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凌晨,法国利摩日的阿德里安·迪布歇国家博物馆遭遇盗窃,三件中国景德镇古瓷被盗。盗贼通过打碎博物馆正面的一扇窗户强行进入馆内,直奔目标藏品,得手后迅速逃离现场。
尽管警报系统被触发,警方也迅速赶到,但盗贼早已逃脱。这三件瓷器的保险估值超过650万欧元。
而馆方向警方最初报出的损失数字高达950万欧元(约合7900万元人民币)。看着是不是有点熟悉,咋那么像“虚报”呢?
问题是,都2025年了,还会发生这种“轻松盗走”的事件。还不是孤例,近几年国外博物馆失窃事件连连发生,让人怀疑到底是不是有“内鬼”?
很惊艳的元青花瑞兽大盘
利摩日市长还推测:“犯罪集团的手段在不断演变,这类案件往往并非普通偷盗,而是高端藏家通过黑市网络,指使专业犯罪集团所为。”
盗贼对博物馆的布局、安保系统的位置、甚至哪些是最有价值的藏品都了如指掌。
这让人想起2023年8月大英博物馆的丑闻。当时馆方宣布,包括黄金珠宝在内的馆藏被盗,一名在博物馆工作35年的工作人员被解雇。
据内部人士爆料,大英博物馆失窃的藏品约为2000件左右。这不是大英博物馆第一次遭遇盗窃,但这次是典型的“监守自盗”。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
法国的博物馆与艺术机构,近年来更是屡屡遭遇盗窃案。去年11月,巴黎的科涅克-杰博物馆在开放参观时,四名盗贼当众持斧头和棒球棍打碎展柜,抢走五件珍贵的鼻烟壶与烟盒。
就在第二天,在勃艮第的索恩-卢瓦尔省,一座宗教艺术博物馆又发生持械抢劫,数百万欧元的珠宝珍藏被洗劫一空。
这还是老牌发达国家,怎么一个个的“零元购”没完了?
2022年还发生过一个离奇的案件,十多个欧洲国家图书馆的170册珍贵古籍,被人用高超的手段做了复制品调包,然后出现在莫斯科的拍卖行。
嘉德预展
这让人想起,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的前馆长萧元,他利用职务之便,调包了馆藏张大千、齐白石等名家的143幅作品,换来八套别墅和一堆财产!
要不是有校友在嘉德拍卖发现广美的印章,这事还不知道能瞒到啥时候。
博物馆防盗,最难防的是“内鬼”,这一点在全世界都一样!
发生在库房里面的事情更具隐蔽性,里面的文物多一件、少一件,甚至被掉包一件,这些事情外人是不知情的。
很多时候都是库房里的文物,突然出现在某个拍卖会,才知道被盗了。比如曾经的“承德文物案”。
大英博物馆还能保护文物吗?
不过近些年,很明显中国本土的文物保护得更好,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被盗”的新闻出来了。相反,号称安保最严的大英博物馆,真的还能保护全球各国的文物吗?
而从国外各种被盗的目标,也能看出来古董的“热度”。除了材质昂贵的黄金珠宝,最受欢迎的恐怕就是中国古董了,基本都是瓷器、佛像、书画还有青铜器,可谓顶流!
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这些被盗文物除了私底下收藏,相当一部分都出现在各大拍卖行,不是讲究“合法传承”吗?这猫腻也太明显了吧。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