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火山口是火山锥顶部喷发地下高温气体和固体物质的出口。平面呈近圆形,大部分火山口是一个漏斗形体,也有底部是平的。有些火山口底部呈坑状,为固结的熔岩,称为熔岩坑;坑口常能积水成湖,成为火山口湖(或称天池),如中国东北长白山上的天池
地堑(Graben)是地壳上广泛发育的一种地质构造,为两侧被高角度断层围限﹐中间下降的槽形断块构造。仅在一侧为断层所限的断陷﹐称为半地堑或箕状构造。大规模地堑发育的地方,预示着地壳拉伸变薄
地球的内部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core)、地幔(mantle)、地壳(crust)
地球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主要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确定
发生于大洋板块俯冲带边界,地震和火山活动常见。在俯冲过程中,俯冲的大洋板块上覆沉积物潜入上覆大陆板块之下,部分沉积物被刮削下来添加于海沟陆侧坡,构成增生楔;增生楔混杂岩体逐渐成长并受挤而隆起,导致大陆增长,称为增生楔造山
另一方面,俯冲大洋板片析出流体交代上覆地幔楔形成交代岩,这类交代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基性岩浆沿大陆边缘上升喷出地表,形成与海沟平行延伸的火山弧,称为边缘弧型造山
深海热液俗称“黑烟囱”,是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之间的火山口,有200多米高,形状与烟囱几乎一模一样,其附近的温度高达400℃。深海热液又可以被称为“热液硫化物”。“热液硫化物”是日益受到国际关注的海底矿藏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运动的岩(土)体称为变位体或滑移体,未移动的下伏岩(土)体称为滑床
两个岩石地层单位组成两套不同时代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一般分为连续和不连续两种类型。当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期沉积中断(即不出现地层记录的中断),则认为是连续的,称为整合;如果上下地层之间有过长时期沉积中断或陆上剥蚀(即出现广泛的地层缺失),则认为是地层的不连续,称为广义的不整合(见不整合)。不整合接触主要包括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
板内造山带(intraplate orogen)又称陆内造山带,是指发育在大陆内部、远离现代板块边界的造山带。实际上,它们形成于古板块之间,是古大陆边缘的构造活动带,在地表形成线状隆起的山脉。
与陆缘造山带一样,陆内造山带是地球上呈现出强烈变质变形的规模巨大的带状大地构造单元,其内部构造变形变质强烈、流体活动集中,是大陆岩石圈中结构最复杂的板块构造边界,那里发生的俯冲作用不仅导致了地壳加厚、低温高压变质作用和镁铁质弧岩浆活动,而且在俯冲后阶段发生造山带去根作用引起的岩石圈减薄、高温低压变质作用和花岗质岩浆作用
如有侵权,请告知(微信号:Earthscience2019)!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