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旅游解读地球家园沧海桑田的变化——赤城地质文化游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地质时代遥远而又神秘,正是因为这片被地质运动反复锤炼的土地和燕山造山运动造就了如今的赤城。

燕山运动是一场剧烈而漫长的地壳运动,从1.4亿年前开始,到6700万年前结束,影响涉及到整个华夏大地。

亿万年前,赤城本来是平缓的河湖沼泽,由于燕山运动的影响,赤城及周边地区火山喷发,岩浆横溢,地层断开之处成为峡谷。正是这个时期出现了“尚义——赤城断裂带”,分出坝上、坝下两个不同地貌类型区,海陀山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图 | 赤城侏罗纪地质公园

恐龙从这里走过——中生代恐龙足迹化石

恐龙时代离我们如此遥远,如果不借助于化石,我们对恐龙这一神秘的物种也许依然一无所知。对恐龙的研究,其实就是对恐龙化石的研究。

恐龙化石大致可分为骨骼化石和生痕化石两种,主要保存在中生代时期形成的沉积岩中。

科学家们通过各种手段寻找恐龙化石的蛛丝马迹,并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来复原化石和研究恐龙。通过他们的工作,我们渐渐了解了恐龙的外形及生活习性,而来自世界各地关于恐龙的新发现以及新看法,一再修正我们原先认定的恐龙形象,使之更接近事实的真相。

图 | 赤城地质公园内的恐龙足迹

在赤城样田至后城、延庆一带,以中生代燕山运动地质遗迹为核心,集构造、沉积、古生物、岩浆活动及北方岩溶地貌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结构特征明显。

这里经历了亿万年沧海桑田的变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

有距今约18.5亿至8亿年间形成的数千米厚的碳酸盐岩,层面上留下了类型繁多、形态复杂的波痕;

有地质历史中形成的独特的角度不整合面;

有燕山运动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形成的多种侵入岩、喷发岩及其各种接触关系;

还有燕山运动过程中形成的规模宏大的山前断裂、近乎直立的岩层、巨大的红石湾穹窿、六道河背斜、壮观的单斜构造等。

图 | 赤城样田至后城、延庆一带,食肉型、植食型恐龙图

另外,生活于燕山运动时期的植物和大量的恐龙在地质公园内保存下了许多硅化木化石和大量恐龙足迹化石,不仅有较常见的食肉型兽脚类恐龙,而且还有相邻地区没有发现的植食型的蜥脚类、甲龙类和鸟脚类恐龙足迹,成为独特而珍贵的地质遗迹。

自新生代以来,燕山运动造成密集的节理和断层将露出地表的中晚元古代海相碳酸盐岩分割裁剪,岩溶作用塑造了美轮美奂的喀斯特地貌,成为北方岩溶的典型地区之一。

图 | 万泉寺硅化木

万泉寺硅化木

万泉寺硅化木和延庆花盆硅化石是一脉,据科学家考证,此木化石产生于中保罗纪晚期,距今已经历一亿三千万年。

那时当地是莽莽林海,植被茂盛,到处生长着以宽孔异木(现称古松柏类树木)为主的原始森林,后来由于地壳发生剧烈变化,骤然沉积硅化而形成古木化石,地壳再度变化将古木化石浮于地面。

史料记载,北宋年间,沈括被流放到此地,发现了古木化石,故在《梦溪笔谈》一书中作了”松化为石“的记载。

图 |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

后城赤壁位于河北省赤城县与北京市交界处的巍巍群山之中,北方人把峭壁称作“嵯”,后城赤壁通体是一整块摩天巨石,峭如刀削,自南向北延伸20公里,都是险峻的“嵯”,自此得名四十里长嵯。

同时由于这块巨石上面和下面都是火山岩,而中间层富含氧化铁,在日出日落时会呈现出赤红色,这也就是后城赤壁名字的由来。

据资料记载,这里的赤岩应该是形成于侏罗纪时期,年龄不少于 1.4亿年,完全可以和澳洲的埃尔斯巨岩相媲美。

丹霞地貌是由砂岩砾岩为主的沉积岩,经侵蚀作用所形成的赤壁丹崖群地貌,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是红色砂岩(含砂砾岩)、砾岩为主的沉积岩。这类地貌往往以石峰、石柱、石塔、峰林、方山、城堡等地形表现出来,在阳光的照射下,像披上一层红色的轻纱,熠熠泛光,尤如“丹霞”,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很大的科学价值。

丹葭地貌所具备的基本条件有:

1、“丹崖”的高度应大于10m,才能显现出丹霞地貌的雄、险、奇、秀、靓丽壮观。

2、关于陡崖坡的坡度,为 55°~90°。凡丹崖的高度和坡度低于上述标准的不能算丹霞地貌,归入到一般红层丘陵山地中,这是划分丹霞地貌与红层地貌的界限。

3、丹霞地貌有三个坡面:顶面坡、陡崖坡和崖麓崩积缓坡。顶面坡的形态 各异,有顶平、顶斜、顶圆、顶尖等,有的被黄土或其他岩层覆盖而看不见。崖麓崩积缓坡的坡度一般为30°或更大,常由陡崖坡崩塌的坠石组成,少数为沉积岩缓坡。顶面坡和崖麓缓坡是陡崖坡的配套地貌。

4、“赤壁”是指陡崖坡的岩石较裸露。陡崖坡的植被可以稀疏散布,其覆盖率最好控制在30%以内,显现红岩绿树美景,将大大提高其观赏性。

5、赤壁丹霞群是指至少有三个不同方向的丹崖(各方向相差一般大于90°),或者在同一方向至少有三个丹崖,以上条件,朝阳观风景区均充分具备。

部分内容参考刘尚仁、刘瑞华《关于丹霞地貌概念问题的讨论》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西、甘肃、广东、淅江、福建等区域,北方少见。据资料分析,赤城丹霞地貌群的发现意义重大。

图 | 赤城冰山梁

冰川遗迹的形成

在地质史上,冰川曾多次滑过地球表面,冲击刻画过大地,形成许多湖泊和沼泽。

二三百万年前,巨大冰川曾覆盖在赤城的山川间。科学家说,全球各地在地质历史中曾发生过三次大冰期,最近一次是新生代的第四纪冰期,在大冰期中,赤城大地亦为巨大的冰川所覆盖。

冰川运动

当冰川达到一定的厚度以后,下层冰体在上层冰体的压力之下,冰体就会产生弹性变形,继而发生塑性变形,特别是发育在山区的冰川在重力作用下,就要不断地向低处运动,这就是冰川运动。

1997年开始,克什克腾旗青山发现大规模冰臼群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大学等有关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多次来青山进行研究。专家们得出的结论是——青山冰臼群是截至目前所发现的最大冰臼群,堪称世界第一。

图 | 赤城冰山梁

冰山梁保存了第四纪冰川最完整的形态,且类型多样,是典型的山谷冰川,冰山梁地域有冰斗、U型谷、角峰、终碛堤、侧碛堤、条痕石、漂砾等冰川遗迹,是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冰川地貌齐全、科研价值最高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从地质分析来看,赤城冰山梁冰川遗迹比克什克腾旗发育较晚。

冰川遗迹是在冰川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堆积物和地貌。如由于冰蚀作用产生的 U”形谷、角峰、冰斗等,由于冰积作用形成的侧碛、底碛丘和终碛等,还有冰水沉积和冰水沉积地貌等都属冰川遗迹。对冰川遗迹的研究和鉴定,可以了解古冰川活动情况和古气候变化规律。

在冰山南侧形如万马奔腾竞相争渡的大规模巨石阵,系距今约200万至3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时期由冰川漂移堆积物形成的冰石河遗迹。

大规模冰石河遗存了许多第四纪冰川时期的重要信息,它对研究全球环境演化和预测今后气候变化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图 | 赤城

赤城,俨然就是一座立体的地质公园,

在这片530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分布排列着温泉、独石、硅化木、

恐龙足迹化石群、丹霞地貌等造山运动遗迹、

喀斯特地貌溶洞、石林、第四纪冰川遗迹,

完全是一部罕见的活生生的“地质史”,

是一条“从远古到今天”的时光隧道。

原标题:《​【体育文化旅游】解读地球家园沧海桑田的变化——赤城地质文化游》

THE END
0.地貌山脉图片大全地貌山脉高清图片下载第5页这张照片的元素是由美国宇航局提供的 立即下载 地球上的风暴-来自美国宇航局的原始图像 立即下载 鸟瞰。 立即下载 地球和月球 立即下载 越南,会安,灯笼 立即下载 地球和太阳的图解 下一页 <1234567850> 觅知网提供大量地貌山脉图片,地貌山脉高清图片在线下载。更多地貌山脉图片下载,尽在觅知网。jvzquC41yy}/7:rk|0ipo8xq/v{qkjs1;7<:5@>1r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