貌类型及成因.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mq1ujoukhnfa:?54j=;83kce<>5:e959A>8g3l8d@j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