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年前的5月29日,英雄的广州人民自发聚集在三元古庙前誓师抗英,沉重打击了不可一世的英国侵略者,揭开了近代史上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历史的篇章。
181年后,我们该如何走入这段历史呢?
5月28日,一场以走读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迹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展开。来自广东实验中学、广州市执信中学、广州市第四中学、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和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的高中学生走进三元古庙、登上镇海楼炮台,仔细聆听一件件红色文物所承载的革命先烈之信念,感受其中所凝聚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给出新时代青年团员的答案。
用脚步丈量英雄广州
在屈辱中反抗成长的历史
广州博物馆所地处的越秀山及镇海楼自古以来就是广州城防的制高点,是兵家必争之地,四方炮台更是经历了无数战争的岁月。1841年5月,广州之役英军攻城,四方炮台陷落。随后广州三元里人民自发在三元古庙前誓师,与英军展开了激烈战斗,在牛栏岗、越秀山四方炮台都留下了斗争的足迹。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揭开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序幕,显示了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此后,三元古庙经历了多次重修重建,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广州博物馆以“中国近代人民抗争序幕”——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迹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就在此背景下研发的,该项目是广州市目前唯一一个将革命文物遗址与炮台相结合、科普与历史相融合的研学项目。
来自不同中学的同学们在三元古庙前互相认识、交叉组队,仿如昔日众志成城誓师之画面
聆听讲解员详细讲述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历史
同学们通过纪念馆内沙盘模型了解鸦片战争时期广州城防情况
在辩论中,多元视角解读鸦片战争
我们以“鸦片战争主要是败在技术还是人心(文化观念)”及“三元里人民抗英是保卫家园还是保卫国家”为题展开辩论。同学们或引用材料、或以例证、或类比推论、或步步为营,无论是立还是破,都展现了对于问题的多层次、辩证性思考。
一小时的辩论赛在紧张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意犹未尽之余,留给我们的思考仍在继续……
沙盘搭建,方寸之间解读广州城防史
下午,我们来到越秀山,进一步解读广州城制高点的城防布局、特点及影响。同学们兵分三路,以镇海楼起始,通过摄影、测量等方式实地测绘地理信息,深入了解越秀山五个重要时期的变迁。
结合收集到的地理方位信息,同学们动手设计制作越秀山三个重要时期的沙盘地形:明末清初、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同学们对沙盘进行细致地草图设计,地形绘制,搭建适合的地形、河道、山体,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团结协作精神,让沙盘景观更加有故事性。
沙盘作品完成后,同学们根据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分析了越秀山的功能变化及原因,分享推论中国所处于的历史时期变化的过程以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剧的过程,逻辑清晰、理据有力。
历史的硝烟已散,但回响犹在。唯有正视历史,方能警钟长鸣。181年前,“三元里人民抗英”的英雄团体在中华民族备受侵扰的近代,奋起抵御外侮、保家卫国,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如今,新时代青年团员应该学习和继承革命先驱的宝贵精神,争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强国一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宝贵的力量
本次主题研学还有不能忽略的亮点:针对初中、高中、大学生,我们分别定制了三套研学课程,还有激发初中生探索精神的定向探究和沉浸式戏剧、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PBL项目式学习和“古庙誓师”戏剧教育等个性化内容盒子亟待您们逐一打开,继续关注广州博物馆和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的最新动态,一定“有你好看”!
-广州博物馆-
撰稿 | 梁慕瑜
李沛琦
排版 | 何信琪
初审 | 林 晖
审校 | 刘颖颖
审核 | 朱晓秋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