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似乎让人觉得很陌生,它是火山的馈赠;是帝王的华清池;是北海道轻奢旅行的重头戏。温泉又似乎让人觉得很熟悉,它是街头巷尾的广告牌;是洗浴的代名词。北起漠河南至湛江,好像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温泉酒店。
中国不缺温泉,但也并不是平均分布,目前记录在案的温泉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南、西南三大区域,其中云南、西藏、广东、四川和福建5个省(区),就已经占全国温泉总数的半壁江山,这些区域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温泉文化。
火山温泉分布图,明显南多北少。制图/邵天瑞
虽然东南地区温泉酒店密集,但是温泉数量与水温之最,却是大西南的温泉群。印度板块不断挤压欧亚板块不但形成了青藏高原、横断山脉高耸崎岖的地形,也带来了丰富的地热资源。云南是中国已探明温泉最多的省份,西藏则是地热资源利用潜力最大的省区。
在云南西侧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黎贡山森林腹地,分布着百花岭阴阳谷等野温泉,没有富丽堂皇的酒店,没有完备的配套服务,甚至连更衣的小房子都不方便多人使用。但是在疲惫的徒步后,偶遇野温泉,这样的感受用钱买不到。
贵州温泉是西南非常特殊的存在,不同于西藏、滇西的火山温泉,贵州温泉以非火山温泉为主。全省有72个县区分布着300余个温泉。不论是深藏苗疆之中,号称“苗疆圣水”的剑河温泉,还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汤”,一度用来接待侨胞和外宾的息烽温泉,都只是冰山一角。
西藏天然喷泉喷发地质景观。
根据温泉的形成原因,可以把温泉粗略分为两类——火山型温泉和非火山温泉。
火山型、非火山型温泉成因不同,形成的温泉也各有特色。制图/九阳
这不是珊瑚礁,而是西藏玛旁雍错温泉。
火山型温泉周边常有泉华出现,川西泉华滩地质。
阳明山大油坑喷气,同样属于温泉。
镜头中的野温泉很美,但对普通人来说温泉酒店才是最好的选择。
野温泉与温泉酒店的优劣各有千秋。
东南沿海相较于东北,具备开发温泉的天然优势。如今北至宁德,南到海口,处处都有以玄武岩柱为代表的火山地质奇观,也留下了数量众多,温度怡人的温泉。
从温泉变成温泉酒店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既不缺少开发酒店的资金,也不缺少消费市场。另外,东南部南有香港桑拿文化,北有扬州洗浴文化的加持,让温泉如虎添翼。2018年,广东温泉接待人数甚至高达1.8亿人次。
福州的温泉文化传承了几百年,至今依旧影响福州堂客的审美取向。
福建山脉纵横的地形赋予了这里优越的地热条件,福州三分之一的中心城区都分布着地热资源,号称“泡在温泉里的城市”。
吉林长白山聚龙温泉,冬季下雪后尤其好看。
用温泉煮鸡蛋。
西藏玛旁雍错的野温泉。
羊八井温泉。
在大山深处的螺髻九十九里温泉瀑布。
青藏高原东缘与横断山脉在川西高原汇聚,地下积蓄着“狂躁不安”的能量,形成了数条地震带,也让这里点缀着形态各异的天然温泉。凉山州更是藏着世界最大的温泉瀑布——螺髻九十九里。
贵州石阡,温泉早已融入历史中。摄影/陈伟红
贵州温泉是西南非常特殊的存在,不同于西藏、滇西的火山温泉,贵州温泉以非火山温泉为主。全省有72个县区分布着300余个温泉。
地热不仅仅能开发温泉, 也可以用来制冷。制图/邵天瑞
黑龙江大庆,-20℃的气温中,游客泡着温泉喝着啤酒。
不论在寒冷的东北大地,温暖的东南海滨,高寒的青藏高原,天冷了就想泡在温泉里,是天南海北中国人的共识。透过温泉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地区生气勃勃的市民文化,是鲜活的生活史,是对冬日生活中暖意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