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不长,但确实是充满历史古韵。
糖醋排骨,分量也不小,汤汁要是能再浓稠些,味道估计能再上一个台阶。
鲜虾豆腐汤还是相当不错的,老少皆宜。
台州府城,是座让时光都为之驻足的千年古城。依山傍水,城墙巍峨,光是那府城墙就有道不完的故事。全长六千余米,至今保存了五千多米,东起揽胜门,北倚大固山,东临东湖,西南临江。这城墙不是一味地死板修筑,而是顺着山水走势建造,巧妙地将百余米高的巾山收入城中。七座城门,各有玄机。东面崇和门、南面兴善门和镇宁门、东南靖越门、西南丰泰门,还有西面的括苍门和朝天门。每座城门都暗藏机关,利用地势,既保护百姓,又显威严。
说到台州的夜景就不得不提揽胜门,登上江南长城,首先要攀爬 198 级陡峭的“好汉坡”才能到达揽胜门。揽胜门的城楼名为顾景,正面有启功题的匾额“湖山一览”。穿过揽胜门,便能看到戚继光的铜像,他曾经在此抗击倭寇,保卫家园。虽说台阶陡峭异常,但登顶之后,临海全城的美景、东湖的毓秀风光尽收眼底,绿树环绕着碧水,亭阁错落其中,美不胜收。
第二天我们才正式去参观台州府城墙。按导航停好车后,会来到一条商业街,街头就是台州府城墙博物馆,还是可以来逛逛,了解一下历史。门票:免费;建议游览时间:20分钟。
后面才知道,看到的塔就是龙兴寺里面的千佛塔。
走近商业街,还是装扮得挺漂亮的。
商业街的尽头是龙兴寺,旁边就是台州府城墙的兴善门。
龙兴寺,坐落于台州临海市巾山西麓、紫阳古街的南端。其始建于唐神龙元年(705 年),最初名为“神龙寺”,迄今已有近 1300 年的历史。龙兴寺乃是唐鉴真和尚的驻锡之地、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的受戒之所、日本茶道的发祥地。不仅是台州佛教的官寺,也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之一,见证了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进程。寺院门口有一座牌坊,上书“神龙古刹”四字,牌坊下的台阶上,两个铜制僧人正拾级而上,重现的正是唐贞元二十年,日僧最澄大师经日本天皇准许,率领弟子译僧义真来到龙兴寺学习佛法。当时天台山修禅寺座主道邃大师应台州刺史陆淳之邀,在龙兴寺讲授《摩诃止观》,最澄便师从其学习,研习教义,并于翌年 3 月 2 日在龙兴寺西厢房“极乐净土院”受菩萨戒的历史场景。最澄大师返回日本后,在比睿山大力弘扬天台教义,正式创立了日本佛教天台宗,并获天皇敕封,成为日本的首个佛教宗派。门票:免费;建议游览时间:30分钟。
踏入寺门,古朴厚重的气息瞬间将人笼罩。寺内建筑布局错落有致,飞檐斗拱在日光下勾勒出古朴的轮廓。大雄宝殿庄严肃穆,殿内香烟缭绕,梵音袅袅,慈悲的佛像令人内心瞬间沉静。漫步寺中,仿佛能目睹往昔高僧大德们在此修行讲经的身影。其中,龙兴寺与鉴真东渡的渊源,更为这座古寺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唐天宝年间,鉴真大师为弘扬佛法,决心东渡日本。在第四次东渡之前,鉴真大师驻锡于龙兴寺。在此,他筹备物资、招募工匠,为东渡精心筹备。随行的龙兴寺高僧思托,更是一路追随,历经艰难险阻,“四渡造舟,五次入海”“始终六渡,经逾十二年”。最终,思托协助鉴真大师在日本创建了唐招提寺,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佛教文化传播至海外。这段历史,不仅是龙兴寺的荣耀,更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龙兴寺历经兴衰沧桑,现存建筑为上世纪九十年代重建,风格融合了唐代寺庙的风貌以及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建筑特色。寺庙内的大佛殿、藏经楼、山门、罗汉堂、屏风殿、祖师殿等建筑物在设计上展现出古代建筑的韵味。
寺中唯有后山的“千佛塔”为元代建筑,它始建于唐天宝三年,现存塔身为元大德三年重建。六面七层的塔身,中空而精巧。每层一门,二层至七层除一门外,面面有龛,每面都贴满模压烧制的佛像砖,共计 1003 躯。这些佛像面容慈祥,姿态各异,在岁月的流转中,散发着宁静祥和的气息。
与刚刚新建的商业街平行分布的就是昨天逛过的紫阳街,一排房子隔着历史与现代。
从龙兴寺出来,正式登上台州府城墙。台州府城墙又称江南长城、江南八达岭,全长6000余米,现存5000余米,东起揽胜门,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烟霞阁,于山岩陡峭间直抵灵江东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势,俯视大江,尤以北部最峻。 台州府城墙始建于东晋,历史上曾多次拆毁、重建及修缮,元朝时期台州府城墙以其防御水患的重要功能免于拆除,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建瓮城,是一座具有军事防御与防洪双重功能的府城城墙。台州府城墙总计长约6280米,城墙高度达到7米,设置了7座城门。城墙下宽上窄,呈梯形,顶部外侧设置雉堞,内侧砌筑女墙,墙身还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外突的马面。台州府城墙为夯土城墙,外包城砖。其夯土层最下端为褐灰土,质地最为坚硬,然后覆盖了一层20至30厘米的紫红土垫层,第三层为黄土层,表层为黑土层,使用了中间夯土外部砖包砌的方法。在建设方法上,台州府城墙将土和糯米或者胶泥均匀混合,然后夯打密实,自然风干后,坚硬无比,城墙的刚度和强度大为提高。🎫门票:65元/人(城墙+东湖联票);建议游览时间:1-3小时(根据路线不同)。台州府城墙徒步线路 全程4.7km,一般都是走的推荐“不费腿”线路:兴善门-朝天门-望天台-白云楼-揽胜门-东湖,路线爬升90m,爬升下坡平缓,对老人小孩友好。体力好、喜欢爬升线路:揽胜门-白云楼-望天台-朝天门-兴善门-龙兴寺-紫阳街,路线爬升110m,揽胜门台阶多且陡。朝天门(“长城”最美处南端,往北走依次是1-8号敌台),还有梅园和城隍庙,如果遛娃走不动,随时可以从这个门撤退。
我们走的是兴善门到朝天门的这一段,几乎都是平路。
旁边是灵江,浙江八大水系之一、台州市第一大水系、浙江省省级河段之一,被誉为“台州人民的母亲河”。
最初修筑于东晋隆安四年(402 年),乃是为抵御孙恩等农民义军而建。历经隋唐时期的逐步发展,北宋熙宁四年(1071),郡守钱暄为了减少洪水对城墙的冲击力,在修筑设计上,特意增高加厚了墙体,城门处设置了瓮城,城墙修筑了马面与护城壕。这一独特设计,不仅增强了防御能力,还有效地起到了缓冲洪水的作用,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城防体系,在我国城墙建筑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被认定为“北方明长城的示范和蓝本”。城墙两侧古木参天,常年苍翠,与城墙交相辉映,增添了一分灵秀之气。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州府城的古城墙见证了台州地区的沧桑变迁。东晋时期,此地为台州郡的治所,到了唐朝,升级为台州府。明朝时期,戚继光在此抗击倭寇,使其成为海防重镇。清朝时期,又见证了它的繁荣发展。这座城墙不仅具备强大的军事防御功能,同时也承担着防洪的重大责任。元朝灭亡南宋后,元帝下令拆除江南的古城墙,唯有台州府城墙因其独特的防洪功能而被特旨免拆。其设计独具匠心,敌台、瓮城、马面、垛口、女墙、护城河等细节之处尽显古人的智慧与坚韧。城砖中还有“铭文砖”,上面刻着窑工的名字、制造日期、吉祥话语和数字等,仿佛是千年古城的神秘“密码”。
从朝天门出来也是一条充满古韵的街道,我们到街口坐电三轮回到兴善门。
中餐是在紫阳街解决的,吃了点小吃。首先就是这个姜汁炖蛋,是浙江台州的特色小吃,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口感软糯、丝滑,味道因加入了姜汁具有姜独有的辣味,姜味确实很重,不喜欢的朋友慎点,另外还有核桃仁的香味。
麦虾也是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的一道传统风味小吃,属于浙菜系。其实,旧时的“麦虾”是临海穷苦人家的主食。将麦粉搅拌成粉浆,但要求粉浆有韧度,以筷子插入其中而不倒为准,徐徐注入少量的水,刚好淹没粉浆,谓之“养浆”。麦虾的原料为虾、面粉、鸡蛋、油、盐、白萝卜丝、卤牛肉丝、香菇、黄酒等,口味清香鲜美。(摘自百度百科)
饮料当然少不了,在浙江台州,青草糊可以代表台州夏天的味道。“青草”其实是一味古老的中药,有着降火、解热消暑等功效。一碗青草糊,色泽棕黑,有点像龟苓膏,不过味道比龟苓膏要好。洒一勺白糖粉,点两滴薄荷,幽幽草香包裹着薄荷的清凉,一口一阵清风,清新又爽口。
还是从老地方出来,龙兴寺后面山是巾山,巾山上还有三座塔,分别是“文峰双塔”与“南山殿塔”,那座“南山殿塔”,据说是为纪念唐玄宗时抵御安禄山、死守雎阳城的张巡元帅而建。它们与千佛塔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景观——巾山塔群。
因为我们买的是台州府城墙+东湖的联票,所以下一个景点前往东湖。临海市东湖公园位于台州市。东湖位于临海古城东侧,开凿于北宋年间,原为水军舶船屯兵之所。东湖总面积为280亩,分为三大景区:湖东景区,湖心景区、后湖景区。湖东景区由:伊水山庄、荣兴堂、临海历史博物馆、东湖碑林组成;湖心景区由:湖心亭,半勾亭,骆临海祠,樵云阁、逢源亭、樵夫祠遗址组成;后湖景区由:琪水园、小鉴湖、海礁苑组成。东湖是临海市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的一部分。北宋熙宁四年(1071),台州郡守钱暄垒石修城导致大水漂溢,因此疏浚凿建而成湖,并辟为园林。自宋以降,东湖代代屡有浚修,尤其是清康熙十八年(1676)和同治十年(1871),经台州知府鲍复泰、刘璈先后两次修缮之后,规模甚为可观,成为台州园林之首。以紧临台州府城墙东侧而得名,原为城北白云、山宫数溪汇合处。宋熙宁四年(1071),郡守钱暄开凿为湖。湖分前湖和后湖,湖中有洲渚,于湖心建流杯亭和共乐堂。宋乾道五年(1169),郡守向汮按故道创城里斗门,又筑三闸以通江。明时旧有小港,循城而南至交礼桥,与灵江通,崇祯时几经疏浚复塞,清康熙末年已废。清康熙时重建湖心亭、流杯亭、浣月亭及樵云楼。前为湖山寺,后为樵夫亭。康熙四十七年(1708),因台风过境,知府张联元捐俸重建七夕祠与樵云楼。(摘自百度百科)
前湖月堤上“浣月洲”居全湖中心,后称“樵云阁”。其南又有湖中洲。洲上建有“湖心亭”。亭阁三层,飞檐八出,高瓴流瓦,翘角滴翠,气度宏伟,构造精巧,为全湖览胜之佳处,古今游者留下颇多诗词对联,如“四壁云山天上下,一亭风月水中央”、“四面轩窗宜小坐,一湖风月此平分”。清代大学者俞樾题联:“好水好山,东郭不半里而至。宜晴宜雨,比西湖第一楼何如。” ;九曲湖桥东侧有 “半勾亭”,单层六角,以六石柱擎撑水中。后湖樵云洲上原有荣禄祠、文昌阁、逢源楼等。今尚寸逢源亭,长石平架,护以栏板.桥孔沟通东后湖与西后湖之水,意为左右逢源。西后湖北侧又有一洲渚,广约0.6公顷,1983年辟为“儿童公园”。(摘自百度百科)
这已经是东湖的外面了,马路对面就是昨天晚上拍的揽胜门。
小朋友其实比我们想象的厉害,自从爬了这次山后,我们家小拖油瓶爬山可起劲了。
确实挺陡,对面就是刚刚游览过的东湖。
螺蛳,点这个菜风险性还是比较大的,但是这家店居然出奇的好吃,没想到在浙江能吃到这么辣的菜。
地衣炒鸡蛋也是不错的菜,山里的野味,地衣处理得也挺干净。
晚上我们是安排带小朋友去看寻仙记,演出地点是在神仙居度假区如意湖,准确来说应该在湖对面,要穿过湖的,里面有指示牌,跟着指示牌走哈。
《寻仙记》大型沉浸式森林夜游实景演出依托“仙居”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充足丰沛的人文资源,结合森林光影夜游的方式,在自然山水之间打造全新的文旅演艺概念。试图“在人间”创造一个“非人间”的“仙居之地,让每一个观众在这片森林中体会自在、快乐的感受。森林中生活的仙人,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异常神往的人物,他们有各自的性格和故事,与“仙人”同游、在行走中观演,观众在变幻无穷的幻境里实现“寻仙”理想。于舒适的尺度中忘却忧愁,在浪漫的想象中触摸现实。门票:118元/人(有人说现场买更便宜,我们去的时候是一样的哈,淡季是不是现场价格有调整就不知道了);建议游览时间:1小时。《寻仙记》以“寻仙”为主题,是一场与仙人邂逅的奇遇之旅,下面这张门就是奇幻之旅的入口。
你会遇到指路的树老。
谈人生的诗仙李白。
美丽的九尾狐仙。
许愿树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句“感到快乐的某个瞬间,就是神仙”。
台州市神仙居景区(God immortal scenic area)原名西罨寺景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白塔镇淡竹乡仙居国家公园内。神仙居古名天姥山,又称韦羌山,属括苍山系,主峰大青岗,海拔1271米,其人文历史最早则可以追溯至晚唐时期。神仙居景区地质构造上隶属华南古板块,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流纹岩地貌集群。神仙居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森林覆盖率达93%。仙居县于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立县,时名乐安。隋、唐间几经废置,至五代吴越宝正五年(930年),改名永安。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诏改今名“仙居”。(摘自百度百科)门票:神仙居+南天顶169元/人;缆车:上行65元/人、下行55元/人;建议游览时间:1天。南门上北门下路线:南门南天索道→佛影莲韵→上山电梯→南天顶→观音峰→莲花台→鸿蒙桥→太极台→青云梯→卧龙桥→圆梦桥→如意桥(游览完不过桥)→一帆风顺→北海索道→观光车下山。
先坐个索道,仰头看到山崖上一个椭圆形的圆盘,那里就是南天顶。
远处的山峰就是天姥峰,现在叫观音峰,它就像一尊宽容的观音坐落在山巅。凭栏远眺,云雾弥漫中,如诗如画,仿佛仙境。传说诗仙李白曾在梦中游历过这片仙境,并写下“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诗句。
在索道上站再看一下天姥峰。
南天顶玻璃观景台位于神仙居风景区海拔869米的悬崖峭壁之上,为单塔斜拉悬挑双层钢结构玻璃观景台,塔高30米,悬挑45米,悬空400米,悬挑面积1000余平方米。玻璃平台分为游览观光层和运动体验层,形如太空飞船和远洋游轮,寓意扬帆远航和一帆风顺。(摘自百度百科)南天顶是要单独购票的,如果想去的话建议像我们一样购买联票,能划算一点。
南天顶下面有个买文创冰棒的超市,小Young肯定是要来上一根的。
神仙居景区南门登山路径上,在同一山谷,可见两座跨山大桥,一是南天桥,一是南海桥,号称南北双桥。其中南天桥桥体由钢筋连接,天堑变坦途,是取代南海桥而建的。这座桥长约120米,横跨在两座山峰之间,山谷垂直落差达100米。南天桥由木头、钢筋和铁丝网组成,走在上面会有些摇摇晃晃,带来一丝刺激感。但脚下的厚实感让人感到安心。透过绳索往下看,桥下是万丈沟壑,对于有恐高的人来说,这里确实需要一些勇气。站在桥上,可以欣赏到神仙居美丽的风景。走到桥中间,可以远眺观音峰。据说,如果情侣携手走过南天桥,象征着到达幸福的彼岸。因此,情侣们来到神仙居时,不妨走一走南天桥,期待美好的未来。好像到哪里都有类似的传说,可这里是神仙居啊,真的可以试上一试。
看得到吧,桥的中间是铁锁链。
莲花台是一个玻璃观景台,正对观音峰(现在叫观音峰了啊)。
这里是与观音峰合照的绝佳位置,让你能更震撼地欣赏观音峰的壮丽景色。
俯瞰其实更漂亮。
沿着悬崖栈道一直一直走,其实对于小朋友来说,路程还是比较远的。
中途还有不少上上下下的地方,青云梯就是其中一个。青云梯,作为风景区内的一大亮点,以其接近垂直的坡度而闻名。这里不仅是对勇气和体力的挑战,更寓意着青云直上和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景。带着小朋友只能绕道,这个垂直的坡度还是太有挑战了。
卧龙桥,一顶“神仙居”的皇冠,还是挺形象的。
快到卧龙桥的时候天色骤变,考虑到安全问题,决定原地休息。
雨停了之后再继续出发,大概休息了半个小时吧,路上没有什么避雨的地方,我们就躲在一个小卖部的屋檐下,也是这一大段路上看到的唯一一家小卖部。
地面是彩虹的设计。
接着往前走,很快就到了圆梦桥。两条笔直桥梁连接而成,横跨两座山峰,宛如巨龙悬停在两山之间。站在桥上,仿佛能触摸到天空。
小Young没拍得好,网上借用一张图哈!
然后又走了好长一段路坐缆车下山。
整个路程下来,包括中途躲雨的时间,我们差不多走了6个多小时,还是挺挑战体力的,但是小朋友很厉害,全程都是靠自己,是个不错的锻炼。从神仙居出来,就直奔吃饭的地方,选的是一家叫味仙居,禧悦餐厅。
酸菜和牛,这个不算特色菜哈,完全就是因为小Young想吃点辣的。
仙居炒米粉是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选用优质米粉,搭配猪肉、蔬菜等食材,炒制而成。炒米粉色香味俱佳,口感滑爽,营养丰富。反正这里的米粉跟我们湖南的米粉长得不一样,可以尝试一下。